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38章 把傻柱给整破防了(5k)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8章 把傻柱给整破防了(5k)

  “红兵,你这三大袋东西是什么啊?”

  当李红兵用自行车载着两大袋的面粉和一袋大米从外面回来的时候,立马就引起了院里人的注意。

  正推着自行车往自家东厢房走的李红兵,听到阎大妈询问,立马就停下了脚步,耐心的解释道:“阎大妈,家里的粮食吃完了,趁着今天休息,买了些米面回来。”

  “这些都是啊?一次性买这么多,你吃得完吗?”

  听到李红兵的回答,阎大妈忍不住错愕。

  眼前这些大米和面粉,可都不是那种小袋的,加起来起码上百来斤,甚至两百斤都有。

  “吃得完!”

  李红兵笑了笑,开口回应道:“我现在正长身体,吃得多。”

  “你一个人,吃得再多,都得吃到明年去,到时候都变成陈粮了。”

  面对李红兵的回答,阎大妈却是无语,忍不住叹气道:“你这就是太年轻,不会过日子,像粮食这种东西,一次买一个月左右的量就行了。

  如果怕麻烦,就再多买一个月的,等吃完了再买新的,这样你就能一直吃的是粮店的新粮。

  像你现在这样,一次买这么多回来,一旦放的时间久了,新粮就变成了旧粮。

  现在不是以前,都进入新社会了,粮店随时有粮,什么时候都能买到,而且还不用担心突然大涨价,或者外面没粮可买了……”

  阎大妈之所以会这么大反应,其实原因很简单。

  不光是李红兵家里就他一个人的问题。

  丰泽园包伙食,除了休息的日子,李红兵中午和晚上都不回来开伙做饭,只有早上在家吃一顿。

  这样一来,他今天买回来的这几大袋米面,就很夸张了。

  即便是院里人口最多的人家,买粮食也没李红兵这样买的。

  除此之外。

  就是阎大妈刚才说的生活经验了。

  只是任由阎大妈怎么想,也想不到接下来的粮食供应的局面,很快就要出现翻天覆地的大变动。

  不光是粮食,还有其他各种物资供应。

  只能说。

  建国后的这几年,上面在稳定物价和保证粮食供应上面,下了大力气,也给足了民众信心,要不然阎大妈也不会这么言之凿凿。

  如果不是李红兵了解历史,也不会知道,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这几年的城市人口激增,导致粮食的供应和需求已经失衡。

  实行统销统购和计划供应政策,实属无奈之举。

  当然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对民众最大的影响,也就只有限制面粉的供应了。

  “嗐!阎大妈,其实我也是因为这个月涨工资了,有点不知道要怎么花,所以路过粮店买粮的时候,就忍不住多买了点。”

  李红兵当然不会把真实原因说出来,不过在找理由解释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涨工资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你又涨工资了?”

  原本还觉得李红兵这个小年轻不会过日子,心里暗自腹诽,可一听到李红兵提到他涨工资了,阎大妈立马就震惊了。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距离李红兵上次涨工资,也才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

  李红兵点了点头,直接承认道:“前几天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涨了点。”

  “中级炊事员?”

  阎大妈一听,当场震惊道:“你不是去年才通过初级炊事员的考核吗?现在就中级炊事员了?”

  “师父教得好!”

  李红兵谦虚道。

  而听到李红兵的这个解释,阎大妈显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郭友忠的名声在外,只是无比羡慕起了李红兵的运气好。

  毕竟不是从业人员,对于初级炊事员和中级炊事员中间的跨度和差距有多大,阎大妈显然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和认知,而她眼下显然更关心另一个问题。

  “那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涨了不少吧?”

  面对阎大妈的这个打听,李红兵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是不少,现在工资一个月五十六万了。”

  “夺少?一个月五十六万?”

  震惊之下,阎大妈的这声惊呼,也把院里其他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阎大妈,什么五十六万?”

  “红兵……红兵现在的工资,涨到了五十六万。”

  “真的假的?”

  “涨了这么多?”

  “红兵,怎么回事啊?”

