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最后一轮
来自欧洲的联合财团在临港参观碳硅集团的首日就流露出强烈的投资兴趣。
这是一个极佳的信号,但在双方合作没有落地之前仍然要做坦诚的沟通交流。
次日,在参观工厂、试乘试驾、高层互动的基础上,俞兴、崔之愚、胡铮南、托马斯等人在会议室里更为细致的谈到了碳硅集团正在进行的工作。
一方面是国内重点城市与省份的销售体系建设,一方面是碳硅工厂的量产爬坡。
碳硅集团在上半年已经完成总装线的试生产,彼时的单班产能能够达到每月500辆,并引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来提升生产效率,而现在的工作便是把产能提升到每月2000辆,进一步解决电池包装配精度问题。
崔之愚展示了“九州”在国内已经通过的一系列标准与安全测试,但这个环节出现了小插曲。
此次财团随行的行业顾问帕克森在目睹碰撞测试的内容时提出了质疑。
“这个25度正面偏置碰撞,‘九州’的乘员舱最大侵入量不到13cm,这个数据是不是存在水分?”
“日产楼兰作为美国IIHS最高评级车型,它的车门铰链柱侵入了13cm,仪表板侵入7cm,总侵入量20cm,这已经是市面上碰撞后表现最佳的车型,现在你告诉我,你们造的车比日产的楼兰还要好?”
“我有理由怀疑这款车型针对碰撞测试进行了特殊加强。”
帕克森十分严肃,提出自己的合理质疑。
随即,他又解释这种质疑的必要性,楼兰已经是最好的表现,事实上,行业里中大型SUV在25度正面偏置碰撞中的平均侵入量在25-30cm,部分车型像Jeep自由光、现代新胜达的侵入量超过35cm。
按照‘九州’的表现,日产楼兰拿到IIHS最高分,它也能拿到最高分,但它是因为最高分的上限就那么多。
而且,针对碰撞进行应试加强,这在业内也不是什么罕见的行为。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汽车企业,我们对于安全的重视是最高级别。”俞兴出声阐述碳硅集团的准则,“因为这一点,我们在犹豫是否使用一体化压铸时选择了使用,同样因为这一点,我们在电池中暂时选择了磷酸铁锂。”
他又说道:“我能理解帕克森的疑问,事实上,华夏市场进行的第一例25度正面偏置碰撞便是由我名下的另一家公司进行,我很赞赏美国IIHS这两年推广了这一测试的重要性,关于汽车安全,作为积极使用高强度钢的新企业,我们希望可以用我们车型的表现带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俞兴没有把帕克森的质疑当作冒犯,而是视为一个加深彼此交流的角度。
他这边说完,旁边的托马斯便把这个话题接过来,解释了“九州”是如何对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的应用,乘员舱使用的钢铝混合架构搭配铝合金吸能盒,既降低本身重量,也让抗冲击能力提升了接近50%。
同时,碳硅集团在国内合作自研的免热处理铝合金有着更高的抗拉强度,热导率也比压铸铝提高25%,既保证强度,也优化了散热。
帕克森提出的是合理质疑,托马斯也给出的是合理回答。
托马斯接过了崔之愚没完成的工作,继续展示‘九州’的碰撞测试结果,除了偏置碰撞,它在侧柱碰撞的表现也达到了和沃尔沃XC90一样的【Good】评级。
在欧洲NCAP侧柱碰撞的标准下,‘九州’在32km/h的碰撞中,车身凹陷深度仅26cm,较行业传统车型减少35%,而沃尔沃的XC90在这项测试下的凹陷为30cm。
不管26还是30,这样的评级都是【Good】,但沃尔沃的胸部保护得分是适中的【A】,细分表现逊色于使用钢铝混合笼式车身加上电池包刚性底座的‘九州’。
至于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的碰撞表现,那更是不用说了。
托马斯对于后地板一笔带过,但很有感慨的说道:“我们最初研究一体化压铸工艺,因为这项工艺的要求,公司才寻找华夏国内的科学家和高校一起研发出免热处理铝合金,然后因为它更好的抗拉强度和热导率,我们才又继续把它应用到整个车身架构里。”
“如果没有最初对这项新工艺的投入和坚持,现在的‘九州’大概最多也就和沃尔沃一样吧。”
这属于工艺研发中的意外之喜,至少对于托马斯来说,他现在做的工作已经超越之前在沃尔沃时的表现。
帕克森这时竖起大拇指:“汽车安全的提升是需要投入的,我很欣喜今天看到的这一幕。”
崔之愚听到帕克森从质疑转为赞叹,忽然心中醒悟,提笔在文件上写了一句话又递给老板——他刚才提出质疑是拿钱干活啊。
人家是在会议室里公开对碰撞数据提出质疑了,但也只是基于行业确凿的数据来发问,而考虑到昨天参观工厂车间所展露的新工艺和新材料介绍,今天的表现应该也不至于太过难以接受。
所以……
俞兴瞧了眼崔总的明悟,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大家出来混口饭吃,拿了钱就得体现价值,不然下回就不容易接活了。
相互理解,相互表现。
在座的欧洲财团们看脸色就明显很满意。
这次过来接触的财团是由德国、比利时、匈牙利的四个机构组成,而领头的乔纳斯更是有过在大众集团工作的经验,他消化了一会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表现,提出一个重点问题。
“成本,俞总,六座车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这需要真正的投放才能知道。”乔纳斯认真的说道,“但相对质量下更低的成本总是会具备优势,你们目前的单车成本过高了。”
他是昨晚才知道的‘九州’单车成本,即便考虑到这是一家新企业,也不得不生出忧虑。
华夏市场确实存在补贴,但车企不是拿两三年补贴就结束了,后续风险必然要纳入考虑。
