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月四十五天
第一卷第三章一月四十五天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原文底下颜师古做的注释,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我了解这些是因为阅读了邓拓的《燕山夜话》,然而我看了一点就明白自己的文学功底完全不足以看懂其中的各种引经据典。我还是回到我的高中教材吧。只是一月四十五天的说法被我牢牢记住,我开始了难得的勤奋刻苦。
物理之后是耗时较多的英语,这是那年的国庆假期。我按例给父母去完电话就到了同学家,还是原来借住的同学家。这次我是给自己准备了单词本,所有的高考用的单词都在其中。背单词有没有混沌到一分为二的河书似的好方法呢?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我想古人七十不觉迟暮之晚,我就算一天100个单词,一个月四十五天计算也背完了高中的单词了。索性直接开始开启疯狂记忆的模式吧。
也许是学习物理给了我信心,也许是我福至心诚感动了英语,我很快发现了一些所谓的窍门,很多内容相近或相关的单词里都有类似的字母组合,比如log就和说话有关,dialogue对话prologue前言apologize道歉monologist独白者epilogue结束语。哈哈,太简单了,随着会背的单词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规律已经令我自己都开始羡慕自己的聪敏。原来学习英语竟然如此简单,只要开始的最难的时光坚持了下来,后面的乐趣竟然真的无法形容。surpass超过,超越(sur-超,pass过——超过、超越)哈哈哈哈,越来越想笑出来的我开始幻想最近的英语考试了。
长话短说,毕竟现在的回忆是为了后面和大家介绍我的修炼做准备。我的成绩在春节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基本上在班级保持前三名,老师预计我考到一本的把握是比较大的。大家不要忘记,我所在的高中不是重点,每年考到一本就足以给老师很大的安慰了,我的基础在这个春节前的半年还是三本都没有考上的落榜生。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可怜的分数靠后的排名终于离我远去。这个时候我和大家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离高考的要求,离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不是已经越来越接近,还是越来越远。
练气士生涯的觉醒开始于那一年的春天,迎接高四后的高考的战斗也打响了低沉的加农炮。
真正让自己觉醒练气士的练气阶段的,是那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就是简单的静坐,也是清修。没有什么五气朝元,也没有服食仙丹,只是道法自然。那个晚上别的同学都去看灯会了,毕竟是传统的元宵节。我因为准备高考的原因,自己独坐在借居的同学家。当时坚持的念头就是高考一定会有好的成绩,自己要刻苦要勤奋。然后坚持这样的信念。《清静经》说“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人只要能安安静静坐在那,天地的能量就能够回来。身心能够合一的时候,身体自然会发生变化,那时候,自然会引导我们如何打开修炼的法门。我就是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是想静静,你们别问我谁是静静啊!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空就静坐,不想太多,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身体能量储备够了,水到渠成,练气成真。道家的祖师爷说,大道至简不繁,道是简单的,复杂的便不是道。少吃荤,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万缘齐放下,长寿如彭祖。那些故弄玄虚的把戏是讨厌的。那个正月十五的晚上,我是顿悟得道,是得道,不是成了神仙。只是明白了练气该做的事情。
下半学期正式开学以后,学校进行了新的一轮摸底考试,我拿了631,老师再一次找我谈话,希望我更加加倍的努力,争取打破学校没有考上华清华大的历史。
我莫名的兴奋起来,我问自己,自己来这儿的一年,到底是为了什么目标努力?曾经的答案是很简单的,上大学,后来变了,变成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好大学需要什么?很现实,高分。现在目标变了,上很好的大学,上最好的大学。至于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上一个好大学、上一个最好的大学,那是以后再考虑的事情。
那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有忏悔,有亢奋,更多的是计划,更多的是怎么安排时间、自己怎么样做才能离高考的要求更近一些。浮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那就像一根分割线,如果说之前那个是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我,那么之后的我,已经知道该如何在剩下的100多天里,尽自己最大努力快速地向目标靠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即使知道自己落后的,已经追赶了太多太多。但如果不继续往前追,那就只能在原地哀怨,看别人越跑越远。往前跑,距离就会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和别人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王道。我一定要在最后的时间里,做最大的弥补。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脑子有了破釜沉舟的决绝,于是生活里除了高考还是高考。我把所有无关于高考的东西统统剔除在生活之外,课外的书籍只是保留了苏菲的世界和组合数学这两本上一任班主任老师送我的书,我依然固执的认为其中有留下来的必要。玩这个词彻底取消了,没有什么为什么,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对它负责,而这个选择恰恰与玩无关。把还是空白的参考书资料试卷垒在桌面上,告诉自己欠下的还有那么多。
剩下的时间,我把日子梳理得很整齐,每天早起,带着热水瓶早餐迎着地平线上跃升的第一缕阳光匆匆赶到教室。边吃早餐边定下当天的学习计划,规定自己当天的学习计划必须得完成,不然不允许睡觉,曾经就有过挑灯奋战到凌晨两点半的历史。制定出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这个时候的语文底子相对比较好,自己就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针对比较薄弱的文言文阅读,就在平时大量记忆常用的实词和虚词,两个月后,14分满分的文言文拿10分以上已经没有问题。每天把15个生字新词抄在一张小纸条上,排队打饭的时候就从口袋摸出小条子背。数学是相对弱项,买了一本“天利38套”的模拟试卷实行“题海战术”,分块去练习各个题型和知识点。对个人而言这个方法还是十分奏效的,在做题的过程中记忆了大量的公式和解题方法技巧。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同学,逮着谁问谁,再简单的也问,完全一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架势,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不再从心底畏惧数学,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慢慢的,卷面上的空白越来越少。英语靠积累,一个星期规定自己要做3套英语试卷。做完后把错误的改正,利用课间大声朗读背诵,做题的语感就慢慢有了。物理就分力光电热磁,……
每天晚上12点之前从不睡觉,大口大口地喝苦丁茶防止瞌睡,每天早晨睡眼惺忪艰难地从床上爬起的时候总会对自己说:没事,上了大学再把觉给补回来。最奢侈的放松,是心烦气躁的时候,耳朵里塞着耳机听汪峰的《怒放的生命》,那个沧桑男人的声嘶力竭的声音萦绕在静谧的空间里,雄浑有力。一笔一划地临摹字帖,细细品味每一句歌词。十五分钟,心情平复,一股力量便会重新在血液里沸腾。
这条路并不好走,在过了一个月之后的模拟测试我还是没有超过640分的晚上,我甚至开始思考这到底值不值,我是不是在做无用功,要不干脆放弃算了。可我最终没有,因为被打败和放弃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被强者打败,输的是能力,自己得服,自己输掉的只不过是一场考试。放弃?不能,我不允许自己像个懦夫。要真放弃的话,自己输掉的不仅仅是高考,还有日后面对遥远征途的勇气。擦干眼泪洗了把脸回到教室,我在本子上给自己配了一行大字:知耻而后勇!
我想这些日子是厚重的,不然它们怎么会在我记忆里留下那么深刻的痕迹,我甚至还记得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被白炽灯照耀得发白的脸,大堆大堆散发着墨香的试卷,红蓝笔迹密密麻麻交替的参考书,被翻烂的笔记本,大拇指上被笔磨出的茧子,夜晚寝室床上散发出的微光,书写了青春中笔墨浓重的一页,回忆起来的时候真实而温暖。它让一个稚嫩的孩子知道自己对未来沉甸甸的责任,赐予她在荆棘遍布的路上执着前进的勇气,那是孤注一掷的信仰。
终于,一个月四十五天,又一个月四十五天,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的时间的我付出比别人多三倍的努力之后,我开始闻到果实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