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洪荒志 >第十五章 文斗(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五章 文斗(2)

  

tuemay0315:06:03cst2016

  看着台上来自自己书院的周通,欧阳羲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头,赞赏的注视着台上的周通。他虽知道从霍锋那里听说,幕府中还有一位才思敏捷的李道方,但他相信不管那个人再出色,也不过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罢了,比之穆千雪也大概就在仲伯之间,何况周通本身也是个极其了不起的天才学生,今日更超长发挥,技压穆千雪。哪怕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霍锋在这个年纪也不可能超越现在的周通,想到这里,欧阳羲暗暗下定决心,下来之后必然要收周通为亲传弟子,不可错失此人才。

  就连此时的穆守仁都已经对李道方胜出这场比赛不再抱有什么信心,他虽然知道自己的这名学生能力更在穆千雪之上,但他也从未听过李道方作诗。而且今天的情况除非李道方能写出力压周通的千古绝唱,否则都是无济于事。想到这里不禁也对圣宇书院能有周通这样的学生感到佩服,或许在一定程度而言,这周通更胜李道方一筹。

  而此时周通站在台上心中也是甚为得意,他相信通过自己今天的胜利,必然会在欧阳院长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下来之后必会得到数不清的好处,说不准院长更会亲自收自己为徒,想必以后自己的仕途也会变得更加的顺利。他有些得意的扫视了幕府的众学生一圈,凡是与他对视的人虽心中不服但都还是不禁低头躲过他的目光,周通觉得甚是满意,不禁说道:“敢问幕府的各大才子、佳人可有何赐教?”

  可当他目光看到幕府末座的李道方此时正闭目不语时,顿时觉得心中很是不爽,刚刚穆千雪也是因为他而迁怒自己,若是自己此时暗暗羞辱一番此人,穆千雪一定会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想到此处便开口道:“这位兄台为何一直闭目不语,难道是觉得在下的文章入不了兄台的眼吗?”

  周通的一句话顿时让在场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李道方身上,郭富贵见状有些心灾乐祸的想到“又是个作死的主,你要是不去招惹他还好,以他的性格今天必然不会抢你的风头,奈何你非要作死,菩萨也救不了你了,哎!”此时李道方也不得不起身回答道:“不敢,兄台才情人皆佩服,在下也是感到十分敬佩,但阁下既然胜了也不该如此藐视我幕府的才子才对。”

  周通一听来了兴趣,打趣的问道:“不知这位师兄高名?看来是觉得自己有稳胜在下的把握啊,不知可否也上台来吟一首诗,让在下好好瞻仰瞻仰?不过在下还是有一些疑惑,师兄既然有如此才气又为何屈居末尾?”言中嘲讽之意甚重,连欧阳羲都不禁皱眉,偷偷扫了一眼穆守仁的神色,见他并未太过在意才暗自松了口气。

  道方听后只是微微摇头,起身上台说道:“在下姓李名道方,只是幕府中资质愚钝之辈,位居末位也是正常。既然周通师弟诚挚邀请,道方只好献丑了。”当李道方上台自报姓名那一刻,坐在上首的欧阳羲不知为何自己眼皮一阵微跳。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道方此诗一出满场皆静,落针可闻。就连院长欧阳羲也不再保持淡定,他猛然起身口中默念李道方的诗句,神色复杂的看着李道方,竟然走到台上抱拳问道:“可否请小友告知老夫此诗的诗名?”堂堂书院院长放低身段向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求教,这在整个书院历时上都从未出现过。李道方拱手道:“欧阳院长客气了,学生这诗名叫侠客行,院长不必如此。”

  欧阳羲听后也是一拱手说道:“学问没有长幼,小友此诗担的起老朽的话。“随后转身看向穆守仁道:“李小友的才华属我今生闻所未闻,穆太傅真是收了个了不起的弟子啊,欧阳羲输的心服口服。”穆守仁也拱手表示谦让,但他眉间却是一片忧愁。李道方的才华固然让他感到十分震惊,但同样此诗的内容却更让他心惊。

  从圣宇书院回去的路上穆守仁将李道方叫到自己身边,开口说道:“我知道你平时不喜欢卖弄文采,今日作的这诗,是否是你直抒胸臆?”“回老师,是的。”道方如实回答。“哎,第一次见你,我只觉得你天资不错,有意开导你一二。等你到我门下,才感叹你的才思惊人。到如今才发现你何只才思惊人,简直是妖孽。但为师心里明白,你志不在官场,在江湖,又或许在更高。从今日开始,你就不用再与他们一起学习了,没事你便在书房观看为师的书籍吧,有什么不懂得直接来问便是了。你走的太快了,同龄人根本是拍马莫及,我这点能力指不定哪天也会被你超越。”穆守仁有些感叹的说道,“学生不敢,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老师的能力李道方望成莫及。”

  穆守仁摆摆手,不再谈次事。反而一路上与道方谈了不少人生的哲理,穆守仁说:“这做学问,其实就是读人生,学问从一开始独立于生活,那时叫起步,渐渐又会回归于生活,那叫反朴,等有一天你可以熟练运用在任何领域那叫自然。学问是让人更好的认识自己、社会、国家,并不是读书就要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读的通透。师徒两人就这样走一路说一路,一直聊到回到幕府为止。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