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79章 小酒馆开张,青年翘楚李红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9章 小酒馆开张,青年翘楚李红兵

  婚后第三天。

  回门日。

  早上在家里吃完饭之后,李红兵便带着些糕点,陪陈雪茹一起回娘家了。

  陈家现在就剩下陈母一个人,倒也不用特地准备什么,主要过去这两年多的时间,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如同家人一般。

  如今陈雪茹虽然出嫁,晚上并不住在这边,但这里离绸缎店近,陈雪茹白天中午和晚上,接下来还是照常过来吃饭,其实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再加上陈母现在的年纪也不算特别大,身体健康,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

  否则的话。

  李红兵倒不介意把陈母接过去一起住,毕竟李红兵的父母早就不在了,而陈雪茹也就剩下这一个母亲。

  结了婚,李红兵就更有义务,和陈雪茹一起奉养父母了。

  今天没什么事,李红兵的所有行程,都是陪着陈雪茹。

  中午在这边吃完饭,睡过午觉了之后,下午李红兵便和陈雪茹来到了丝绸店里。

  到了傍晚。

  李红兵和陈雪茹两人,直接前往徐慧真的小酒馆。

  前段时间的时候,贺永强跟徐慧真的堂妹徐慧芝私奔回了农村,贺老头被气得重病,没多久就不行了,临终前把小酒馆留给了徐慧真。

  今天是小酒馆重新开张的日子。

  本来徐慧真是想把小酒馆开张的时间定在元旦那天,毕竟那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再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大。

  不过李红兵和陈雪茹恰巧在那天结婚,徐慧真便只能改了日期,把时间定在今天。

  徐慧真和陈雪茹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尤其这段时间,在徐慧真经历丈夫跑路和公公离世的事情时,陈雪茹给了不少陪伴、帮助和鼓励。

  算起来的话,徐慧真生孩子那天,李红兵也出手帮了她。

  而且陈雪茹和自己的女儿徐静理已经认了干亲,像小酒馆重新开张这么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徐慧真自然希望陈雪茹是在场和见证的。

  “今儿呢,小酒馆重新开张,还请大家来捧捧场。”

  “大家伙一定奇怪,我一女流之辈,怎么还开酒馆?”

  “不瞒大伙,我徐慧真什么事情都爱讲个理儿,我什么事还都爱较真,不坑人,不骗人,不蒙人。”

  “打今儿起,我这小酒馆的酒要是掺水,您诸位二话甭说,把这酒缸给砸了。”

  “待会儿进店捧场的,一人一两酒,不要钱,让大家尝尝什么是真真儿的小烧……”

  “……”

  随着徐慧真的开场白结束,一旁的李红兵帮着点燃了提前准备好的鞭炮,在啪哩啪啦的鞭炮声中,还有围观群众的叫好声里,小酒馆正式开张。

  不得不承认。

  在当下这个年代,徐慧真的商业头脑,还是很强的,这一招开业营销的手段,被她给玩明白了。

  之前的时候,因为家里的事情,小酒馆被迫停业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客流量和人气肯定是会有一些影响的。

  当然了。

  那些常年老客户,该来的还是会来,但在留住原来的客户资源时,也需要招揽新的客人,才能保持小酒馆的生意红火。

  最关键的是。

  小酒馆重新开业之后,徐慧真显然不打算再往外卖掺水的酒了。

  一方面,她没有贺老头勾兑酒的手艺。

  另一方面。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徐慧真觉得卖假酒这事不地道,不打算做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情。

  哪怕在之前,贺老头往酒里掺水的事情,小酒馆的老顾客都知道,并且接受了贺老头这样做。

  因为贺老头勾兑手艺好,即便是掺了水的酒,口感也不差,同时价格卖的比别的酒馆还便宜一些。

  如今改变了经营策略,徐慧真自然要广而告之,同时把这个当成招牌,把小酒馆的名声和口碑,重新打出去。

  借着这个机会,还能让那些小酒馆的老顾客们,快速知道小酒馆重新开张的消息。

  一举多得。

  听到小酒馆免费送一两小酒,原本只是凑过来看热闹,或者刚好路过的人,立马眼前一亮,纷纷往里面进。

  这些人里面,有些人会成为回头客,哪怕只是来过一次,喝了次免费的,以后都不再来了,也相当于花钱做了波广告,亏不到哪里去。

  片刻后。

  小酒馆内,宾客满座。

  本来还想进去捧个场的李红兵见状,跟徐慧真说了一声后,便和陈雪茹先回绸缎店那边了。

  等到了晚上,小酒馆里的人不是那么多,李红兵才和陈雪茹再度过来。

  虽说没先前开业时的人多,但小酒馆里的客人也不少,毕竟晚上这个时候,正好是高峰期。

  这里面,自然也多了些小酒馆以往的老面孔。

  “雪茹姐,红兵,你们来了?”

