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73章 全院轰动,傻柱受暴击(1w)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章 全院轰动,傻柱受暴击(1w)

  “八十二斤?”

  “一个月八十二斤的粮食,这够谁吃啊?”

  “杜建国,你想要饿死我们家啊!”

  “我不信上面是这样规定的,我是农村户口没错,但我在城里住了多少年了,早就是城里人了,这粮食定量肯定有我的一份。”

  “按照户口本上的来,这个根本就不合理,明摆着欺负人!”

  “……”

  一听到自己的粮食定量要被去掉,贾张氏直接炸了。

  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也就算了,大不了少吃点馒头和面食这类的,吃大米和杂粮面这些主食,同样能够吃饱。

  哪怕过去这段时间,街道办一直在提倡节约用量,从粮店买粮也不让多买,但他们依旧能够买到全家够吃的粮食。

  毕竟限购的参考依据,主要过往半年左右的购粮数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严格按照人口的人数、职业和年龄等方面,去制定固定的标准。

  这样一来,每家每户每个月的粮食购买份额,就直接给定死了。

  像贾家这样的情况,直接少了一个大人的口粮定量。

  哪怕贾东旭作为钳工,属于重体力劳动者,粮食的定量标准高,但真算下来的话,肯定是不够吃的。

  要不然的话,贾张氏刚才的反应也不会那么大。

  “贾张氏,你不要在这里无理取闹,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粮食定量是给有城市户口的,你属于农村户口,本身就不符合定量的标准。”

  看着贾张氏,杜建国的脸色很不好看,直接沉着脸说道:“你要是想要这粮食定量,就把自己的农村户口转到城里来,落在你自己家的户口本上。

  到了那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粮食定量。

  否则再怎么闹,就是闹到了街道办,也没什么用。

  这个政策,是國家定的,不单单是咱们四合院,整个四九城的人,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你以为你闹两下,就有用了?”

  对于贾张氏,杜建国可不跟她客气。

  一退让,反而让贾张氏以为自己怕了她,到时候蹬鼻子上脸。

  而且他刚才说的那些,全部都是事实,不掺杂一丝水分。

  贾张氏的农村户口情况,其实杜建国心里也有数。

  明明贾张氏一直以城里人的身份自居,并且看不起农村人,自己却一直死攥着农村户口不放,不过是因为她在农村有块地,舍不得每年地里的产出收益。

  至于当初分地的时候,贾张氏一个已经出嫁,并且在城里生活了好些年的妇女,是怎么回村分到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眼下贾张氏占着农村户口所带来的便利,却又同时想要城市户口的好处,既要又要的,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杜建国的意思很明显,你贾张氏再怎么闹,他也帮不了贾张氏。

  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管院大爷,就能够决定的。

  真要有本事的话,直接找街道办闹去。

  不过杜建国显然料定,贾张氏肯定没这个胆。

  如果贾张氏想要自己的粮食定量,方法杜建国也说了,就是把农村户口落到城里来,就看贾张氏能不能做到,或者她自己怎么选择了。

  被杜建国一训,感受到院里其他人的目光,贾张氏有些尴尬。

  同时。

  如果这真是上面的规定,贾张氏心里也清楚,像杜建国说的那样,就是闹也没用。

  郁闷的贾张氏,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她刚才只是习惯性的闹一闹而已。

  可惜这一招,现在根本不管用,甚至连个帮她说话的都没有。

  即便是易中海,也知道这种事情闹,是没有意义的。

  关键杜建国根本做不了主,不存在什么通融。

  不多时。

  随着易中海和王桂花两口子回屋,贾张氏、贾东旭和秦淮茹三个人,直接过来了。

  “师父,你看这事闹的,好端端的,搞一个粮食定量出来,这不是折腾人吗?”

  一进屋,关上了门之后,隔绝了外面的动静,贾东旭就忍不住面露苦色,向易中海这个师父求助道:“师父,您可得帮我们家想想办法,这一个月才八十二斤的粮食定量,哪里够我们一家四口吃的?”

