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459:选角问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459:选角问题

  

洛杉矶的2003年,在一种微妙的期待与不安中拉开序幕。

  新年派对残留的彩带还未完全清扫干净,比弗利山庄的棕榈树在略显清冷的阳光下摇曳,而好莱坞各大片厂的会议室里,关于未来的博弈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对王盛而言,接下来的几天宛如一场密集的马拉松。他的时间被精确切割,分配给新线影业的《间谍过家家》(MR.&MRS.SPY)和迪士尼的《当幸福来敲门》(ThePursuitofHappyness)。

  在新线影业的会议室里,围绕《间谍过家家》的讨论进入了更实质的阶段。剧本大纲获得了通过,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王,关于约翰和简首次发现对方身份的那场对决戏,”托比·艾默里奇指着分镜草图,“我们觉得可以在破坏性上做得更极致一些。想想看,从智能家居系统失控,到藏在抽象画后面的武器库打开,整个现代化豪宅变成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战场……”

  王盛耐心听着,偶尔点头,但关键时刻会果断介入:“破坏性可以强,但逻辑必须通。每一件被毁掉的家具,每一发射偏的子弹,都应该源于他们试图用特工技巧掩饰,却因对彼此‘普通人’身份的顾及而弄巧成拙。这才是喜剧和张力的核心,不仅仅是砸东西。”

  关于演员人选,新线的选角部门提供了长长的名单。

  “男主角,我们考虑了布拉德·皮特,他刚凭《间谍游戏》积累了经验,兼具明星魅力和动作能力;或者马特·达蒙,《伯恩的身份》让他成了写实动作片的新贵。”凯文·布朗列举着。

  “皮特的片酬和票房分成要求会很高,可能超出我们目前的预算框架。”迈克尔·德·卢卡补充了现实的考量。

  王盛沉思片刻:“皮特的巨星光环很强,但可能过于耀眼,会削弱‘普通丈夫’的那一面。马特·达蒙的气质更内敛,可塑性更强。我们可以优先接触他。另外,乔治·克鲁尼呢?他那种优雅的痞气和喜剧节奏也很适合。”

  “克鲁尼是个好选择,他刚在《十一罗汉》里证明了号召力,片酬虽高但比皮特现实。”马克·里德尔表示赞同。

  “女主角方面,”王盛继续,“我们需要一个能打、能演、能展现智慧与性感,并且……最好片酬不那么夸张的人选。”他深知2003年初,一些未来天后级的女星此时身价尚未飞涨。

  新线推荐了安吉丽娜·朱莉,凭借《古墓丽影》她已是动作女星的代表,但片酬不菲。也提到了查理兹·塞隆,她正寻求从花瓶到演技派的突破。

  王盛心中却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可以考虑一下凯特·贝金赛尔吗?她刚演完《珍珠港》,知名度有,但还没到天价。她在《黑夜传说》里的表现证明了她能驾驭动作戏,而且她的英国出身可能给角色带来不一样的优雅与冷幽默。”

  这个提议让新线的高管们眼睛一亮。贝金赛尔的确是一个性价比和潜力俱佳的选择。

  就在与新线深入打磨《间谍过家家》的剧本细节和演员矩阵时,王盛还得抽出半天时间,赶往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大楼,继续《当幸福来敲门》的选角会议。

  ……

  与迪士尼的合作,更像是一场精细的文化与商业换算。剧本方向在王盛的坚持下,已确定向更真实、更克制的情感表达倾斜。现在,焦点落在了演员身上。

  罗伯特·盖勒和莎拉·米勒展示了他们心仪的名单。毫无疑问,排在首位的是威尔·史密斯。

  “威尔是毫无疑问的第一选择,”盖勒语气肯定,“他的全球号召力、亲和力以及演绎励志角色的能力无人能及。他本身就是‘美国梦’的象征。”

  莎拉·米勒补充:“而且,由他和他现实中的儿子贾登·史密斯出演父子,将是绝妙的宣传点。父子间的真情流露,是任何表演都无法替代的。”

  王盛当然知道原版的成功与威尔·史密斯的精彩演绎密不可分。

  但他也必须考虑现实——2003年的威尔·史密斯,凭借《独立日》、《黑衣人》、《国家公敌》等一系列大片,已是好莱坞片酬最高阶层的明星之一,单片片酬加分成可能高达2000万美元以上。

  这对于一部基调偏严肃、并非传统商业大片的励志电影来说,成本压力巨大。

  “威尔确实是理想人选,”王盛缓缓开口,“但他的片酬和分成要求,可能会占据我们预算的很大一部分,影响其他制作环节的质量。我们必须有备选方案。”

  他看向朱泳德,朱泳德默契地接话:“上影方面也倾向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我们需要评估威尔·史密斯带来的附加值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那么,备选呢?”盖勒问道,他理解合作方的顾虑。

  莎拉·米勒列出了几个名字:“杰米·福克斯?他演技出色,音乐背景也与主角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纳(曾是骨密度扫描仪推销员)的挣扎有某种共通点,但他目前的票房号召力稍弱。”

  “唐·钱德尔如何?他是非常受尊敬的演员。”

  “或者……我们考虑一下更年轻,片酬也更合理的选项?”王盛提出了一个方向,“比如,瑞恩·高斯林?他在《信徒》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可塑性极强,虽然知名度不如威尔,但片酬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会议室里沉默了一下。瑞恩·高斯林在2003年初,还主要是以独立电影和文艺片见长,商业价值未被广泛验证。

  “风险在于,”盖勒直言不讳,“没有大明星,北美市场的开门红可能会比较困难。”

  “但好处是,”王盛据理力争,“我们可以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制作和后期宣传上,并且,一个不那么‘威尔·史密斯’的脸孔,或许更能让观众沉浸在故事本身,相信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挣扎,而不是超级明星的cosplay。这对于影片追求的‘真实感’至关重要。”

  关于童星,如果不用贾登·史密斯,选择面就广了很多。

  王盛记忆中,这个年龄段出色的童星不少,比如达科塔·范宁(《我是山姆》)、弗雷迪·海默(《寻找梦幻岛》即将上映)等,都是演技自然、片酬相对合理的选择。

  会议没有当场定案,但明确了方向:一方面与威尔·史密斯的团队接触,试探其条件和意愿;另一方面,同步评估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演员组合,特别是王盛提到的瑞恩·高斯林搭配一名优秀童星的可能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