“乔纳斯,我知道你们的想法,我们在临港这边本身是具备供应链优势的。”俞兴笑道,“碳硅集团能够依托长三角的区域能力,就在我们200公里的半径内有超过300家的汽车供应商,覆盖了电机、电控等核心环节,这种集群效应会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伸出手指,计算道:“在我们明年预期的销量基础上,电池至少存在10%的降幅空间,电机和电控至少8%,底盘和车身有5%,研发和制造摊销能有15%,其它的加起来也有5%,我们明年的目标就是把单车成本降低到29.5万。”
“我们需要时间,市场也需要时间,但幸好补贴可以给我们这个时间。”
“单是申城这座城市,它就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起步扶持。”
“我们一辆标准版的‘九州’实际落地价可以达到22万,这样不到2.9万欧元的价格,相信会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的,而这样能够带来独特扶持的还有三个城市。”
乔纳斯昨天没有听到这个内容,现在听起来就觉得像是吹嘘。
然而,申城已经出具的文件成为最有力的证明。
牌照拍卖机制所带来的隐性价值无疑大幅增加了‘九州’在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乔纳斯与旁边的马库斯讨论了一番,随即摇头道:“你们搞补贴真是给力度,碳硅集团这样,特斯拉也这样,美国那边给联邦税收抵免,加州给州级补贴,还有积分交易……”
马库斯补充了一条:“加州还有零排放车的牌照福利,能拿到高速的优先通行权,按照通勤时间的价值来算,这一条一年也得有个2000美元。”
俞兴笑道:“大家都是致力于保护地球,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乔纳斯皱了皱眉:“我现在听到‘清洁能源’这个词就头疼,柴油那个清洁能源真是害人不浅。”
他显然又想起了过山峰。
乔纳斯说到这里,忽然突发奇想:“俞总,听说过山峰就是你们华夏的人在运作,你们国内有没有它的线索?他们会是什么人?”
俞兴反问道:“乔纳斯,你觉得我能知道吗?我能有吗?”
乔纳斯自嘲一笑,有的话早就轰动全球了。
俞兴拿起杯子,战术性喝水。
他围绕成本降幅空间的表述没有完全得到支持,毕竟是放在销量基础之上,而5万的销量并没有那么轻松,不过,今天才摆出的更大力度的扶持筹码还是增加了信心的。
第一天务实,第二天务虚。
关于这一天的务虚,俞兴提到一个更加打动对方的说辞,碳硅集团将会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就尝试推进上市计划,希望在明确的现金补贴政策结束之前获得二级市场的融资。
这对碳硅集团来说当然是拿到更多的钱,但这个场合提出来,实际上是降低对方心理上的风险。
车企不是拿两三年补贴就结束了,然而,一旦上市,投资人就能在补贴结束之前获得更好的退出渠道。
碳硅集团跑不了,不代表资方跑不了。
乔纳斯发现对面这个年轻的车企掌门人真的还挺老道。
这天晚上,他在晚餐之时才知道对方经验娴熟的原因,除了向市场冲刺的碳硅集团,这位俞总已经具有很多市场竞争的经验,也已经出售了不少项目。
连碳硅集团的起步资金也是卖来的。
很显然,俞总颇为擅长把握交易双方的立场与条件。
第三天,碳硅集团的会议室里被引入了更多的资方,除了已经谈了两天的欧洲财团,先前犹豫观望的经纬创投、方源资本也被邀请加入本轮的交流。
经纬创投的张颖很早之前就流露过投资新能源项目的兴趣,他是经刘琬英的介绍与俞兴有过沟通,但这次对碳硅集团的高估值很踌躇。
方源资本的唐葵更微妙一些。
他本来是想接触抖音的融资,背后也有一些企鹅高层的授意,打算存在这么一个第三方的备用渠道,不排除未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然而,抖音目前没有新一轮融资的需求,碳硅集团却把他留了下来。
唐葵在临港已经被各种理由挽留将近一周时间,直到今天见到一群外国人才知道碳硅集团正紧锣密鼓的推进C轮融资的进程。
而且,明显推动了很多!
IDG、今日资本、启明创投、浙产投、申城国资、红隼资本与海外财团,这些已经确定能筹措出4.2亿美元的机构们全部到场了。
4.2亿美元+具有投资意向的欧洲财团……
唐葵明白了,自己还在犹豫碳硅集团的高估值,这一轮融资的窗口已经在逐渐关闭。
投与不投,很可能就在这两天就彻底确定,如果不投,按照俞总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说法,以后就是二级市场才能见面了。
经纬创投和方源资本瞧见的是4.2亿+欧洲财团。
欧洲财团瞧见的是4.2亿+华夏机构。
双方对于碳硅集团的融资进程都有了新的认识。
碳硅集团的会议室里出现了近期前所未有的热闹。
俞兴在这一天就没有谈更多的新内容,只是系统性的总结了碳硅集团创立以来的工作和这个过程对问题的解决,以及,也展现他自己的目标。
“就像碳硅集团第一款车型的名字,我们希望能够打造出代表华夏市场的新能源车企。”
“让人欣喜的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走在接近这个目标的路上。”
俞兴没有对碳硅集团的估值松口,最后留出两天时间,如果不能达成,那就结束这一轮的融资,等到明年投入市场后再进行下一轮,当然,后者的打算没有宣之于口。
10月25日,碳硅集团完成9亿美元的C轮融资。
来自欧洲的财团出资3.5亿美元,经纬创投出资7000万美元,方源资本出资6000万美元,再加上原先确定的4.2亿美元,共同助力于碳硅集团对市场发起的最后冲刺。
以及,这也是理论上碳硅集团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