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孙山,科举 >第1300章 孙山第二次审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00章 孙山第二次审案

  鸟粪肥料作坊招聘事宜暂告一段落,孙山也希望以后能继续招人,证明作坊做大做强。

  两天后,孙定南便领着王柑华回大鸟村。

  随着春耕的脚步,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鸟粪肥料作坊那边也一样,正在加紧生产鸟粪肥料,好让全沅陆县的百姓都可以使用上。

  孙山也忙活着春耕事宜,忙得脑瓜子生疼时,迎来了知县生涯的第二次升堂审案。

  第一次自然是牛角山山匪案件。

  当听到有人来告状的时候,孙山愣了愣,随后眼睛亮了起来。

  惊讶地问:“师爷,你说什么?你说外面有人来告状?”

  艾玛,这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吧,竟然有人胆敢到衙门告状。

  难道他不知道“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狗生出来就是吃屎的,官生出来就是刮民的”。

  总之宁愿冤死,也不进衙门。

  如果经济繁荣的大城市还好说,毕竟盯着的眼睛多,官府偶尔也会秉公办理。

  像沅陆县这种穷乡僻野的十八线县城,知县一人专治横断,判案完全靠心情。

  鬼知道知县大人是什么心情,百姓宁愿吃亏也不会进衙门。

  张师爷连连点头说:“大人,外面有两个男子走到衙门跟前,谁要找你主持公道。”

  其实也不算告状,一来没状词,二来没讼师,三来也没有鸣鼓喊冤。

  只不过在衙门的大门口,两个男子拉拉扯扯,喊着叫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

  衙役见有人在吵吵闹闹,走上前面让他们滚一边吵。

  光天化日之下,在威严无比的衙门前吵作甚,是不是认为他们脾气好,不会以“扰乱秩序”抓他们是大牢?

  还是觉得在衙门重地吵闹比较刺激?

  两个男子立即不敢吵,但依旧撕扯在一起。

  其中一个男子固执地喊:“官爷....我,我...要见孙大人。”

  另一个男子也喊道:“我也要见孙大人,我要孙大人替我主持公道。”

  衙门无语地看着两个穿着粗衣粗布的男子,不由地翻白眼。

  你们是谁啊?孙大人是你们想见就见的吗?

  就算买不起镜子,也能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模样。

  你们算哪根葱,有啥资格见孙大人。

  衙役不耐烦地赶两个男子走:“你们两人快离开这里,要是再不离开,就不用走了,在大牢关几天再走。”

  这话说得那么明白,两个男子自然害怕。

  谁想吃牢饭呢?进去后非死即残,要是能活着出来也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了。

  两个男子拉拉扯扯中,离开衙门。

  只不过没一会儿又拉拉扯扯中跑了回来。

  其中一个男子委屈巴巴地说:“官爷,我...我不走...我要见孙大人。”

  另一个男子也气愤地说:“官爷,我也不走,我要孙大人替我主持公道。”

  衙役见状,恨不得一把劈下去,好让两个男子安安静静。

  本来在优哉游哉地守着大门,轻轻松松地一天过去,想着晚上要不要买只烧鸡回去加餐。

  最近嘴巴谈出鸟,肚子空荡荡,没啥油水。

  两个男人的到来,把清闲“保安”生活打破。

  艾玛,这种感觉真让人讨厌。

  衙役严肃地说:“你们确定要找孙大人主持公道?要进入公堂对簿?哼,公堂不是你们村,更不是你们家,进来容易出去难,你们想好了。”

  要是以往,衙役不会这么耐心地给百姓解释,有这功夫,还不如想想美娇娘。

  只不过自从孙大人来了,官吏作风不知不觉中变得规范了,毕竟孙大人一言不合就扣工钱,真害怕自己无意中触犯规矩,一个月白干了。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所以衙役的态度比以往好许多,也能耐着性子跟百姓多聊几句。

  两个男子不约而同地说:“我,我要孙大人主持公道。”

  话都这么说了,衙役只好把两人领进衙门,向张师爷通报。

  孙山问张师爷:“他们因何事要本官主持公道?”

  衙役找上集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挂号师爷,代书师爷一身的张师爷,把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张师爷一瘸一瘸地走了出去,先了解具体情况,如果可以,直接协调好,免得打扰到公务繁忙的大人。

  结果两个男子坚持要孙大人替他们主持公道,看那表情是别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张师爷见状,只好一瘸一瘸地拐到孙山的办公室。

  无奈地说:“大人,两个男子坚持要你主持公道。”

  于是孙山就开始知县生涯的第二次审案,也就沅陆本地的第一次审案。

  桂哥儿连忙帮孙山整理官服,戴好官帽,孙大力则躲在案板后面,悄摸摸地观察公堂,一有什么不对劲,立即救驾。

  他们家的孙大人金贵,万一被刁民害怕了,孙家村怎么办?

  所以得要一天十二个时辰进行严格的安保。

  很快,两个男子被带到公堂,也见到传说中卖鸟粪的知县大人了。

  孙山重重地一拍案板,大喊一声:“堂下何人,究竟何时,为何前来告状?”

  其中一个抱着一匹棉布的男子立即跪下,大喊一声:“大人,你可要替草民主持公道。我听闻大人如包青天再世,一定能替草民找哥说话。”

  另一个男子也赶紧跪下,立即喊:“大人,这个人是坏人,他,他把我的绢布抢走了,大人,你,你要替草民主持公道。”

  孙山深深地看了两人一眼,长得普普通通,不是靓仔。又看了看那匹棉布,目测有点眼熟。

  于是让人把棉布拿了上来,仔细一看,仔细一摸。

  哎呦,竟然在沅陆这个地方遇到“丁娘子布”,实在太惊奇了。

  所谓丁娘子布,一听就知道一个叫丁娘子创造的布。

  据说丁娘子住在松江城东门外的双庙桥,弹花衣出神入化,并织得一手好布。

  因弹棉时棉絮飞起如雪、布质精软细腻得名,别称“飞花布”。

  不过此时的丁娘子布还不是皇宫御用品,只是民间的一种奢侈品。

  孙山之所以知道这种布的存在,那得多亏在纸醉金迷的金陵待过一段时间。

  要不然哪里会认得这样的高档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