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330 奇妙石丹,长老、城主,夫人、李仙,盛大碰面!!
字体:     护眼 关灯

330 奇妙石丹,长老、城主,夫人、李仙,盛大碰面!!

  

李仙感慨:“天地造化,无穷无尽。奇事怪事,层出不穷。每当我自认见识稍涨,于世道已初窥门径,便另有新奇事物,告知我尚眼浅目短。此物怪异,且需小心。”

  他见石鼎矗立。洞内彩光流转,映照周旁,光斑点点。偶听泉响叮咚,静谧悠然,美不胜收。小心翼翼靠近,方行两步,立即回脚倒回。

  险些踩到一条毒蛇。那毒蛇色彩斑斓,鳞甲滑腻光鲜。危险至极,亦极精美。李仙目力极强,本该早已觉察。适才却未发觉,快要落足刹那,全凭[完美相]直觉预警,才堪堪避开。

  李仙观察洞侧,旋即了然:“此处山洞间彩光流转,扰人目力。兼之蛇鳞反光,趴伏在地,便极难看出。我经验尚浅,没能料到此节。且毒蛇之属,最喜藏匿湿热山洞。此处亦虽较冷,却比别处温暖。习性如此,便聚集此处,为巢为窝繁衍生息。”

  定晴再看,石壁间、石缝间、石顶间……均有毒蛇盘卧。密密麻麻蛇团叫人头皮发麻,更因蛇团密集,蛇躯扭缠一起,形成复杂蛇结。

  李仙眼疾手快,施展“纵云手”抓蛇。捻其三寸处,细细观察斑斓毒蛇,见毒牙锋利,毒液呈淡黄色。忽想:“这些毒液或可加以利用,至于蛇肉,我等数日尽吃野菜野果,今日或能开荤!”

  先将蛇丢回。脚踏轻功,避开蛇群,安然来到石鼎旁。石鼎约莫丈许高,呈乳白色,乍看似玉,近看为石,外观粗粝,形状为四足方鼎。内虽中空,却无盖顶。

  李仙青剑出鞘,削出盖顶。其内有枚“白石小丹”,泛有清香,嗅之宜神,观之怪奇。李仙用剑挑起,剑身斜朝上指,小丹沿剑身滚进掌中。

  约指节大小,触之如石如玉,质地坚硬。李仙沉咛:“石鼎蕴石丹,此丹为石,不宜口服,到底作何用处?我见识尚浅,若夫人在旁,便可立即问询解惑。只她若在旁,我焉能无恙?”

  想得夫人身姿,心情复杂,再道:“夫人或在墓藏中,若遇到夫人,真切天大麻烦。”

  忽见洞内毒蛇皆仓惶避退。心念微动,持丹靠去。毒蛇避之不及,深恐石丹气息。原来石鼎蕴石丹,石丹非“口服”,而是“观服”。每观其一眼,便暗暗得其药效。

  天地奇丹,未必皆要入腹!

  石丹聚天地精华,蕴万物造化,历经风水催化地脉温养,凑足诸般巧合、运数。如石、如玉、如璧…具备避毒、固命、石化之妙效。毒兽观之避退。性命垂危者…眼观此丹,便能始终吊命不死。纵然五脏俱毁、身躯腐烂,只需紧盯此丹,便弥留生机,不算毙命。然观之越久,便渐有石化危险。

  此乃“壁尘丹”。南宫家“避玉真经”本有记载,于此功大有碑易,乃至是“天作之合”。然世事弄人,南宫家苦苦所求,尚不得其踪。李仙偶然相遇,却轻易持得。

  但李仙不得“避玉真经”真典,所知皆听南宫琉璃口述。实有残缺不全之憾,故而不知此物。但他素来聪慧,左右一琢磨,便知“避毒”之妙用。心想:“我虽有‘清气傍身’,不惧毒雾瘴气,但拿毒兽毒蛇之类却没有办法。得此丹,日后若遇毒兽、毒蛇…自能派上用途。待摆脱困局,再慢慢研究用处。”

  李仙取出天地宝匣,将‘壁丹’装存。果见毒蛇再不遁逃,蛇性喜温,更朝鼎中钻去。李仙脚尖点地,步法轻盈跃过,见石鼎蛇躯密集,不住心想:

  “此处风水古怪,既能孕育怪丹,或能再孕育奇兽。如今我削开石鼎,众蛇得以钻鼎,长此以往,岂不孕育蛇王?”

