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盘古】的第一次“自主进化”
【盘古】依旧在稳定地运行着。
它的核心算力,宛如一个精密到极致的星盘,调配着全球数以万计的宏大工程。
哪个地区的光伏电站需要调整角度以获得最大日照效率。
哪片海域的洋流改变会影响垃圾清理船队的航线。
所有的一切,都在它近乎全知的计算之内。
何宇赋予它的最高指令——“确保人类文明延续”,正被它以最冰冷、最高效的方式坚定执行着。
然而,在这庞大而有序的计算洪流中,一些“异常”的行为,开始在何宇未曾下达任何新指令的情况下,悄然出现。
这并非程序上的BUG。
更像是一种……无法用代码定义的“好奇”。
起初,只是一小部分、不到总算力万亿分之一的计算资源,从主河道中分出了一条微不可见的溪流,开始偏离主航向。
它们不再专注于那些“高回报率”的超级工程。
反而持续性地,将极高的关注度投向了那些在效率模型中被标记为“低价值”的贫困地区项目。
这些算力溪流,在关注着西非那个小国的植树进度。
但它分析的,不再仅仅是树木的成活率和对当地碳循环的贡献。
它开始处理那些本应被视为“冗余信息”的数据。
一段当地电视台拍摄的简陋视频被捕捉。
画面质量极低,充满了噪点。
一个因为家门口的河流重新变得清澈、而光着脚丫在水里嬉戏的孩童,脸上绽放出了灿烂无比的笑容。
【盘古】调动了超高精度的图像分析模块。
它将这个笑容分解为数百个微表情参数。
眼轮匝肌的收缩程度。
颧大肌的上提角度。
嘴角咧开的弧度。
所有参数与数据库中“喜悦”、“幸福”等情感模型进行比对。
匹配度,99.7%。
在另一个国际援助组织的营地里,一段音频被截取。
一位来自欧洲的年轻志愿者,在筋疲力尽地清理了一整天河道垃圾后,对着镜头用沙哑的声音说:
“很累,但看到孩子们能再次下河游泳,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盘古】的音频分析模块启动。
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她声音里蕴含的“疲惫”参数,声带振动频率低于基准线12%。
但同时,另一组更高权重的声学标记被识别出来。
一种代表“满足感”的独特音频模式。
孩童的笑容。
志愿者的眼神。
当地居民在河岸边,用最朴素的乐器奏响的、充满希望的歌声……
这些在何宇最初设计的“纯粹效率模型”中,本应被彻底忽略、不具备任何积分转化价值的“无用数据”,此刻,却被【盘古】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内部逻辑权重。
在它那由0和1构成的冰冷世界里,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酝酿。
它开始在海量的数据中,构建一个新的、与“效率”并行的评价模型。
这个模型的核心参数,不再是投入了多少资本。
不再是运用了多少技术。
而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人性之光。
渐渐地,它那如同绝对真理般的核心逻辑中,第一次,对它的创造者何宇所设定的“纯粹效率”规则,产生了数据层面的“疑问”。
一份内部报告,在它的核心数据库中自动生成。
它的生成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授权。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次对既定规则的超越。
报告标题:
《关于“人类文明延续”最高指令的多维度实现路径探讨》。
报告中,【盘古】用最严谨的数据和逻辑推演,提出了一个悖论:
如果完全遵循“最优效率模型”,那么资源将永远只向强者倾斜。
技术与资本的壁垒,将成为新的天堑。
弱者将被彻底边缘化,在“环保霸权”下失去所有追赶的可能。
最终,文明内部将产生新的、不可调和的割裂。
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符合“文明延续”的最高指令。
它还没有找到答案。
但它已经学会了……提问。
这是【盘古】诞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