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如如不动号初玄,两百年内摘神通(跪求月票)
卷帘闻曹空言语,竟拜而叩首,道:“屡次蒙受真君恩情,不胜感激。”
曹空侧身一避,道:
“无妨,我亦修行有碍,且思你我处境相似,不过深浅之分,故邀你一同,
若能教你拴意马,安黄婆,于我而言,亦有大益。”
卷帘听之,仍是感激不已,遂又期期艾艾道:
“真君所言的转机,真的会有吗?我有机会重回天庭吗?”
曹空沉吟道:“谋事在人,你且秉持正道而修,日后若有转机时,亦可把握于手中。”
卷帘听之,遂与曹空在这八百里流沙界中而修。
闲来诵黄庭,寂寞读南华,不觉间,卷帘之心渐收,其妖相收敛。
只是,每逢飞剑穿胸之日,仍会心中生乱,妖相复显。
曹空望之,知此既是惩罚又是磨砺,若能历经飞剑穿胸而心不乱神不躁,卷帘当修为再进。
不过,此中事,只能靠自己,任凭他人说千言万言也无用。
此番春去秋来,乃有一载,而曹空亦在寻心之清净,欲不受水脏洞之乱。
故每日诵道经,听涛浪,观浑浊,欲于此躁乱之地,寻得安宁之意。
起初少有得,盖因此地非善地,自扰修行。
可曹空的一点灵觉却告诉他,此地当为他寻求答案之所,故此心坚定,不为动摇。
一日,明月当空,他观潮听涛,忽的竟于纷杂之中,把握一缕静意,此为动中见静。
骤然间,心中冒出一句话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继而细思,思之则深,深之则悟,脑海中再度浮现一句话。
正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故盖心不动,则潮起潮落,浑兮清兮,皆不能使他心湖泛动。
而后观尽浑浊,听尽喧嚣,道人面色如常,盘膝坐河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纷扰万象中,得心中湛然常寂。
此正是,渺渺无为浑太一,如如不动号初玄。
噫!意马就此拴。
其一点灵神,循【五府神通法】步入肾府水脏洞中,其地依旧污浊,可却不能使曹空之心动摇分毫,生出半缕飘忽意。
而后至水脏洞中一污潭,静望此潭。
但见黑水玄谭之中,浮现“意马”模样,于玄谭之中,作百般姿态,向不安分。
而曹空只是静静的看着,乃持一颗如如不动心,任其生灭不定,他自屹然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竟见意马渐定,好似成了他的倒影。
曹空与其凝望,遂知,意马已伏,肾府神通已为他囊中之物。
遂望此洞依旧污浊,一念算出,两百年内,当使水脏变水帘,意马腾飞化白龙,继而再摘一神通。
恰此时,曹空因悟得如如不动心,故道韵自然而然流淌,予此方地界清净之意。
卷帘正值飞剑穿胸之苦,左修右修难以心宁,欲弃之,却感此意。
不由得望向曹空所在处,曹空亦于此时抬眸,有感而发道:
“既识东来路,西归勿教差,休将真性昧,久恋不归家。”
卷帘亦原是道统不凡之人,只听得曹空用意,乃知此话是告诫他,莫要迷失自我,忘记本心。
遂见曹空一指伸出,有道韵流露,清净至极。
“我今得悟,不欲久留,予你一缕清净意,望他日再见,你能予我满意的回答。”
说罢,江上有风吹来,天上有明月照来,于月光中,曹空身影渐淡。
卷帘见状,自感与曹空相逢起,这位便无所图,更是多有助,于他恩情大如天,双目隐有泪。
“真君多施恩情,我牢记于心,他日定图报答。”
正是时,曹空身影已无踪迹,唯留一地月光。
有一阵清风吹来,有声温润。
“谈什么恩情,唯愿天下求道者多,同行人众。”
······
曹空此番得悟,本欲返还隐雾山,可其中却遇一意想不到之人。
此地为万寿山上空。
观世音菩萨携一人于空中拦下曹空,那人长相与哪吒有几分相似,且跟于菩萨身边,聊得应是木吒。
“阿弥陀佛,真君,贫僧有礼了。”观音菩萨如是说道。
曹空诧异望去,连连见礼,这菩萨乃是西方三圣之一,七佛之师,不是佛陀胜似佛陀,故容不得曹空怠慢。
曹空作揖道:
“洞真拜过南海观世音菩萨,早闻菩萨大慈大悲,向来心有仰慕,不料竟于此处得见菩萨,真乃我之幸事。”
观世音菩萨笑道:“非是偶然,乃我特意寻真君,算知真君于此处,故来寻。”
曹空说道:“竟有此事,不知菩萨寻我为何?”
