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游戏制作:从重铸二次元游戏开始 >第256章 学不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6章 学不来

  其实正常情况下,游戏和游戏之间要出现可以观察到的“避让”效应这件事,本身并不常见

  除非是同类型的游戏,或者是玩家群体高度重合的游戏。

  比如后世的二次元游戏就有很明显的避让效应,几家头部二次游戏厂商,哪怕不是一家公司的,也会刻意的去避让大版本宣发时间重迭。

  可话又说回来,不同类型的游戏,想要出现避让效应,其实很困难。

  特别是腾讯的“三架马车”跟《终末战线》几乎完全没有任何“联系性”,然而无论你主观怎么分析。

  客观上,确实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所以,腾迅自然也要进行“分析”

  而他们分析的结果就是《终末战线》已经出圈了,当一款游戏开始出圈,也就意味着它影响的范围会变得很广。

  就比如日本市场的《FGO》,只要星辰一搞《FGO》大版本活动,基本上那半个月,日本整个手游圈,就没有敢做活动的.

  这跟你是什么类型的手游没有任何关系,帕青哥游戏都不行。

  但凡有不信邪要在日本跟《FGO》比人气,基本上除了流水不及预期,没有其他结局。

  就这么霸道,就这么明显。

  虽然为什么这么霸道,就连楚晨自己都不知道,别的不说,就连帕青哥游戏流水都要下降,实在是让人有些意外.

  后来楚晨才知道,日本是真有人用《FGO》的出货率来当帕青哥,既有“帮抽”的,也有“押注”的。

  还有单纯买个账号。

  然后氪金抽吧,抽完了,根据出货率,有时候卖出去就能赚钱。

  由于日本没有实名制,账号交易又轻松,《FGO》在日本玩家又多,只要你出货率高,是真的能靠抽卡赚钱的。

  甚至还有人买成品号,抽完再卖的情况。

  搞这种的人多了之后,还形成了一直奇怪的市场。

  延伸出来的结果,就是《FGO》在日本一搞活动,就连帕青哥游戏都顶不住,你就说神奇不神奇吧.

  楚晨除了叹一句,真厉害也没办法。

  这要是在华夏,他还能想办法,在日本,那真是只能随他们去了

  由于《FGO》在日本赚钱太过轻松,以至于盐川在内部汇报的时候,甚至说出过,感觉无论做什么日本玩家都会买账的混蛋话。

  当然,在盐川说出这句话之后。

  楚晨那叫一个气。

  要不是考虑到盐川作为星辰高管,要顾及对方的面子,他恨不得直接通报批评,不过哪怕没有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盐川在汇报的时候还是被骂得不行,楚晨直接告诉盐川。

  要是今年年底日本《FGO》市场任意数据出现下滑,他就直接下课。

  没办法,虽然盐川说这句话,极有可能只是“一时感慨”,可他作为《FGO》的直接负责人,这种态度往下传递。

  要不了几个层次,就会变成大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件事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佐证,那就是这一版星辰重置过的《FGO》,比前世本就已经很有统治力的《FGO》在日本还要更具统治力。

  当然,以华夏玩家的人口基数。

  哪怕是腾迅,也很难孵化出这样的游戏,哪怕是《王者荣耀》,《王者荣耀》只能说覆盖的群体够大形成了规模效应。

  可IP深度是不够的,至少很多“硬合玩家”对于这个IP并没有太大好感,以至于除了《王者荣耀》本身之外。

  其IP往外探索的时候,无论是抄《永劫无间》还是抄《原神》,都相当困难。

  不过虽然如此,腾迅目前为止,仍旧是华夏游戏圈的“巨头”,手握一大把“国民级”游戏,也正因为腾迅手中的“国民级”很多。

  因此,当市场上出现,比如《FGO》《终末战线》《阴阳师》这种现象级游戏的时候,腾迅也是能感受到的。

  不过腾迅内部是不怕网意的。

  因为网意是老对手了,这玩意什么德行,腾迅很清楚。

  可对于星辰,腾迅是真的有点看不懂,以前《终末战线》也对腾迅系游戏有过一些冲击,但那是因为自走棋这个玩法,在腾迅几个主流游戏都推出了格子的自走棋模式之后,这个影响已经很低了。

  可随着去年10月的三板斧,再到星辰tap,再到《终末生存》暴打IGN,再到星辰游戏平台的《绝地求生》..

  再到现在《终末战线》这个“老IP”居然还能卷土重来,在全球范围引起热议。

  腾迅此时的心情。

  就跟一个大反派,看到了一个天赋极高的主角,真正快速成长。

  你知道他现在还杀不死你,可依旧有点莫名其妙的慌。

  “另外,关于那个‘亏钱卖游戏’的营销噱头,我们公关部门和市场部门已经做过复盘。”

  另一位市场总监接过了话头。

  “结论是,无法复制。”

  他的语气有点尴尬,特别是在说无法复制的时候。

  “这种营销的本质,是利用福利,口碑,形成一种调侃,目前我们的品牌形象整体趋于稳定,所以很难形成这样的营销”

  话说的很委婉。

  可实际上,说到底就是腾迅“坏事做尽”

  真要搞这种活动,估计玩家第一时间想的是‘腾迅又想了什么新招来割韭菜?’这就是品牌形象的差异。

  对此,现场的人虽然没说话,也都点了点头。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慌”的原因之一,因为星辰很明显在走一条他们没有走过的路。

  “所以,营销噱头我们不用管,关键还是那个模式。”

  “用一个高质量、低定价的单机内容,作为大型版本更新的‘付费预告’和‘角色塑造器’,最后通过内置福利,把玩家导回本体进行商业变现,这个模式,我们能不能用?”

  问题抛出来,会议室里立刻开始了讨论。

  “很难。”

  一位负责《王者荣耀》项目的高管摇了摇头。

  “我们几款核心产品,IP的故事性很弱,或者说,很散。”

  “我们不可能为了卖一个赵云或者妲己的皮肤,就去做一个几小时的单机,玩家不认这个,也完全没有必要。”

  “那《DNF》呢?能用这种方法吸引新人吗?”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