  “东旭,这事不是没办法,就看你们愿不愿意了。”

  面对贾东旭这个徒弟的求助,易中海不着痕迹的扫了眼贾张氏,却是不由叹了口气。

  一听易中海说有办法,贾东旭当即大喜,连忙激动的说道:“师父,我就知道您有办法,您快说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看到贾东旭这个兴奋的样子,易中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这个办法,其实刚才在外面的时候,杜建国就已经说过了,就是把你妈的农村户口给转到城里,落在你现在的户口本上,到时候你妈有了自己的定量,就够你们家吃了。”

  “这不可能!”

  易中海的话音刚落,贾张氏立马就变了脸色,直接说道:“要是成了城里户口,我在村里的那块地,就保不住了。”

  关于转户口的事,当初面粉购买证的时候,贾张氏就已经特地去了解过了。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限制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但只要是有接收单位,或者亲属在城里的,可以通过招工、单位公函或者投亲的理由或形式,办理户口迁移。

  但问题是。

  一旦转出农村户口,几乎就不可能再转回,同时原本分配的土地,也将被上面收回去。

  贾张氏在村里的那块地,是当初國家分配给她个人,并且在她的名下。

  这个时候的土地性质,还是归属于私人,國家和法律是允许买卖的,只有到了农业合作化之后,土地性质变更为集体,才不被允许和禁止。

  只是贾张氏显然是舍不得卖。

  因为只要这块地一直在,每年租给自己的弟弟种,源源不断的有产出,她就能每年收租金,就跟聚宝盆一样。

  至于把地挂在自己弟弟名下,贾张氏显然是不放心的。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万一到时候自己弟弟一家不认账,那这块她当初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地,就打了水漂。

  只有稳稳攥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保障自己的这份利益。

  “老嫂子,我也只是给个建议,至于要不要这样做,还得看你们家自个儿的选择。”

  除了这个方案,易中海其实也没有别的法子。

  不过他也不想劝,而且这种事情,不能劝。

  倘若将来,贾张氏后悔了今天的决定,到时候的一切责任,就都落在了他的头上。

  易中海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东旭他师父,不是我不想听你的,只是我在农村还有块地,每年都能有一部分粮食的收益,要是没了农村户口,这块地就保不住,每年的这些粮食也没了。”

  “这块地,要是赶上收成好的时候,每年能到手的粮食,就顶我好几个月的口粮。”

  “粮票是重要,但也只是买粮用的几张纸,还得自己搭钱买,我算了一下,实在是划不来。”

  “等接下来,外面肯定有倒腾粮票的,我只要花点钱买些粮票回来,然后再去粮店买粮,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我觉得,这户口还是不要转的好……”

  “……”

  贾张氏并不想和易中海唱反调,但农村的那块地,可以说是她的命根子,怎么都不可能舍弃。

  这块地,每年能给她提供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而不是那些还需要另外花钱,才能买到粮食的所谓粮票。

  在贾张氏的心里,接下来这粮票,其实就跟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一样,到时候一样有人倒腾。

  算了笔经济账,贾张氏还是觉得留住村里那块地,更加的重要和划算。

  就为了几张粮票,把能下金蛋的母鸡给放了,未免有些太可惜。

  不值当!

  眼下还没到困難三年,村里土地也没开始进行集体合作化,所以贾张氏根本想不到,这城里的粮食定量,将来会有多重要。

  而且现在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粮食都定量,这粮票的重要性,可不是之前的面粉购买证能比的。

  就算是有人倒腾粮票,价格也肯定会比原先的面粉购买证高,一年下来的这笔支出也不小。

  也就贾张氏在村里的那块地,每年都有产出,基本能抵消掉这部分,收成好的年份,甚至还能有一些盈余,不然根本就划不来。

  “老嫂子,既然你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主意,那我就不跟着添乱了。”

  摆明了,贾张氏的算盘都已经打得叮当响,根本用不着别人帮他们家出主意,易中海也识趣的不打算掺和。

  只是贾张氏的这个选择,对他们家还是有影响的,毕竟要比以前多出来一笔买粮票的钱,开支肯定会比以往大一些。

  想到这个,易中海就有点头疼。

  以贾家现在的开支情况,即便贾东旭的工资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可还是需要他每个月帮衬一点。

  这回上面实行粮食定量供应的政策,易中海怎么感觉是冲着他来的?

