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56 童生试
字体:     护眼 关灯

56 童生试

  清晨。

  天光放亮。

  许克生已经坐在了县衙的考场。

  因为是县试,形式比较简单,并没有乡试、会试的号房,考场就在县衙。

  在仪门和大堂之间的空地上,摆放了桌凳,五列十排。

  秋高气爽,天气不冷不热,室外的光线更明亮,是很好的考场。

  许克生的位置在第二排,紧邻西厢房。

  他已经研好了墨,静坐等候发卷子。

  周围是衙役在忙碌,隐约可见大堂正中坐着杜县令,陪坐的应该是县里的县丞、教谕等官员。

  林司吏站在廊下负责司时,左手拎着铜锣,右侧的高几上放了一个沙漏。

  许克生有些紧张,双手握在一起,无声地用力揉搓,缓解心中的压力。

  虽然推测杜县令会放水,但是放到何种程度很不好说,关键还是靠自己的水准。

  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时刻。

  如果不中,人生会继续跌落。

  卫所的活会多起来,下次再开卫所的同意文书也是大麻烦。

  如果考中了,前面的路就宽了很多。

  至少脱离了艰辛的庶民阶层,成为“士族”。

  科举很磨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埋头苦读,皓首穷经。

  即便考上功名,封建官场也不是一片祥和。

  相反,官场斗争十分残酷,既分高下,也分生死,稍有不慎,可能粉身碎骨,身死族灭。

  可是身处封建皇朝,许克生也别无选择。

  不想作为小民任人欺凌,就只能以身入局,绞尽脑汁去掌握权力,搏杀出一条康庄大道。

  ~

  林司吏敲一声锣,衙役们开始分发试卷袋。

  袋子的最外面贴了浮票。

  许克生看着浮票,百感交集。

  看似不过轻飘飘的一张纸,却曾经像五指山一般沉重,差点将他压的不能翻身。

  浮票最上面写了一排大字:

  “浮票。交卷自行揭去,发案比对。”

  右侧是考试的日期,

  左侧是考生编号,

  中间是楷书竖写的考生姓名:

  “许克生”。

  许克生手指轻轻拂过浮票上的名字。

  这次糊里糊涂地过关了,完全不清楚幕后的故事。

  但是他推测,肯定有一系列的巧合,

  有信国公府的董百户,

  有东宫伴读黄子澄,

  更有断腿的方主事。

  杜县令发现不让考试风险很大,但是收益已经没了,最后只能放行。

  许克生清楚,以后还会遇到比这更大的困难。

  别无他法,一路战斗下去。

  相信也会和今天一样,最终都能坚定地迈过去。

  ~

  又过了盏茶时间,大堂上有人发话,声音听不清晰。

  接着,林司吏又敲了一记锣。

  许克生推测开考了。

  果然,衙役开始分发卷子。

  许克生拿到一叠卷纸,全是印着红色竖线的纸张。

  上午考四书文。

  第一页已经用整洁的小楷写了考题:

  “今日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看着熟悉的题目,许克生的心忍不住猛跳了一下。

  这次稳了!

  自己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卷面干净,将修改了十几遍的文章写下来。

  其余的交给杜县令!

  知道了结果,许克生的心态变得十分平和,彻底没了压力和紧张。

  ~

  临近正午,林司吏又敲了一声锣,沉声喝道:

  “落笔,合卷。”

  上午的考试结束了。

  许克生撕下了浮票,小心地压在砚台下。

  在童生试中,浮票的形式大于意义,可是对他却意义非凡。

  小吏们收拢卷子,进堂呈给了杜县令。

  杜县令看了一眼堂外,吩咐道:

  “给食。”

  中午县衙管饭,下午还要继续考。

  每人一碗米饭、一碟咸菜、一枚熟鸡蛋、一碗青菜豆腐汤。

  在现场服务的衙役、小吏也有饭,不过只有米饭和咸菜。

  官员也有午饭,但是杜县令放在了一旁,开始阅卷。

  决定这次考试成绩的,主要就是上午的四书文,下午的考题只是参照。

  内容合格的他就做一个记号,放在一边,最后会再看一遍,点一个名次。

  内容太差的卷子就直接丢在一旁,当场黜落。

  县试没有糊名,很快他看到了许克生的。

  仔细读了一遍,内容中规中矩,可以放心地给过,不担心被人挑刺。

  他也在卷子一侧做了记号。

  ~

  米饭用的是今年的新米,许克生心情好,吃的十分香甜。

  吃了午饭,考生们坐在位子上休息,不能交头接耳,衙役在四周盯着。

  一炷香后,锣响开考。

  下午考的是五经文和杂文。

  许克生看到第一道五经文的题目: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这句话出自《论语》,只需要解释含义,并引申到修身就可以了。

  题目很熟悉,那天杜县令考背诵就有这一段。

  原来杜县令不仅关照了八股文,连经文释义也漏题了。

  其实下午的只要别太差,一般不影响上午的结果。

  许克生不由叹息,杜县令不做则罢,做了就很彻底,禁考是如此,漏题也是如此。

  杂文是按照某县的一次年收入写一份题本。

  这道题很简单,许克生平时练习过。

  他的毛笔一直没有停过,答题十分顺利。

  写完最后一个字,回头仔细检查一遍,修订了错误,开始誊抄。

  当他誊抄结束,已经太阳西斜了。

  开始有人交卷了。

  许克生没有动,提前交也出不了门,只能过仪门等候,最后等考试结束,才能开侧门放行。

  林司吏适时敲了一记锣:

  “离考试结束还有一炷香!”

  许克生将卷子合上,安静地等候考试结束。

  终于,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申时了。

  钟声在京城飘荡,林司吏敲了一记锣,沉声喝道:

  “落笔,合卷。”

  ~

  夕阳西下。

  许克生缓缓走出了县衙。

  考了一天,有些疲倦了。

  他很庆幸这是在明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多制度都很简单,还在完善中。

  正德之后因为考生多,童生试变得复杂了,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层层过关,十分折磨人。

  现在童生试就考这一次,这次过了,自己就是秀才了。

  并且考试时间很灵活,可以年初二月份考,也可以放在年尾秋收后考。

  许克生信步朝城南的旅店走去。

  今晚还要住一夜。

  明天一早发榜。

  许克生清楚考中没有悬念,但是他想知道,自己的名次是多少。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