  再又笑道:“孕育蛇王,定也是几百千年后。太过久远,当务之急,是借你等蛇躯,好生填饱肚子为先。劳你们受累,且进热汤热油里滚一滚。”

  李仙震响“胸鼓雷音”。咚隆一声闷室回震,众蛇惊恐扭动,成片晕厥而去。李仙还欲再震,忽见土灰滑落,墙壁裂纹蔓延,恐再震雷音引得坍塌。

  便取出随身锦囊,巴掌大小,藏女子清香,上绣金花纹路,甚是精美。此物出自“绣城罗家”,乃罗非烟相赠。

  他抓住锦囊缘口,上下抖三抖。每抖一下,锦囊便大几分,待连抖七八下,锦囊扩至丈许长、丈许宽,足可装纳三人。倘若遇到强敌,自知不敌,更可藏进锦囊,如层薄甲护体。此小小锦囊,却蕴藏绣城罗家武学之精要。

  李仙大感喜欢,暗道:“世家之物,自有不俗。难怪屹立不倒,雄据一方,果真不可小觑。”,将成片已昏厥毒蛇装进袋中。李仙施展清风腿一扫,射去“扑簌簌”飘进锦袋,如此数招,地中毒蛇皆已落袋。

  李仙抖一抖锦袋,暗道:“还不够,这些毒蛇,怎购两百人吃食。正好我纵云手,许久不曾修习。且拿你等练手。”

  纵身一跃,朝山壁飘去,出手如电,朝蛇堆中一抓,指缝间各夹三条毒蛇,精准扼住三寸之要,毒蛇扭躯挣扎,却只无畏抵抗。再微微震炁,将蛇兽弄得昏厥,朝锦袋一甩。

  [你探手抓蛇,熟练度+3]

  [你探手抓蛇,熟练度+4]

  ……

  ……

  李仙逮着一处蛇堆,使劲薅抓。蛇群戒备扑咬,李仙每次探手,便有数十毒口、近百毒牙袭来。他手法精巧,愈发顺手。直将蛇堆抓空,再朝别处去。

  半柱香后,锦袋已装实装满装沉。李仙封好袋口,鬼蟒枪探袖而出,末端吊着蛇袋,这般扛着离去。他脚步甚快,不多时已见众女行迹。

  众女见他身影,顿纷纷围来。慕红绸问道:“李大哥,你这囊袋里装得何物?”李仙爽朗笑道:“自是大补之物。”

  李仙问道:“你等可有发现?”李仙安排有序,慕红绸、伊倩倩、罗非烟、林傲珊四女状态稍好,实力亦强。便令四人先行数步,探查周旁情况,若有异样,再回来禀报。

  慕红绸、伊倩倩、罗非烟均无收获。林傲珊发现一片果林,不知何果,有无毒性,请赵春霞、汤梦罗两位长老检品,得知无毒却味涩,勉强可饱腹暖胃。便率领十数女子摘取。

  这时天色渐黯,众女正自踌躇。念叨李仙未归,慌乱不安,正待派人找寻。李仙恰好归来,众女便安定下心。

  几人简略交流情况。李仙说道:“今日或能开荤!”众女闻言皆喜。林傲珊好奇问道:“这囊袋好大,你是猎得头野猪么?”

  李仙笑道:“比野猪更补。”伊倩倩说道:“难道是山鹿?我瞧着不像。”

  李仙神秘道:“待会便知道了。众位妹妹,李某有事求助。请你们去问问,各宗各派间谁家妹妹心灵手巧。请她到此相助。”

  众女听他“妹妹”叫得亲切自然,心中藏喜,又听他逢人便喊“妹妹”,不住失望。

  很快便有数十人相助。李仙解开囊袋,露出密集蛇兽,鳞甲斑斓,毒牙锋利。众女惊吓后退,但沿途遭擒抓、遭囚禁、遭逃亡…皆砥砺心性,皆有长进,很快强自平复。李仙解释说道:“我见一山洞,内有毒蛇,亦是惊恐,但心想蛇肉鲜美,若烹煮蛇羹、蛇肴,也算难得美味,便悉数抓回。请诸位妹妹,不必过于惊恐,我等涉身险地,性命亦是旦夕间,区区蛇兽,有何可惧。请替我收集毒液,装纳瓶中。再拨蛇皮、取蛇脏、埋锅、生火…今日吃蛇羹,保管能畅吃开怀。”

