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文娱:你就是这么玩音乐的?! >第449章 68分的罡子算是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9章 68分的罡子算是悟了。

  国际级的大赛,参加门槛很高。

  有些甚至不是学生能够碰瓷的,哪怕真正的天才学生可以在学习时代就达到技术的巅峰期。

  很可能每个国家就那么一小撮人在竞争海选名额。

  对更多的职业表演者而言,别说竞争海选名额了,送选视频能让评委组多看一眼那都算你是不错的青年演奏家。

  正因如此。

  众人哀嚎归哀嚎,但机遇也是机遇。

  原本计划回家打游戏,但突闻老板让你加班,话还没到嘴边,就听老板说今晚加班费是一整个月的工资,并且当场给你升职,如果加班的好后面还能再升职。

  话又说回来.游戏是什么B东西,那都是耽误进步的,今晚这班必须加到冒烟。

  DP乐队的众人基本便是这么个心态。

  见朋友们如此积极,李灿欣慰的笑了。

  DP乐队若是想要向更传奇的领域进发,个人的高度必须在线,这才能让乐队的下限拔高,即使是木桶的最短板,也要优于一线职业演奏者们的长处。

  想要高度,必不能缺少高强度的竞技。

  至此,乐队众人才恍然大悟。

  什么回炉重造,明显是赛前突击的预热,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赛前突击。

  比赛在年末,最开始是海选,待赛事结束,起码也得是来年四月,届时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方便筹备比完赛以后的演出。

  新人渴望着扬名,名人渴望着更进一步,在拿到奖项后,要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巅峰,无数音乐公司也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出唱片,巡回演出,代言,这些都不会少。

  输了可以当做交流,赢了名利通吃。

  虽然进海选能参加已经很NB了,但谁也不介意更牛B一些。

  众人完全进入赛事准备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李灿有着和兄弟们不太一样的愁。

  翻看着莫斯科国际音乐大赛的评委邀请函,一时之间多少有些犯难。

  因为大师之间的赛事与青年演奏家之间的赛事是完全不同的。

  学生赛事不必多说。

  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再天才的选手看在评委眼里那也是漏洞百出,音乐演奏的基本功磨炼很难有个尽头。

  青年演奏家在技巧上已经接近完美,甚至是巅峰级别的水准,不少青年演奏家在灵性与机能上甚至要比一些大师还离谱,但这样的赛事,目的是为了凸显演奏家的个人风格,作品理解,以及阐述方法。

  所以需要真正的顶级音乐家,才能开始涉足这样音乐大赛的评委工作。

  而大师级演奏家之间的比赛呢?

  这更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这样层次的参赛选手,技巧打磨的完美,顶多也就有几个可能年纪偏大,不过,个人风格几乎全部都趋于成熟,艺术造诣极高,作品理解和阐述方式这些都是基本功。

  比的是什么?

  是艺术感。

  这个词就他吗有点玄了,艺术感这种东西,虽然大部分属于自然的,客观的存在,但的的确确有一部分主观影响因素。

  别说选手了,甚至选手和评委,评委和评委,彼此之间的理念或许都不同。

  这种情况下,如何尽可能的去服众,才是最要紧的。

  “啧,得提前研究研究。”

