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367:狗链
字体:     护眼 关灯

367:狗链

  

九月下旬的京城,秋意已深,天空呈现出一种清透的高远。

  京信大厦。

  盛影传媒的会议室里。

  蔡怡浓坐在主位,面前摆放着一台轻薄的黑莓手机和一份打印出来的名单。

  她神情干练,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不容置疑。

  在她对面,是通过李婷婷筛选后、拿到王盛名片并表达了明确合作意向的几位港岛电影人代表——寰宇的林晓明、带着新项目构想的徐客,以及一位代表着部分独立制片人前来探路的资深监制。

  “感谢各位对盛影传媒的信任,以及对内地市场的看重。”

  蔡怡浓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王总对与港岛同行的合作持开放态度,但有些基本原则,需要在一开始就明确。”

  她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三人,将面前的文件往前轻轻一推。

  “关于具体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请各位知悉:

  第一,项目主体投资必须由盛影传媒主导。这意味着,盛影需要占据绝对的投资份额和相应的决策权。

  第二,项目定性为‘国产片’或‘国产电视剧’,而非‘合拍片’。这关系到未来的审批流程、发行待遇以及政策优惠。

  第三,基于上一点,项目核心主创必须满足一定比例的内地人员配置。

  具体而言,编剧团队中必须有内地编剧参与并拥有实质性话语权;主要演员阵容中,至少男女一号之一,或同等重要的核心角色,需由内地演员担任;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美术、剪辑等关键岗位)也必须有内地资深人员加入,并非挂名。

  第四,项目最终的版权,归盛影传媒所有。合作方可以享有约定的票房或播映收益分红。”

  这几条规矩一出,会议室内的空气瞬间凝滞了几分。

  林晓明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他原本以为,凭借寰宇成熟的制片经验和港星号召力,至少能争取到联合投资、共同版权,甚至是以合拍片的形式运作,那样在发行和内容审查上都会灵活许多。

  盛影这条件,几乎是要将他们变成纯粹的“代工”团队,剥夺了项目的主导权和大部分长期收益(版权)。

  徐客的眉头更是紧紧锁住。

  他这样的导演,向来视作品如子女,追求创作上的掌控力。

  编剧和主演要加入内地力量,无疑会对他天马行空的构想形成制约。

  他虽然渴望资金和市场,但如此苛刻的条件,让他感觉艺术家的尊严受到了挑战。

  那位资深监制则试探着问:“蔡总,这个条件……是否还有商量的余地?比如投资比例,或者版权共享方面?毕竟我们带来的项目和团队,也具备相当的市场价值……”

  蔡怡浓微微一笑,笑容却带着疏离的坚定:“这是王总定下的基调,没有商量余地。

  王总常说,合作的基础是共赢,但前提是规则清晰。

  盛影提供的是内地市场的准入券、庞大的发行网络、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

  我们要确保项目符合内地观众的审美和政策要求,确保投资的安全与回报,更要确保文化的主动权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能接受这个框架,我们再谈具体项目;不能接受,也感谢各位的来访。”

  她的话语平和,却带着一种背靠庞大帝国的底气,将“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算了”的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盛也知道他提的这些条件颇为苛刻。

  但现在的港圈有的选吗?

  不过是一帮丧家之犬。

  要有能力,早去闯荡好莱坞了。

  ……

  消息很快在港岛电影圈内部小范围传开。

  一时间,暗流涌动,微词四起。

  一些习惯了以往合拍片模式(甚至是以港方为主导)的电影人感到极度不适。

  “痴线!这不等于把我们当打工仔?版权都拿不到,我们辛辛苦苦开发项目为了咩?”某位以火爆脾气著称的制片人在私人饭局上拍桌。

  “要我们的人,用我们的经验,最后东西成了他的?还要塞内地编剧演员进来指手画脚?真系(真是)当我们港岛无人了?”另一位导演愤愤不平。

  “王盛这是要搞‘文化吞并’啊!”更有甚者,扣上了大帽子。

  不满的情绪在弥漫。

  王盛的强硬态度,打破了他们试图以自身经验、明星资源换取平等合作地位的幻想。

  许多人开始观望、犹豫,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喧嚣之下,并非没有理性的声音。

  林晓明在最初的震惊和不满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仔细分析了现状,港岛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好莱坞大片冲击全球,内地市场在《功夫足球》的刺激下展现出恐怖潜力。

  盛影传媒背靠中影,手握院线,

  王盛本人眼光毒辣,运作能力超强。

  与其抱着过去的辉煌和所谓的“主导权”饿死,不如先适应新规则,活下去,并在这个最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他有渠道,有市场,有钱。我们有什么?只有经验和一些过气的明星。”

  林晓明对心腹分析,“合拍片的名头好听,但限制越来越多。

  他直接定性为国产片,虽然条件苛刻,但说不定在审查和发行上反而更顺畅。

  关键是……他能让电影赚钱。《功夫足球》两个亿啊!我们还在为几千万港币的票房挣扎!”

  利益,是最终的驱动力。

  林晓明权衡再三,决定低头。

  他指示手下,立刻整理公司最优质、最适合内地改编的项目清单,准备按照盛影的规矩进行筛选和包装。

  同样做出类似决定的,还有刚刚经历《蜀山传》惨败的徐客。

  巨大的投资亏损让他备受压力,他迫切需要一部成功的作品来证明自己,也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来实现他那些耗资巨大的视觉构想。

  王盛虽然条件苛刻,但他能提供顶级资源和市场保障。

  艺术家的清高,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有所妥协。

  “先合作一部,看看效果。如果他真的尊重创作,只是把控方向……”徐客内心挣扎后,如是想。

  而一些更精明的独立制片人,则看到了另一条路——既然无法在主导权上抗衡,那就专注于成为优质内容的提供者和执行者,依靠盛影这棵大树,赚取稳定的制作费和可观的分红。

  他们开始积极物色符合内地主流价值观、同时又具备商业潜力的故事题材。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