  ……

  转眼次月,已是晚秋。

  因为从这个月开始,四九城正式开始进入粮食定量供应的时期,所以很多人在拿到这个月粮票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带着购粮证和粮票,来到各自指定的粮店,排起了长队。

  显而易见。

  由于这个政策的实施,很多人都产生了危机感,以为粮食供应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怕接下来出现糧荒的情况,所以抓紧把这个月能买的粮食,通通都给买上了。

  普通民众有这种担忧,其实是正常的,不过眼下显然还没到真正困难的时候。

  这次上面给出的粮食定量标准,其实是提前组织人员进行过深入调研的,并不是随意填写的数量。

  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或者某些饭量比较大的,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定量基本都是够吃的。

  当然了。

  适当做一下规划,还是有必要的。

  不然有的一开始不控制,吃到月底的最后几天,刚好发现没粮了,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挺过去了。

  李红兵显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不过粮票制度的实行,也给他带来了点影响,就是以后在丰泽园吃工作餐,要开始交粮票了。

  以前丰泽园作为私企的时候,就有包吃包住的福利,而在谷建良接手丰泽园,开始进行公私合营之后,除了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增加了一些国营企业该有的保障制度,并没有动这块小蛋糕。

  毕竟是餐饮企业,而且当初工资改革,可是砍掉了后厨所有老师傅的分红高薪,砍工资还能把人给留下来,已经不容易了,要是连这个都要动心思,那等于是要把所有人给逼走。

  上个月谷建良调职,而新的公方经理陈立民接手之后,也基本延续了他之前的管理制度和模式。

  因为谷建良已经把能改諽的,都给完成了,陈立民显然很难在这方面进行超越。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按照谷建良铺的路,继续走下去,把谷建良来不及完成的计划,给推行下去。

  比如厨师团队的人才培养上,谷建良用了很多的心思,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这些显然不是三年两载就能够完成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李红兵这种“天才”。

  陈立民接手,后面做出了成绩,这些功劳就是他的了。

  吃饭收粮票这件事,倒不是陈立民故意刁难人,也是无奈之举。

  别说是内部工作人员,就是上门吃饭的客人,如果要了米饭或馒头这些主食类,就算出了钱,同样要收对应的粮票。

  像食品加工和餐饮这类的企业,虽然采购粮食有专门的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但如果不收粮票的话,到时候就对不上账,容易成为全市粮食定量供应的漏洞和缺口。

  这是上面政策的要求。

  至于丰泽园的生意,并没有因为粮票制度的全面推行,而产生什么影响,毕竟饭庄内的主粮类销量占比低,没几个人是专门上丰泽园吃米饭、馒头和面条的。

  除了米面粮油,眼下各种食材的采购,并不受到票证的限制和影响。

  也就之前先行的布票、糖票和油票,其他很多物资的票证和统销统购,基本都是在全国粮票发行之后。

  比如肉票,是五七年年中的时候,才开始实行。

  而鸡蛋、豆制品和糕点这些副食品,时间上还要更晚一些。

  等到了各种物资都需要严格凭票供应之后,不仅仅是丰泽园,其他饭庄酒楼的生意,也将会迎来致命般的暴跌和打击。

  到了那时候,生意就会断崖式下降,变得冷清起来。

  相比于其他的饭庄酒楼,丰泽园的情况反而会好一些,毕竟还有着不少来自上面的政务接待。

  不过这对李红兵来说,并不是一桩坏事,因为该拿的工资和待遇一分不少,工作量还大大减少了。

  李红兵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几年的辉煌时间,趁着丰泽园生意依旧火爆的最后阶段,抓紧机会刷经验,争取早日把自己的厨艺技能给刷满了。

