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子洵 >第三章 大义之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章 大义之旗

  

frifeb2616:59:41cst2016

  中平郑氏,当之无愧的中平县霸主。

  要说这中平县,民不过三万户,十一余万人口,然而这郑氏,就有一万族人,仆从两万,再算上那依着郑氏生存的农户,也有五万人数有余。世人说道中平县,谁说不是郑家天下。

  话说这中平郑氏,本是源自八百年前郑国。后郑国亡国之后,一脉国人迁居于此,改名姓郑,以示为郑国后人。数百年下来,中平郑氏在官场和商场之上,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族长郑清之祖父,便是执掌文坛数十载,帝国有数的大宗师,郑玄,郑伯道。

  如今的中平郑氏,在族长郑清数十年来的管理之下,交好诸郡长官,联姻潮州的各大家族。其中威海黄家,威海沁园田家,上邪漓家,东渡贯家,河源顾家,潮中赵家,皆与郑氏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郑家的势力在整个潮州部州,也算是有着些许名声。

  而且自族长郑清以下,现世的一,二代族人们,人才辈出。

  二爷郑感,参道修玄,颇得祖父郑玄个中三味,已是闻名潮州的玄学大师。

  五爷郑鑫,掌管家族商会,数十年下来,郑氏商会可谓是富甲一方。

  七爷郑爵,现任威海郡太守,作为曾经去过帝京当官的官场老油条。郑爵可谓是资格老道,颇有见识。郑泰十八岁便前往岩岛任职,就是他的安排。

  十一爷郑冲,在帝国对长大将军、上邪太守杰余夫麾下担任别部司马,看其情形,可能要在杰余夫走后,率本部人马守卫边境。

  郑彪,已故三爷郑克之子,现为东渡郡南部督邮,为人豪爽,与本郡游侠皆有些交情。

  郑尚,五爷郑鑫之子,如今任职威海郡丞。

  郑喜,七爷郑爵之子,现任威海择山县令。

  郑歌,七爷郑爵之子,现任威海泗洪县令。

  郑罗,二爷郑感之子,现任潮州部州州学博士。

  郑遥,分支一代族人,现任上邪郡沙曼县县令。

  郑雀,分支一代族人,现任河源郡固高县县令。

  郑熙,分支二代族人,现任河源郡东部督邮。

  郑泰,族长长孙,现任岩岛司马。

  至于其他族人,皆在外地做事,自前年诸位皇子相互攻伐,天下渐乱之后,便陆续回到家乡,静待时机。

  宗族大会之上,郑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终于结束了发言,向郑清致意了一下,便坐了下来。喝口茶,歇歇嘴。

  而郑爵的一席话倒是让在座的众人皆陷入了沉思。

  说到底,这郑氏虽然算的上是一方豪族,但大多族人只算得上是平头百姓。与那些门阀世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上邪郡的杰家,武家,皆是军方世家,在常年与北方交战的情况之下,族人们算得上是英勇善战。一令之下,召集上千子弟兵,不成问题。

  又如威海黄家,上邪漓家,世代从官,人脉广阔。

  还如东渡贯家,世代从商,虽现在家族商社有些没落,但到底是树大根深,在财力上,还比郑氏强上一线。

  如此算来,郑氏要夺取潮东三郡之地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啊。

  想到如此,六爷郑壶拱了拱手,向郑爵问道:“七弟所言在理,但那杰家和武家之势,你有何对策?他们的实力,可不容小觑啊”

  “嗯,六哥所言在理。”郑爵笑了笑,成竹在胸。

  “想这陶制在居庸会盟天下,现已常年没有战事而又鲁莽好战的杰余夫必定率兵前往。然而洛家称雄庭西部州已历十世,根深蒂固,贵为帝国西境守护之族,岂是那么容易战胜的?兵精强将,洛宸的势力遍布帝国西方。陶制想要清君侧,必定是要大战多年。

  而那杰余夫,虽有两万精兵,但是想要维持其在盟军中的地位,必定是要持续增兵的。如何增兵?必定是以其宗族子弟兵为主的。毕竟此战如果胜了,杰余夫在帝国中的地位,必定是非常高的。所以以杰余夫的性格,必然会全力以赴,甚至首当其冲。

  如此说来,杰余夫必定要增兵前线。而当其宗族青壮出走家乡之时,便是我等起事之时!”

  众族老齐声点头,如此说来,郑氏确实有起事的资本。至于黄家,漓家,贯家等家族。众族老都间接性的选择了忽视。毕竟在乱世,拳头才是硬道理啊。

  见诸位族老都有了意向,郑爵哈哈大笑,又为众人安了一下心:

  “诸位请想一想,当大战秩序之时,各地太尉,县尉必定是要领兵前去助战的啊,当他们走后,我们这些当县令,督邮的,不就是直接掌握了地方权利了吗?至于十一弟,郑泰等人,以他们的地位与性格,想让人想起都难啊。哈哈”