  李灿撇了撇嘴,在心里嘀咕了起来。

  答应当评委,纯粹是因为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圈内地位的隐隐提升。

  战斗力第一,但辈分未必,一旦参加这次比赛评选,那辈分就得提高一两档,起码能从父亲级进化到爷爷,甚至是祖宗级。

  这代表了一种业界对个人在艺术思想,艺术观念,艺术水准上的认可。

  并非只是因为绝对的实力强度。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

  若非赛事的机制足够完善,甚至可以称作为坑。

  评委非常多,待到总决赛时,很可能是五十几位国际级的评委,去对两位选手进行投票打分。

  淡化了一部分个人的话语权,以学术界共识为主流判断。

  每个评委对每个选手的打分,也只会在监督组中进行公证与审核,其信息是严格保密的。

  但名气越大,一言一行就越要被关注。

  历年来的保密控制十分严谨,但再严谨也需要考虑意外情况,保不准真会有为了炒热度玩争议不择手段的人存在。

  一旦自己给某位演奏家的分数令其粉丝不满意了,那就是个顶个的巨大节奏。

  于是,李灿做好了三重保险准备。

  对赛事组强调保密重要性,在寰球这边会提前做好相关信息的甄别,以及通知星美娱乐做好面对节奏的准备。

  至于打分,这个不能开玩笑,还是要从音乐本身去出发,客观的就是客观的,主观的才是主观的。

  为了更加稳健一些。

  李灿一个电话打到了远在带英的亨利爵士手机上,找老师傅取取经。

  别说,这还真问对人了。

  亨利爵士在英伦古典音乐界的地位很高,参与赛事评判也不是一次两次,无论是欧洲大区的,还是英美大区的,都有所交集。

  对于打分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面对李灿的问询,亨利爵士知无不言,将自己这么多年的打分套路事无巨细的教给李灿。

  加分制与减分制结合。

  从个人演奏完整性的角度去打分,这个占比满分只有六十分,根据个人表演来进行减分。

  哪怕是遇到了十分惊艳的个人风格化处理,但只要与谱子不一样,那就减。

  而风格与艺术占比则有三十分,这三十分不是往下减的,而是往之前的基本分上加的。

  六十分的本体,是一分一分的往下扣。

  而三十分的副体,则是一分一分的往上加。

  也就是说,优秀的表演者,会在个人风格处理中,将改变原谱表达所扣的分加回来,如果真的处理非常微妙,甚至可以加回来更多,但如果改变的纯睿智,甚至会与表达的情绪造成左右脑互搏的情况,那分就算是扣完了,也完全加不回来。

  这也能够避免个人风格化完全将比赛曲目搞的面目全非。

  不然瞎几把弹那也是个人风格了?弹错了也要以个人风格狡辩?

  这样的机制可以堵死一切偷奸耍滑的选手。

  或许弹的很好,但抱歉,面目全非的情况下,你演奏的和你报备的作品不是一个东西。

  而最后的十分,则是完全主观的个人喜好。

  正常是五分为坎,没感觉就给5分,讨厌就扣,扣到不加,喜欢就加,加满十分为之。

  而这样的音乐比赛,会将分数压的很低。

  并不是无脑压,而是有一个具体的系数。

  本次的系数为0.8。

  也就是说,评委组会将分数乘以0.8的系数来进行浓缩,这样在个人的评分上就会显得十分公正,一视同仁,也足以在赛事评判上起到正向作用,而非负面。

  至此。

  能够应对极端意外情况的第四块拼图到手。

  为了能更加熟练的去运用这套评分体系,李灿马上就想到了陈罡。

  有现成的人选,自然要狠狠的利用。

  就先拿罡子练练手,以免到时候陌生。

  此念一出便止不住。

  李灿神头鬼马的来到琴房,陈罡正在里面苦练。

  比赛的曲库是固定的,但相比其他的钢琴大赛,莫斯科本次曲库中的曲子是很多的,不存在限制选手个人风格的问题。

  甚至完全收录了李灿个人的《超技练习曲与乐曲》作品集的所有曲子。

  不算开后门,因为毕竟还是看水平,陈罡顶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这也不算作弊,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不同参赛者的恩师之间肯定也有差距,曲子都能选,全靠自己练,不服也可以凭借超绝的天赋去搏得大师青睐,拉来比李灿牛B的也不是不行,幸运也需要表演本身去进行佐证。

  真是琴魔天赋只是苦于没有名师,那这样的人也不会一直失败,更不会在意某一次的失败而对所谓的不公平愤愤不已,相反,这次的失败却很可能是个机会。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道理。

  眼见比赛曲目中有李灿的作品,陈罡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有爸爸的培训自己却不选,那是弱智。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能被人干掉,那算对手真的牛B,陈罡觉得自己肯定能输的心服口服。