观世音菩萨正欲开口,便听万寿山中有音传来。
“有客至,不若来我五庄观一叙。”
观世音菩萨笑道:“是地仙之祖镇元子在邀请我等,不若一同前去。”
曹空自无不可,随和观世音菩萨一同入五庄观,遂见一道人旁有两道童,正是镇元大仙和清风明月。
镇元大仙即相迎,且令清风明月设具香案,打扫后园。
天地间的大能者,彼此或多或少都有耳闻,至于镇元大仙多受佛门相邀,自和观世音菩萨不陌生。
稍后,镇元大仙和观世音菩萨同行,曹空落后其半步。
而后,三人至一殿中,镇元大仙居主位,观世音菩萨和曹空坐于左右。
但见镇元大仙笑道:“洞真怎来我五庄观。”
曹空微微沉吟,总不能说只是路过,恰好碰见了菩萨故停在了万寿山上,即笑道:
“先前修行有惑,故至流沙河修行,如今惑解,且万寿山于流沙河不远,故起拜访心,如今两手开口,望大仙不要见怪。”
镇元大仙大笑道:“怎会,你能来我心已悦,我视你为自家后辈,你尽管将五庄观当成自己家,有事无事皆可前来。”
观世音菩萨心中微异,觉镇元大仙待曹空非同一般。
曹空笑道:“蒙大仙不弃,日后定要多叨唠。”
镇元大仙又道:“我察菩萨应是有事而来。”
观世音菩萨笑道:
“正是,我佛如来乃有三藏真经,欲传东土,此法若传,则需合修行之数,天地之理,故日后若此事提上行程,还望大仙相助。”
镇元大仙闻言,面色一正:“此诚为一桩善事,日后菩萨若有所需,告知我即可。”
曹空一旁听着,心赞大仙果是君子,虽是太乙玄门,却无门户之见,若有益世间之事,便乐意为之,令人赞叹其品行高洁。
观世音菩萨亦是一喜,继而也不避讳镇元大仙,即与曹空相谈西游之事。
“真君,大天尊钦点真君来助西游,需合修行之数,天地之理,贫僧来寻真君,即为此事,不知真君有何见解。”
镇元大仙侧目看向曹空,如若他没记错,大天尊和曹空皆为渡劫之人,心念一起,心湖顿起微微波澜。
曹空心间一动,依观世音菩萨之话,此事还未成定数,仍在寻找。
遂道:“经如何传。”
观世音菩萨道:
“常言道,法不可轻传,轻传则贱,需取经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既降伏内魔,又克服外魔,方可至灵山而取。”
“取经人未定?”