  原本正在柜台处和客人聊天的徐慧真,看到李红兵和陈雪茹进门,连忙从柜台出来,主动迎上前。

  “徐掌柜,您这可就有点区别对待了。”

  看到徐慧真的这个举动,小酒馆里面的熟客,直接开口打趣道:“这陈掌柜一来,您就这么热情,我们刚才来的时候,您可不这样。”

  听到对方这么说,徐慧真也没客气,直接就回应道:“那能一样吗?人家雪茹姐可是我的好姐姐,今儿个我小酒馆重新开张,他们两口子专门过来捧场,我可不能失礼。”

  说完这句话后,徐慧真便想找位置让陈雪茹和李红兵坐下。

  可一看,徐慧真才意识到,此时的小酒馆里面,已经没有单独空余的桌子了。

  “我们搭个桌吧!”

  同样留意到这个情况的李红兵,主动开口说了一声,然后带着陈雪茹来到牛爷和片儿爷那张桌子前,开口问道:“两位大爷,不介意一起吧?”

  “不介意。”

  牛爷见状,直接开口释放了自己的善意,说道:“欢迎。”

  一旁的片儿爷也是附和道:“您和陈掌柜二位不嫌弃就成。”

  见李红兵和陈雪茹自己找了位置,徐慧不由松了口气,连忙问道:“雪茹姐,红兵,你们要什么。”

  “来个二两酒,再要个凉拌牛肉和小肚儿。”

  发现牛爷和片儿爷已经点了盘花生米和小酒馆特色的腌咸菜,见陈雪茹看向了自己,显然是让他做主,李红兵便开口说道。

  以前陈雪茹是很少喝酒的,酒量也不行,不过在陈父离世的那段时间,陈雪茹的状态不太好,晚上总要喝点酒才能入睡,后来偶尔也会跟李红兵小酌,慢慢就把酒量给练了出来。

  随着徐慧真去准备了小菜和酒,陈雪茹看向同桌的牛爷和片儿爷,忍不住自豪的开口介绍道:“牛爷,片儿爷,这是我丈夫,李红兵,您二位上回还讨论来着,这回见到真人了吧?”

  “原来您就是李大师傅,幸会幸会。”

  听陈雪茹这么一说,牛爷立马拱手,对着李红兵客气的说道:“早就听过您的大名,只可惜一直没能有机会见上一面,真的是年少出英才啊!”

  “李大师傅,我也是仰慕已久,今日一见,果真见面更胜闻名。”

  随着片儿爷这句话出口,小酒馆内的其他人,不由纷纷看向了这边,将关注的目光落在了李红兵身上。

  虽然李红兵年轻,而牛爷和片儿爷在年龄上面,比李红兵起码高一辈,不过他们对李红兵可谓是相当敬佩和客气,并且用上了李大师傅的尊称。

  作为丰泽园后厨掌勺的高级炊事员,李红兵除了年龄和资历尚浅,可早已够资格被人称一声大师傅了。

  显而易见。

  这是牛爷和片儿爷他们,对李红兵的手艺和身份的认可。

  小酒馆的往来客人多,人员也杂,同时也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之一,前段时间李红兵晋升高级炊事员,年纪轻轻就成为丰泽园后厨的掌勺大师傅,可谓是名噪一时。

  包括以前的一些事情,比如护城河那边救过娄半城女儿,以及数月“出师”,一年之内两连跳这些,也都重新被人给挖出来,成为一个系列的八卦趣闻。

  作为小酒馆常客的牛爷和片儿爷,也没少听说和讨论这些。

  尤其元旦李红兵和陈雪茹结婚的事情,更是在这条街上,引起了一些关注。

  刚才李红兵和陈雪茹一起从外面进来的时候,从那亲昵的举动,牛爷和片儿爷就已经猜出了他的身份。

  听到他们对李红兵的称赞和仰慕之言,陈雪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对着李红兵介绍道:“红兵,这位是牛爷,这是片儿爷,可都是小酒馆的老主顾了,我爸在的时候,和二位有点交情。”

