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第122章 星辰mini迎来首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2章 星辰mini迎来首黑!

  次月。

  随着车机部门的招募与扩张,最后一块技术拼图也总算完整。

  星辰汽车庞大的研发部门,已经初见端倪。

  总研发团队规模正式宣告突破一千人,其中包括整车研发部门400人+,电池研发团队500人+,再加上新成立的智能化车机部门,整个研发团队规模已经朝着1300人的大关逼近。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近两年融资组建的新势力车企600-800人规模团队。

  当然了,主要也是合并了威能电池研发团队,导致星辰科技研发团队规模看起来比一般新势力要大得多,但对比传统车企动辄五千人以上,甚至上万人的分布式研发中心,还是刚刚入门的级别。

  高新区。

  原有的国金大厦已正式更名为星辰科技大厦,总计二十层的空间全部整租,平均1000㎡/层,包含了公司各个部门工位、会议室、休闲区。

  落座于工厂附近的整车研发中心,包含有“试制车间+实验室+测试场地”,电池研发中心实验室包含“材料研发、PACK设计、BMS测试”。

  智能化车机部门经过一轮扩招,总人数达到22人。

  同一时间,此前还在联系的族公司也终于给出答复,在优厚的条件下,派出其智能设备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来到星辰科技大厦,与许易交涉联合开发车机系统的合作问题。

  当前手机行业的研发业务优先级,还是以手机为核心。

  但手机业务的增长,基本到了一个瓶颈期。

  为了寻求业务突破,周边智能设备与多设备联动的开发项目,就成了第二增长曲线的优选。

  其实。

  联合开发车机系统的项目,在当下的业界也不算新鲜。

  譬如在年初,吉利这边就率先启动了“智能生态战略”,邀请族团队合作开发过GKUI智能生态系统。

  而星辰汽车这边,只能算是紧跟其后。

  对于这种业务,族自然是乐得见到。

  因为开发车机系统对于手机公司来说,合作成本低,短期收益却很高,算得上高性价比项目。

  ……

  “许总,按照贵方提出的要求,我方负责协助开发定制化Linux内核,优化+驱动车机ui界面、适配车机硬件,但不植入任何Flyme生态组件、不保留品牌标识……

  而贵方支付一次性定制费用,接收技术包后,享有二次开发权、自主添加生态功能或优化交互。

  签订《技术支持协议》一年内享有后续维护权,覆盖车机内核基础Bug修复,但不包括二次开发内容……”

  这名中年研发经理,确认着双方的合作细节。

  说实话。

  当了解完这次的合作内容后,他显得有些诧异。

  因为这家汽车公司,邀请他们过来,居然不要生态开发?也不要品牌植入?

  只是单纯的定制一版linux车机内核。

  这种联合开发的模式,有点罕见。

  拿目前来说,汽车公司找手机公司定制系统,都是“系统ip赋能”的方式。

  什么叫“赋能”,说白了就是借用手机公司的名头。

  举个栗子:

  某些国产车配置高,但车机智能化不行,相当于一个四肢粗大头脑简单的肌肉男。

  把手机厂商的软件团队,弄过来联合开发一款车机系统,给这具四肢发达的躯体,安上了一个“超级大脑”。

  然后就可以向市场宣布了,从今天起我不光有高配置,还有手机公司团队移植过来的“超级智慧”!

  同时,再把手机系统的生态和语音系统都移植过来。

  这么一来,又能一部分的手机用户产生了生态重迭,那么使用族手机Flyme系统的用户,天然就能和这一类的车机无缝对接。

  给这部分群体,打了一个宣传广告。

  当然。

  如果要移植系统生态,那么手机公司后续的长期利润分成,也是少不了的。

  这在族看来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业界的其他公司,照样是这么做的。

  包括千度公司与奇瑞的合作,某些新势力与阿里的合作。

  毕竟开发完第一版车机系统,并不意味着结束。

  后续的大量更新,大多都交给手机团队来负责,说白了还是一种外包的形式,汽车厂商本身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

  而星辰汽车这边,表现得很干脆。

  只要定制化纯净Linux内核,加上优化+驱动车机ui界面的独立系统,既不要生态,也不要后续的更新和开发。

  合着请咱来当力工的??

  但是。

  看着合同上一次性支付的450万报价,他又张不开嘴了。

  短短两三个月的开发周期,他们仅需要出动十人的核心开发团队。

  嗯……这个溢价一次性支付完。

  当力工也没什么不好。

  起码总公司那边,是答应得很爽快。

  在品牌生态植入这一块,甚至没过多争取一下。

  如果是大车企,或许还能给后续生态收入带来一些增幅,但这种初创车企还是新能源赛道,后续开发的新车能不能走得上量还两说。

  万一出现什么大范围的暴雷,岂不是还给他们品牌抹黑?

