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西游之大唐天庭 >第257章 乌巢禅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7章 乌巢禅师

  

唐僧师徒三人出行已有月余,对于李承乾远远坠在身后之事,唐僧亦能坦然待之。

  虽如今已过乌斯藏国国界,依然未曾见到佛教大能的身影。

  但唐僧心中已不似初时那般急切,尚可悠闲的骑在小白龙身上,欣赏着两旁的异域风景。

  再次前行三两日,几人眼前突然出现一座高山。

  唐僧见状皱起眉头,警惕的说道:“悟空,前面有座大山,你快去仔细查探一番。

  切不可如前几次那般,被妖怪半道伏击。”

  孙悟空闻言,不满的说道:“师父,当初分明是你急着赶路,我老孙说去查探查探,你偏不许我去,如今怎又怪到我头上!”

  唐僧神情略显尴尬,偏过头说道:“你这猴头,为师不过那么一说,你且听听便是,为何又顶撞为师!”

  孙悟空心中大为恼怒,正欲开口辩驳一番。

  一旁的猪八戒一把拉住孙悟空,笑着说道:“师父,没事。

  这山名唤浮屠山,山中只有一乌巢禅师在此修行。

  老猪我曾见过他,定然不是妖精。”

  唐僧闻言,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他是做什么的?”

  猪八戒松开孙悟空,走到唐僧面前讨好的说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便是我老猪也不是他对手。

  年前他也曾劝我随他修行,只是我老猪不愿去罢了。”

  唐僧听闻此处,心中欢喜略微淡了几分。

  若乌巢禅师果真是李承乾所说之人,又怎会不知猪八戒是受观音菩萨点化,在高老庄静候取经之人。

  若是知晓此事,又怎会劝猪八戒随他一起修行。

  不过毕竟皆是修行之人,唐僧倒也不太排斥。

  既然孙悟空不愿探路,猪八戒亦担保此山无恙,唐僧也不再纠结。

  一路训斥着孙悟空,带着两徒弟向着高山走去。

  师徒几人自说自话,不多时便到了大山近前。

  唐僧抬眼望去,只见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山间潺潺小溪流过,林间山禽对语、仙鹤齐飞。

  心中暗自赞叹一番,唐僧好奇的问道:“悟空,你那花果山地界,可有这般景致?”

  孙悟空挠了挠猴头,心虚的说道:“我老孙久不曾回去,不知如今怎样。

  当初比之此地,的确略有不足。

  不过如今花果山属大唐地界,小孩儿定然会妥善安置。

  想来与此山比起来,应当更为精致。”

  “南无阿弥陀佛!”唐僧宣了声佛号,心中已有计较。

  连孙悟空那般天地生养之地尚且比不过,足见此地修行之人定然地位尊贵。

  或许此人果真便是李承乾所言之人,规劝猪八戒也只是一时玩闹。

  想到此处,唐僧抬眼看了眼优雅寂静的山间小道,理了理袈裟跳下白龙马,挥手说道:“走吧,随为师进山。”

  孙悟空二人虽有疑惑,但也不曾多问。

  诧异的牵马挑担,护着唐僧向着山间行去。

  几人前行片刻,只见香桧树前有一草窝,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

  树梢之上,有青鸾彩凤齐鸣。

  猪八戒疾步走到唐僧近前,指着草窝说道:“师父,那便是乌巢禅师!”

  唐僧再次理了理袈裟,手持锡杖大步行至树下,行礼道:“贫僧唐玄奘,见过乌巢禅师。”

  乌巢禅师闻言睁开眼,跳下树来说道:“圣僧请起。”

  待乌巢禅师扶起唐僧,猪八戒方才上前说道:“老禅师,作揖了。”

  乌巢禅师见状,惊讶的问道:“你是福陵山的猪刚鬣,怎会有如此大的机缘,能与圣僧同行?”

  猪八戒闻言,得意的拍了拍大肚子,说道:“你劝我之后我便得观音菩萨点化,奉命护送师父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乌巢禅师抚掌大笑,说道:“好!好!好!

  你能得此番机缘,当珍惜才是。”

  说着,又指着孙悟空问道:“他又是谁?”

  孙悟空眼睛死死的盯着乌巢禅师,眼睛金光连连闪动,却未曾看出半分究竟。

  烦恼的抓了抓猴头,试探着说道:“你果真不知我是谁?”

  乌巢禅师毫不迟疑的摇了摇头,说道:“或是因我少识罢。”

  唐僧唯恐孙悟空冲撞大能,急忙说道:“他是我大徒弟孙悟空,亦是受观音菩萨点化护我西游。”

  乌巢禅师笑了笑,说道:“失礼,失礼!”

  孙悟空见状,更是急得抓耳挠腮。

  李承乾分明说过,眼前之人或许是他师父假扮,但此人一副与他从未相识的模样,却叫他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奈何他频频施展手段,也未能探查此人分毫。

  这让他实在不能确定,是李承乾诓骗于他,还是师父故意装作不识。

  唐僧不知孙悟空何故如此,唯恐他闹出祸事,上前一步挡在他身前,拱手拜道:“大师,请问此去西天大雷音寺还有多远?”

  乌巢禅师摆摆手。说道:“还远哩,大唐到此不过十去其一。

  且日后途中多虎豹妖魔,路恐难行哩!”

  唐僧闻言,心中不忧反喜。

  不过短短一年不到,便已十去其一。

  若是日后皆是如此,岂不是勿需十年,自己便可取得真经!

  这可与当初李承乾告诉他的十五六年,相去甚远啊。

  只是唐僧似乎算学不太好,忘记算归来之期。

  虽然他回来之时耗时不多,可如今的他却是不知道的。

  唐僧开心的笑了笑,拜谢道:“多谢长者告知!”

  乌巢禅师想了想,说道:“路途虽远,终有到达之日。

  只是这一路上艰险重重,却恐魔障难消。”

  唐僧闻言便知其意,躬身拜道:“还请长者教我。”

  乌巢禅师满意的点点头,笑道:“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

  若遇魔障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哦?

  老人家自创经文,何不广传天下。

  如你这般敝帚自珍,实不可取!”

  乌巢禅师话音落下,李承乾轻摇折扇踱步走了出来。

  原本念及此地或是燃灯,他不欲与其此时相见。

  但是想到可能错过的气运,他又实在有些不舍。

  再三思虑一番,李承乾还是决定暗自跟来看看。

  既是佛教大能,总不至于同自己一般见识吧。

  乌巢禅师看着行来的李承乾,微微皱起眉头。

  此番天地中,如今就没人愿与李承乾照面。

  这看似小孩儿模样的大唐太子,尤爱惹是生非。

  更为可恨的是,他每次惹事皆能安然脱身,万般责罚劫难皆是旁人替其承担。

  如此偏心宠溺,天地间谁人再敢与李承乾计较。

  唐僧自不知乌巢禅师心中所想,眼见其神色不善,唯恐他与李承乾起冲突。

  急忙弯腰拱手,说道:“还请长者授予佛经,助我一助。”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