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431:我一人足矣
字体:     护眼 关灯

431:我一人足矣

  

经过和上级各部门的激烈沟通,2002年7月3日,盛影传媒公关部通过公司官网及合作媒体平台,发布了一则措辞强硬、姿态高昂的公告。

  公告由公关部总监亲自执笔,但通篇浸透着王盛那独有的、混合着商业枭雄的锐利与文化旗手担当的语气。

  公告标题颇为文雅,又暗藏机锋:《关于邀请各界贤达共论中国电影未来之路的启事》。

  正文开篇并未直接回应近期的纷扰,而是以宏阔的笔触回顾了中国电影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中的探索与成就,强调了商业成功与文化传播、艺术探索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接着,笔锋一转:

  “……然近日,坊间多有议论,或谓商业价值侵蚀艺术灵魂,或言市场成功等同文化投降,甚嚣尘上,莫衷一是。

  真理愈辩愈明,盛影传媒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持‘内容为王、市场为镜、观众为尺’之理念,于风口浪尖中摸索前行,不敢有片刻懈怠。”

  “今,盛影传媒总裁王盛先生,愿以开放之心胸,邀群贤毕至,激荡思想,共辩中国电影之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孰轻孰重,抑或本可并行不悖、共铸辉煌?”

  随后,公告直接引用了王盛的原话,这部分被媒体迅速摘出,成为引爆舆论的第二颗炸弹:

  “我王盛在此言明,不管是谁,想踩着中国电影改革的初步成功、还是想踩着盛影传媒取得的初步成果而暴得大名,我都在此奉陪到底!

  盛影行得正,坐得直,我们取得的每一分成绩,都是在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靠作品、靠观众、靠市场拼杀出来的!

  容不得任何人以虚无缥缈的大帽子进行诋毁和抹黑!”

  公告宣布,这场备受瞩目的辩论,将于2002年7月7日上午十点,在湘省卫视演播室进行全程电视直播。

  选择湘省卫视,是王盛与欧阳长林默契的结果。

  正处于上升期、以娱乐节目和创新大胆闻名的湘省卫视,急需这样高端又极具话题性的内容来提升频道品牌和收视率。

  已升任湘省电视台常务副台长的欧阳长林,在与王盛通话时笑声爽朗:“王总,你这是要给全国人民送上一道思想大餐啊!我们湘省卫视,绝对鼎力支持,保证直播信号畅通无阻,让全国观众都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化自信!”

  公告最后,补充了参与辩论的“报名条件”,这一条更是将王盛的“嚣张”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避免无谓之争,本次辩论不接无名之辈之挑战。欲与王盛先生当面辩论者,需提供证据,证明阁下在文化、影视或相关领域内之声望与影响力(例如但不限于:主笔专栏之报刊平均销量、代表性著作之销量、重要奖项之证明等)。盛影传媒公关部将负责审核资格。”

  此公告一出,舆论彻底沸腾。

  支持者为王盛的强硬和自信欢呼,认为这才是中国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应有的气魄,敢于在阳光下接受任何质疑。

  而反对者们,则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群情激愤。

  “狂妄!太狂妄了!”

  《岭南文化报》的胡女士在编辑部拍案而起,“他王盛以为自己是谁?有几个臭钱,拍了几部卖座电影,就敢视天下英雄如无物?”

  “这是对知识界的公然挑衅!”自由撰稿人鄢先生在其社交圈内疾呼,“我们必须应战!要让这个年轻的暴发户知道,文化的话语权,不是靠票房就能掌握的!”

  “报名条件?证明声望?简直是侮辱斯文!”沪上一位以批判现代化著称的文化学者也感到被冒犯。

  王盛此举,巧妙地设置了门槛,将那些只会躲在键盘后或者依靠特定小圈子吹捧的“伪名士”挡在了门外,逼得那些自视甚高的反对派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江湖地位”来说话。

  在短暂的愤怒与混乱之后,反对王盛的各方势力,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能在这场万众瞩目的直播辩论中击败王盛,不仅能彻底打掉他的气焰,更能一举奠定自身在公共舆论中的“文化权威”地位。

  他们迅速开始私下串联、协商。

  经过一番紧张的磋商与利益权衡,他们共同推选出了三位在当时公共领域极具声望、且都以言辞犀利、批判性强著称的“公共知识分子”(公知),作为挑战王盛的代表。

  这三位,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也因其日后愈发偏激的言论而颇具争议:

  胡蔓俪(女):《岭南文化报》首席评论员,专栏作家。以捍卫传统文化、批判西方文化入侵和商业化浪潮著称,文风泼辣,常以“文化守夜人”自居。其专栏在南方知识界影响广泛,所在报纸发行量可观,符合“声望”要求。

  鄢小强:著名自由撰稿人,文化批评家。擅长以杂文形式抨击社会现象,对市场经济下的文化现象多有批判,观点尖锐,在多个都市报和周刊拥有专栏,拥有不少拥趸。

  张元:某大学客座教授,影视理论研究者。相比前两位,他更侧重于学术层面的批判,常从后殖民理论、文化研究等角度解构中国当代影视作品,认为其普遍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迎合低级趣味。出版过若干本文化批评集,在学院派和部分高端读者中有一定影响力。

  这三位被推选出来的人物,各自代表了批判王盛和盛影传媒的一种角度:文化保守主义、社会批判视角和学院派理论审视。

  他们联合在数家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声明,接受了王盛的挑战,但为了显示“风度”,在声明中故作大度地表示:

  “……鉴于王盛先生并非专业学术研究者,我等三人虽观点各异,但为公平起见,不忍以多欺少。王盛先生可任选我等其中一位进行辩论,亦可分三日,每日与一位辩论,以示公允。”

  这番看似谦逊实则高傲的声明,立刻被媒体广泛报道,营造出一种“大师让先”的舆论氛围。

  然而,他们低估了王盛的决断和气势。

  盛影传媒公关部的回应极其迅速,第二天便见诸报端,回应同样引用了王盛的原话,只有简短有力的几句:

  “盛影传媒公关部受王盛总裁委托,郑重回应:王总事务繁忙,无暇连日辩论。既三位齐至,便一块上吧。七月七日,十点,湘省卫视,王总一人足矣。”

  “一块上吧!”

  “王总一人足矣!”

  这两句话,伴随着王盛那张冷峻而自信的官方照片,瞬间席卷了所有媒体的头版和门户网站的头条。

  狂!

  无比的狂!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