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邀请加入国际笔会
委内瑞拉中央大学学术报告厅内,话题逐渐开始围绕后殖民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展开。
钱锺书和马识途对马尔克斯1985年的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放在一起对比,论述马尔克斯写作手法的继承与突破。
马尔克斯听完两人的讲话,笑着说道:“这部是我搜集到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很多人说这是一部的伟大的爱情。正因为残缺和折磨才让人懂得爱情的伟大,但这对于爱情双方则是一场苦难。”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夕阳下的一次对视;是街头猝不及防的相遇;也是大雨下两人在房檐下躲雨时的回眸。一切爱情都以美好启程,大部分爱情则以悲剧结束。
《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是圆满的结局,我想它不会有如此的生命力。不仅在爱情文学领域是如此,在整个文学领域,往往悲剧式文学更能震撼人心。”刘一民接着马尔克斯的话讲了下去。
“刘,你说的没错,万先生的《雷雨》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写一部喜剧式的能获得文学界的认可,那这个作家的才能一定远在我之上。”马尔克斯赞同地说道:“我如果不是书写苦难和悲剧,我想我在文学界不会有如此成就。”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看向刘一民:“刘,在马尔克斯先生率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达到新的境界之时,我们也知道,无数的中国同行正在学习魔幻现实主义,包括你的《宠儿》和《尘埃落定》,你是否认为对于中国作家而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下一个文学爆发点?”
“我不这么认为,作家对于文学表现手法的追捧离不开所在的文学土壤,中国这片文学土壤更喜欢线性叙事的现实主义。当然我并不否认,中国文学里一定会涌现出不少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魔幻现实主义无法在中国成为主流。”
刘一民向他们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一系列文学流派:“中国此时正处于中西碰撞,多种文学流派共存。”
刘一民提出了大碰撞和小碰撞的观点,大碰撞指的是国内文学和国外文学的碰撞,小碰撞是国内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品互相碰撞。
“这些碰撞对于文学来说,是有利的。真正适合这片土地的文学会留下来,而有一些文学流派注定是文学长河中的一瞬。穿透历史的长河,土生土长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始终将是中国文学主流学派。”
钱锺书和曹禹看向刘一民,对大碰撞和小碰撞的文学观点十分感兴趣。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再次问道:“刘,这是不是恰好证明了中国文学的封闭性?”
“不不不,这证明了中国文学的坚韧性,在主流的文学发展道路上,我们会汲取各种有用的营养。从中国文学倒推,这也正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坚韧性,我们会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用部分来发展中华文化。”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中国文化是否有优越的地方?”巴尔加斯·略萨再次追问道。
刘一民再次说道:“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中国文化当然有优越的地方。如: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兼蓄包容。我认为这对于西方侵略文化更有利于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如果整个世界都奉行中华文化,我想这个世界会多一些尊重少一点争端。”
巴尔加斯·略萨随即讲述了一下自己访问日本的经历,他深入的观察了一下日本的社会,并与日本许多知名文学家进行会谈。
“日本应该也属于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但二战证明了它的贪婪。另外我跟日本作家聊天,我感到是那么的割裂。日本的作家彬彬有礼,不像是一个四处侵略国家。我见到了大江健三郎,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观日本看中国本身就是错误的视角,中国人讲子不类父,但从来不讲父不类子!日本是慕强之国,中国强盛它便转向中国,美国两颗原子弹成功让麦克阿瑟成为日本人的太上皇。
日本学习中国文学,并没有学到点子上。学会了儒家文化的礼节,但并没有从内心接受洗礼。他们“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至于大江健三郎先生,我也十分敬仰他的才华和德行,但很可惜他代表不了日本。君子生于小国非君子之过,小国出君子亦非小国之功。”
刘一民对巴尔加斯·略萨的回答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不过旁边的黄锦炎倒是脑袋都快炸了,刘一民用各种古语回答,给他的翻译带来了极大困难。
无奈之下,钱锺书出言帮黄锦炎翻译。钱锺书学贯中西,翻译起来自然也是游刃有余。
“巴尔加斯·略萨先生,你曾经是一位秘鲁共产党员,但我认为你的思想七十年代以来转变很快,对于西方文化过于尊崇。我认为后殖民时代文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自身文化的优越性。
树立己方文学信心,方能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
刘一民淡笑着看向巴尔加斯·略萨,巴尔加斯·略萨坦然地说道:“我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各大学任教,说实话,美西方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我很难看到第三世界国家追赶上去的希望。”
巴尔加斯·略萨的想法何尝不是国内一大部分人的想法,另外巴尔加斯·略萨本人本身也并不坚定,在上大学时期受到左翼思想的影响,加入秘鲁共产党的时间非常短暂。
“我读过毛的著作,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导师。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激励着我,但现实的落差实在太大。刘,尽管你的舌头比蛇更灵活,可你骗不了我,我在国际笔会工作了很长时间,我见过不少中国作家,他们并不都像你这样乐观。
甚至他们认为他们的言论自由没有得到保障!”
