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第150章 美利坚仍在崩溃,且人傻钱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0章 美利坚仍在崩溃,且人傻钱多

  

“三杀”这种事情有多难?

  在足球场上,一名球员能连进三球,都会被冠以专属荣誉,赢得满堂喝彩。

  而在骗子这个古老的行当里,于众目睽睽之下,以同一核心身份,连续三次成功实施惊天骗局;

  并且一次比一次嚣张,一次比一次具有戏剧性,这简直是普通人连想象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媒体们这次的反应相当一致——有鬼!

  第一次也就算了,“总统”胆大包天,谋划周密,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算他牛。

  第二次,大家在被打脸的火辣辣中,也不得不服气于“总统”对自己心理盲区的精准利用和那份敢于杀回马枪的疯狂,只能自认眼拙。

  但这第三次,在加州——调查局小组“恰好”被绑,“总统”团队“恰好”冒充,目标“恰好”是富得流油的肥羊,最后“总统”再次“恰好”主动认领并表示愿意赔偿……

  你说这完全是巧合?

  那你怎么不干脆说他是上帝之子,言出法随呢?

  而且,调查局的悬赏完全是来证实他们的怀疑的。

  一万美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或许是一笔巨款。但对于一个让调查局颜面扫地三次、涉案总金额高达百万、影响力波及全国、甚至惊动了白宫和外国使馆的传奇“豪杰”……

  这点赏金,寒碜不寒碜啊?

  你们但凡把“总统”给的“赔偿金”拿出来零头当赏金了,大家或许还会勉强相信你们抓捕的决心。

  现在这点钱?呵呵,这更像是大声宣告:这伙人钱少事多麻烦大,你们千万不要动手啊!

  媒体们都自觉智商不需要充值,开始连篇累牍地痛骂调查局与骗子流瀣一气,利用国家权力为自己敛财!

  大家都表现得痛心疾首,骗子将骗来的钱分一半给你们,你们就跪下了?

  非但跪下了,还主动跟骗子勾结,搜刮更多钱财?

  就算是我们媒体,也不会被区区几十万……话说回来,“总统”在第三次诈骗中骗了多少钱来着?

  咳,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们调查局简直枉为联邦执法机构!

  甚至有激进的小报直接宣称:“或许,根本没有什么神通广大的‘总统’,这一切都是调查局自导自演!”

  “那个‘总统'就是调查局的黑手套,目的就是为了绕过司法程序,以‘赔偿’和‘赞助’的名义,将那些见不得光的黑钱,合法地塞进自己的小金库!”

  (那什么,你这小报叫什么,你危险了,Openthedoor!)

  对于上面这种惊悚的猜想,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加州葡萄种植园主协会肯定是信了!

  他们的会员一个个跳出来,嚷嚷着要联合起诉调查局!

  咦,会长先生为什么不出来发声?

  哦,我们尊敬的会长,已经被调查局的无耻气得急火攻心,血压飙升,目前正在医院休养。

  看看调查局做了多大的孽!

  加州当地的媒体标题都是:《震惊,调查局竟然对一个老人家做这种事情!》

  但当有记者敏锐地问及具体损失金额时,义愤填膺的会员们往往会变得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毕竟,会费为什么要交这么多?又为什么会配合地被骗?实在经不起深究。

  “四十万美元!”

  关键时刻,还是太阳报出来揭露了细节。

  “根据可靠消息来源,‘总统’此次加州之行,收获高达四十万美元!”

  在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是一场肮脏的PY交易时,太阳报站出来了。

  它可不允许自家的“豪杰榜”招牌,被人用“不过是官方的狗”这种论调给砸了。

  太阳报的文章没有纠缠于“是否勾结”的道德辩论,而是另辟蹊径,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极力捍卫“总统”的行业地位——

  文章首先详细对比了“总统”三次诈骗时展现的不同面貌:

  第一次,他扮演的是调查局威严冷酷的官僚,将心虚的基层执法者吓得讷讷不敢语;

  第二次,他化身一身正气、铁面无私的络腮胡行动队长,慷慨陈词,目光坚定,将“正义使者”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连记者都被其气场震慑;

  第三次,他变成了阴森苍白的“小白脸”探员,笑容令人不寒而栗,将无良执法者那种冰冷的勒索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关键不在于他改变了妆容和服饰,”文章强调,“而在于他用什么身份,就能由内而外地展现出与之匹配的核心气质和气场驾驭!”

