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青竹道人
道教有三教门四支派,分别是正一教,三清教、太上教,龙虎派,神霄派、天师派、灵宝派,他们各成一体系,多少年来,几大势力明争暗斗,为了争道教正统。
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演变,正一教解散,其教内门徒进入其余二教门,而灵宝派归于天师派,龙虎归于神霄派,成就现在四大势力,各自占据一方,香火旺盛。
竹先生的好友便是三清教的掌教至尊鸿儒道长,得到书信后,玉亲王不敢停留,立刻整装出发,随行之人只有赵虎一人,乘一辆王侯马车,离府而去。
玉亲王座驾离去后,两个人出现在府前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人身穿佛宗裟衣,左手持禅杖,另手捻佛珠,六十岁模样,却无丝毫苍老之态,反而精神饱满的老和尚。
在他身旁站一人,紫色蟒袍,黑靴玉带,面孔不俗的少年。
“师父,玉弟此去吉凶?”少年问道。
老和尚单手合十,一句“阿弥陀佛。”
“天灾人祸皆有因,福禄寿报全是果!”老和尚模棱两可的说了一句,隐有一股禅意在其中。
“师父,何解?”少年不明白的问。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和尚微笑摇头。
少年无言以对,只能看着玉亲王的座驾逐渐离去。
三清教所在之地,乃是卧龙山,横跨大洪和大蒙两国边境,而三清教就建立在大洪境内。
这几年来,大蒙和大洪交恶,战事不断,甚至大洪的几座城池也已经被夺去。
大洪境内卧龙山半边山脉却无战火升起,那些来犯的敌兵,宁愿多走些路。也不愿打扰山上道士的清修。
而大蒙王朝人皇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访鸿儒道长,请求将三清教建立在大蒙境内,并许诺王朝第一教。
“道基如吾心,此心只问道,本是青山士,何故卷红尘!”
鸿儒道长对大蒙人皇的邀请,只是说了一首诗,用来谢绝人皇的宠爱。
所以,三清教能够永久存在,不单单是教统强大,这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才是根本。
前往卧龙山的官道上,一辆王侯马车正在快速行进。
马夫乃是王府亲卫队队长赵虎,里面正是玉亲王李玉和一直昏迷不醒的纪天。
“佐师,你怎么样了,坚持住啊!”李玉端坐在纪天的头旁,手里拿着丝巾为他擦去虚汗,担忧的对纪天说道。
但李玉始终是一个小孩,遇见大事还是有些慌张,见纪天如此,他手足无措,将希望全部寄存在那个未谋面的鸿儒道长身上。
纪天面无血色,嘴唇发干,不时会出一层虚汗。
额头上的那道疤痕却是越来越红,鲜艳似血染。
而在马车里面,有两个大箱子,里面装着的是给三清教的香火钱。
这两箱已经是玉亲王府的近乎一半积蓄。
可以看出,玉亲王对纪天的重视,当然,也不排除这是要结交三清教的决心。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玉亲王从上午出发,一路急赶,此时已经日落黄昏。
“王爷,天快黑了,咱们还是找个地方歇息吧!”车外的赵虎将速度放慢下来,扭头对车里的李玉说道。
“没事,尽快赶路。”李玉掀开车帘,看了看天色,一阵恼怒之意,这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
佐师纪天还在昏迷,还是赶路要紧,于是,李玉对赵虎说道。
“吁。”赵虎却一拉缰绳,将马车停下。
“大胆赵虎,你敢抗命!”李玉猛的掀开车帘,走出来对赵虎一声大喝。
“末将的命如能换佐师的命,我毫无怨言。”
“你,放肆。”
赵虎跳下马车,单腿跪地,拱手说道:“王爷,赶了一天的路,人乏马累,还是休息吧!再说,竹先生都说了,佐师三日无恙,这才第一天,你可要保重身子啊。”
“这……好吧!明日天一亮就走。”李玉略微思索,终于妥协了,答应了下来。
赵虎将马车栓在官道旁的一片竹林里,他找了些马料回来,确定周围没有危险后,这才坐在马车外边,歇息起来。
天色很快就黑了,夜空中,繁星点点,明亮的月光挥撒下来,让大地如同披上了一层银纱。
李玉和赵虎用过携带而来的干粮后,就回到在车里照料纪天,过了一会,困意席卷上来,竟是依靠在马车上,睡着了。
正在车外巡逻的赵虎,突然耳朵一动,听到了玉亲王的熟睡声,微微一笑,更加握紧手里的战刀。
清风吹来,竹叶和竹杆一起晃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不知为何,看到这片青绿的竹子,就想起以前在兰府的时光,那时候,竹先生的住处前面,也生长着一片竹林,会经常看见他在竹林里漫步。
而他的兵器也是一根竹子,赵虎不解,向他问道。
竹先生用了一首诗来告诉赵虎他这么做的原因,而这首诗也会时常听他轻吟。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土俗无人医。”
赵虎将这首诗轻吟出来,细细品味,再看看这翠绿的竹林,呼吸着自然的气味,此时此刻,他也有点喜欢上竹子。
“好诗,好诗,好诗!”
夜空中,竹林上方,中气十足的声音在盘旋着。
“哪里来的贼人!”
赵虎大惊失色,这人就在附近,他却不能得知,这就意味着高手来了。
他急忙跳到马车上,抽出战刀,凝神聚气,观察着四周的风吹草动。
“刚才还吟诗作对,现在却杀气腾腾,是怪老道我打扰你的雅兴了吗?”
话音刚落,一道身影飞行而来,落在马车前方,笑眯眯的看着赵虎,并无一丝敌意。
“敢问道长,为何到访?”赵虎见是一道人,看似无害,也不敢松懈,于是开口询问。
眼前的这个人,四十多岁的模样,一身青色太极八卦袍,手持拂尘,结道鬓,一撮山羊胡,面带微笑。
在他的身体上,没有感觉到任何气场波动,就像是空气,不,准确的说,他就是竹林中的一分子,让人不易注视。
这样的人让赵虎心惊胆颤,动起手来,没有半点胜算。
“呵呵,我常年在青竹林修行,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只能在这里。”
道长看出赵虎的惊慌,微笑的解释道:“老道我叫青竹道人,称得上是这片竹林的主人,方才听到小友的诗句,欢喜不已,情不自禁出言,如有得罪之处,还望见谅。”
得知青竹道人没有恶意,赵虎这才放下心来,立刻将战刀收起,不好意思的说道:“请道长不要见怪,职责所在,倒是到宝地,却未能面主,真是惭愧。”
“呵呵,都是同道中人,何需俗礼!”青竹道人笑着说道。
“对,对,道长说的是。”赵虎高兴的说道,觉着青竹道人很对自己的心意。
“小友,我对竹子也是很钟爱,但老道我才疏学浅,不能用诗文来表达,听小友的诗句,真是甚得我意!”青竹道人称赞不绝口,说的赵虎十分脸红。
“道长,这诗乃我至交竹先生所创,我也只是略有感发罢了。”赵虎如实说道。
“原来如此,好一个竹先生,待到日后定要为我引见。”
“一定,一定。”
“小友,你们此行可是三清教。”青竹道人笃定的说道,摸着自己的山羊胡,一副得道高人的架子。
“道长!不瞒你说,是的,只因我家……”
“不必多说,老道我已知晓,念在你我有缘,此行三清教,要想心想事成,记住一句话。”
“请道长指示?”赵虎虚心求教。
“苦难终虚无,真诚亦苦难,问道苦难中更苦难!”
“多谢道长指教。”赵虎深深的鞠了一躬,抬起头的时候,青竹道人已经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