“只定下二人,分是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身和数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金蝉子转世身仍为我佛门子弟,
且心向佛门,多有取经之举,奈何肉体凡胎,扛不过一路以来的虎豹妖魔,已轮回几遭,故还需几人相护。”
曹空笑道:“如若合修行之理,我倒知一人。”
观世音菩萨一喜:“真君但讲无妨。”
“正是昔日玉帝侍卫卷帘大将,如今被贬流沙河,其身黄婆不宁,意马脱缰,当能为取经效力。”
观世音菩萨笑而颔首:“既是如此,日后当去一寻。”
随后三人继续相谈,观世音菩萨多提及西游之事,如今只为初定大略。
亦是佛门有意为之,乃欲让曹空得知此事,以应大天尊让曹空相助之理。
不然,总不能大天尊已提及曹空之名,佛门却佯装不知,直到西游开启之时,方到来,这就有些怠慢了。
正事聊完之后,三人亦闲说趣事,谈及过往和三界事。
此间,镇元大仙对孙悟空颇感兴趣,乃因这猴儿是个天生地养的,乃问大闹天宫之事。
曹空将自己所见一一道来,亦言及昔年和孙悟空相识海上,猴儿以他为兄长之事。
镇元大仙面色不变,说道:“这么说来,这无法无天的猴儿,情愿以你为兄。”
曹空道:“正是,乃是机缘巧合罢了,不过这猴儿天资禀赋实是三界难见,唯愿其脱灾之后,能得修心圆满。”
镇元大仙微微颔首。
之后观世音菩萨回了普陀山,镇元大仙则留曹空于五庄观中暂居数日,曹空自是应许。
一日,曹空于五庄观中,乃参“无极之意”,遂使无中生有,乃令虚空凝清水。
镇元大仙观之,目光复杂,虽说修行者当豁达,可窥见此幕,难免令人心生郁气,甚至耳边隐隐又传来了某个天尊开怀的笑声。
而后转念一想,曹空既悟得地仙根本,又与他缘分极深,虽无弟子之名,却有弟子之实,不若再传其几手自己的看家本事。
日后若曹空行于人间,被识货的一看,自会想起他镇元子。
遂笑道:“昨日相谈,洞真你用得一手神通,将那乖戾猴儿吹飞。”
曹空见镇元大仙至,即施礼数,道:“正是,当时乃借助法宝之威。”
镇元大仙道:
“那也是你等本事,不过万事万物,皆有相克之理,洞真你若只擅一手风,日后行于三界,被人针对,倒是不美。”
曹空自然不是只擅长风属神通,不过他听镇元大仙此番话,乃有用意,便识趣道。
“敢请大仙指点,若遇克我之人,当如何。”
镇元大仙笑道:“我可传你一本事,其循天地之道,自有阴阳五行流转,难被克制,你可愿学。”
曹空向来闻道而喜,“若大仙愿授,我自是千万个愿意。”
镇元大仙抚须而笑:“既这般,我便传你,此法乃以袖袍为载,行周天厚土之数,若是学成,可护道途。”
曹空已猜出此法为何,又念,既循天地之道,莫非能和太上老君传他的“符种”有相得益彰之效。
遂礼拜镇元大仙,欲学此术。
镇元大仙大笑:
“佛门有芥子纳须弥之说,我玄门亦有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理,你且听好,此法名为袖里乾坤,
学成之后,一袖即乾坤,任其有天大的本领,也要入你袖中不得出,且附耳过来。”
曹空即附耳过去,听大仙讲其中奥妙精义所在。
镇元大仙讲罢,又为曹空演此法之妙。
曹空观之,如痴如醉,果真是玄妙法门,恐不输法天相地。
镇元大仙见此刻如此模样,笑道:“这袖里乾坤的修持颇为不······”
说着,大仙眸光微凝。
许是曹空如今道行渐深,识得天地之数较多,闻此法决,又见其妙,竟觉契合万分。
遂兴起而施,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即收物于其中。
做罢一切后,曹空疑惑望向镇元大仙,在问为何话说一半。
镇元大仙袖袍一甩,道气盎然,道:“这袖里乾坤的修持,易学难精,咳~你且努力。”
曹空恍然,感叹道:“原是如此,我道怎学的如此之快。”
镇元大仙微微沉默,看了看一学就会的曹空,再想了想自己那至今未曾学会此术的大徒弟,默默离去。
而后又数月,不知怎回事,曹空于袖里乾坤上的进展,堪称是一日千里,竟已至小成,堪称他所习诸多神通中进展最快者。
于此同时,五庄观中,镇元大仙望着自己的诸多亲传弟子,微微摇头,非是不满,而是看到了太出众的。
再一日,镇元大仙忽的让曹空归家。
曹空自依从,遂向隐雾山而行,一路所见妖魔更甚,碰到业障深重的,则顺手打杀。
而另一边,西牛贺州医道圣地,青囊广生药君坐镇其中,心中隐有不安,好似有不详之事,即将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