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393章 辛弃疾要抢粮了!【求月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3章 辛弃疾要抢粮了!【求月票】

  

听到刘彻冷冰冰的话语,狄山脑门上的汗水终于冒了出来……他最近上蹿下跳的反对战争,本是为了拉拢一些政治盟友。

  结果盟友没出现,反而勾起了陛下的雷霆怒火,狄山硬着头皮答道:

  “能!一个坞堡,下官能保证匈奴不犯。”

  刘彻一招手,两个内侍抬着一副巨大的地图走了进来,这位帝王起身看了一会儿,最终说道:

  “朕派你去北地郡边防,给你一个坞堡,你若能坚持一年,我便让你重新担任博士。”

  刘彻设立博士一职,是为了招揽博学之士,为自己查缺补漏,结果这群博士,动不动就喜欢跟皇帝唱反调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现在,该敲打敲打这群博士了,若是不想为朝廷出力,那就尽早滚蛋回家。

  狄山自诩是饱读诗书的一代鸿儒,结果却被贬到了边关的坞堡,脸色当即变得刷白,后悔最近上蹿下跳的上奏表了。

  他像个瘟鸡一样耷拉着脑袋,再也没了之前的精气神,就连朝堂上讨论的政事,也听不进去了,满脑子都是怎么才能在北地郡坚持一年时间。

  武帝时期,陕甘宁地区还都属于匈奴的地盘,关中北部山区的甘泉宫,已经属于边防范围了。

  虽然公元前127年卫青沿着黄河河谷拿下了黄河东岸地区,但还残留不少匈奴势力,北地郡并不太平。

  尤其是跟匈奴毗邻的区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坞堡争夺战。

  从这里也能看出汉武帝的牛逼之处,他在位期间,把大汉的边防从甘泉宫向西北推进到了LT县,硬生生为华夏拓展了几千里疆域。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实至名归!

  三言两语打发掉狄山,刘彻让人把地图抬走,说起了正事:

  “近日大将军会从定襄撤军,只留各地的边防都尉驻守,我打算设置一位在定襄驻守的匈奴中郎将,统管各郡边防都尉,你们觉得谁担任比较合适?”

  长安距离定襄两千多里路程,就算发现敌情,也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反击,比较吃亏。

  塞北之地,各郡都有都尉驻守,但互不统属,甚至他们的军饷和粮草都不相同,现在设置一位匈奴中郎将,不仅可以协调各部人马的给养,同时也能在发现匈奴人南下时,组织兵马快速反击。

  说到这里,朝堂上所有人都蠢蠢欲动,匈奴中郎将可是个有分量的职位,而且很容易做出成绩……没事带着人马向北扫荡一波,既能立功,也有赚头,同时还能削弱匈奴的实力,三全其美了属于是。

  角落中,参加大朝会的李广刚要来个毛遂自荐,就被堂弟李蔡给摁住了:

  “这不是给你设立的职位,莫要多想,陛下没公开褫夺你的兵权,已经给我陇西李氏留了莫大的面子,你若还拎不清,便是整个陇西李氏的敌人。”

  现在世家刚刚兴起,各家都在拼了命的往自己脸上贴金,要是谁在这个时候给家族脸上抹屎,那就是千古罪人了。

  李广张了张嘴,想要争辩两句,最终还是颓然的坐在了榻上。

  各家都想争一争,就连宗室官员,也想去塞北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情。

  最终在张汤等人的举荐下,这个职位安排给了平陵侯苏建,至于匈奴中郎将司马,则由苏建的儿子苏嘉担任。

  这是早朝之前就定好的,本来刘彻打算把司马一职交给司马迁,但这家伙军功不太够,需要在军中继续攒资历。

  刘彻已经想好了,打河西之战时,让司马迁和苏武随军,尽量多锻炼一下年轻人,为刘据多培养一些人才。

  这边开朝会时,霍去病穿着便装,骑着一匹白马,悄然离开长安,越过渭河后一路向东赶路,前往平阳县,面见自己的亲生父亲。

  此时,卫青的大军已经开拔,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此战的功绩虽然已经报上去了,但很多都不是疏文所能概括的,比如这一战抓到的几十万匈奴俘虏,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俘虏可不是老弱病残,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修路格外卖力,有的人甚至发现,俘虏营的伙食比草原还好,已经打算一辈子干下去了。

  路上,卫青坐在巨大的辇车上,一边走一边写着构建情报传输系统的规划,他已经测试出来,对讲机的信号可以传递几百里,要是沿途多设置一些对讲机,就能及时获得塞北的情报。

  不过到底行不行,还要看霍去病能否从混元宫获得援助,没有混元宫,对讲系统根本建立不起来。

  一旁的案几旁,张骞正在观看地图,他这次前往西南,不仅要带上一队人马,同时还打算在成都建立无线情报中心,随时将蜀地的情况跟朝廷汇报。

  看着霍去病带来的地图,张骞叹了口气:

  “可惜蜀道太难,以至于天府之国的粮食无法运输到关中,若能将蜀道修通,绝对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卫青的笔没停,但却能分心跟他聊天:

  “抓羌人来修,我看蜀地和陇西的疏文,羌人虽然弱,但却一直不老实,是时候敲打他们一番了。”

  张骞问道:

  “若遇到人力不可为之处,该当如何?”