  要是等后面丰泽园焕发新春,生意重新爆火的时候,最少都得二三十年起步。

  估计那时候,李红兵都已经彻底躺平了。

  这个阶段,除了全国粮票发行和粮食定量供应的大事,还有另外一件跟李红兵息息相关的事情。

  或者说。

  是跟陈雪茹牵连极大的事情。

  那就是公私合营已经完成了从试点到扩张的阶段,接下来马上就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全行业改諽最后阶段。

  “红兵,这两天我收到了消息,听说我们前门大街这边的商户,接下来也要开始进行公私合营了……”

  立冬刚过没多久,某天李红兵过来的时候,陈雪茹满脸忧愁的跟他说了这个消息。

  “关于这件事,我也听说了一点。”

  尽管不知道陈雪茹是从哪得到的消息,但李红兵知道这件事是真的。

  “我听说这公私合营,是自愿参加的,这两天我自己想了下,感觉还是不参加的好。”

  陈雪茹看着李红兵,忍不住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们家这绸缎庄,虽然规模不算特别大,但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一旦让别人插手进来,我怕……”

  有句话,陈雪茹并没有说出来。

  其实她并不想像他们丰泽园的栾掌柜一样。

  丰泽园饭庄是早前开展公私合营的试点之一,因为李红兵的缘故,陈雪茹对丰泽园内部情况和这几年公私合营的变化,比旁人多了不少了解。

  曾经作为传奇大掌柜的栾學堂,如今已经慢慢退居到了幕后,这两年都几乎鲜有人提及。

  至于丰泽园饭庄,也从原来的私人企业,成了现在的國家控股经营和管理。

  丰泽园现在生意是越来越好了,有了官方背书,接待的规格也逐渐上去,但也宣布着一代传奇掌柜的落幕。

  虽然她只是一个绸缎庄的小掌柜,和栾学堂那样的传奇人物比不了,但……

  “这是大势!”

  李红兵知道陈雪茹心里的权衡和顾虑,却是只能遗憾的说道。

  站在个人角度,没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产业与人共营,但从國家层面,这却是势在必行。

  “大势……”

  陈雪茹本来还想着听听李红兵,对这事情怎么看,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然后像往常一样,给自己出出主意。

  可“大势”那句话出口,却是直接让陈雪茹愣住了。

  “可不是说……”

  还没等陈雪茹说完,李红兵便抢先开口道:“个人得失,在國家兴衰面前,不值一提。”

  此时李红兵说的这句话,明显有不同的理解,就看别人怎么想。

  陈雪茹显然极为了解李红兵,很快就领会了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时失神了起来。

  如果是别人跟她说这些,陈雪茹多半不会当回事。

  但李红兵说的,她却不得不相信和重视。

  看着陈雪茹这个样子,李红兵只能将她拥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对她的情绪进行安抚。

  “有些事,未必就是坏事。”

  “一时得失,不代表着什么。”

  “往后的日子很长,我们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你不要给自己增添太多压力。”

  “放心,一切有我在!”

  “等后面政策下来,我们再好好研究这些,现在不急。”

  “……”

  眼下全面公私合营在即,提前给陈雪茹打打预防针,不是什么坏事。

  逃避,并不可取。

  牺牲和付出,肯定是要有的。

  与其让陈雪茹后面一步步失望,还不如提前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到时候也能争取一下表现。

  随着陈雪茹心情好一些,见她朝自己看了过来,李红兵不由转移话题道:“雪茹,现在是十一月了吧?”

  “是啊!都过立冬了,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陈雪茹闻言,随口回答道。

  “我知道啊!”

  将视线落在陈雪茹的身上,李红兵笑着说道:“我的意思是,我是不是应该找个时间,准备一些聘礼,上门去你家提亲和下聘?”

  “这个……”

  李红兵这个话题转的,直接让陈雪茹耳根一红,却又忍不住犹豫了起来,开口试探道:“你当初答应我爸的,还算不算数?”

  “自然算数!”

  见陈雪茹问出这个问题,李红兵愣了一下,不禁笑道:“不是给你们家一个孩子嘛?等咱们生出来就给!”

  虽然现在陈父已经不在了,但当初自己答应过的,哪怕最终并没有留下任何字据,李红兵都不打算食言。

  “什么叫给我们家一个孩子啊?”

