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建国初期,回国发展超科技 >第253章 拖曳式声呐阵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3章 拖曳式声呐阵列

  听到这个消息,秦良心中震惊。

  “你们怎么速度这么快?”

  “不快不行啊,那些米国佬天天在咱们地盘晃悠,战士们无时无刻不想把他们赶出去!现在,终于有了希望了,全都兴奋,加班加点也要把它赶制出来。”路军长说道。

  “好,我马上过去。”秦良说道。

  “不耽误您的其他事情吧?”路军长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到了他这个级别,是有资格知道卫星发射任务的,更何况,数据监测船也需要他们的支援和保护。

  “不耽误,忙完你们这边的事情,再去那里也不迟。”秦良笑着说道。

  “哈哈哈……好!接你的车子,已经到路上了,估计五分钟之后到。”

  “看来您是有备而来啊。”

  “知道你忙,所以就不敢耽搁时间,要不是我今天有个重要的会议,我都要亲自上门去接了。”路军长说道。

  “这倒不用。”秦良笑着道。

  挂断电话,就看到王权耀过来汇报,外面有一辆东南军区的车子。

  “哪里用得到五分钟,分明就是提前到了。”秦良笑着道。

  “走吧。咱们过去。”

  “是。”

  半个小时后,秦良来到军用机场,王权耀一起,乘坐专家,前往东南军区。

  下了飞机,就发现政委潘新军已经早早地等着了。

  “秦老师,欢迎欢迎。路军长有个重要会议,不能亲自过来接您,还请见谅。”

  “不必客气。”秦良说道。“走吧,直接带我前往装备部,我看看你们的新装备。”

  “好。”

  等看到那个造出来的声呐装备的时候,秦良不由得点头。

  从外观细节上看,挑不出任何毛病,虽然时间比较紧,但是,做的很精致到位。

  整个声呐是一米多长的淡蓝色箱体。

  秦良知道,这只是其中是一个。

  而在旁边,则是一个大大的密封的箱子。

  潘新军命人把箱子打开,很快众人就看到了箱子内的情况。

  箱子里不是那种普通的鱼雷,而是一个长长的,拥有尾翼的鱼雷,远远看起来,像一枚导弹。

  秦良对着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问题,满意的点了点头。

  “舰艇改装好了吗?”秦良问道。

  “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设计,完成了改装。”潘新军说道。

  “走,看看去。”秦良颇有些激动地说道。

  随后,秦良跟着潘新军一起,来到了港口。

  此刻,港口位置停靠着一艘大型舰船。

  很明显,这是从民用船只改装过来的。

  现在的龙国海军,只有零星的几艘从倭国那里接管过来的舰艇,虽然有些落后,但对于一穷二白的龙国来讲,已经属于顶梁柱的存在。

  仅仅有那几艘舰艇,肯定不够,为了加强海防,在军工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民船的基础上改造一些。

  而当前的这艘船只,显然就是这样的产物。

  正是因为这样的条件,所以,在面对那些外国舰艇挑衅的时候,才会屡屡受挫。

  要么敌人在眼皮子底下发现不了,要么即使发现了,也追不上。

  更甚者,追上了,哪怕去打,也因为精度太低打不中。

  可以说,在海上受尽了。

  秦良自然不愿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所以,必须改变这一切。

  “这是咱们的振兴号。”旁边,潘新军对着秦良介绍道。

  此刻,原本振兴号的甲板上面的火炮等武器,已经全部被清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淡黄色的一米长,半米粗的盒子,盒子里便是一个个拖曳式声呐。

  这些声呐都被一根长长的绞索连接着。

  而在靠近船头的位置,则是一个巨大发射架。

  很显然,那是给火箭助飞鱼雷准备的。

  而在船尾位置,则是控制室,控制室也已经经过了改装,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控制室里的线路很多还没有来得及束起,显得有些杂乱。

  但是,功能却一点不少。

  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个一米高的柜子一样的操控台。

  那是控制室,不但连接拖曳式声呐系统,还操控着火箭助飞鱼雷。

  一旦发现目标,就可以根据指令,直接进行操控。

  “秦老师,怎么样?”潘新军有些紧张地对着秦良问道。

  说实话,他自己都感觉这个临时拼凑的振兴号有些过于草台班子了。

  这样临时拼凑出来的东西,能赶跑米国的水下庞然大物?

  “勉强够用。”秦良说道。

  拖曳式声呐阵列对船体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噪音方面,更是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不能因为舰船本身的噪音,淹没声呐探测的信号,否则,便会导致整个阵列系统失败。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当前的这艘舰船,肯定不合格。

  舰体本身连最基本的浮筏式设计都没有,自身的震动对舰船影响就极大。

  至于空泡更不可能消除,当前全世界都没有这个技术。

  行进时,因为水流船体发出的噪音,更是没办法消除。

  但,这一切放在后世是问题,放在现在,都能解决。

  因为对方的噪声也很大。

  米国还没有发明静音潜艇。

  更何况,现在他们还有计算机辅助,可以通过声纹特征,滤掉杂波。

  整体而言,依然可用。

  听到秦良说勉强可用,潘新军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那我们现在要不要去试试?”潘新军急不可耐地问道。

  “先等等。”

  “等什么?”潘新军不解地问道。

  “等我给咱们的船员做完培训。”秦良说道。

  “对,这拖曳式声呐,一会儿需要逐个放置在水中,并保持在水下几百米的位置。

  船速不能太低,太低声呐无法维持预定深度和姿态。

  也不能太高,太高水流噪音会对探测造成影响。

  同时,航行轨迹也有要求,否则会导致阵列纠缠。”

  听到秦良的描述,潘新军不敢再有迟疑,立刻召集了所有船员进行培训。

  待人到齐之后,秦良直接毫无保留的教授,同时开启“大师之师,金玉良言”。

  半个小时后,众人才从专注中“醒来”,每个人眼神中都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光芒。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