  “杨大妈,前几天参加并通过了饭庄的内部考核,我现在是中级炊事员了,工资一个月五十六万。”

  “这……”

  “……”

  毫无疑问。

  李红兵带回来的这个消息,犹如一颗炸弹般,在她们中间炸开了。

  好在有了去年的经历,大家的接受程度,都相对要高不少。

  这回李红兵没亮工作证,反正自己说的是实话,信不信是她们的事情。

  随着过去这一年半的发展和积累,李红兵已经渐渐有了“底蕴”和底气,不再需要特地去向别人证明什么。

  把买回来的这两袋面粉和一袋大米搬进屋,李红兵很快又重新锁上门,离开了四合院。

  骑着自行车,李红兵再次来到了粮店,又重新买了两大袋的面粉。

  因为近,所以这次李红兵并没有特地换一家粮店,粮店店员看他刚买了那么多回去又来,显然有些惊讶,忍不住多问了两句,李红兵直接解释说这回是帮自己姐姐家买的。

  这个时候别说限量购买了,连面粉计划供应的文件,估计都刚提交上去没多久,还没有正式通过,个人买粮几乎没有什么限制,现在更不会引起什么怀疑。

  刚发工资,往家里买粮食,哪怕一次买粮的数量要比大多数人多很多,也并不稀奇。

  有的人家里人口多,或许单纯为了省事,不喜欢麻烦,这些情况都正常。

  就李红兵今天买的这些,还完全够不上囤积居奇和扰乱市场。

  这也是李红兵少数能有这样公开自由购粮的机会了。

  下个月开始,但凡购买粮食,都得到指定的粮店,并且不管是列入计划供应的面粉,还是并未严格限制的其他主粮,都需要实名登记。

  也就是说。

  比平时多买一点,只要不超出太多,基本没什么问题,可要像李红兵之前那样偷偷囤粮,已经不现实了。

  但凡购粮超出实际太多,都会引起注意。

  好在李红兵之前囤了不少,再加上系统奖励的那一集装箱精品大米,李红兵可以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在未来几十年,一直到票证时代的终结,都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只不过。

  往后送粮的时候,大多数只能偷偷着来,没办法像今天这样明目张胆。

  今天他毫不掩饰的给陈雪茹、自己和姐姐李红梅买粮、送粮,主要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面粉供应计划,保证往后一段时间,他们都能公开透明的实现面粉自由。

  至于师父郭友忠那里,李红兵今天就没有专门安排。

  先不说厨子缺不了什么吃的,光是他们师兄弟十几号人,每人往他家里送一些,就够他一大家子用的了。

  到时候,李红兵完全可以从自己家里的那些,分一些送过去。

  即便没有李红兵,郭友忠也很难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今天不是周末。

  不过李红梅还在放产假坐月子,所以李红兵直接就过去了。

  五三年,国家尚未出台全国性产假规定,国企女职工的产假时长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最早规定九十天产假的,是八八年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眼下女职工的产假时长,实际天数取决于企业政策或地方实践,不过建国初期的很多经验,都参照苏联老大哥的模式,所以食品厂的产假规定,是产前和产后各一个月左右。

  “红兵来了。”

  “这些是什么?”

  “给我姐和姐夫买了些面粉。”

  “这么多?”

  “这不您也在嘛,我就多买了一些。”

  “哎呦,你这……”

  “……”

  李红兵到的时候,屋里不止李红梅一个人,还有专门过来伺候月子和照顾小孩的赵母。

  赵卫国要上班,李红梅在家坐月子,肯定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所以便让赵母临时过来帮忙一段时间。

  看到李红兵买了这么多面粉过来,哪怕知道这是李红兵为了李红梅买的,可赵母还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买这么多粮食过来?我这又不缺。”

  发现李红兵带了两大袋的面粉上门,李红梅的语气里带着责怪。

  李红兵平时带一些肉啊水果什么的过来,李红梅没少说他,却拿他没什么办法,现在连米面这些主食都给安排上了。

  这让李红梅很无奈。

  作为双职工家庭,她和赵卫国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可不低。

  虽然因为没和赵父赵母住在一起,没办法在身边照顾,他们每个月都会拿一些钱给他们开销,实际并不多。

  剩下的工资,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李红梅还能攒下来不少。

  本来李红梅还能花钱买布料给李红兵做衣服,可现在自己弟弟有了陈雪茹这个对象,这方面几乎都用不上她操心。

  “前两天刚发了工资,今天休息,路过粮店就顺带买了些带过来了。”

  李红兵都懒得重新找理由,继续沿用这个说辞。

  知道李红梅肯定还会说自己,所以李红兵先发制人,开口说道:“姐,还没来得及跟你说,我前几天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现在涨了工资,一个月五十六万。”

  “你说什么?”

