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第84章 不管了——遥遥领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章 不管了——遥遥领先!!

  “嘶——”

  听到这话。

  城资集团的一行人,冷气直往肺里吸。

  年销二十万台?

  三十万台??

  那得带动多大的就业和税收?

  放在整个国内,也是一流的汽车企业。

  他们这种地方,能养出这样的企业??

  就这话。

  许易敢说,他们都没敢继续往下想!

  多少有点刺激了。

  要是真成了,那还不得起飞喽?

  ……

  当然。

  他们在来之前,也做过测算了。

  保守点估计。

  把星辰汽车目前的制造规模,按照年销八万台的新能源车企去估算。

  要是乐观点,年销十万台以上,也是可以的。

  对地方来说足够下重注了。

  只不过,车型的售价,和技术方面还是有所局限。

  年销十万台,几万块的入门车。

  和年销十万的,二三十万价格的豪华车。

  整体规模和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水平也不同。

  后者有影响力竞争力,能带动行业上下游,前者容易被淘汰。

  “咳,许总…贵公司的未来目标,的确是足够长远,但咱们还是先来谈谈近期的规划吧。”

  李义光擦了把汗。

  许易点点头:“我们打算投资新建工业4.0的汽车工厂,计划最大规模在年产50万台新能源汽车,用于现有车型的扩产,除此之外,申请独立的新能源造车资质和独立销售资质同步进行……”

  现在改建的国金造车工厂,毕竟产能是有上限的。

  虽然星辰mini的结构简单,装配工艺并不复杂,但在不进行额外扩张的情况下,年产二十万台,差不多是极限了。

  别看年产二十万台车,看起来好像很多。

  实际分摊下来,每个月也才一万六七千台车的销量。

  对于微型车这个巨大的市场来讲,还真不算多。

  所以新建4.0工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电池、电机、电控……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按照全流程数字化和自动化布局。

  总建厂投资在15亿到20亿左右,占地面积达到三百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配套设施,土地和资金方面,自然是多多益善。

  要解决低价土地和大笔建厂资金的问题,那就要看地方城资的诚意了。

  拿现在的星辰汽车来说,有了初步的销量与实车战绩打靶,无论落户在哪个省,都是极其受欢迎的。

  听完星辰汽车这边的计划。

  城资负责产业投资的副总经理杜瑞弘开口道:

  “按照股权融资加产业落地的形式,我们初步可以拿出十亿的项目总投资基金,要求占股达到8%,另外还可以提供三百亩的低价工业用地,政府这边免收50%,外加一亿元的土地减免款……”

  在来之前,城资团队就已经计算过一遍。

  包括土地出让条件、投资强度、产能达标率、税收贡献、产业链带动、退出机制,还有股权比例……

  这些都是有标准的。

  不是说想投多少就能投多少,要根据对方的产能规模和税收计算。

  拿淄搏城投这边的总资产估计,年度产业投资预算大约就20-25亿元的样子,拿出十个亿已经属于年度重点投资。

  从控制风险和政绩考核的角度来看,这个条件他们认为算有诚意的了,新建一座4.0工厂加上产业顺利落地肯定没问题。

  但是。

  当说完这些条件,他们却没从眼前星辰汽车的团队中,看到很意动的神色。

  “许总…你们对投资模式或是资金方面,有别的问题吗?”杜瑞弘不禁道。

  “是。”

  许易倒坦白的点点头。

  “资金和土地方面,对于我们未来的规划来讲,还是少了点……”

  “贵方有需求的地方尽管提。”

  “坦白讲,我们需要至少二十亿的投资基金,最好还有八百亩的免费用地出让,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返还,入股比例不超过3%。”

  “……”

  这话一出。

  整个城资团队也是懵了!

  啊——?

  哥们让你提需求,不是让你许愿!!

  “许总,这不太对吧…八百亩用地,你要建两个4.0工厂吗?”杜瑞弘沉吟道。

  这要求就很离谱。

  当然其他两个要求也好不到哪儿去。

  像这样的投资,除了看销量规模,剩下的就是看技术实力所带来的预期了。

  许易闻言,则是微微一笑。

  “各位刚刚只是了解过我们星辰汽车的工厂产能和销量预期,但对于技术储备上的细节,还是有所欠缺。

  比如。

  我们星辰汽车装车的动力电芯,虽然是通过供应链采购,实际也参与部分研发和定制。

  目前我们定制款的A1电芯,已经可以达到90Wh/kg,属于行业准一流的能量密度。”

  这话一出。

  整个城资团队脸色稍微正常了点。

  有电池技术积累?

  那的确和普通车企完全不同了。

  要知道,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带动的产业群更是广泛。

  照这么说,难不成还有一座电池厂要落地?

  那八百亩用地,就完全说得过去了。

  可只有这部分技术储备,好像显得有点不太够吧?

  何况还是参与研发,并非独立研发的东西。

  但这还没完。

  许易接下来的一段话,才是真让他们有点坐不住。

  “当然了,A1电芯放到整个行业上游,也算不上多领先。

  所以。

  为了增强技术储备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内部独立自研了A2动力电芯。

  现在已经有验证样品下线,各位可以先看一看。”

  …

  一旁。

  王景明让两名技术人员拿来一组全新的电芯样品,放在众人眼前。

  另外还附有详细的说明和打印PPT。

  然后略带自豪的介绍道:

  “各位领导,A2磷酸铁锂动力电芯,完全采用了我们内部自研的技术。

  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预计量产后,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10Wh/kg。

  达到行业一流的领先水平!!”

  …

  “根据改进化学配方,和制造工艺。

  我们的A2电芯可以在能量密度领先行业的情况下,成本降幅达到22%!!”

  嘶…

  话音刚落就有人吸气了。

  在场的团队,对技术细节可能不太了解。

  但基本都对新能源行业有认知。

  新能源上下游行业,电池技术的发展就是基础。

  或者说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成本,就是动力电池了。

  这意思——

  星辰汽车不光有电池技术储备,而且现在看起来,还非常领先。

  关键还降本了22%!

  这不就是实打实的企业利润率提升!

  这一刻,他们真有点心动了!

  但是。

  还没完!!

  许易微微示意,在场的城资团队人员,手里又多了一分新的PPT。

  只听他无比装逼的说道:

  “其实……A2电芯也只是当下技术的改进罢了,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技术储备。”

  “我们内部正在研发的‘极星电池’,采用国内首创大单体结构,化学配方完全自主自研,预计在两个季度时间内,得到研发验证!!

  届时。

  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领先于行业50%!

  循环寿命提升至三千次!领先于行业头部!

  安全性能可承受针刺与外力挤压!领先于行业头部!

  总成本降幅……再度超过20%!

  总之——遥遥领先!!!”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