  “等见到去病,让他请教仙长,此前仙长赐予的净水符就颇为好用,军中闹疟疾、吃坏肠胃等症状少了十之七八,以后我们便是受神仙照拂的文明之师了,要时刻讲卫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邋遢了。”

  张骞点点头,继续研究起了地图。

  辇车外面,苏嘉正在跟弟弟苏武聊着此战的成果,赵破奴笑着说道:

  “平陵侯的战功太大,你们兄弟说不得要封侯了,恭喜恭喜。”

  苏嘉问道:

  “赵司马此战劳苦功高,应该也会封侯的。”

  赵破奴心里没底,他自小在匈奴之地流浪,没有家世,也没有人脉,能参军也是因为他精通匈奴和汉话,并且对匈奴的漠南王庭比较熟悉,否则连参军的机会都没有。

  苏武年龄最小,对封侯兴趣不大,只想痛痛快快杀匈奴:

  “此次班师,我等何时才能再次出征?”

  赵破奴感叹道:

  “我大汉什么都好,就是粮草难以为继,若是粮草充足,休整一个月便可发动攻势,若无粮草,就只能等明年了。”

  秋季各地收获的粮食,需要整整一个冬天才能运到长安,然后再交给军中出征。

  武帝在位期间,大汉一直都是这种流程,攒够粮食就出征,有时候国库中的钱财都不够给功臣赏赐的。

  但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将如日中天的匈奴打垮。

  这是国运之战,不打垮匈奴,就该大汉垮掉了,这跟当年全国上下一心造原子弹是同一个道理。

  不把原子弹造出来,国民永远都吃不饱,永远都受欺凌,只有造出原子弹,才能真正挺直腰杆,获得上桌吃饭的资格。

  这边发愁粮食时,南宋世界。

  辛弃疾这些天一直在根据地,教几位人才学开挖掘机,并将充电、打黄油等流程都系统的培训了一遍。

  生活区不远处,平整好的土地一块接一块,每块地头都挖了水渠,等水库修好,就可以实现自动灌溉了。

  辛弃疾说道:

  “你们学得差不多了,我也该出去走走,倒腾一些粮草了。”

  随着沂蒙山根据地的大名越传越广,慕名而来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他们全都拖家带口,有少部分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安排在根据地发光发热。

  一个开挖掘机辛氏族兄问道:

  “坦夫准备去哪?需要我等陪同吗?”

  辛弃疾说道:

  “先去开封,听说金国将那里作为了南都,囤积了不少粮草,我打算抢过来……你们就别跟着了,我遇到危险可以去恩师那里暂避,也可以召唤神雷自保,你们跟着,我反而容易受制于人。”

  据说开封囤积着足以支撑一场大战的粮草,辛弃疾打算去摸摸虚实。

  要是能偷走,不知道金国会不会怀疑是南宋那边使的坏,到时候就有热闹看了啊。

  确定几个挖机手掌握了要领,辛弃疾回到生活区,洗了个澡,换上道袍,悄然来到混元宫,见到了正在干活儿的周易:

  “拜见师尊,根据地的人已经掌握了挖机的用法,弟子打算近日前往开封,带一些粮草过来。”

  周易提醒道:

  “可以去,但要注意安全,遇到事情要么第一时间回来,要么召唤护体神雷自保,不要舍不得劈,我的功德就是给你们劈雷用的。”

  这话让辛弃疾底气十足:

  “师尊放心,真遇到危险,我不会手软的。”

  正说着,李清照带着一些粮草来了,王嫱也从救苦殿现身,想看看现在适不适合带马匹,要是适合,她马上就将刘骜等人准备的坐骑带过来。

  这些坐骑全部装备有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支援老夫子的,舒适性得拉满,正好也能提升云雾山学校的含金量。

  孔门弟子骑着马招摇过市,就是对学校最好的宣传,等孔子将兵书修好,再辅以跨时代的骑兵战术,肯定会引起各国震动。

  届时再宣传大一统思想,就会容易许多……拳头大了好说话,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