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第207章 郡守莫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7章 郡守莫慌

  

但在许师的课上,他们学到的更多是冷峻的逻辑分析与残酷的现实案例。

  许宣很少空谈道德文章,更多的是教他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评估各方利益与风险”、“如何在现实的夹缝中达成目标”。

  将许师教授的“现实逻辑”与书中的“圣贤道理”结合起来,再去看待眼前这危机。

  乔峰顿时对季瑞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领悟到了其中三味。

  所以……

  乔峰抬起头,目光恢复了清明与坚定,对着季瑞坦然道:

  “季兄……话虽糙了些,但道理,是对的。是我之前想得简单了。”

  知错就改,同样是君子之风。

  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汉卿同学”除了用词不当、风格过于粗糙狂放之外,对局势的分析和判断还真没毛病。

  此刻,他甚至觉得书院里私下流传的那句“三杰二奇不如一季”的谣言,虽然夸张,但似乎……也并非全无根据。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六人的目光,齐齐投向了一直没有说话的许宣。

  许宣心中虽也焦急,但并未乱了方寸。

  深知石王虽然自加入“正义阵营”后屡屡表现不佳,但说到底也是实打实的三境妖王,更是天地奇石成精,先天根基雄厚,最是耐揍。

  即便是黄泉之水想要彻底侵蚀消磨它的神魂妖躯,也绝非一时半刻能够做到,必然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

  既然如此,营救石王与解决荥阳危机就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力求稳妥、彻底,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开口,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在洛阳附近,我们确实需要郡守的协助,才能放开手脚行事。”

  “而且是全方位的合作,全身心的投入。”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说服’郑太守与我们通力合作吧。”

  白莲扎根于人世,那就用人间的规则,来驱动一切发生。

  于是荥阳郡内悄然兴起了一阵……“文风”。

  名声在外的崇绮书院“三杰”联名发出公告,宣称要借“禹河古道重现、圣皇遗迹出世”之名,在荥阳大开文会!

  广发英雄帖,邀请九州才子各方名士汇聚于此,以水为名,坐而论道,探讨古今治水之策、文明源流之义。

  此举看似是风雅盛事,恰好迎合了郑廉“献祥瑞”造势的需求,让他难以拒绝。

  作为南方文脉的代表人物,崇绮三杰广开文会,南方的才子们自然是闻风而动,纷纷前来捧场支持,共襄盛举,绝不能落了自家威风。

  觐天书院的学生接到早同学以半个同门之谊发出的通知后,几乎无人推脱,能来的全来了。

  既是还之前被解救的人情,也是为南方阵营站台。

  白鹿书院那边,除了卢柟因押送祭器要务在身无法前来,其余如钱青、张浩等知名才子亦是悉数到场。

  仅仅是这几大南方顶尖书院的核心弟子齐聚荥阳,其场面与声势,便已足以媲美三年前那场轰动江南的西湖文会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

  之前崇绮书院学生北上游学时,沿途结交论道过的诸多其他书院出身的才子,也都收到了情真意切的邀请函。

  三大书院更是动用自身在士林中的深厚名望,将那些正在西边或者北边游学学子,也尽可能地吸引了过来。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会给这个面子,尤其是北方的学子。

  于是,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声,开始在士林间悄然流传:

  “说什么禹河文会,不过是南方人仗着人多势众,跑来北方耀武扬威罢了!”

  “我看北方的才子们是怕了,不敢应战吧?”

  其中更是夹杂着一些刻意挑动的关于南北学风差异、甚至带有人身攻击意味的尖锐言论。

  舆论,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对于那些朝堂上的大人物而言,这或许只是小儿辈的胡闹,不值一哂。

  但对于正处于血气方刚年纪的“小儿辈”士子们而言,这简直就是关乎地域荣辱、个人名誉的天大事情!

  若能在这样一场万众瞩目的天下文会上力压群雄,扬名立万,那份成就感和爽感,简直无敌了!

  于是,这场文会的性质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同滚雪球一般,刚开始还是可来可不来的风雅聚会,到了后来谁若是不来,可就真有点“说道”了。

  是不是自觉才学不够,不敢登台?

  是不是胆小如鼠,连面对南方才子的勇气都没有?

  在这样一种微妙而激烈的氛围下,大量的北方学子,甚至一些原本对此不感兴趣的勋贵子弟也纷纷抱着或一较高下、或看热闹的心态,涌向了荥阳。

  更有不少在洛阳闲着没事干的世子皇子,以及各家权贵府上的小公子们也都闻风跑来凑这份热闹。

  对他们而言,这等汇集了南北顶尖才子又带着点火药味的盛会,可比在洛阳城里斗鸡走马有意思多了。

  于是,一场规模空前堪称众人入京前最宏大的文会,就这么在荥阳郡“意外”地诞生了。

  文华之气,权贵气运真是个五彩纷呈,就连天上的乌云都被冲散了一部分。

  郡守郑廉得知消息后,眼前一黑,简直想死。

  你们不要过来啊!

  他在内心疯狂呐喊。

  一个偷偷干坏事的人,最怕的就是引来过多关注,尤其怕来的还都是些有名有姓背景通天的公子王孙!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能混到这种顶级圈子里的大部分非富即贵。

  或者出身于底蕴深厚的大书院,背后的关系网错综复杂,遍布九州上层。

  更要命的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年,眼前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就将顶替他们的父辈,成为新的朝廷支柱,执掌权柄。

  所以,这一场开在荥阳的文会说是未来“小朝廷”的一次非正式雏形聚会,也毫不为过。

  想到这些,郑廉只觉得压力如山,大到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无比。

  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很快,又有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妖风”开始流传,说荥阳地下根本没有什么“禹都阳城”,也没有什么“圣皇遗宝”。

  郑廉郡守所要献上的祥瑞,其实和历史上那些滥竽充数的玩意儿没什么区别,所有人,包括皇帝,都被他耍了!

