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第81章 大单体电芯,极星电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章 大单体电芯,极星电池!!

  “再过一段时间,A2电芯量产出来,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就能达到行业一流优秀水平。”

  “但还不够……”

  “下一代的大单体电芯方案,内部筹划得怎么样了?”

  许易问。

  其实在他看来,即使是110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也算不上多领先了。

  用不了多久,行业内就会出现密度在13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此后再过一两年,行业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将会达到150Wh/kg。

  当然。

  他们自主生产的成本优势,还是无法抹平的。

  要想实现这么大能量密度,还有性能和安全性、使用寿命上的突破。

  必须要进行深度的研发,和对目前电池包配方、整体结构的大范围改进。

  从结构上来说:

  当下的“传统小单体+模组”方案,空间利用率低,加上难以精准控温,已经面临淘汰。

  而“大单体+高集成”方案,才是未来的大方向。

  所谓的大单体,就是更加集成化、能量密度更高、更低成本的电池结构。

  举几个业界耳熟能详的例子:

  ——长薄型大单体(比亚迪刀片电池)

  ——方形大单体(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大圆柱大单体(特斯拉4680)

  ……

  “许总,按照之前内部讨论的构想,我们对大单体电芯的研发,进行了初步技术立项。

  目前能最快速度有研发突破,以及最有希望实现量产的,应该是——长薄型大单体电芯,和去模组的整车设计。”

  董宇轩点头道。

  说实话。

  之前他们还在研发A2电芯的关键阶段。

  许易突然提出下一代大单体电芯的研发构想,让电池研发团队的众人都懵比了!

  因为光手上的A2电芯研发项目,就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

  配方设计与小试,起码也要6个月。

  这只是保守估计。

  毕竟硫酸亚铁提纯的难点和工艺上的瓶颈,可能会花上更多的时间,他们这种初成立的研发团队也需要磨合。

  然而。

  最后却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很平平无奇。

  和以往的研发历程相比,实在是太顺利了,仿佛一切本该如此。

  这不禁让整个团队,对未来大单体电芯的研发项目充满信心!!

  许易手指摩擦着下巴,倒是愣了一下。

  没想到他们内部研发团队,会选择和比亚迪一样的研发路线。

  要知道这会的比亚迪,应该内部已经有对刀片电池的研发项目了,只不过还没对外公开。

  当然。

  大单体电芯,以及“cpt去模组”的概念,并非是比亚迪独有。

  在前两年的时候,高校论文中和业界头部企业,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并对此做了一定的研究。

  此前LG发布了“软包大单体”量产,验证了“大电芯可替代多小电芯+多模组”的可行性。

  …

  “怎么说?长薄片电芯是最优解吗?可我记得方形大单体,从结构概念上能量密度会不会更高一点?”

  许易不禁想起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

  形状上更像是方形的转头,体积结构也够厚,从性能表现和能量密度,是高端车的首选。

  那玩意是在22年发布,足足晚了刀片电池两年。

  不过大单体方案,也并非从麒麟电池才开始,宁德时代从18年就开始大范围应用大尺寸电芯了,最少在目前,头部电池厂肯定就有相关技术立项了。

  “许总,从结构上看,方形大单体的确具备一些优势,但从上限来讲只能算各有优劣。

  但最主要的原因……

  还是咱们目前的工艺达不到。

  采购的主流宽幅涂布机,最大涂布宽度只有130mm,刚好满足了长薄片大单体电芯的体积要求。

  您所提出的方形大单体,宽度起码达到了200mm。

  用130mm涂布机生产200mm宽的电芯,需要拼接,量产可能会导致涂层均匀性出现问题,还有叠片出现误差。

  而且当下薄片大单体的生产成本,也会更低……”

  董宇轩摇摇头。

  …

  许易意识到自己的要求,多少有点变态了。

  受制于当下的涂布机和叠片机的工艺,恐怕搞出类似刀片电池的长薄片大单体,就已经是极限了。

  研发概念再超前,也要考虑到当下行业设备的精度水平。

  硬要搞的话,到时候工艺和良品率爆炸,就得不偿失了。

  即使是类似初代“刀片电池”的长薄片大单体,若是能抢先行业一两年,在16-17年的节点发布出来,恐怕也能引起重大地震!

  “还有,目前我们内部对长薄片大单体电芯的研发,还没正式取名和代号,您看……”董宇辉不禁望向许易。

  “好,既然这种大薄片电芯又薄又长,形似刀片,依我看……就叫极星电池好了!”

  “呃——?!”

  …

  董宇辉差点咬了舌头,满脸的错愕。

  不儿…

  这什么鬼命名规则?

  又薄又长,形似刀片……结果您取了个名字——叫极星电池?

  这对吗?

  “极代表追求极致,科技的极致,未来的极致……星代表我们星辰汽车的概念,这么命名,很合理吧。”许易一本正经的解释。

  当然,他这么做主要是规避。

  毕竟提前发布“刀片电池”,鬼知道人家比亚迪是不是早就在内部有过命名了。

  到时候真撞了虽说不影响,但也挺尴尬的。

  从目前的研发预期来看。

  他们的“极星电池”,不光会比第一代“刀片电池”早发布,综合性能也绝对会更强!!

  现场其他研发人员,露出满脸难以评价的表情。

  “合理合理……”

  “非常河狸。”

  “极星两个字实在是太有内涵了,许总这个命名,为项目大成功奠定了基础啊!!”

  …

  听着现场“赞同”的声音,许易突然明白了。

  为什么几年后,某些造车公司,明明都已经聘请年薪几百万顶级设计师,与最专业的宣传团队。

  最终出来的车型外观设计,以及车辆命名,会如此的抽象和令人难蚌。

  果然。

  设计师拥有再好的才华,也抵不过领导的喜好。

  就目前来说,星辰汽车疯狂烧研发以及建店投入,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好在。

  不光有老头乐市场所带来的流动资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厂的持续发力,星辰mini的热销,也终于拉开了序幕!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