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在山野青葱处(二)
thuaug0611:32:44cst2015
老人在一间江南式的老屋前停了下来。
“哇,老台门啊。”许诚的眼睛开始发亮,像一个狂热游客就差拿出照相机了。
见老人在门口站定,思源便下车去和他问好。
“是思源吧。”
思源刚要询问,却被老人开了话头。
“老爷爷,我是宋思远,请问您是?”
“恩恩,来了就好,快进去吧,大家等你很久了。”
“哦,好,可是这些行李。”
“没事,家里的小辈会帮忙的。”老人说完便用乡音对着前面的天井喊了一句:“人来哉,快出来帮忙。”
“来哉,来哉――”只听见一阵急促地脚步声,一群讲着乡音的人笑嘻嘻地涌了出来,都是年轻的面孔,其中小的看起来也就十来岁,年纪大点的则直接奔行李去了。大家一一都过来和思源点头问好。
“快点帮思源搬行李,力气小点,别弄坏了。”
“哦――”众人应话后便开始帮搬家公司的人解绳、卸货。许诚下车,一拍思源的肩,“哇,厉害哦!感觉都没我什么事了。你先进去好了,放心交给我吧。”说着便把车前座的随身书包递给了思源。“清单,在我这里,东西我会帮你点好的,一会拿来让你签字。”
“哦,那真是谢谢了。”这场面,思源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老人对思源微微颔首,示意他进屋。思源便整了整衣服,跟了进去。
屋院古朴大方,白墙黑瓦间一看便知道年代的久远。小时候只是听父亲说过,应该为自己的姓氏感到一丝骄傲,今日到了老家,方知道父亲话中的一点点骄傲和眷恋是什么意思。天井十分宽敞,回头看看门楣,也是古字斑驳,让人不觉地产生了敬畏感。大厅也是古雅的构架,石板铺陈的围廊,木质的梁柱错落有致地定落两边,横阔的门面也保留了木质原门的特色,散发着一种富甲乡绅的门第之风。
思源跟在老者的身后,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了堂前。一行人已经在堂前等候了,老者对他们点点头,他们便都站了起来,围在了思源周围。思源有些受宠若惊。
“这位是你二爹,这是三爹,这是大姑、小姑……”思源一一对应问好,有些记不过来,于是想起一句俗话“乡下亲戚就是多。”看来光记住都要花上些功夫了。
“我是你二爷爷,平时叫我二爷爷就好。”那位老人最后补充到。
“哦,二爷爷好。”思源这才向老人问好,微微鞠躬。
“知道你要来,大家便都过来看你了,房间已经收拾好了,一会让小辈帮你一起整理行李。”
“哦,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好,二爷爷太客气了。”
“哎,都是自家人,应该的。”身边的亲戚也都点头。
“思源,那么多年不见已经长那么大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另外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们就好。”刚才称呼为二爹的那位递给思源一个小红包。
思源一惊,哪里敢收,正要推诿,被二爷爷挡住:“收下吧,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乡下人的见面礼就不要推托了。”
“这……”思源听到这些话,有些感动,说不出话来。
“好了,一会晚饭再聊吧。思源也累了,要休息下。”
众人似乎领会了老人的意思,便一一和思源道别,慢慢散去了。
“思源,你跟我来吧。”老人家拄着拐杖又往前面走了起来,思源慢慢跟着。
“其实,还得让你见一个人。”
“恩,是爷爷么?”
老人转身看向思源,心里思忖着,这孩子看似少言,实则心灵。
“对,进去后少说话就是。”
“恩,好。”
思源随老人穿过内堂,进入了里阁,走过石廊,进入正房,着宅子看来的确有些年份了,在里屋,脚步踏的木地板吱吱呀呀,又穿过一个细细的木廊,两人在门口停下来。
二爷爷敲门,里面的人咳了一声。二爷爷便示意思源进去,思源推开门,看到一件古色古香的书屋里独坐着一位老人,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研读着什么。
思源进去后便默默站着。老人并没有理会他,径自仔细研读着书籍。
二爷爷见此状,便又进入房间。
“思源已经到了。”
老人停顿了一会,慢慢放下书,但眼睛还是定格在书上。
“刚来的?人都见过了吧。”
“恩。”思源答到。
“那就去房间吧。”
“晚上准备了晚饭,大家都会过来吃。”二爷爷补充说。
“恩,是该如此,但不要搞的太晚,早点休息。”
“好。”
“今天辛苦你了。”
“应该的。”
两位老人用乡音说着。思源其实听得懂,因为父母在家中也会用这些话交流。看着爷爷,虽然表面生疏冷淡,但却让自己觉得很亲切,笑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是这种类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