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94章 肉票供应,掩人耳目的交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4章 肉票供应,掩人耳目的交易

  一年的时间过去。

  转眼间,新历已经正式进入了五八年,又快到了过年的时候。

  上次过年的时候,刚好还是陈雪茹出月子的时候。

  这年一月份,上面出台了一个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政策,就是对猪肉、牛羊肉、鸡蛋、红白糖等八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按人口定量,每人每月供应猪肉六两,牛羊肉五两,回民每人每月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而红白糖都是各四两,鸡蛋则按户限量供应。

  “哎呦,这是要干嘛呀,之前买布要票,买粮也要票,现在连买肉都要票,连鸡蛋和红白糖都不让多买,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出意外,这次的肉票、鸡蛋和红白糖定量,依旧没有贾张氏的份。

  和当初的面粉购买证和粮票一样,没有城市户口的贾张氏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她的心里还是不舒服,当场就吐槽了起来。

  实行肉票定量供应之后,算上牛羊肉,平均每月每个人能买一斤左右的肉,一家好几口人,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下,一般也勉强够吃了。

  毕竟大部分人就算买得起,平时也舍不得买肉吃,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十天半个月的,能吃上一两回肉,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对那些家里富裕、经济条件好,平时经常买肉吃的人来说,影响就比较大了。

  这个定量和肉票制度一出来,不管舍不舍得,每家每户每个月能买到的肉,都已经固定死了,有钱也买不到多的肉,除非像倒腾粮票那样搞来肉票。

  只是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要多花钱。

  贾家的经济条件,在院里面不算突出,但却是少有的吃肉大户,往后买肉都需要凭票定量供应,偏偏还少了一个人口的定量,贾张氏自然是不愿意的。

  然而。

  面对贾张氏的发声,中院的管院大爷杜建国却是脸色微变,寒着脸大声训斥道:“贾张氏,你想干什么,这是在质疑上面的政策,反对国家不成?”

  对于贾张氏的闹腾,院里的众人早已习惯,可贾家比别人少定量,却跟别人没什么关系,纯粹是贾张氏舍不得农村里的那块地,不肯把户口转到城里来,偏偏什么便宜都想占。

  面对这个情况,杜建国自然不惯着她,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更是诛心之言。

  如今作为贾家靠山的易中海,虽然重新考过了六级钳工,但杜建国也同样在前阵子通过了六级钳工的考核,再次和易中海平起平坐,说话也硬气了起来。

  就在这时。

  易中海站了出来,粗着嗓子对贾张氏“警告”道:“老嫂子,你这说话口没遮拦的坏习惯,是应该改改了,白白让大家误会,还不跟大家伙道歉?”

  贾张氏刚才的发言,被杜建国抓住了痛脚,要是铁了心上纲上线,绝对够她喝一壶的,饶是易中海也不敢硬刚,只能出面让贾张氏服软。

  自从没了那宝贝之后,已经过了好几年时间,易中海的身体表征出现了一些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说话声音阴柔了不少。

  为了不让人看出异常,易中海每次开口,都刻意压着嗓子,让声音听起来低沉一些,有点公鸭嗓的感觉。

  “对不起各位,我这人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不会说话,刚才可没有反对国家政策的意思……”

  到了这时候,贾张氏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哪怕心里不情愿,也只能低头。

  众人看了个热闹,不想跟易中海和贾家结仇的杜建国,选择了见好就收,不再追究。

  继续揪着这点不放,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东旭他师父,你说这可怎么办啊?现在连买肉都需要用票了,我们家的定量还比别人少,我倒是没什么关系,就是东旭和棒梗,东旭干活需要油水,棒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需要营养……”

  散会之后,贾张氏没有回家,而是带着贾东旭和秦淮茹他们来到了易中海家里,并且当场诉苦了起来。

  面对贾张氏的举动,易中海无奈,却只能开口道:“老嫂子,这事我也没什么办法,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易中海自然清楚,贾张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想从他这里要一些帮衬,可他并没有松口。

  肉票定量,他们两口子加起来,一个月也才只有两斤多的量,其中还有一斤是牛羊肉的供应。

  尽管他们平时日子过得节俭,但偶尔也是要买上一两回肉,来改善生活的。

  关键易中海干的是体力活,平时可以不吃肉,但不能缺了油水。

  自己家那点猪肉定量,也就够买点肥肉回来熬猪油了。

  把定量匀给他们,自己吃什么?

  又接连试探了几句,没能从易中海这里得到什么好处和承诺的贾张氏,只能失望的带着贾东旭和秦淮茹回去了。

  “当家的,就这么让贾张氏和东旭他们回去,是不是不太好?”

