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断层式领先
2012年1月16日,伏羲堆并网后第三周。
洛珞推开汇报厅厚重的橡木门时,窗外积雪正折射着刺目的寒光。
他刚从威海荣成核聚变电站选址地返京,大衣肩头还沾着渤海湾的风尘。
领导正背对门口凝视着一幅世界地图,屏幕上标注的红点如燎原星火——伦敦、阿布扎比、新加坡、维也纳——每个光点下都意味着一场能源会议记录。
“回来了?快坐!快坐!”
领导听到动静转过身来,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绕过桌子快步迎了上来,十分亲近的拉起了洛珞的手,声音里透着热切和关切:
“刚从荣成回来?这一路辛苦了,看你,从斯德哥尔摩捧回咱们国家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连庆功宴都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转头就扎进了舟山,紧接着又跑威海……这连轴转的,铁打的身子也经不住啊。”
领导亲自引着洛珞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秘书无声地奉上热茶。
“领导,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洛珞微微欠身,语气平静,但眉宇间确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从瑞典领奖归国那天的盛大欢迎仪式仿佛还在昨日,紧接着就是张云超在礼宾车上递来的那份关于“伏羲堆完成”的加密文件,瞬间将他从荣誉的云端拉回了国之重器的核心。
然后是舟山基地按下启动按钮的历史性时刻,再到现在全国多点布局的新堆选址考察。
“这可不是谁都能做、谁都敢做、谁都能做好的事!”
领导摆摆手制止了洛珞的谦虚,语气变得郑重而深沉。
他凝视着洛珞,目光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与信任:
“伏羲堆成功并网,点亮了长三角,直接腰斩了电价,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更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华国在能源领域的跨越式突破!这是划时代的成就!洛教授,这份功勋,这份荣光,非你莫属!国家以你为荣!”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
“我知道,千斤重担都压在你一个人肩上,舟山堆刚并网,稳定运行需要你盯着;新堆选址、设计优化,每一处细节都离不开你的判断,让你这么马不停蹄,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但是……”
领导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而恳切:
“洛珞啊,聚变工程,国之命脉,容不得半点闪失。技术上的难关,工程上的细节,数据里的玄机……环顾整个工程团队,乃至全国,能真正吃透‘盘古’、‘伏羲’这一整套体系,能一眼看出问题关键,能做出最精准判断和最优决策的人,只有你!非你不可!”
他轻轻拍了拍洛珞放在膝上的手背,这个动作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也蕴含着最高层对国士无双的倚重。
洛珞感受到领导话语中沉甸甸的分量和那份独一无二的信任。
他明白,这份“非你不可”的背后,是领导对整个聚变工程成败系于他一身的清醒认知,也是对他能力与责任感的最高肯定。
“我明白,领导。”
洛珞抬起头,眼神恢复了惯有的专注与坚定:
“舟山堆运行平稳,荣成新址的环评修订和抗风设计也已落实,关于新堆的技术难点,比如氚循环效率和超导线圈应力疲劳,我们也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思路……”
看着洛珞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领导眼中欣慰与信赖的光芒更盛。
他知道,眼前这位刚载誉归来的年轻科学家,早已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他的全部心神,都已系于那改变人类能源格局的聚变之火上。
而这份专注与能力,正是国家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最核心、最无可替代的倚仗。
“好,好!你办事,我放心。”
领导听着汇报,频频点头。
“叮”
随着一声提示音,领导拿起手机,只见屏幕上正定格在IAEA紧急会议的画面:
“法国那边刚传来消息,ITER正式宣告放弃。”
洛珞一怔:
“这么快……”
“他们挣扎过,盘古堆点燃后,他们还想在托卡马克这条路上再试试,但伏羲堆一成功并网,差距就成了天堑,1月8号,ITER所有成员国开了个会,一致决定放弃,技术路线彻底失败,项目无限期终止。”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
“法国人还通过非正式渠道,试探性地问我们,能不能……开放核废料处理技术。”