“我承认在改革开放之时,对于国内外的落差许多人会感到心灰意冷,正如您所说无法看到希望。但这些人对于十亿中国人来说只是一小撮,中国有健全的工业基础,我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不会凭空而至,改革开放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机会。
这是我们进取精神的象征,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坚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远胜二十世纪的中国。”
刘一民讲完,曹禹和钱锺书带头鼓掌,钱锺书说道:“我也相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问题,但我们也在解决问题。南美洲的同行,希望有一天你们到中国一趟,看看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们都相信!”曹禹坚定地说道。
马识途和汪曾祺几人同时抬起胸膛,自信从容的神情深深地印在了马尔克斯等人的脑海里。
马尔克斯感慨道:“自蒙西.玻利瓦尔之后,南美洲大陆还有多少人敢说出南美洲一定强盛于世界这句话呢!”
马尔克斯愈发对中国产生好奇,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中国一趟。
马尔克斯针对后殖民主义文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殖民文学在创作时主要在批判殖民主义,但是因为受殖民主义影响之深,恰恰充满了殖民主义思想。
讨论到下午四点,进入到观众提问环节。
委内瑞拉大学的学生举手询问:“刘教授,我并不想提问文学问题,我想提问的是政治问题。如您所讲,中国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经济快速发展。我想问您对南美洲怎么看?南美洲如何才能成为南美洲人的南美洲。”
“南美洲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独立,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是一件漫长的事情。第一,南美洲内部需要团结,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利于南美洲的成长。经济发达的欧洲尚且准备形成一个共同体,南美洲更应该团结在一起。
第二,南美洲面临着外部压力,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美国将其视为后花园,他们更想有一个听话的中南美洲。
解决不了这两点,南美洲根本无法实现独立和自由。”
刘一民说完看向其余学生:“谁还有问题?”
“刘教授,从您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您为中国文学感到骄傲,但为什么中国文学没有拿到诺贝尔奖呢?”
“要讲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客观的评价体系,而是一种主观评选出来的奖项。另外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充满了西方意识形态色彩。世界上大多数文学奖奖项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委内瑞拉举办的南美洲文学奖恰恰是南美洲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而做的努力。”
“马尔克斯先生认为您将是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您对此怎么看?”
刘一民还没说话,马尔克斯说道:“我认为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子并不远。另外刘说的很对,诺贝尔文学奖是以西方意识形态为评价标准。
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作家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只是点缀。”
“既然诺贝尔文学奖是以西方意识形态为评价标准,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西方这套框架?”
刘一民快速说道:“正如同我第一天抵达委内瑞拉时所讲,第三世界文学团结起来,第三世界作家团结起来,我们要共同为第三世界文学做努力,争取建立一套符合第三世界历史、文化的文学评价标准。”
刘一民的话一说出口,台上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曹禹和钱锺书的双手情不自禁地抖了抖。
建立一套第三世界文学评价体系,这想法着实大胆!
许多人没想到刘一民这样讲,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口就此问题进行询问,只能转向其他问题。
“刘教授,请问您如何看待未来拉美文学的发展方向?以及评价马尔克斯先生对拉美文学的影响?”
“毫无疑问,马尔克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同时南美洲也拥有一大批著名作家,他们的文字充满南美洲文化特色。
但未来的拉美文学必然将摆脱马尔克斯先生的影响。”
嗡!声音落下,台下再次议论声一片。必将摆脱马尔克斯的影响,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对马尔克斯不尊重的表现。
“马尔克斯先生对于拉美文学影响深远,但拉美的作家要想再一次突破,想要走的更远。必须摆脱马尔克斯先生的影响,否则将永远活在马尔克斯先生的阴影下。”
刘一民没有理会台下的嗡嗡声,再一次解释道。如果拉美文学不摆脱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那读者读到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尔克斯。
这对于想要成名的年轻作家来说,是一件不可忍受的事情,他们必然会千方百计的寻求突破和发展。
马尔克斯微笑着向刘一民致意,认为刘一民讲的很对。在马尔克斯之前,拉美著名作家数不胜数。他是在学习中成长,成长起来之后在突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刘一民一连回答几个问题之后直接坐下,将接下来的发言机会留给其他人。
曹禹和钱锺书是除刘一民之外被提问最多的,马识途和汪曾祺两人并没有多少作品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普通读者基本上不怎么认识。
阿城更别提了,坐在那儿都快睡着了。激烈讨论了一个下午,基本上没张几次嘴。
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何塞等人被提问时盛赞中国同行的学识渊博,对于各国文学发展的了解程度超出他们的预料。
巴尔加斯·略萨笑着说道:“我十分喜欢这位年轻自信的中国作家,我在这里代表国际笔会向刘教授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加入国际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