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心理互助社与禁忌的红色
下午的课程是《艺术鉴赏》和《体育》。
《艺术鉴赏》在一间画室里进行。
授课的无脸教师展示了一些扭曲、阴暗、充满痛苦意象的画作,并称之为“伟大的杰作”、“揭示了生命真谛”。
规则要求他们“用心感受”,不得流露出厌恶或不解。
这对众人的精神承受力是又一次严峻考验。
林瑜的SAN值在那些仿佛会蠕动、低语的画作前,再次下降了3点【81/100】。
《体育》课则是在那个简陋的水泥操场上进行。内容是一些简单却要求动作绝对标准的伸展和列队练习。
授课的同样是一个无脸教师(穿着运动服),它的指令简短而冰冷。
任何动作失误或迟缓,都会引来它长久的、无声的“注视”,那没有五官的脸庞带来的压力,比任何斥责都更令人毛骨悚然。
王铁因为一个转身动作慢了半拍,被“注视”了整整五分钟,结束后他的后背几乎被冷汗湿透,SAN值明显可见地跌落了一小截。
一天的课程终于结束,当放学铃声(依旧是那扭曲的声音)响起时,六人都有种劫后余生之感。
但紧绷的神经并未放松,因为夜晚即将再次降临。
在返回宿舍楼的封闭长廊里,周薇忽然压低声音对林瑜说:“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布告栏上那张关于‘心理互助社’的残片,提到了周三活动,今天就是周二。”
林瑜目光一闪。
他明白周薇的意思。
在规则明面压制、信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任何可能存在的、非官方的信息渠道都显得弥足珍贵。
“心理互助社”,听名字似乎是一个可以交流、寻求帮助的地方,尽管那条“社长不喜欢红色”的备注让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风险很大。”林瑜低声道。主动接触未知的社团,尤其是可能涉及“互助”,意味着交流,可能触犯某些未知的沉默规则和颜色禁忌的社团,无异于火中取栗。
“但我们现在就像无头苍蝇。”周薇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和坚决,“赵明怎么死的?就是因为不知道规则,回答错误。我们需要更多信息,关于这个学校,关于规则,甚至关于……如何获得‘离校通行证’。”
离校通行证,这是他们最终的目标,也是系统任务的关键。
至今没有任何线索。
林瑜沉默片刻。周薇说得有道理。
被动遵守规则只能暂时保命,想要完成任务,必须主动出击,在规则的夹缝中寻找机会。
“明天午休,可以去看看。”林瑜最终做出了决定,“但不能所有人都去。目标太大。”
两人默契地达成了共识,没有惊动其他人。
有些风险,需要有人去承担。
回到宿舍楼,完成那令人不安的登记流程,再次踏入304宿舍,熟悉的阴冷和压抑感包裹而来。
夜晚,是规则六的领域。
这一次,众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夜晚的不同。
熄灯后,那低语声变得更加猖獗,仿佛就在耳边呢喃。
走廊外不时传来轻微的、像是赤脚摩擦地面的声音,或者某种东西被拖行的粘稠声响。
甚至有一次,他们清晰地听到了敲门声,并非敲他们的门,而是隔壁303的门,一个带着哭腔的女声哀求着开门,声音与失踪的李莎有几分相似,但更加扭曲诡异。
所有人都死死地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用尽全身力气对抗着回应和起身的冲动。恐惧如同实质的冰水,浸透了每一寸肌肤。
林瑜依旧感受到了那股异常的、强制性的疲惫感。
尽管他努力抵抗,但意识还是不可抗拒地滑向黑暗。
在彻底睡着前,他最后一个念头是:这睡眠,究竟是保护,还是另一种形式的陷阱?
......
清晨的铃声如同冰冷的鞭子,将众人从强制性的、或许潜藏着未知代价的睡眠中抽醒。
林瑜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状态,【SAN值:85/100】。
恢复到了85,而非前一天的90。
这个细微的变化让他心头一凛。
恢复效果在衰减?还是随着时间推移,宿舍的“净化”能力正在被某种东西侵蚀?
亦或是,他自身“精神衰弱”的恶意在累积?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这个发现默默记下。
与其他五人汇合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大家的气色比昨天更差,即使SAN值有所恢复,眼底那抹难以驱散的惊惧却更深了。
沉默的青年孙宇,几乎要将自己缩进墙壁的阴影里。
简单的对视后,无需多言,生存的本能驱使他们走向教室,开始新一天与规则和扭曲的搏斗。
上午的课程是《心理健康》。
教室在一间布置得异常“温馨”的房间,柔软的沙发,暖色调的墙壁(尽管色彩显得陈旧失真),甚至还有假的盆栽。
授课的无脸教师声音刻意放得轻柔,但那份毫无情感的“柔和”反而更令人毛骨悚然。
它讲述着如何“调节情绪”、“拥抱集体”、“信任师友”,每一句话都像是对昨夜恐惧和同伴死亡的无情嘲讽。
课程中段,教师要求进行“信任练习”,两人一组,一人闭眼向后倒,另一人在后方接住。
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在这个诡异世界里认识的“同伴”,尤其是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
一名无脸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对,完成了标准的、毫无生气的示范。
那场景诡异得让人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