  所以一次性合作,既不挂名也不植入ip生态,反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是的,我们星辰汽车内部是更倾向全域自研路线,但初入智能化赛道,难免底蕴还是太差了,研发人员和经验不够短期完成车机系统落地的目标,在这方面只能寄希望于双方合作了。”

  许易面带微笑的回复。

  他请族团队过来,主要是为了打个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

  虽然有吃满系统buff加成,可在人员和经验双不足的情况下,短期内完成也是有很大压力的,短短几个月的周期,不一定能完成。

  但请个强力外援,这就比较稳了,合作期间,也能让他们的团队快速成长,并不与自主研发冲突。

  “当然,针对车规级内核的开发,我们有成熟的经验,也可以在研发过程提供技术指导与共享方案,这都是合作的一部分。”中年研发经理点点头,旋即笑道。

  话是这么说。

  他内心其实不看好这家汽车公司嘴里所谓的“后续自研”,和自主负责研发“二次生态”。

  普通汽车公司要是真有这个系统研发能力,那还要他们手机厂商干嘛?

  说不定,人家也就是推出一款中低端车型,有个具备普通智能水平的车机系统就够了。

  接着。

  双方在办公室详谈了半个小时,确认了定制车机内核的种种细节,以及签订合同。

  随后便由星辰这边的车机智能团队出面,赵阳作为负责人,带领几个核心的技术人员与族团队展开了深入的开发交流。

  ……

  沟通完车机合作的事情,市场部门又给许易发来一个捷报。

  “许总,这两周咱们在限牌城市的销量突破新高,单单魔都和深城两个免费赠送绿牌的城市,迭加起来订单就已经突破五千台了,增幅比上个月同期还多出了百分之三四十!!”

  俞年那边发来一个可喜的消息。

  两周下来,限牌城市的销量就突破五千台,什么概念?

  这么下去,这个月光限牌城市的销量都要接近九千甚至一万台。

  再加上其他城市的销售点,整月恐怕突破两万二千台,甚至接近两万五千台!

  到了这个数量级,算得上真正的爆款了!

  “很好,继续保持。”许易这边回了一句。

  听到这个消息,他倒是微微一笑。

  这算是意料之中的喜讯。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限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会反应过来。

  购买一台mini车型代步的价值有多大。

  在他的记忆里。

  五菱miniev上市第一个月就发售了七千台,第二个月达到一万五千台,到了第三个月直接突破两万台层级。

  如果对比这个增量速度,其实他们的发展还慢了一些。

  这也是因为他们星辰汽车早期的销售门店太少,不足以覆盖全国。

  到了现在才真正彰显出威力。

  所以关于市场销量的问题,许易基本不担心。

  反而需要操心的是,再这么增长下去,恐怕就到他们的工厂产能上限了。

  …

  市场端这边。

  根据“销量守恒定律”,有人增长,就有人在衰退。

  星辰mini的爆火,挤占得很多五六万价位的品牌小车,几乎没有了销量空间,不得不跟着推出优惠政策与降价。

  但令人懵比的是。

  这些品牌即使降价完,销量依然不见明显增幅。

  像那种五六万块的入门燃油车就不说了。

  在限牌城市根本不会成为代步的首选,燃油车在限牌城市领不到牌照,但星辰mini的出现,又偏偏抢走了他们的销量份额。

  而那些原本主打同样新能源入门的小车,降价之后也十分的尴尬。

  因为它们外观设计得太落后,说白了就是长得丑,即使降价也不如星辰mini圆润好看。

  特别是星辰汽车这边还有生态链打击,热度接连莫名的高。

  原有销量利益群体,对星辰mini恨得是咬牙切齿。

  …

  余虎是一名自由车评人。

  早年因在交通电台担任过主持人而出名,后续职业发展的几年,转型在各大视频平台创办了一个“动物园说车”的ip。

  这两年正是短视频萌芽到蓬勃发展的阶段。

  虽说没什么专业性,但凭借着幽默的风格,也混到不少粉丝量。

  余虎的视频风格是给钱就说,只要愿意掏钱,黑的都能给你说成白的,白的也能变成黑的。

  什么视频狂吹三缸发动机“高速不抖”。

  结果消费者买完回家,高速是不抖了,“低速抖动”得蛋都要碎了。

  聊国产车从来不聊三大件,逮着无关紧要的外观内饰,一顿顺口溜猛吹。

  如果说一般的车评人,吹车还有点底线。

  那么对余虎来说,他的节操只取决于商单的报酬有多高。

  余虎靠在沙发上,眯着眼睛刷着某手上的美女大腿,他最近发现短视频平台流量增长得很快,而且用户活跃度也奇高,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有隐隐超出当前汽车论坛的趋势。

  这让他有点意动,要不要把账号内容朝着短视频平台猛攻。

  正当他思考之际。

  “虎哥,有一条新的商单。”

  助理走进来。

  “哪家的?充值多少?要宣传哪台车?”余虎问。

  “充值力度比咱们前几条视频还高一些,但不是要宣传哪台车,而是要抨击。”助理把资料递过来,上面赫然有相关的稿件要求说明,以及一张图片。

  仔细一看,这张图片里就是最近爆火的代步小车——星辰mini。

  “发黑稿,这不是我的风格啊?”

  余虎眉头一皱,然后开口道。

  他作为车评人,也是知道发带有抨击倾向的内容,去黑某台车,容易遭到起诉不说,搞不好还账号还会遭到反噬。

  行业里是有那种黑红的车评人,但他的风格一直是以搞笑和打哈哈为主。

  “那……我直接回复,帮您把这条商单推掉?”助理犹豫道。

  余虎盯着资料里的那台车,还有星辰汽车这个新兴品牌。

  又看了眼约定的报酬。

  “我的意思是,这条商单的内容有难度……得加钱。”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