  这叫什么?这叫专业!而且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专业素养!

  文章还着重分析了“总统”对人心和人性的精准拿捏: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攻什么心,每一步都踩在对方最脆弱、最无法抗拒的点上。这同样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心理掌控力!”

  “真的以为被他骗的都是大傻子吗?不,他们只是遇到了一个将骗术升华到艺术的大师级骗子!”

  总之,太阳报话里话外都在表示,抛开立场看技术!

  先别说他是否跟调查局勾结了,你就看看他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他算不算足以载入骗术史册的豪杰吧!

  这篇“技术贴”把一众曾经被骗、现在又带头质疑的媒体噎得够呛。

  玛德,好气哦,要是不同意太阳报说的,岂不是说他们都是傻子?

  与媒体的愤慨和纠结不同,普通民众对“总统”的崇拜之情,并没有因为“勾结论”而减弱。

  甚至可以说,看了太阳报的“技术贴”,大家的崇拜之情更加炽烈了。

  因为大家默算了“总统”三次诈骗的所得:第一次至少五十万(分出去一半后),第二次几万,第三次四十万……

  就算撇开第三次还要分给调查局一半“赔偿金”,他团队所得有七八十万,四舍五入都可以算百万美元了!

  哇!!!

  在这个普通工人周薪不过几十美元的年代,无数人的眼睛瞬间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钱符号,仿佛看到了财富自由的终极捷径。

  “总统”跟调查局勾结?

  倒不是说大家不相信,相反,几乎所有民众都认为这是真的——因为这会是联邦部门干出来的事。

  但正如太阳报所说,你换一个人来跟调查局“勾结”,他能次次都表演得如此天衣无缝?能如此精准地把握人心?能创造出如此传奇的戏剧效果?

  “总统”,就一个字,神!

  这种情绪甚至催生了一种狂热的信徒文化。

  不少年轻人纷纷表示,“要是‘总统’肯收下我当狗,啊不,当学徒,我踏马跟魔鬼勾结都行!”

  “勾结?那叫强强联合!调查局提供平台,‘总统’展现才华,这才是美利坚梦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嗅觉敏锐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们,已经开始悄悄酝酿根据“总统”事迹改编的诈骗题材电影,片名都想好了——《三戏调查局》或者《骗王之王》!

  美利坚民众忙着吃瓜,但带英外交官们几乎气炸了!

  他们被莫名骚扰了一顿,又是抗议又是持续关注的,结果就这?就这?

  调查局不说抓住“总统”给他们损害的名誉一个交代,甚至连个道歉都没有,就用如同儿戏般的“一万美元悬赏”敷衍了事?

  但这是美利坚,没人在乎他们有多生气。

  于是愤怒的带英外交人员将他们在这出闹剧中的“悲惨遭遇”和所见所闻,添油加醋地发回给欧洲的各大媒体。

  自然的,一系列以“美利坚仍在崩溃”为主题的报道又出现在欧洲各大报刊上。

  像《泰晤士报》,用极其刻薄的笔调描述了调查局如何与骗子勾结分赃,如何用可笑悬赏敷行公众,形容美利坚联邦政府是“一伙靠损害集体利益发财的强盗!”

  而美利坚人,他们或许在工业上取得了成就,但在精神和道德上,他们仍是一片荒漠。

  “钱是他们唯一的信仰,为了钱,他们可以做出任何事,包括把自己国家的执法权威像妓女一样出租。”

  “美利坚崩溃论”再添新证据!

  这些“严肃”的报道自然不会像太阳报那样,描述“总统”的嗅觉敏锐、技艺高超,于是大部分欧洲民众看到的就是——

  一个骗子与执法机构勾结,轻松地从愚蠢的警察、官僚和富商手中骗取巨额财富,然后被美利坚民众奉为偶像!

  新大陆遍地黄金,且当地人缺乏基本警惕性!

  一时间,无数自诩身手不凡、心怀壮志的欧洲“豪杰”们,纷纷将贪婪而兴奋的目光,投向了那片仿佛流消着牛奶、蜂蜜与美元的新大陆。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