  陈罡演奏着《爱之梦》。

  这是一首兼具了技巧与艺术美的乐曲,放在如此大师级的比赛环境里,技巧上稍显简单,但作品的处理与艺术表达上却具有很大的冗余,属于风险较高的乐曲。

  李灿只是微微一愣,便看清了陈罡的野心。

  这B是真的不服,完全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自己。

  只不过,听着听着,李灿却眉头微微一皱。

  仔细根据自己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后,再乘以一个0.8的系数,居然只有可怜的68分。

  这个分数其实不低,进海选,甚至走上三轮都不难,但真正到了缩圈后压力巨大的对抗中,却会显得有些吃力。

  待陈罡演奏完,李灿才走进琴房。

  眼见李灿进入琴房,陈罡嘿嘿一笑。

  “来吧,灿哥,批评一下,挑挑刺!”

  “.”

  李灿摇摇头,并没有选择挑毛病。

  而是反过来问起了陈罡。

  “业界内对我这首《爱之梦》是如何评价的?你总结一下目前的主流认知。”

  “嗯”

  陈罡眉头抽搐了一下。

  哥们,我是让你来骂我的,不是想让我自己夸你的。

  但看李灿这么认真,似乎并不是因为这么抽象的原因,陈罡便蹙眉思索片刻,提炼了一下语言,便开口道。

  “完美诠释了何为技术为美服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无限延伸的空间。”

  “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技术为美的服务,是美学上的艺术表达?”

  “错,你这个说法,对于青年演奏家来说是对的,但如果想要达到艺术家级别的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想真正从青年演奏家跨度到大师,无限延伸的空间,这个对你才是最重要的。”

  李灿的一席话顿时让陈罡眼瞳瞪大。

  总感觉脑瓜子被雷劈了一下,好像是劈的开窍了,但不知道开窍在哪。

  一瞬间的灵光若隐若现,却有些捉摸不定。

  “灿哥!你继续!”

  “.练钢琴,先是磨炼技术,别弹错,这是大学生,其次是表达技术,表达美,这是职业演奏家,而想变成大师,就要融入个人风格以及个人对作品的理解。”

  “所谓理解,包括你的态度,你的认知,你的世界观,你的情感与浪漫,以及属于你自己的理念。”

  说到这里。

  李灿微微摇头。

  只是稍微停顿便开口道。

  “你完全在学我,这不是什么错的,但继续下去,你只能成为青春版的我。”

  “在我的理解里,爱是双向奔赴的,我的表达源自于我和温妮的相处,她是很直接的姑娘,日常是平淡的,但总喜欢有些热烈,所以在我的处理中,主副和弦,不同的动机之间有所对抗,是如火焰一般跃动的,是较为激烈与热情的,像是她对我的热切,以及我对她的回应。”

  “你呢?”

  “或者说,其他人对如梦似幻的爱的理解,也是一样的吗?”

  此言一出。

  陈罡脑海中的灵光炸开,如遭雷击。

  李灿的话不仅点名了问题所在,还让陈罡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级钢琴巨匠的真正差距。

  融会贯通。

  每一个人心中的爱之梦都是不同的。

  这和是否谈过恋爱没有关系。

  有的人想象中的爱是温柔似水,是相互缠绵依赖,音乐的表达便是流淌的。

  而有的人觉得爱应该如烈火,所以会有热情的跳动,如心脏一般具有生命力。

  当然,也可以有受过情伤的人在乐曲里表达讽刺意味,或是怀念逝去的爱情,赋予一层遗憾与悲意,甚至可以是悔之晚矣的惆怅感。

  陈罡不是不行,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风格与理解。

  只是单纯的因为李灿对乐曲的表达在情绪上太震撼,于是有样学样,此时的陈罡才发现,别人的震撼不是自己的震撼,自己要做的不是震撼,而是表达属于自己的东西。

  “卧槽!我悟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