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美女与怪兽与奇幻旅行 >第13章 独特的酥油茶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独特的酥油茶馆

  

sunjul2409:34:11cst2016

  经过几天的寻找,却一直没有发现黄小琴的身影。综合各种迹象,经过一番分析后,海上飞得出结论――黄小琴已经不在拉萨了!那么她会在哪里呢?西藏那么大,想找到关于她的线索非常困难,侦查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境!

  一日午后,海上飞经过八廓街的时候,发现一个角落里边有一间很别致的藏式茶馆,想进去喝一杯酥油茶。实际上,茶馆在拉萨到处都是,是藏民的主要休闲去处,这与藏民嗜好喝茶有关。英国人也喜欢喝茶,不过在英国,喝下午茶主要是展示一种高雅舒适的生活方式。而在内地,茶水是当作饮料来喝的,每当口渴了或是来了亲戚朋友,就泡杯茶解渴或当作待客的礼仪。在西藏,茶实际上是被当作蔬菜水果来吃的,一日三餐,餐餐不可少。这又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有关。西藏地处高寒的青藏高原,常年干寒,在过去新鲜的蔬菜水果非常稀缺,又因为那时交通极不方便,无法从内地运入。另一方面,藏民平时牛肉、羊肉吃得多,这些肉食吃得多了,会在人体内积累大量无法消化的脂肪,损害身体健康,严重的话还会得病。而茶水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具有分解清理这些多余脂肪的功用,并且茶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与蔬菜水果一样,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如此一来,外人就很容易理解藏民为什么如此喜欢喝茶了。

  不过,藏民所喝的茶与内地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最具有藏族特色的莫过于酥油茶了,它是酥油、浓茶汁与盐巴的混合物,在一个细长的圆木桶里用手工鼓捣出来的。这与内地用开水冲泡茶叶的制作方法完全不同。而论口味,第一次喝酥油茶的内地人,往往会觉得比较苦涩,还有点臊味,常常难以下咽。而一旦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可口,回味无穷!

  海上飞知道,藏民喝茶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但是他清楚,早在吐蕃王朝早期藏人就已经开始喝茶了,不过那时候仅限于社会上层,是贵族集团的奢侈品,有时候还主要当作药品来使用。藏民产生普遍喝茶的风气并形成习惯,很可能始于唐朝。因为在内地,根据传说,自从汉人的远古祖先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茶叶,茶一开始就是当作治病的药品来使用的,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把它作为饮料,而在唐朝饮茶的风气日盛,当时大唐与吐蕃的交往又十分密切,所以藏民接受唐人风俗习惯的影响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藏民形成喝茶习惯之后,藏地的茶叶需求大增。然而,因为藏地不产茶叶而盛产良马,所以就以马交换内地的茶叶,于是汉藏两地的“茶马互市”开始流行开来。“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汉藏两地最为重要的商品贸易。随着“茶马互市”的兴盛,藏地通往内地云南、四川与甘肃的贸易通道也不断地被开辟了出来,被后人称之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条犹如羊肠般的小道,蜿蜒于高寒雪山、悬崖峭壁与湍流险谷之间,其艰险的程度绝不逊于贯穿于中国西北方的丝绸之路,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长年累月往返于“茶马古道”的马帮商队,则无疑是汉藏两地的“贸易之舟”!

  海上飞来到茶馆门口。这是一幢外墙被涂成深黄色的二层建筑,每层的外墙都被开辟了几个很大的方形窗户,窗户上边装饰着短小的白色窗帘。穿过富有藏族特色的大门,爬上一条精巧的楼梯,就来到了二楼的大厅。大厅里排满了长条的木桌木椅,坐满了热爱喝茶的藏民,一股股茶香不停地扑鼻而来。

  海上飞拣了个靠窗户的地方坐下。据说这个茶馆以前是个小酒馆,不过酒馆虽小,在拉萨却很有名气,因为它与一位西藏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这位名人就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是一位多情的才子,那时正风华正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这个小酒馆遇见了一位绝色的藏族年轻女子,她有一个像诗一般美感的名字――玛吉阿米!仓央嘉措对玛吉阿米可谓是一见钟情,念念不忘,为她写了许多情诗。据说后来他们两人经常在这个小酒馆幽会,以解情思!

  茶馆里的一位老阿玛把一个木碗放在海上飞跟前的桌子上,又以手中提的茶壶把碗斟满。海上飞看了看木碗里乳黄色的酥油茶,又望了望四周来往的茶客,不禁心想,在拉萨这样一个小有名气的茶馆里,外地游客很可能慕名而来,尝一尝地道的藏式酥油茶,那么黄小琴是否也来过这里呢?当那位老阿玛再过来为他添茶的时候,海上飞抓住机会,拿出黄小琴的照片,问她是否见过照片中的人。

  老阿玛的眼睛一亮,很肯定地说:“见过!我在这里见过这个人!”

  海上飞大为惊喜!急问:“什么时候?……没看错吧?”

  “那是几个月以前的事了。我没看错,因为这茶馆平时很少见到来自内地的客人,女的更稀罕,所以我记得很清楚。我还和她谈过话呢!”老阿玛认真地说。

  “那你知道她去哪里了吗?”海上飞忙不迭地又问。

  “她好像说过下一站要去纳木错……”老阿玛想了想说。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