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英雄史记 >21、轩辕黄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21、轩辕黄帝

  

thujun2312:23:15cst2016

  之所以说是“半”游牧,是因为黄帝部落和后来的游牧民族不一样,他们的生活是五光十色的,除了游牧还时不时采摘野果种点麦子高粱,有有空了围着几只棕熊逗着玩。而且呢,平时虽然养点牛呀羊呀鸡呀野狗啊,不过主要是圈养,不怎么漫山遍野的放养。

  漫山遍野的放养是游牧民族的标志。

  “放出去了万一再跑了肿么办,好不容易打猎打回来,”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大哥如是对我说。

  “嗯嗯,”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当然,随着养的家畜越来越多,这些小动物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不怎么逃跑。部落里的人便会时不时放养的——比自己割草省事多了。

  这样就形成了黄帝部落丰富多彩的半游牧生活。

  半游牧生活,也面临游牧生活所特有的问题。那就是,这里的草吃完了换下一个地方,随水草变迁迁移成了家常便饭的事。迁移就要搬家,搬家就要搬东西,搬东西就要,人担肩挑。没错就是人担肩挑,这是部落时期,现代化的运输货车没办法穿越过去。当然,把东西放马背上牛身上也是可以的,可是祖先大人只是刚进入游牧生活,牲口并不多,搬东西还得靠人上。

  这就为难了祖先大人。

  扛着百十斤的东西走几百里地,这种迁移生活,每次都给祖先大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真的不可磨灭,谁的肩膀上没有被扁担压出的血茧子啊~

  作为部落青年之一,黄帝先生也饱受扁担的折磨。

  “为啥他们不放车上?好傻!”课堂上,大眼睛的小女孩如是说道。

  “这个时候车还没有发明,你没学过历史课么,你真傻,”大眼睛的小男孩对她说道。

  “啪——”小女孩把一个文具盒摔了过去,小男孩被砸晕晕了过去。课堂顿时安静了许多。

  没错,黄帝先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使用“车”这种工具。

  车子是怎么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怎样省劲怎样来。

  人们工作一段时间就会知道,一种活干多了,时间越长,越知道怎么用巧法窍门省劲,还能保质保量干完活。

  黄帝先生每天干的活儿很多,所以车子的来历的可能性也很多,我们说其中一种吧。

  黄帝先生每天要砍柴。

  说是砍其实金属斧头还没出现,捡柴火、掰断树枝成了黄帝先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偶而他会看到一根硕大的倒地的枯木。这个时候,黄帝先生喜出望外。可他笑了一会儿就不笑了,因为,木头真的很硕大,黄帝先生两手在树干下抬了半天,木头只是晃了晃。

  有大柴火可是运不回家,这可为难了黄帝先生。

  害我白高兴一场!

  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柴火多就不说了。偶尔遇到盛夏,没几个干树枝可捡,闹柴荒了,黄帝先生坐在这些枯木上生闷气。

  闷气积攒多了要发泄一下,黄帝先生使劲踹了木头一脚。于是,奇迹的一幕出现了——木头“咕噜噜”的滚了好远,黄帝先生看了目瞪口呆。于是,这根硕大的木头就这么被滚到部落里。

  这件事给了黄帝先生深刻的印象,从此他干啥都喜欢把东西滚着运。可是只有“圆”的东西可以滚,别的滚不动。滚不动就不滚了吗?不会换个法子滚啊!

  ——那就换个法子。

  黄帝先生抱着这样的觉悟找几根细木头放在笨重的东西下面,然后,推着走。这就出现了金字塔电影中常见的“滚木运输”特写,古代埃及人就这么搬大石头的。

  可是这种方法有个弊端,需要把重后面露出的木棍放在前面,而且还不能停。这是件麻烦事,且相当的麻烦。

  为了减少麻烦,黄帝先生的木棍越放越少,最后变成三根。三根是极限了没法再少了。

  可是,仍然得弯腰捡木头。

  黄帝先生再接再厉,继续想办法。

  经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黄帝先生用结实的树枝捏成一个大木圈(輮以为轮),再捏出一个小木圈,然后把小木圈放在大木圈里面,用长度一样的树枝把小木圈固定在中间,用麻绳绑结实。于是——轮子诞生了。

  有了轮子就都好办了,把四个轮子套在重物下面木棍上。木棍瞬间鸟枪换大炮,成了高大上的车轴。

  车子就这么粗粗糙糙的诞生了。

  虽然粗糙,可是,管用。车子作为一种工具,很快显示出了它的巨大作用。

  首先是搬家很方便。用牛呀马呀拉着家当,很快就跑到另一片水草茂密的地方。

  其次是打仗很牛气。战士在车上拿着戈打车下的人,居高临下加上车速冲击力,砸脑袋就像砸西瓜一样。战车就像一座移动碉堡(坦克的幼儿版),很快把对方打的落花流水。后来炎帝先生就被这些怪东西吓得不轻。

  戈是一种类似耒耜的兵器。耒耜不但能耕地,还能用来当兵器砸人,有心人专门改造一下,使它专门用来砸人。于是,戈就诞生了。

  车的作用发挥了出来,黄帝先生作为部落里最善于使用车的人,受到族人的顶礼膜拜。大家都叫他“轩辕”,并推选他为首领。轩辕就是车的意思。公孙部落由此声名鹊起,外族部落只知道他们首领叫轩辕,也就把他们叫“轩辕部落”,由此,“公孙”这个名字很快被“轩辕”代替。

  就这样,黄帝先生靠自己的能力做了首领。同时,轩辕部落很快强大了起来。

  部落强大了,就会强大的麻烦。

  这种麻烦很快到了。

  轩辕部落被炎帝盯上了。

  由于不断扩张土地,吸收周边小部落,并最终触犯到了炎帝部落的土地。炎帝部落注意到轩辕部落积极向上的举动。

  炎帝部落并没有表扬他。

  轩辕部落的日新月异对于炎帝来说并不是啥好事,炎帝先生认为这是一个不断蚕食自己地盘的家伙,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敌人,一个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对手。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