  看着他们离开,想到贾张氏刚才不太高兴的样子,王桂花犹豫了一下,忍不住说道。

  瞥了王桂花一眼,易中海有些不快,却是说道:“那又能怎么样,咱们自己也就那点肉票定量,都给了出去,咱们自己吃什么?”

  “这……”

  王桂花也沉默了下来。

  其实王桂花也没那么无私,只是想着以后还要靠贾东旭养老,自然不能和他们有了间隙。

  “升米恩,斗米仇啊!”

  易中海见状,不由叹了口气,十分无奈的说道:“以前东旭的工资低,咱们帮衬帮衬,现在东旭一个月的工资,也有快四十了,还要咱们帮衬,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每次贾家有什么需要,他都是有求必应,任由予取予求,易中海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被贾张氏当成冤大头了。

  在自己的帮衬下,贾家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比他们两口子还好,如今就因为少了一点肉票定量,就跑到自己面前哭诉,明里暗里索要帮衬。

  这让易中海的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平时贾家买肉吃肉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叫上他们,或者给他们送一碗。

  也就过年的时候,两家人凑在一起包饺子、做年夜饭,不过同样也是贾家占便宜大,毕竟他们只有两口人,而且吃的也没那么多。

  在这方面,以前的傻柱,就做得十分好。

  只是易中海也没什么办法,毕竟他现在和贾东旭虽是师徒关系,养老这事也各自心知肚明,但没有正式摆在台面上,两家人也没有搭伙,平时还是各过各的。

  “可这样,万一东旭也有想法了,怎么办?”

  贾张氏对他们不重要,但贾东旭重要,王桂花很难不担心。

  “我相信他不会,东旭是个明事理的……”

  说归这样说,但未必真就这么想,易中海的心里难免产生了动摇。

  易中海不怕别的,就怕贾张氏得寸进尺,把贾东旭给带坏了,到时候养出了个白眼狼,以前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全都付诸流水。

  他要的是一个懂感恩,听自己话的养老人,如果贾东旭做不到这样,那易中海怎么敢放心把自己的后半辈子交给他。

  “这贾家的日子,现在过得太好了,咱们不能总像以前一样,为了帮衬他们,苦了自己,尤其你现在身体不好,咱们该花钱花钱,帮衬贾家的事情,只能先放一放,下次贾张氏要再……”

  听到易中海说出的这番话,王桂花不由愣了愣,自己身上的病……

  仅仅片刻,王桂花就迅速明白了易中海的意思,这是要收紧对贾家的帮衬,拿捏对方了。

  别看贾东旭现在一个月工资三十八块六了,可每个月都要给贾张氏三块的养老钱,再加上贾张氏的头疼病,每个月买止疼药也是一笔开销。

  最关键的是,贾张氏没有定量,需要额外从外面买,这又是一笔开销,不过贾张氏在农村的地租粮,可以抵消这部分。

  这些情况,易中海和王桂花早就一清二楚,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揭穿贾张氏而已。

  偏偏贾家每次都以这个为借口,来找他们要帮衬,易中海不太好拒绝,多多少少都得给一些。

  贾家不光买肉的次数比院里其他人多,还经常吃细粮,贾东旭没事还喜欢喝点小酒,弄点小菜,这日子可没几家能比得上。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甚至还能每个月攒下一点钱,虽然这只是易中海和王桂花的猜测,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帮衬,贾家绝对没有现在这么轻松自在。

  “趁着我现在还有点用,可不能让东旭的心飘走了。”

  说着这句话,易中海的目光微沉。

  自己现在的工资不比以前,而且他现在的实力因为手伤的缘故,已经很难有什么突破,就连平时的工作都有点吃力,这让易中海有了危机感。

  本来还有个双重保险,就算自己看走了眼,贾东旭靠不住,起码还有傻柱托底,可现在他就剩下贾东旭一个选择了。

  当初知道自己生不了的第一时间,易中海为什么不领养个孩子回来养,除了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多,就是怕养不熟,以后“任人宰割”。

  亲生的尚且有不孝顺,更何况是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

  易中海这人,喜欢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里。

  奈何工资制度改諽后,贾东旭成了二级钳工,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贾家的日子变得宽裕起来,对易中海来说,反而不是件好事。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贾家一如既往的每个月找他要帮衬,以前是真的快过不下去了,现在是为了享受、过好日子。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没有他这个师父,贾东旭一家也能保障正常的生活,他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唯一庆幸的,是贾家这一年多来,过惯了好日子。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让他们回到以前的状态,恐怕是无法接受的。

  易中海心里清楚,只要他还在被贾家“需要”,有拿捏他们的机会。

  在贾东旭和贾家的身上投入了那么多,易中海自然不可能放弃,可他也没办法孤注一掷,现在就彻底的把自己绑死在贾家身上,还需要再做些什么。

  ……

  另一边。

  就在贾易两家藏着小心思,各有算计的时候,李红兵刚回前院没多久,阎埠贵就找了过来。

  “红兵,以后买肉都要用票了,而且每个人只有六两猪肉和五两牛羊肉的定量,算上你岳母,你们家四口人,一个月也才四斤半不到的定量,肯定不够吃吧?”

