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谋臣
姜波穿着烟灰色战甲,外罩制式披风,戴着青铜护腕的手上握着一把漂亮的、两面开刃的长剑,剑身用银线雕镂出山涧流水的纹理,木制剑柄上雕着一只貔貅的圆头,护手则是两只翅膀。这把剑是他十岁生辰的时候父亲送他的礼物。
“你是家中嫡子,而今我将家传宝剑传承到你手中,往日挥舞的木剑可以束之高阁了!来日你将肩负起家族的使命与荣誉,切不可玷污了这把剑的美名,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忠魂。”姜父往日的话语言犹在耳。
他衣袂飘飘的旋了个身,身穿紫金色战甲,相同制式披风的姜文焕早已举剑对向了他,两人点头示敬,接着便是长剑交锋,一次,两次,彼此试探。姜文焕后退一步,姜波便立刻朝前追赶,他挥出一剑,姜文焕深知其力度,猛的后跳,躲到攻击范围之外,银剑光寒,划过冷空。
“我要不客气了!”姜文焕半笑半认真的道,练武场四周早已围满了看真热闹的士兵,这才是真正的比武嘛,刚才小家伙们的比试实在不值一提了。
姜波提剑迎战,轻松中带着一份沉稳的谨慎,他既想赢得比试(更好的愿望是两人都能赢,平局中的胜利),又不想伤到对方,或被对方伤到。
姜文焕的剑招如疾风骤雨般洒下,攻势之猛烈,外人看去,不留丝毫余地。姜波左右招架,挡下他的道道攻势,步法依旧稳当,只是不断后退,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踩在并不平坦的地面上,眼睛灼灼的始终看着对手。
礼官张玉奉姜桓楚之命前来侯府面见,行至此处,不免也被两少年精彩的比试所吸引,停足观战。他乃文官,却对剑招颇有研究,他发现姜波动作极其灵敏,少侯爷虽剑如雨下,一把银剑却始终碰不到对手,而一记猛砍过后,收手稍钝,姜波长剑前探,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姜文焕的肩甲上划了一道长长浅浅的口子。
张玉听见喝彩声,欢呼声,口哨声,惊骇的喘气声,兴奋的低语声,尤其是柴俊秀刺耳的笑声,最没心没肺。
吃了败招,姜文焕立刻后退半步,稳住身子。旗开得胜,姜波开始由守变攻,他后脚一蹬,手中长剑凌空挥出一道猛烈的圆弧,姜文焕快速举剑把它拨开,然后跳到一边,像猫一样弓起身体防御,眼睛观察着对方。
一人用刺,一人挥砍,两人你来我往,刀剑交织出的金属声响彻练场,回荡在温和城的三军之间。
“不妥!要误了侯爷时辰了。”张玉从惊心动魄的打斗中回过神来,三步并两步朝议政殿快步走去,走出很远后听到练武场传来掌声雷动的声音,并伴随着一阵欢笑,他知道两个年轻的战士已然分出了胜负,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比试的结果,但他能猜出来是谁更胜一筹。
谋臣既要靠智慧,亦要靠信念。只有这样,一颗忠君之心才不会被质疑。
从琅琊邑巡察一回到伯侯府,姜桓楚便立即宣召了他的礼官张玉,目的是要他妥善安排好子辛殿下的接待事宜。
“东鲁各路诸侯是否已经派人依次通知他们前来共同迎接殿下大驾?”姜桓楚道。
“已经派出二十余人前去各家报信了。”张玉作揖道。
“咱们的这位三殿下,对东鲁之地有着一份谜之般的热忱之心呢!”姜桓楚悠悠的道。
“这对我们而言或许并非坏事,从来都不是。”张玉道。
“此话怎讲?”姜桓楚盯着他道,期待他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侯爷,属下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大人但说无妨。”
“子辛殿下为何一定要到咱们温和城来走上一遭呢?倘若在攻打南崇国之前来,或许他是想要借助咱们东鲁的兵力,如今在南伯侯鄂崇禹之子鄂顺的协作下,南崇国已被大商军队攻破,子辛殿下亦得到大王恩准回宫,他仍按照最初的约定前来,当真是为了言出必行的拜访吗?”