  听到李红兵的表述,陈雪茹脸一红,却是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直接吐槽道:“不管姓什么,将来都是咱们两个的孩子,我妈从来都没提过这件事。

  只是如今我爸不在了,我妈现在一个人,我想给她一个念想,没有别的意思……”

  “没问题啊,不过前提是,咱们得先把咱俩的孩子生出来才行,不是吗?”

  连证都还没领,他们俩就在这讨论起孩子的问题了,看着陈雪茹明明脸红的不行,却又强装一本正经的样子,李红兵差点没乐出声。

  看着陈雪茹握紧小拳头,一脸羞恼瞪着自己的样子,李红兵不禁摸了摸她的头,安抚道:“我是肯定没什么问题的,就是到时候要辛苦你,毕竟生孩子这事,女人比较遭罪。”

  发现李红兵又突然正经了起来,似乎想到什么的陈雪茹,不由点头赞同道:“怀孕是挺难受的,看慧真大着肚子那个样子,之前一直吃不下饭,还……”

  “徐慧真现在什么情况?算算日子,现在应该也快生了吧?”

  随着陈雪茹提起徐慧真,李红兵不由想到,小酒馆开局剧情中,临盆在即的徐慧真,在外面大雪纷飞的晚上,独自叫了辆三轮车前往医院的事情。

  说实话。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贺永强这货都娶了徐慧真,连孩子都怀上了,结果不管不顾,简直一点良心和责任心都没有。

  当初要是真的不喜欢,甚至讨厌徐慧真,完全可以不娶人家,又没人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关键娶了之后,该做不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

  “快了,最多就这个月的事。”

  提起这个,陈雪茹就气不打一处来,替徐慧真这个闺蜜感到不值,都懒得说那个贺永强的不是。

  李红兵闻言,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有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眼下不适合多说,也没办法多说。

  不想提这些事情,陈雪茹又把话题给拉了回来,对着李红兵说道:“提亲和下聘的事情,我和我妈都没什么要求,看你的意思,简单走个过场就行,反正我妈早就把你当成了一家人,对你比对我这个亲女儿还好。

  其实如果根据我爸当初提的要求,我后来了解了一下,按照习俗的话,你都不用准备聘礼,我也不用准备嫁妆,不过我觉得咱们还是遵循常规的好……”

  陈雪茹这样说,显然是为了李红兵考虑,毕竟联婚这种形式,在这个年代并不广泛,甚至都不被接受和欢迎,尤其是对于男方,舆论上很不好。

  有些事情,他们自己知道就好,陈雪茹并不想给李红兵造成太大的压力。

  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但架不住左邻右舍的,老有人喜欢指指点点,背后说人闲话。

  陈雪茹自己可以不在意,但必须要为李红兵考虑。

  面对陈雪茹的好意,李红兵没有强要面子的选择拒绝。

  生活在这个年代,没必要标新立异,能少一点麻烦和闲言碎语,就尽量少一点。

  而且如果李红兵没有准备聘礼,到时候陈母的街坊邻居和亲友什么的,说不定会有一些不好的言论出来,李红兵必须把体面给足了。

  询问了陈雪茹的意思,李红兵接下来,便把上门提亲和下聘的事情,迅速给安排上了。

  倒是没有特地请媒婆,直接让李红梅这个姐姐,以家人和家长的身份出面。

  郭友忠这个师父,虽然也是李红兵的长辈,但毕竟还有个作为亲姐的李红梅,李红兵就没有麻烦郭友忠了。

  不过结婚那天,作为师父的郭友忠,肯定是要以长辈身份出席的。

  “红兵,虽然亲家母说不用,但我觉得咱们家还是应该摆酒,不能让人家雪茹嫁到咱们家,委屈了她。”

  下聘回来这天,李红梅直接对着李红兵说道:“摆酒这钱,你不用管,这钱姐出了,这事情我跟你姐夫已经商量过了,你姐夫也同意和支持。”

