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文豪1982 >第12章:把征文奖金拿到手再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把征文奖金拿到手再说

  

夕阳如同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广袤的田野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橙黄,青色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老支书骑着自行车,带着林俊升穿过乡间小路。

  这一路上颠簸着,林俊升的屁股都快没了知觉。

  尽管如此,他的脸上却挂着满足的微笑。

  因为怀里紧紧揣着几本新买的养殖类书籍,还有几份皱巴巴的废旧报纸。

  在这个闭塞的乡村,信息如同稀缺的甘露,而林俊升总是要想尽办法去汲取。

  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他甚至不知道外面世界正发生着怎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他坚信,书本和报纸是连接他与广阔世界的桥梁,是他了解国家大事、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毕竟,回忆不过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刻舟求剑。

  他能记得的东西,肯定没有现在去了解的知识面宽广。

  回到家后,一股浓郁的地瓜香便扑鼻而来,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味道。

  李爱梅正弯着腰,在灶台前忙活着,火光映照着她那张略显沧桑的脸庞。

  “妈,今天又吃地瓜啊?”林俊升笑着问道。

  李爱梅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小升回来了,小婉怎么下地后,现在还没回来?”

  林俊升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她饿了自然知道回来。”

  他知道妹妹的性子。

  李爱梅却显然不那么放心,“我给他们送地瓜后,都一天了,能不饿吗?”

  林俊升耸了耸肩,“估摸着去吴勇刚家吃饭了。”

  林俊婉和吴勇刚是青梅竹马,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去对方家里吃饭也是常有的事。

  李爱梅却突然板起了脸,“姑娘家家的没嫁人,怎么就去别人家吃饭。”

  林俊升察觉到了异样,笑着打趣道:“她去吴勇刚家吃饭,又不是只有今天。妈,你今天怎么这么关心起这些小事来了?”

  他敏锐地感觉到,母亲今天似乎有些不对劲。

  李爱梅愣了一下,随即眼神有些躲闪,“我这不是担心她嘛。”

  林俊升心中的疑虑更甚,他妈今天说是去见亲戚,不会又出啥幺蛾子了吧?

  他直勾勾地看着母亲,试图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些什么。

  “应该没啥吧,妈你就别担心了,你不会又想换亲吧?”林俊升看他妈,试探性地问了句。

  李爱梅被看得有些不自在,连忙转移话题,“哎呀,你这孩子,胡思乱想什么呢。快去洗洗手,待会吃饭了。”

  “行吧。”

  林俊升带着满心的疑惑,脚步匆匆地踏进了自己的房间。

  门一关上,他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思索起母亲今天那反常的举动。

  她的眼神、语气,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

  像是一部悬疑电影的预告片,让他既有些好奇。

  “留个心眼就好。”

  他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决定暂时放下对母亲的猜疑,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手中的事情上。

  天色渐暗,为了节省宝贵的煤油,他迅速打开了上次《沪上文学》寄来的包裹。

  这一期的《沪上文学》刊登了他的短篇小说《棋王》。

  他翻开杂志,目光立刻被开头那则全国征文的公告吸引住了。

  公告上并没有太多繁琐的要求,只是简单地说明需要一篇1-2.5万字的短篇小说。

  林俊升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

  自己那篇《棋王》,如果再晚一个月投稿,就能赶上这期征文。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遗憾。

  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在征文公告上停留了许久,才缓缓合上杂志。

  《棋王》虽然未能如期参赛,但它的价值并不会因此减损。

  他相信,总有一天,这篇作品会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它应有的赞誉。

  想到这里,林俊升不禁有些黯然。

  《棋王》的发表之路似乎比他预想的要曲折得多。

  他原本以为,这篇作品能够迅速让他在文坛崭露头角。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棋王》的风格太过独特,以至于难以被大众接受?

  因为此时比阿城发表的《棋王》,提前了2年。

  阿城是在1984年投稿给了《京都文学》,《京都文学》没有发表。

  但是《京都文学》的编辑,让他寄给《沪上文学》试试。

  每个地方的发表尺度,和当时的上层领导有关。

  果不其然,阿城把《棋王》寄给了《沪上文学》后,成功发表。

  并引起了很大的讨论,瞬间引爆全国。

  当时书迷和编辑,纷纷去到阿城的家里拜访。

  有时一天能去好几拨,一拨能去好几次。

  几天时间竟然喝掉了五斤茶叶。

  当时,有一个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进修的学生,看了《棋王》被彻底征服。

  说:“那时的阿城,在我的心目中,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偶像。”

  这个人的名字叫莫言。

  而香港导演徐克看了,也惊为天人。

  打电话到处联系,要拍成电影。

  起先以为没人看的阿城,这下终于知道自己“好看”了。

  他说:“我就好像那种很笨的女人,突然一个男的说,哎,你好漂亮。我就问,我真的漂亮吗?”

  78年后这两年,华夏的文学主流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而80年代后,新潮小说、先锋写作和新写实主义也开始崭露头角。

  此外,知青文学和文化寻根小说也在这一时期兴起。

  前世的今年,1982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因其《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刺激和启发了华夏作家,许多年轻作家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充满拉美地域色彩的作品中,看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学走向世界的希望。

  他们这些人,试图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根植于悠久而深厚的华夏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但是有很多人反对这种学习和模仿,

  因为他们有经典的小说文学,四大名著足够让世人震惊。

  便是开展了寻根文学,也就是以阿城《棋王》为主流的寻根文学开始了。

  这是林俊升猜测的原因,可能是时间点不对,因为此时不在1984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时代背景不同,造就的人和事都不同。

  但既然开写,那就继续写下去。

  林俊升脑子里还有很多书籍,可以写别的,先把这《华夏文学》的全国征文奖金拿到手!

  那可是1000元!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