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战时空传说之除灵者 >火神祝融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火神祝融下

  

tuejun0915:00:00cst2015

  礼亭

  出了仪门,就进入了第三进的礼亭。礼亭是古代官员拜祭南海神的地方。这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与进深各3间。

  第三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庭园西侧的康熙御碑亭。碑上“万里波澄”四个金色大字豪迈奔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是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制成匾之后派专人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为此而立碑记事。

  庭园东侧是明洪武御碑。该碑立于洪武三年(1370年),由明太祖朱元障授意,礼部情郎王玮撰文。朱元障因繁就简,取消南海神庙以往一切封号,重新加封南海神为“南海之神”。

  这两块御碑前各栽种的一株古木棉树,据说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在古代,南海神庙树木葱茏,光是木棉树就有10多株。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当年就曾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将南海神庙的木棉树比喻为“十丈珊瑚”。两株当然是后人补种的。由于栽种历史年代久远,它们均被列为广州的古树名木。

  大殿

  礼亭的背后是南海神庙中规格最高,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物。

  大殿是南海神庙的第四进。它是仿明代木结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屋顶用绿色的琉璃瓦覆盖;中间有双凤飞翔、鳌鱼倒悬等纹饰的琉璃瓦脊;上部有两条躯体弯曲作腾飞疾走状的苍龙造型,它正在争夺当中的宝珠。据说,双凤代表美丽,整鱼代表自由,苍龙代表权力,而宝珠代表智慧。

  大殿正中安放了连座3.8米高的南海神祝融。他头戴王冠,身着龙袍,手执玉圭,体态丰硕,神情却十分端庄,一派和蔼的王者风度。

  大殿左右两旁有六侯塑像。据说这六个人都是为南海神治理海上风云而各自立下大功的,因此在“多神教”的道教寺庙中争得立足之地。他们分别是达奚司空为助利侯、杜公司空为助惠侯、巡海曹将军为济应侯、巡海提点使为顺应侯、王子一郎为辅灵侯、王子二郎为赞宁侯。

  大殿东侧还有一面著名的东汉大铜鼓和一个明代的铁钟。铜鼓直径138厘米,高71.4厘米,厚0.4至0.6厘米,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仅次于广西、上海的大铜鼓,在中国现存大铜鼓中排位是第三。它是东汉时期铸造,鼓面正中太阳芒纹,鼓边原镶有6只铜蛙,不知怎的现已失散殆尽。其鼓身有圆形的方孔钱纹和云纹。大铜鼓是古越族人祭祀的重要礼器,代表着权力和地位。这面铜鼓除在神诞庆典中使用之外,据说它还有镇妖、定海的作用。人物介绍

  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

  帝中五帝之一,葬衡阳市南岳区祝融峰。祝融氏酋长燧人,在世界史上最早发明了钻木取火、最早创建了集市,祝融氏燧人为三皇之一,号为三皇中的西皇。祝融氏是西皇所在的氏族,祝融氏即西皇氏。祝融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融是荧火虫,像星星一样闪光,在黑夜里明亮;祝是祭祀,祭火,祭光明,祭祀天帝。

  祝融氏与伏羲氏(日)、女娲氏(月)、共工氏(水)同时,是崇拜自然中日、月、水、火的氏族。比神农氏(牛)、轩辕氏(猿)、三苗氏(蛇)、有熊氏(熊)、有虞氏(驺吾)、有妫氏(龟)等动物图腾的氏族还要早。

  祝融八姓: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

  谈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

  祝融

  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简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祝融究竟是谁呢?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另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载:祝融,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为祝融。例: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

  衡山祝融氏与郑州祝融氏的区别

  衡山祝融氏是黄帝夏官

  《管子》提到的黄帝六相有祝融,六相指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其中祝融是夏官官名。以夏官官名祝融为氏族名。衡山祝融氏是历山氏的子孙。

  祝融峰

  。”《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