  不止是李红梅,就连一旁正准备离开,给李红梅和李红兵这姐弟留出单独说话空间的赵母,也愣在了当场。

  “我现在是中级炊事员了。”

  李红兵脸上露出了笑容,知道她没那么容易接受,于是直接从身上拿出了自己的新工作证,递给了李红梅:“姐,你看,这是我的新工作证。”

  “你这就中级炊事员了?”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李红兵现在的工资不仅比自己高,而且还高的不止一点。

  李红梅简直是不敢相信。

  这不是妒忌,而是震惊欣喜到难以言表。

  当初李红兵跑去丰泽园当学徒,她还强烈反对,现在看来,似乎李红兵才是对的。

  如果他们的父母还在,看到李红兵现在这么有出息,肯定会跟她现在一样,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陪李红梅聊了聊天,又逗弄了会儿自己的小外甥,李红兵留下来一起吃过了饭,便准备回去。

  “刘姨,这些天照顾我姐坐月子,辛苦您了。”

  来到屋外,李红兵以李红梅弟弟的身份,向赵母表示了感谢。

  李红兵看的出来,作为婆婆的赵母,伺候李红梅这个儿媳妇坐月子,是尽了心的,要不然李红梅的心情和状态不会那么好。

  “红兵,瞧你这话说的,这都是我这个当婆婆该做的。”

  听到李红兵的感谢,赵母故作不悦的开口道:“这红梅是你姐,同样也是我们赵家的儿媳妇,我能不用心吗?”

  面对李红兵,她可一点都不敢大意。

  现在才十七岁的年纪,就比谁都出息,这往后还得了?

  别看李红梅只有李红兵一个娘家人,可他一个人,就已经胜过了无数。

  往后对待李红梅这个儿媳妇,她这个当婆婆的,只能更加尽心尽力,别说是让她受委屈了,都不能让她对自己有什么不满。

  ……

  晚上。

  四合院众人下了班,纷纷知道了李红兵涨工资和晋升中级炊事员的事情。

  不出意外。

  院里又掀起了一阵议论的热潮。

  有人羡慕,也有人嫉恨,不过这些都与李红兵无关。

  第二天早上。

  李红兵如同以往一般,早早便在院里开始了每日例行的晨练。

  大家早已习惯,李红兵也知道大家都习惯,不过他却发现今天的傻柱有点不正常。

  就在李红兵晨练的这个过程,傻柱前前后后从前院经过了好几个来回,年纪轻轻的,就好像得了前列腺炎一样。

  李红兵打八段锦的时候,向来都是全身心投入进去,并不会刻意去关注周围往来的人。

  不过李红兵现在的感知很敏锐,每次傻柱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好像都在盯着他,才引起了他的注意。

  随着李红兵晨练结束,傻柱又一次“凑巧”经过,不过这次他并没有想之前一样路过,而是上前和李红兵打招呼,并且搭讪道:“红兵,听说你现在涨工资了,还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

  “是这样。”

  李红兵点了点头。

  “那个……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犹豫着说出请教的这句话后,傻柱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我比你还早当学徒一年,你现在都中级炊事员了,我这……”

  傻柱是一个很有傲气的人。

  在傻柱的心里面,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天赋和厨艺比李红兵差多少,更别说学厨的时间和资历了。

  可现在却被李红兵远远的甩开,让他极度的不平衡。

  昨晚刚一从外面回来,傻柱就听说了李红兵晋升中级炊事员的事情,并且工资已经涨到了自己现在的三倍,这让他一晚上都没能睡好。

  他完全想不通,这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刚刚能够请教和说出那些话,傻柱也是经历了一番挣扎后,才放下了所谓的面子,承认他现在确实比不上李红兵。

  “傻柱,问题不是出现在你身上,去年我们饭庄进行公私合营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吧?其实……”

  难得傻柱主动放低姿态请教,李红兵倒没有打击傻柱的想法,而是对他进行了一番理性分析。

  算起来,傻柱进入峨眉酒家当学徒和拜师学艺,起码有两年的时间了,再加上他是带艺从师,本身的天赋和底子都不弱,提早出师完全没有问题。

  但很显然。

  傻柱的师父和郭友忠一样,都是对徒弟要求比较严格的,所以并没有做出这个决定,而是打算继续磨炼他。

  尽管李红兵现在已经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实力已经不比他的一些师哥差,按照郭友忠以前的出师标准,早就已经达到了出师的要求。

  不过李红兵没提这件事,因为丰泽园内部有相对健全和领先的晋升考核机制,李红兵的工资和评级提升。并不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所以郭友忠让不让他出师,或者准备什么时候让他出师,对李红兵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李红兵有自知之明,他现在的实力,和作为师父郭友忠比起来,还差得远,依旧有很大的学习和进步空间。

  在李红兵没有主动提这件事情的情况下,郭友忠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仿佛忘了有出师这一环节。

  一个想继续学,一个想继续教,师徒俩都相当默契。

  而傻柱现在所在的峨眉酒家,是属于私人性质的,沿用的是旧有的传统模式,只要傻柱一天不出师,不管在后厨干的是什么活,永远都只能拿现在的学徒工资。

  “还能这样啊?”

  去年丰泽园公私合营的事情,傻柱也听说了一些,不过并没有过于去关注,现在从李红兵这里了解到具体的改革措施,傻柱却是整个人都破防了。

  原来并不是他不行……

  可为什么他就遇不上这种好事?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