  “是啊,如此说来,这三郡之地,要夺下,亦不是难事啊。”这是在家习书的十三爷。

  “嗯嗯,回去我就和修书一封,叫我儿早些回来,七哥,你可要给我儿找些好差事啊。”这是爱贪小便宜的十六爷。

  二爷郑感呆坐一旁,沉默不言。似有意向,却又碍于面子,不好表达。

  待众人热热闹闹商议的差不多的时候,才一一向族长看去。

  郑清,自众人议事以来,便一直沉默不言,虽坐于上首,但似空气一般毫无存在感。而当众人看过来,郑清也是收紧心神,说道:

  “七弟所言不无不可。但有一点还需商榷。”

  “哦?还望兄长指教。”郑爵拜手相询。

  郑清右手向前伸出,立起了食指,比出了一。说道:

  “其一,我等虽有起事之势,然,并无兵甲,何能保疆卫土。”

  继而中指伸出,作了一个二。

  “其二,如我等家族都知成诸侯之势,那么其他家族怎样作想?杰,武等家是否早已准备完善,只待东风?毕竟他们也是传承了数百年的家族啊。”

  郑清收手,含笑的向郑爵询问着。

  “这,,,这。。。。”郑爵无法回答,堂内众人皆是皱着眉头思索。

  “哈哈哈哈”见到中族老无法回答,问这话的郑清倒是轻笑几声。

  “告诉你们吧。这雀水以东,三郡带半之地,欲成大事者,倒是只有东渡的贯家尔。至于杰,武等家,虽然实力强盛,但是常年与外国交战下来,族内死伤甚重,在加上杰余夫此人素无大志,在他执掌杰家以来,族内倒是毫无建树,只待他们前去居庸,便不再是威胁了。

  而那东渡贯家,倒是一个麻烦。自先帝驾崩以来,各地多有些荒乱,是以贯家以保护商社为由,组建了一个五百多人的卫队,其装备,着实不错。是以这贯家,倒是要看郑彪的表现了。索性东渡太守罗术,是个有名的贪官,倒是可以由这入手,不惜财力,争取在起事之前,覆灭贯家。”

  “当是如此。”众族老点头称是。其郑鑫更是拍案而起,大叫道:“此时就交给我吧,我可是早看贯永春不爽啦,这次就是赔光了钱财,也要拉下贯家!”

  “善。”郑清点头应咯,转头向着郑爵说道:“那这威海郡就由七弟游说一二了。”

  “听,大哥的。”郑爵也是拱手唱咯。

  “而至于上邪,就要靠十一弟全力应付了,九弟,可否亲自去趟上邪,助十一弟一臂之力?”

  只见堂屋下首一阴影处站起一人,此人面貌怪异,头发稀稀寥寥,却是目光坚定,浑身散发着不知从哪里来的自信,恭恭敬敬的对着郑清施了一礼,表示应下了此事。

  众人也不甚怪异,许是熟悉了老九郑昭的面貌。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那郑昭,便是郑氏的另类,当然,虽然长的不行,但本领还是有的,不然生性谨慎的郑清是不会让郑昭出马的。

  “嗯”见郑昭应了此事,郑清点了点头,“这三郡皆有人埋伏眼线伏笔。那么接下来便是训练族人和锻造兵器这两件事了。”

  见众人皆凝神以望,郑清也不多言:

  “这训练族人倒是好办,以前平日里也有这些训练,倒还不是引人注目,但是这锻造兵器,可甚是麻烦。

  我是这样想的,吾孙郑泰任岩岛司马一职,现在整个岩岛,都在我孙儿的掌控之中,所以在岩岛上作些事情,是很难为外人发现的。而且那岩岛,足有一县之地,想来空间也是足够。

  我等将兵工厂建于岩岛之上,便可肆无忌怛的锻造兵器,这样一来,兵甲之事,倒是可以解决了。”

  “嗯,大哥的想法不错”善于经商的老五站了起来,高声说道:“那岩岛北部的山脉之中,便有一小型铁矿,以前嫌运输麻烦,便没有挖掘,如今正好用到那些铁矿,天赐予郑氏兵甲啊。”

  见诸事已了,郑清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只见众人拱手,齐身称“善”。

  “如此,起事之事便告一段落了。”郑清轻舒了一口气。他抬头看了看房梁,许是看到了漫天的星辰。

  “只待,大风涌起!”

  只是郑清没有看见,他的七弟的眼神有些阴翳。

  在中平县的万里之外,也有一人抬头望天。他,便是先帝之舅,前朝太傅,雍芜公――陶制。

  陶制正站在居庸城的城头之上,面对着北方皑皑平原,那里,是一个偌大的营地,一队对东临州兵正在营地紧张的训练。不时有快马穿过其间,传递消息。

  “哎。”一声叹息,从陶制口中传来。他不知道清君侧之事做的对与不对,但他知道,当洛宸自封为并肩王的时候,皇室的威严便遭到了挑衅;当洛宸抱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的时候,不管洛宸当时的想法是什么,这帝国的万里江山便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

  “哎,这都是命啊。”

  有诗曰:“有彗星东降兮,干戈水起;又红月西出兮,峰火如山;由龙虎旭升兮,候出苍水。耶芜兮,甚兮,至倾兮,太上起,风云之际。”

  先帝继勇二十六年,有彗星降于东海,七日而落。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