  听到阎埠贵的这句话,李红兵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却没有表露出什么,而是故作无奈的说道:“阎大爷,像以前那样敞开吃,肯定是没办法的,现在都按定量来,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不过大家都一样,我也没什么好特殊的,以后只能省着点了。”

  不止是肉,包括其他各种物资,李红兵肯定是不缺的,毕竟过去这几年没少囤。

  只不过。

  接下来李红兵没办法光明正大的把吃肉这件事情,给摆在明面上,除了每个月有限的一两次,都只能偷偷关起门来。

  尽管只要有钱,就能从外面买来肉票,只是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违反上面政策的。

  一次两次或许还好,只要藏的好,别人未必能发现,可要是次数多了,继续像以前那样隔三差五的吃肉,随时都有可能招人眼红,被周围的人举报。

  尤其是院里有易中海和贾家这些人,虽然他们这两年已经消停了,但李红兵的心里清楚,只要是有机会,他们一定会跳出来,所以必须谨慎点。

  听到李红兵这样说,阎埠贵不由笑了笑,下意识小声的开口道:“红兵,我家情况跟你不一样,我们家人多,肉票的定量也比别人家多一些。

  不过我的工资不高,能养活一家人就不错了,可没那么多钱来买肉,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把我的那些肉票,匀一些给你……”

  果不其然。

  阎埠贵想卖肉票。

  对于他有这种想法,李红兵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非困难时期的时候,阎埠贵是连省下来的粮票,都要拿去农村换红薯的存在。

  一斤全国粮票,能换六斤红薯回来。

  红薯是杂粮,没有米面这些主粮耐抗饿,不过果腹感不差,被阎埠贵拿来当主食使了。

  只是红薯吃多了,胃容易反酸,过量食用对身体并不好,并且如果没有搭配其他,会遭致营养不良。

  按照他们家平时买肉的频率和数量,一个月的肉票定量,对别人家或许不够,但对于阎埠贵来说,明显是超出了。

  这样一来,多出来的肉票,就成了阎埠贵的福利。

  阎埠贵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院里收入最高,且是吃肉第一大户的李红兵。

  李红兵虽然不是个容易被人占到便宜的人,但不差钱,出手比较公道,不会恶意压低价。

  关键是。

  这样交易,能比到外面去倒腾,减少很多风险。

  同时。

  就算这笔买卖,扯不上人情,也能让李红兵对自己多些好感。

  李红兵思索了一下,看着阎埠贵,开口说道:“刚好雪茹现在怀着孩子,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我们家的定量的确不够用,如果阎大爷肯匀一些肉票给我,我自然是很乐意的,不过得看您是要怎么个匀法。”

  陈雪茹又怀孕了。

  也就是夏天时候的事情。

  今年入夏的时候,就因为没算好日期和没使用拦精灵,结果梅开二度,又一个小宝宝成功被孕育,投了个好胎。

  虽然有些意外和无奈,不过李红兵和陈雪茹,其实还是很开心的。

  当初避孕,也只不过是因为陈雪茹刚生完头胎没太久,怕连续怀孕生孩子会对陈雪茹的身体有负担,造成本可以避免的损伤。

  李红兵不缺肉,更不缺钱,从阎埠贵这里买一些肉票,用来掩人耳目,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毕竟除了自己家吃,李红兵还要给李红梅这个姐姐送一些。

  上面虽然禁止甚至打击粮票、肉票私下交易,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都不说卖,直接打着匀或者借的名义。

  只要不是专门倒腾,并且以此牟利,只是买一些回去自用,上面多数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倒霉运附身,刚好碰上打击行动,被抓了个现行。

  院内的邻里内部交易,风险就更低了。

  就算知道,也没人会去举报,除非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需要用到额外的票。

  这是犯众怒和堵大家门路的行为。

  即便真被人举报了,只要李红兵和阎埠贵统一口径,基本不会有事。

  哪怕最坏的结果,顶多是被批评教育两句,毕竟只是自用,而不是拿去倒卖牟利。

  李红兵愿意买,却也要看价格如何,就算再不差钱,也没有被人当冤大头宰的爱好。

  阎埠贵自然没有这样做的打算,因为就算能占了一次便宜,但因此得罪了李红兵,显然是不值当的。

  交易顺利达成,阎埠贵大喜,李红兵的心情也不错。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