白宫的紧急会议不过是全球各个能源大国的一个缩影。
类似的会议同样在伦敦、新加坡、阿联酋、维也纳……紧急召开,讨论的内容也都只有一个。
不过他们倒没有白宫那么纠结,毕竟他们没有NIF这个跟华国盘古堆走同样技术路线的聚变工程,在这个连ITER都举手投降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纠结的必要,只需要调整策略就可以。
是的,作为原本全世界最大的聚变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工程,在盘古堆点燃后在包括美、俄、英、法等多国的支持下,还打算挣扎一下,试图把托卡马克的路线走通。
不过伴随着伏羲堆的并网,两条路线已经被拉的太远,完全没有挣扎的必要了。
随着2012年1月8日ITER内部召开的成员国全员会议决定,他们也在公屏上打出了GG。
洛珞啜了一口茶,清冽的茶香在口中弥漫。
他放下茶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厚重的文件夹。
“意料之中,技术代差一旦形成,追赶的代价远超想象。”
他翻开文件夹,里面是详细的图纸、环评报告和地勘数据。
“舟山堆运行平稳,浙苏皖三省的火电关停计划推进顺利,目前关停比例已达37%,工人转岗安置率92%,荣成新堆址那边,环评报告已经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修订完成,特别增加了针对超强台风的抗风设计标准,确保万无一失。”
“另外,选址期间还遇到个小插曲,三菱重工的代表私下接触,表达了强烈的技术合作意向,当然,被婉拒了。”
领导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窗外。
暮色四合,京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这座古老都市的现代轮廓。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伏羲堆这把火,烧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旺,还要快,把旧世界的能源版图烧穿了。”
他站起身,踱步到墙边悬挂的巨幅世界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几个区域:
“岂止是一个三菱啊……”
他调出全球能源地图,红色标记如燎原之火,“
领导指尖划过屏幕,调出新闻里伦敦方面的会议摘要:
“英国北海油气田单日蒸发12亿英镑市值,BP股价跌穿十年最低点。”
墙侧屏幕突然切入阿布扎比王宫会议现场。
石油王子穆罕默德的影像下滚动着阿拉伯文速记:
“……削减石油产量15%,启动迪拜太阳能城三期工程,阿联酋必须告别‘黑金诅咒’。”
“他们倒是决断得快。”
洛珞摇了摇头有些感慨,对于世界格局他倒是没怎么关注,毕竟他是纯粹的技术型总师。
要不是夸父工程需要涉及到的东西太多,而国内上下又没有第二个能拿主意的人,也不至于明明都建成商业化的聚变堆了,后续的三个工程还需要他的决策。
“所以规则得我们定。”
领导放大一份标着“绝密”的伶仃洋施工图,他走回沙发坐下,端起茶杯,却没有喝:
“国内,我们要处理好转型的阵痛,确保社会稳定,同时抓住这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产业升级,国际上,我们成了风暴眼,成了众矢之的,也成了规则的潜在制定者。”
“IAEA那边,关于《聚变技术伦理框架》的呼吁已经来了,世界在看着我们,等着我们下一步怎么走。”
“你选址的珠江口新堆,能解决珠三角电价矛盾,但真正要命的是这个——”
他调出实时数据流,川南页岩气田的产量曲线正断崖式下跌:
“雪佛龙今早撤资了,那些靠‘黑金’吃饭的县城,得靠你川南聚变堆接盘。”
洛珞目光扫过报告,轻叹道:
“转型总是伴随阵痛……火电厂烟囱倒下时,得有人接住掉下来的鸟巢。”
“我们必须更快。”
领导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大洋彼岸的动作,想必你也知道了,他们选择了孤注一掷,举国之力押注在NIF上,这决心,不可谓不大。”
他顿了顿,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道:
“不仅如此,表面上,一些传统能源大国,像法国、英国,甚至中东的产油国,都向我们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能引进我们的聚变技术,共建聚变堆。”
“但也不排除这些国家私下里,可能暗中加紧自己的聚变研究项目,投入巨大,他们也未必甘心就此被甩开一个时代。”
领导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直视着洛珞的眼睛,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洛珞,面对这种局面,我需要你一个最核心、最底层的判断,我们聚变堆所代表的技术体系,其可靠性,以及我们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否存在一种……断层式的领先?”