  当初自己出嫁的时候,李红兵给自己准备的嫁妆,可以说是无比的丰厚,李红梅一直等着这一天。

  现在机会来了,她这个做姐姐的,自然要帮李红兵这个弟弟,好好安排安排,千万不能让人给看轻了。

  “姐,就算要摆酒,这钱也犯不着你出,我这几年的工资可不低,一个人可劲花都花不完,攒下来不少,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对于结婚摆酒这件事情,李红兵倒不是很在意,主要陈母那边,也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

  在四九城,李红兵没什么亲人,也就李红梅这个姐姐一家,还有自己的师父和师哥们。

  当初李红梅出嫁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没在院里摆席办酒。

  现在李红兵也不是很热衷。

  而陈家那边。

  当初陈父病重,陈家只有陈雪茹一个独女,所以不少亲友都开始打主意,甚至起了吃绝户的心思,因为这个缘故,陈父跟那些亲友的关系,都闹得有点僵。

  陈父去世后的这两年多时间,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往来,陈母也早就看透了。

  “这可不行,当初爸留下来的那些积蓄,都让你拿来给我准备嫁妆了,这里面有你的一份,你要是不接受,那我一辈子都过意不去。”

  李红梅知道李红兵现在不差钱,可她依旧坚持。

  闻言,李红兵没法。

  李红兵了解李红梅的性格,自己结婚这事,要是不让她出钱出力,那她肯定是会不舒服的。

  要怪只能怪,李红兵当初给她准备嫁妆,准备的太狠了。

  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少准备点,等后面物资紧张的岁月到来,再多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和用的。

  后面。

  李红梅又找时间专门去跟陈母说了这件事情,最终决定了在四合院那边办一场。

  至于陈家那边,依旧不办。

  这是陈母的意思,李红梅只能尊重,不好强求。

  事情定了下来,时间就在元旦那天。

  元旦是个好日子,那天刚好放假,大家正好都有时间。

  只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婚姻登记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上班,所以只能先结婚办酒,第二天再去把证给领了。

  商量完这些事情,距离结婚的日子,也就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些事情,自然要提前操办起来。

  四合院的三间房子,早几年已经专门修整改造过了,眼下显然还没有这个必要,不过家里的那些家具什么的,却是到了换新的时候。

  新婚新气象,之前李红兵可以不在意,但都要结婚了,而且往后买木材打家具,可都是要攒木材票的,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提前把这些给弄好了。

  隔天。

  李红兵就专门请了假,经师父郭友忠的介绍,专门找了个口碑和技术都不错的木匠上门,给房间量尺寸,以便接下来进行各种家具的设计和定制。

  “红兵,你这怎么突然要打家具了?”

  发现李红兵带了个木工师傅上门,而且看这架势,是打算把屋里所有的家具都换一遍,阎大妈不由打听道。

  “阎大妈,不瞒您说,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就要结婚了,所以提前找个木工师傅过来,准备打套新家具,把家里那些原来的旧家具,给换了。”

  面对阎大妈的询问,李红兵也不隐瞒,反正又不是什么大秘密。

  “什么?红兵你要结婚了?”

  “是跟你那个对象,陈掌柜吗?”

  “废话!除了陈掌柜,还能有谁?人家红兵又没有第二个对象。”

  “算算时间,过了年,红兵也满二十岁了,是到领证结婚的时候了。”

  “时间刚好三年,这对象处得也够久,再拖下去,人家陈掌柜怕是要等不及了。”

  “红兵,恭喜啊!马上就要娶媳妇了。”

  “……”

  随着李红兵说出自己很快就要结婚的这件事情,院里不少人都纷纷聚了过来,对着李红兵打听和恭贺了起来。

  “谢谢,谢谢大家的祝福!”

  对着众人感谢一声,李红兵又主动说道:“我和雪茹结婚的日子,就定在元旦,到时候准备在院里面摆上几桌,希望大家能够捧场。”

  “红兵,你结婚准备在院里摆席?”

  “那可太好了……呃,我的意思是说,红兵结婚是件大喜事,咱们整个院的喜事!必须好好操办一下。”

  “没错!红兵,到时候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千万不要客气,你杨大妈我绝对不推脱。”

  “还有我!”

