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官梯,升职从妻子去王婆说媒! >第六十八章,公耶私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八章,公耶私耶

  

向江海把车开回了家。

  中午刚过就回家,在他参加工作的五年来,竟然是首次。

  感觉有点像上学时的逃学。

  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向江海一直是个好学生。

  中途逃学,记忆里也仅有初中叛逆期的两次。

  每次,自然少不了被母亲向茹娟狠狠教训。

  也因此,没到放学时间就回家,向江海竟然都被培养起一种罪恶感。

  到了上班,也是同样。

  与镇上一些经常上班摸鱼,动辄偷偷去办私事的人不同,向江海几乎没什么需要在工作时间处理的私事。

  即使有,他也不会在工作时间溜回家。

  在向茹娟自小培养起来的责任意识里,上班就好好上班,那是‘公’。

  任何私事,不能在工作期间堂而皇之地去影响工作,因为那是‘因私废公’,是职业道德所不许。

  这种教育,在西方似乎很流行,也是向茹娟母子二人字典里的。

  须知,自从踏入公务员的行列,工作中就应该以‘公’为职,自觉地摒弃‘私’。

  但在一些体制内,表面上冠冕堂皇地讲公,其实,私底下,更多的人却将‘私’字凌驾在‘公’字之上。

  工作的目的,人际的关系,决策的取舍,甚至很多原始的初衷,都在越来月漂亮的假‘公’口号下,大家心照不宣地维护着或大或小的‘私’。

  今天,向江海是被“逃学”,或者是出于“准开除”状态。

  被责令回家等消息,“逃学”的罪恶感被抑制下去后,那种被疏离、被主流社会抛弃的感觉,却在他心头疯狂增长。

  向江海突然理解了影视剧上,为什么很多家庭的顶梁柱,那些赚钱养家的男人,突然被裁员或失去工作后的凄凉。

  不仅是对家人责任的即将缺失,更有一种被主流社会抛弃的悲哀。

  这是对一个男人最残酷的打击,超过想象。

  虽然向江海还没成家,母亲暂时也不需要赡养,但他还是不敢接受母亲得知他即将被辞退时,失望而又痛惜的目光。

  向江海深吸了一口气,更加坚定了向新来县委书记反映情况的信心。

  这件事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成。

  但向江海也深知这件事的难度有多大。

  有一刻,他甚至有蚍蜉撼树的渺茫感。

  马坤和金明丽等人在县里的政治势力盘根错节,他们的家族里,有很多人在县或镇里占据要职。

  像很多县域一样,这种县城的官二代或官三代,就是京都那些几代们的缩小版,但阶层优势却不遑多让。

  这些人拥有县域强力的政治资源,彼此之间相互联姻,逐渐形成县域特权固化阶层。

  这些阶层,从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长大,比普通人具有生存优势。

  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在一个可以预见的良好轨道上良性发展。

  草根人若想和他们竞争,根本没有胜算。

  这些人之间,相互联接,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帮助,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关系网。

  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像蜘蛛网一样,由一个点,迅速传导至每个角落。

  直接利益相关者,就会启动应急机制,加入到协助或攻击侵入者的行列。

  就比如现在的向江海,即将发起对马坤等人的挑战,就是这样一个破网者。

  对此,向江海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去做,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向江海还坚信一点。

  不管正阳县的政治气氛如何,不论这些既得利益阶层如何紧密勾结,也不管自己即将面临怎样的斗争和风暴,他首先是个党员,是个经过党教育和培养的优秀分子。

  在党的领导下,在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下,在法治社会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他不相信一些害群之马能遮住正义的蓝天。

  客厅里,向江海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地敲着。

  几小时后,一封洋洋洒洒、数千字在《情况反映》终于形成。

  敲完最后一个字符,向江海活动了一下僵硬的手指,端起茶杯喝水。

  才发现,水杯已经空了。

  起身,去厨房烧水。

  肚子也咕噜咕噜地提起了意见。

  向江海这才想起,自己午饭还没吃。

  打开冰箱,拿出两片面包,丢进面包机里。

  拿出一袋牛奶,三口两口喝完。

  又拿出两颗鸡蛋,正犹豫是煎还是煮,忽听门锁转动,母亲向茹娟回来了。

  “妈,怎么回来这么早?”

  向江海从厨房探出头。

  “儿子,你怎么在家,今天这么早下班?”

  吃惊的是向茹娟。

  她一边说,一边放下手包,换拖鞋进屋。

  闻到烤面包的味道,向茹娟问:“你在做饭,中午没吃么?”

  母亲对于儿子总是敏感的。

  向江海很少进厨房。

  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如果不是饿得实在厉害,他不会主动下厨。

  而这个时间,向江海不至于饿得连母亲下班都等不了。

  联想到向江海早早回家这一事实,敏锐的向茹娟立即意识到儿子的不同寻常。

  她迅速环顾了一下环境,发现了客厅里饭桌上的笔记本电脑。

  平时,即使偶尔有工作,向江海在家用电脑办公也会在他的房间里。

  那里有个书桌,虽然不大,也足够他用的。

  今天,之所以用餐桌,是因为上面铺满了材料。

  向茹娟教学多年,养成了过目不忘的职业习惯。

  眼睛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扫,但那些“举报”、“情况反映”、“事实真相”等敏感字眼,还是映入她的眼帘。

  联想到今天在学校里听到的风言风语,向茹娟立刻来到厨房门前,堵住儿子问道:

  “大海,告诉妈,你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没有。”手拿两颗鸡蛋,正有些不知所措的向江海,不想自己的遭遇被母亲知道。

  以他对母亲的了解,日夜担忧不说,而且很可能还会再提那件事。

  这是向江海最不想听到,也不想母亲操心的主要原因。

  向江海放下手里的鸡蛋,准备挤过母亲,去客厅收拾电脑及摊在桌上的,广义村韩社长和西店村何老蔫交给他的举报材料。

  那些东西,一旦被母亲看见,立马就能明白他要干什么。

  紧接着,担心、劝阻、说服,以至于为他出那些他根本不想听的对策,就会接踵而来。

  但不料,向茹娟将身体一横,拦住他道:

  “大海,事情我都听说了,你别想瞒着我。”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