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第202章 玉帝的安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2章 玉帝的安排

  弥勒佛见状,不再多言,转身面向那云雾深处的凌霄宝殿方向,躬身遥拜,声传九天:“小僧弥勒,有三界万民之急情,叩请玉皇大天尊圣断!”

  他这一拜,态度恭谨,礼数周全。

  话音落下,九天之上,忽有仙乐响起,瑞气千条,霞光万道。

  只见一架由九条五爪金龙牵引的华贵车辇,自凌霄宝殿深处缓缓驶出。

  车辇之上,珠帘轻摇,帝王威仪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天庭。

  那是一种统御三界,执掌天条的至高权威,平和中正,却又让人不敢直视。

  先前还因大战而混乱不堪的天庭,在这股气息之下,瞬间恢复了秩序。

  “恭迎陛下!陛下圣寿无疆!”

  以太白金星为首,废墟中的所有仙官神将,乌泱泱跪倒了一片,山呼之声,响彻云霄。

  “恭迎玉皇大天尊!”

  佛门那一方,以文殊、普贤为首,见状也纷纷收敛了佛光,随着天庭众神一同跪拜下去。

  这是三界之主,无论佛道,都需以礼相待。

  一时间,这破碎的天庭之上,除了在对峙的孙悟空、杨戬、哪吒,以及气息奄奄的燃灯古佛之外,再无一个站立的身影。

  玉帝的九龙辇驾停驻在半空,珠帘之后,一道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

  当然,他一下子就发现了在天上对峙的四人。

  心累。

  玉帝也不想管那边了。

  “凡间之事,朕已知晓。”

  “此劫数乃天道运转,亦是人道杀伐所致,本不该由天庭过度干预。”

  “然则怨气过甚,恐滋生魔孽,波及三界,亦不可坐视不理。”

  “传朕旨意。”

  “太白金星。”

  “老臣在。”

  一位白发白须,面容和善的老神仙自人群中出列,恭敬跪拜。

  “命你即刻清点天河水军,并传旨雷部、火部、瘟部众神,各遣精锐,下界布控。”

  “只可救济灾民,消弭怨气,平复地脉,不得直接参与人间将帅之争,以免乱了天数,可知晓?”

  “老臣领旨!”

  太白金星叩首应下。

  玉帝又道:“四大天师,何在?”

  “臣在!”四位道袍飘飘的天师出列。

  “命尔等坐镇凡间四方,设下法坛,安抚亡魂,超度往生,务必使魂魄归于地府,不得流离失所,沦为孤魂野鬼,为祸人间。”

  “臣等遵旨!”

  “着四海龙王,调动水部众神,行云布雨,荡涤凡尘血污,消弭兵戈戾气。”

  “着雷部众将,巡查九州,凡有趁乱食人,为祸一方的妖魔,立斩不赦!”

  一道道旨意自九龙辇中发出,言出法随,条理分明。

  天庭这个庞大的机器,在玉帝的意志下,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先前还跪在地上的众仙神,领了法旨,立刻起身,化作道道流光,奔赴各自的岗位。