  然而,这流言的效力并不算好。

  大多数听到的人并不相信,一个就在洛阳眼皮底下的郡守,敢如此胆大包天消遣天下士子,甚至忽悠皇帝?

  众人反而将此引为笑谈,普遍认为这定是某些暗中嫉妒的小人在散布谣言,意图抹黑郑郡守和这场盛会。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兴致勃勃地分析讨论到底是何等宝物才配的上如今的盛况。

  有人说定然是豫州鼎重现,否则不足以引动如此多的目光汇聚,气运蒸腾。

  有人引经据典,说是河图洛书现世,毕竟史载“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此等关乎人道根基的至宝,才配得上这般阵仗。

  还有人猜测是禹王碑、定海神针铁,乃至上古治水龙族的遗蜕……

  反正这种关乎天命、祥瑞、重宝的话题永远不缺乏热度,加上某些“有心人”在背后的持续推动,很快就在整个文会乃至荥阳地区彻底“破圈”,成为了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最热门的话题。

  于是,郡守府内的郑廉……

  只觉得胸口发闷,呼吸困难,脸色惨白如纸。

  原本准备的那个“替代品”计划眼看就要彻底失控了!

  舆论被捧得这么高,到时候若拿不出相应级别的“祥瑞”,摔下来,绝对会粉身碎骨!

  就在焦头烂额、几近绝望之际,又一名来自宫中的小黄门快马抵达了荥阳郡守府。

  小黄门传达的意思很简单,却让郑廉如坠冰窟:

  远在吴郡的于公,向朝廷上了一封公开奏书!

  于公在奏书中直言不讳,表示“祥瑞之事,多为无稽之谈,背后定然是宵小之辈欺君罔上、邀功请赏之作祟!”

  “无非是又拿出些玉石精怪,或者牵强附会的所谓‘宝物’,编造些杂七杂八的故事来蒙蔽圣听!”

  “若陛下真能将天下治理成海晏河清、政通人和之相,百姓安居乐业,又何需这等虚妄之物来装点门面?!”

  并直接请求——请斩荥阳郡守郑廉,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于公虽然政治生命已然终结,被迫在吴郡养老,但人还活着,威望犹在。

  依旧是天下儒生心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是儒家的门面之一。

  这么一封毫不留情直指核心的公开奏书,着实让没高兴几天的晋帝大为光火。

  毕竟,于公这老东西可是当年在朝堂之上就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威逼皇帝认错的混账!

  如今岂能再让人看了笑话,说什么这皇帝依然需要靠“人造祥瑞”来维系体面?

  而西南地区正在遏制魔道乱象的殷大学士也紧随其后,上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至于已经回到洛阳傅天仇,更是第一时间选择“跟团”,再次展现了铁面御史的本色,上书恳请皇帝明察,勿信虚妄。

  压力,如同层层迭迭的乌云,直接给到了陛下这边。

  于是,晋帝在恼怒与无奈之下,暗中授意小黄门将这份压力“分担”一部分给始作俑者郑廉。

  小黄门那看似平淡的传话背后,是冰冷的警告:让他好好做好献祥瑞的事情,务必办得漂漂亮亮,若是出了差池……后果自负!

  等到小黄门离开,空旷的大堂内,郑廉瘫坐在椅子上,眼神之中最后一点求生的欲望,如同风中残烛逐渐熄灭了。

  “我……我只是想要上进罢了……”

  他喃喃自语,充满了不甘与悔恨。

  “若是一开始不那么贪心,不那么大张旗鼓地造势……”

  “若是没有被身边那些幕僚不断催促、怂恿……”

  “若是……”

  好几道无形的鞭子,仿佛从洛阳、从吴郡、从四面八方抽来,经过层层传导,最终结结实实地全部打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不是所有人都如圣父那般可以承受住天大的压力。

  夜晚,郡守驱散所有人独自坐在冰冷的院落中,借酒浇愁。

  地底越发清晰的水流奔涌之声此刻听来,如同敲响的丧钟。

  脸上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惨笑。

  “拖不得……等不及……拿不出……”

  低声重复着这三个词,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最终发出一阵凄厉而绝望的狂笑。

  “看来,只有我一死,才能勉强保全家族了……”

  可若他真想死,又何必拖延到现在,苦苦支撑呢?

  而且,在这漩涡中心,是想死就能轻易死掉的吗?

  郑廉此刻真正陷入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境。

  就在万念俱灰之际。

  不远处的庭院土地上,一抹纯白灵光毫无征兆地破土而出!

  那灵光迅速生长,化作一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随即层层绽放,竟是一朵纯净无瑕流转着柔和光晕的白色莲华!

  与此同时,清朗而慈悲的诗号伴随着莲花清香悠然响起,回荡在寂静的夜空:

  “莲华降世涤尘殃,玉手分波现圣航。”

  “三途苦浪翻浊世,一朵慈云覆八荒。”

  “慧眼遍观众生相,净瓶遍洒甘霖香。”

  “不问魔劫深几许,但将悲愿证莲芳。”

  随着诗号吟诵,虚幻而圣洁的人影自绽放的白莲中心缓缓步出。

  身影迎风便涨,三步之后已与常人等高,凝实宛若真人。

  一股博大、慈悲、祥和,仿佛能包容世间一切苦厄的气息随之荡漾开来,瞬间驱散了院中浓重的绝望氛围。

  那白衣身影面容笼罩在柔和的光晕中,看不真切,却让人心生安宁与信赖。

  他面向目瞪口呆的郑廉,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

  “郡守莫慌——大慈,来也!”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