  “……”

  随着李红兵结婚那天,准备在院里摆席的消息一出,前院众人纷纷感到了惊喜。

  当初李红梅出嫁的时候,就没在院里面摆席,不少人还以为这次李红兵结婚,也是和之前一样。

  尤其现在粮食实行了定量,大家每天煮饭都是按固定的量来,不敢像以前那样敞开吃,舍得花钱办席的人,也跟着少了不少。

  关键李红兵结婚摆席,以他现在的身份和人脉关系,到时候请过来掌勺的人,手艺肯定不会差。

  这一场席面,都还没开始,就已经把她们的期待感给直接拉满了。

  “我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大家这么捧场和给面子,李红兵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表示了感谢。

  花花轿子人人抬。

  过去这几年,在这四合院里面,大家相处的还算不错,李红兵自然不会高高在上,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虽然打算元旦那天结婚摆酒,不过李红兵并不打算搞得多豪华,就按照正常的标准来就行,只是掌勺厨子的规格,肯定是超出这个普通标准的。

  自然而然,也耗费不了太多的钱。

  最主要的是,当下摆席的食材,还用不着凭票购买。

  如果处在物资紧张的时期,哪怕李红兵的系统空间已经囤了很多,完全不是问题,他也不打算折腾这些,随便买点喜糖,散一散就可以。

  很快。

  李红兵元旦要结婚和在院里摆席的消息,便如同旋风一般,传到了中院和后院。

  到了傍晚,在外面工作的人下班回来,也纷纷听说了这个消息。

  “红兵,你真准备在结婚那天摆席?”

  得知这个情况的阎埠贵,直接激动坏了,迫不及待的跑过来跟李红兵进行了求证。

  “怎么,阎大爷觉得我结婚摆不起席,还是认为我小气,舍不得办酒?”

  看着阎埠贵这样子,李红兵有些无语。

  “不是不是,红兵你不要误会,我只是……听说你要结婚的喜事,忍不住替你高兴罢了。”

  有些尴尬的阎埠贵,连忙解释道。

  至于李红兵刚才说的那些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

  不过并不是觉得李红兵请不起或者小气,只是觉得李红兵可能看不上他们这些邻居。

  当初李红梅出嫁的时候,他们就没在院里摆席,虽然因为李红梅是出嫁的女方,大家不好说什么。

  但私底下,还是有些人道闲话。

  主要因为没吃上席面。

  毕竟当时李红兵有郭友忠这一个师父,如果在院里办席的话,肯定不会差。

  而且后来不少人听说,当天赵家那边办了席,而且还是请的丰泽园后厨大师傅掌的勺,谁都能想到是因为李红兵的关系。

  这样一来,没能吃上席的人,心里面就有些想法了。

  所以这一次李红兵要结婚,并且传出要在院里摆席的消息,很多人都无比的惊喜和期待。

  阎埠贵同样如此。

  当初李红梅出嫁那天,贾东旭和秦淮茹也结婚,并且在院里摆席,请的还是傻柱师父来掌大勺,不过因为不是休息日的缘故,要上班的阎埠贵就没能吃上。

  这次李红兵结婚摆席的日子在元旦,他肯定就不能错过了。

  “红兵,你这就要结婚了?”

  刚刚拎着个装着饭盒的网兜从外面进来,正哼着小曲的傻柱,一听到李红兵要结婚的消息,整个人都懵了。

  “没错,就在后面元旦这天。”

  李红兵点了点头,目光下意识扫了扫傻柱手上提的那个饭盒。

  “你这……也太快了吧?”

  一听李红兵承认,傻柱脸上流露出一抹郁闷神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的说道。

  自己比李红兵还大一岁,到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谈过,结果李红兵这就要结婚了?

  他不是嫉妒李红兵,而是作为一名单身狗,纯纯的羡慕。

  此时。

  一旁的阎埠贵听到傻柱的发言,忍不住开口说道:“傻柱,人家红兵跟陈掌柜的,都处了三年的对象,哪里快了?”

  阎埠贵这句话,仿佛化作一把刀,直接插在了傻柱心口上。

  无限暴击!

  好像更难受了啊!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