  一时间,这破碎的南天门附近,仙光纵横,神将往来,倒真有了几分三界枢纽气象。

  话又说回来,神仙虽已断了凡俗念想,可这好奇之心,却是与生俱来,断是断不掉的。

  眼下这般天翻地覆的场面,可不是寻常岁月能见到的。

  一位佛门的过去佛,眼看就要陨落在天庭之上;三位威震三界的杀神,正与一位未来的佛祖当空对峙。

  这其中牵扯的因果,这背后暗藏的玄机,哪一桩,哪一件,拎出来都足以让三界震动,成为仙神们私下里千百年都谈不完的趣闻。

  如今好戏正到了紧要关头,却要被一道旨意遣走,去处理那凡间的俗务,着实是叫人心里痒得难受。

  故而,这离去的众仙神之中,便有不少是磨磨蹭蹭,三步一回头的。

  口中应着喏,脚下却像生了根,总想再多看一眼,多听一句。

  譬如那巨灵神。

  按理说,太白金星既已领了旨意要去清点天河水军,他这做下属的,理应第一时间赶去效命。

  可他偏生立在云头,一双铜铃大的眼睛,死死盯着远处对峙的几人,半天不动弹。

  “啧,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戏!那弼马温的棒子,二郎真君的枪,还有三坛海会大神的火尖枪,三位合力,竟把那老佛爷打得跟个丧家之犬似的,痛快,真他娘的痛快!偏生在这节骨眼上要去管凡间那些破事......”

  他正腹诽着,旁边一位相熟的雷部神将飞过,见他还愣着,便催促道:“巨灵神,还愣着作甚?天尊有旨,雷部也要遣派精锐下界,你我还不快快回去点卯?”

  巨灵神这才如梦初醒,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应道:“哎,晓得了,晓得了,这就来。”

  嘴上说着,脚下却又慢了半拍,终是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驾云离去。

  “启奏大天尊,贫僧蒙大唐天子送别西行,方有今日之成就。今东土遭难,贫僧愿亲赴凡尘,以佛法化解暴戾,抚慰苍生,还请大天尊恩准。”

  唐三藏站起身,主动请命。

  车辇内的玉帝沉吟片刻,应允道:“准。”

  “谢大天尊。”

  唐三藏躬身一礼,随即也化作一道佛光,向着南天门的方向疾驰而去。

  燃灯古佛那本已是死灰一片的脸色,此刻更是沉了下去。

  他张了张口,喉头滚动,那一声“留步”几乎就要冲口而出。

  可眼角的余光只消往旁边一扫,便瞥见了那根横在孙悟空肩头的铁棒。

  那棒子乌沉沉的,不见半分华光,却自有股镇压万古的凶戾之气,随时都会砸落下来。

  那到了嘴边的话,便又被他生生地咽了回去,连同着那口没吐干净的瘀血,一并堵在了心口,涨得他一阵阵发昏。

  太难了!

  实在是太难了!

  他心中不住地翻腾,一时是怨,一时是恨,一时又是彻骨的悲凉。

  佛门不是一条心啊!

  他的目光穿过虚空,望向那道远去的佛光,心中早已是千回百转,骂了个通透。

  你这金蝉子,当真是好狠的心肠!

  方才这般大的阵仗,你躲在那一众仙神里头,看得是何等津津有味?

  我佛门与天庭起了这般大的冲突,你身为旃檀功德佛,不发一言,不出一力,只作壁上观,这也就罢了。

  如今玉帝发了话,凡间有了差事,你倒第一个站出来,说什么“东土遭难”,说什么“抚慰苍生”,说得是何等冠冕堂皇!

  走得又是何等急切!

  你当我不知你心中所想么?

  这天庭之上,若说还有谁能劝住这猴头一二,除了你这做了他五百年师父的,还能有谁?

  你们师徒一场,纵然西行路上多有波折,那份情谊总是做不得假的。

  不说让你出手相助,只消你在此处周旋片刻,言语上稍作牵制,于我而言,便是天大的转机。

  可你呢?

  连看都未曾多看我一眼,请了玉帝的旨意,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走得这般干脆,倒像是生怕沾染了半点因果似的。

  好一个旃檀功德佛!

  好一个大慈大悲的金蝉子!

  你当年在灵山之上,因轻慢佛法,才被世尊贬下凡尘,历那十世之劫。

  如今功德圆满了,果位挣到了,便将佛门的根本利益,忘得一干二净了么?

  燃灯越想越气。

  一个未来佛,明哲保身,不肯沾染因果。

  一个功德佛,心系苍生,急着下凡救苦。

  说出去,都是大德高僧,都是慈悲心肠。

  可谁又管他这个过去佛的死活?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