  毕竟在一条街上,以前陈父在世的时候,也是小酒馆的常客之一,经常会让陈雪茹过来帮他买点酒,所以陈雪茹对这些老主顾,并不陌生。

  而且小酒馆的一些老主顾,同样也是他们丝绸店的老主顾,比如家里经济条件好的牛爷。

  “牛爷,片儿爷,两位好。”

  李红兵闻言,顺势打招呼问好。

  说起来。

  算上之前开业过来那一趟,今天是李红兵头两回来小酒馆,所以之前并不认识牛爷和片儿爷。

  丝绸店和小酒馆距离近,之前若是想和陈雪茹喝酒,晚上下班之后,李红兵一般都是在丝绸店,而不是过来这边,跟店里的这些人几乎没有过什么接触。

  不过对于这些人,李红兵却不陌生。

  片儿爷是小酒馆的常客,每次来喝酒都是要二两小酒,虽然穷,但有志气。

  只不过。

  片儿爷不是真的穷,祖上也曾经阔过,只是家道中落,现在可是给他留了一个大四合院的祖产。

  真要小瞧了他,那可就错了。

  只是有资产,并不代表手头就宽裕。

  片儿爷并没有什么正式工作,平时在前门街上或胡同拉洋片,给胡同的小孩子们讲历史和一些评书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几毛钱开销。

  至于牛爷。

  据说对方的祖上是旗人,所以平时说话办事,都保持一些典型的八旗子弟习性,有着自己所谓的“规矩”,凡事讲一个面,喜欢以他的规矩,去尊重和对待所有人。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牛爷的人脉广,而且相较于普通民众,有着不俗的见识,在三教九流当中,有一定的面子。

  “李大师傅,咱们以前是不是见过?”

  在徐慧真把酒和小菜上上来的时候,片儿爷打量着李红兵,却是忍不住问道。

  “是见过。”

  李红兵闻言,直接点了点头,说道:“片儿爷,您之前在街上拉洋片的时候,我碰巧路过过,有时候还看见您给小孩讲评书和故事,听您唱过几句,可能您当时也留意到了我,所以对我有点印象,不过之前咱们并不认识。”

  因为陈雪茹的缘故,李红兵没少往这边跑,再加上丰泽园就在这一带,而片儿爷又经常在街上拉洋片和讲评书故事,李红兵碰到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只是他并没有主动上前套近乎。

  虽说片儿爷是小酒馆里的人物,但跟李红兵并未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李红兵也不会因为这个,就对对方特殊对待。

  “我说我怎么想不起来呢,原来咱们之前真见过,还差点就认识了,这是缘分啊!”

  发现还有这“渊源”,片儿爷忍不住激动,不由笑着说道。

  同桌的牛爷见片儿爷这般攀交情,给他自己脸上贴金,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大师傅,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您,从您当初进入丰泽园到现在,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一名学徒成为掌勺大师傅,您是怎么做到?”

  牛爷的这句话刚落,原本还有些吵闹的小酒馆,瞬间就安静了下来,在场众人不由都停下了手中动作,想要听听李红兵怎么回答。

  对于这件事情,不止是牛爷,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都有着好奇。

  如今作为郭友忠关门弟子的李红兵,在这一带和四九城厨子的圈子里面,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了。

  他这三年的经历和成长,隐隐带着传奇性和一层神秘面纱,让不少人津津乐道。

  “没什么,人勤快一点,多听多看多琢磨,主要还是我师父用心教,我才能有那么快的进步……”

  李红兵自然没有什么惊世之言出来,在众人看来惊才艳艳的他,却给出了这般平平无奇的回答,让不少人有些失望。

  不过大家并不会觉得,李红兵没什么本事,只是认为他是在谦虚。

  面对李红兵的这个举动,牛爷没有说话,却是在暗暗点头,心里不由赞叹了起来。

  李红兵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取得了几乎不可能的成就,居然这么沉稳谦逊,一点都不浮躁和飘飘然,真不愧是名师高徒。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