“你的意思是?”
“他这是来找您借势啊侯爷。南伯侯在储君传承上的立场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单从他积极响应帝乙大王的命令前去支援子辛殿下攻打南崇国这一点来看,盘龙城已然给子辛殿下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如若再能得到侯爷您的支持,起码是不反对他的嫡子储君身份,他都有理由来温和城走上一遭。”
“那他想如何借势呢?”
“他能拿出的理由绝不希望您拒绝掉,如果我没有猜错,他是想与您结为姻亲,让您做他的丈人,娶梓卿小姐为妻。”
“你的这个猜测太过大胆了,张大人!”姜桓楚蹙紧眉头惊讶的道:“大商素来奉行族内婚配,王室贵族尤为注重血统,以确保王权的纯粹,子辛殿下的妻子应该是在他王叔们家的妹妹中挑选,何况我已有意将梓卿许配给姜波,如何与他结为姻亲?”
“姜波貌美,德才两全,但至死不过温和城的一个封臣,东鲁之地的一个侯爷,子辛殿下却不同,他乃是法典认定的王位继承人,他若登基为王,小姐便可能是王后,尊位远高于一位封臣的夫人啊。而异族联姻之前并非没有先例,文丁先王就曾将女嫁给前西伯侯季厉嘛。”张玉不急不慢地解释道。
如若从东鲁之地为梓卿选择一位快婿,姜波无疑是姜桓楚的首选,他来自自己的氏族,是文焕的堂哥,从小与梓卿青梅竹马般长大,集所有礼数于一身,文韬武略在东鲁全境亦是无可挑剔,但纵然他讨女孩子欢心有道,他对权利无动于衷的心态都令姜桓楚对他持有待观察的态度。
不怕好的和好的比,就怕好的和尊贵的比!
定了定心,姜桓楚抛出疑问道:“你的猜测实在大胆,如你所说,子辛殿下想要与温和城结盟,获取盟约最稳妥的办法便是联姻,然今大王重病在榻,子辛殿下在朝堂毫无根基,这王位他得到得不到尚且未知,我东鲁若是卷入王子们的争储斗争中,大人觉得乃是上策吗?”
“侯爷,年轻人总喜欢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子辛殿下是军人,师承闻太傅,怕更是胆大,东鲁若做他的后盾,以他军人的刚毅作风,我愿意相信他定能登上王位。”
“这更上一层楼的路只怕荆棘遍地!险象环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全境之祸啊!”姜桓楚道。
“东鲁从不惧怕挑战!”张玉坚定而充满远见和自信地看着姜桓楚道:“所有的可能我们都要考虑一番,而小心,侯爷,您的谋臣们都与您是一条心啊。”
“外族联姻?大王会同意吗?王子们的婚姻大事皆需大王首肯才是,还有内庭院的那班朝臣,他们一定不会同意!一番口诛笔伐之后,不够坚定的心便会动摇!但凡事没有绝对不是吗?”姜桓楚心道。
“侯爷,如今我们只是猜测和预判,咱们不妨先见识见识子辛殿下的才识胆略,看一看他有没有手擎天下的资格再作进一步的打算吧!”张玉谏言道。
“哦?你有什么好主意?”姜桓楚问道。
“方才在来的路上,我因为一场精彩的比武而耽搁了片刻,少侯爷和姜波少主二人在练武场比试,侯爷如若在场,一定会为两个年轻人的技艺感到骄傲,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借鉴流传已久的贵族传统,是否可以以梓卿小姐的名义举办一场比武招亲大会,看届时殿下是否会自愿参加?如果是,我们便明白了他的意图,事情就简单了;如果不是,相信您亦能从比武者中找到合适小姐的乘龙快婿。”
“主意听来是好,但我要和梓卿商量一下,只要她同意,我便下令安排此事。”姜桓楚肯定道。
“侯爷英明。”
“但这事如若成行,必须低调进行,如今王都的气氛波橘云诡,消息尽量不要散出温和城。”
“就照侯爷您的吩咐,但此事宜尽快进行,最好在子辛殿下一行进入温和城时,比武已经开始半程。”
姜桓楚点点头,晓得张玉所言甚是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