“这种领先,是否足够坚实,足以确保在可预见的未来——比如五年、十年内,不会被他们真正追上甚至超越?他们这种不惜代价的投入,会不会真的在短期内抹平差距?”
办公室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暖气片发出轻微的嗡鸣。
窗外,是华国因伏羲堆并网、电价腰斩而沸腾喧嚣的夜晚,而室内,则关乎着未来全球能源格局的走向。
洛珞的神情没有丝毫波动,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桌上那份关于美国“国家聚变紧急攻坚计划”的简报,快速扫过几个关键段落——那上面写着“预算无上限”、“五年内建成商用堆”等字眼。
放下简报,洛珞的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极淡的、带着绝对自信的笑意。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迎向领导探询的目光,声音平稳有力,没有丝毫犹豫:
“不会。”
这两个字,斩钉截铁。
此话一出,领导清晰可见的松了口气。
只见洛珞接着解释道,语气带着一种洞悉技术本质的从容:
“伏羲堆的成功,绝非单一技术的突破,是整个复杂系统集成控制智慧的结晶,每一个环节,都代表着当前人类科技树上的最高点。”
“美国NIF的技术路线,与我们夸父工程路线本就存在根本性差异,更重要的是……”
洛珞的眼神锐利起来:
“我们拥有完整的、经过工程验证的‘盘古-伏羲’技术体系闭环,从燃料循环、到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表现、再到超导线圈的长期应力疲劳解决方案、以及基于海量实时数据的智能控制系统……这些核心技术诀窍和工程经验,是他们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
“这不是靠砸钱就能堆出来的,它需要深厚的基础研究积淀、无数次失败的试错、以及最关键的系统性工程整合能力,我们领先的,是整整一个代际的技术体系。”
洛珞的回答十分确切,这里面有太多的技术断层了,即便他在完成了最初夸父工程设计方案后,要是后续没有那些道具技能的持续帮助,恐怕十年内也别想完成。
更不要说那些连方案都距离正确路线遥遥无期的项目了。
“至于其他国家私下里的研究。”
洛珞轻轻摇头:
“方向各异,但都尚未触及我们体系的核心壁垒,ITER的放弃就是明证,他们或许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取得进展,但想要构建一个同样高效、稳定、可商业运行的聚变堆系统,并达到我们的规模和成本控制水平,没有数十年以上的系统性追赶和工程验证,绝无可能,到那时候……”
洛珞没有说完,但那份基于绝对技术自信的从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数十年后,华国的聚变能源网络或许早已遍布全球,甚至走向深空;额。
领导静静地听着,脸上的凝重渐渐化开,最终被一种欣慰和坚定的神色取代。
他缓缓靠回椅背,长长舒了一口气。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
领导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有力:
“看来,他们这场豪赌,注定是徒劳的。”
得到了洛珞的保证他就放心了,许多方针都是依赖在他们目前这独一无二的技术上。
如果这份唯一性被打破,那么优势也会在很快的时间里荡然无存。
如今那些合作计划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对此……洛珞就完全没有打听的欲望了,那些复杂的国际关系他可没那个精力捋清楚,当然也就不知道,因为伏羲堆的技术,在后续的合作中,他们获得了多么大的利润和好处。
当然了,这些功劳最后毫无例外的,都会把最大那份算在他的头上。
窗外,新年的灯火依旧璀璨,而在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一个关于能源未来的定论已然落下。
华国在洛珞引领下构筑的技术鸿沟,远非对手们仓促的孤注一掷所能跨越。
聚变时代的王冠,已然稳稳戴在了东方巨龙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