  众女听他声音温和,虽对蛇兽抗拒,却皆愿相助。纷纷抓蛇取毒,再拨蛇皮、取蛇脏…分工明确,甚是快捷。

  汤梦罗、赵春霞、彭三落、何丽君…等长老亦尽力相助。各女各派性情各异,本不易团结聚心。难免互生嫌隙,暗有抱团排挤。李仙统帅诸女,却恰能避此隐患。李仙既非五派,又颇有威望。平日率性温和,却不失果断严厉。过既罚,功既赏。

  再得各派长老支持,便使各“行伍”人心聚拢。各派长老更借此良机,传教众弟子武道,将剑法融入“取蛇毒、剥蛇皮、取蛇脏”间。

  众女集思广益,意兴如火,创出一套剑法:“剥蛇剑法”,虽只微有雏形,但杀意汹汹、刁钻凌厉…剑势快猛。汤梦罗长老手持木棍,当众施展。其身姿曼妙婀娜,剑、腰结合,剑姿动人至极,如蛇蝎美人敲骨吸髓。

  这剑法暗暗结合五大剑派,虽甚基础。但招招颇为精深,虽未曾完善,存有诸多漏洞。李仙暗自旁观,记在心中,心想:“世间武学,不外如是。我且好生记下,日后若有闲时,这‘剥蛇剑法’,颇值得修习钻研。”

  羊飘雪说道:“今日剥蛇皮,取蛇毒,明日杀贼敌,灭奸盗。”

  待蛇兽尽数剥尽,李仙亲自下厨,烹炒蛇羹。将野果、野菜…物尽其用,投进锅中,厨道尽显。果子味蛇、蛇兽肉腥、野菜味怪…但辅以调料、火候、手法,却能得美味佳肴。

  这日蛇羹暖身,蛇汤润身,蛇肉饱腹。寒雪暗峡间,火光四洒,倒别有一副风景。

  待吃饱喝足,众女唱歌谣、言趣事…联络感情,再有序睡下。私帐处,李仙点灯沉思,描画峡谷舆图地势。赵春霞送来蛇毒,皆装纳玉瓶中,问道:“这些蛇毒,取来何用?”

  李仙说道:“此地诡异莫测,纵然走出峡谷,或再遇飞龙城兵士。他等熟练阵法,经验既深,磨合又久。我取来蛇毒,涂抹箭矢之上,便能锦上添花,若遇强敌,自可用毒箭射之。”

  赵春霞美眸端凝,沿路不时观察李仙,见他安排妥当,思虑周全,决策准辣。勇谋皆具,感受日渐奇特,竟渐有仰慕崇拜。笑道:“还是你设想周全。你与我剑派本无瓜葛,却劳你费心思搭救。沿途你费心费力,却属你最劳累,实在…实在不知如何谢你。”

  李仙笑道:“侠义之事,何必言谢。春霞前辈还请好好歇息,尽快恢复实力。也好叫我多位靠山不是?”

  赵春霞浅笑答应,忽道:“我已叫剑派弟子,烧煮热水,你操劳一日,我为你沐足如何?”李仙一愣,古怪道:“怎敢,怎敢,我精力充沛,还不需洗脚。”心中则想:“昔日访仙客栈偶遇,她险些杀我。而今再遇,她竟要为我沐足,这事情当真古怪。”

  赵春霞说道:“精力再充沛,也需歇息,需人照料。你救我性命,我帮你沐足,自是理所应当。”

  李仙见无可躲避,见赵春霞眉垂面红,眸蕴秋波,长发简单盘起,颇具成熟风韵。心想:“这位赵春霞前辈,实是知恩图报的好人。她此节为我沐足,应是设法报恩。也罢,这顺水恩情,何必叫人记挂太久。”说道:“那好罢!”

  ……

  ……

  次日再行,众女面貌一新,劲头甚足。行约半日余,前道忽见岔路,一道朝左、一道朝西。李仙沉咛:“墓道间每逢岔道,需当慎重。”,既命慕红绸、伊倩倩分朝左右岔道前探。各持一缕发丝,若有情况,便种发会知。

  过得半响,二女查探回归,告知情形。右侧岔道沼泽密布,生长古怪花草,无处落足,荒芜至极,除却植株,便无其他活物。左侧岔道宽敞平坦,但山壁间有黑洞,传出“呼呼”喘息声,慕红绸涉身查探,见是酣睡蜥兽,体型甚巨。且数目甚多,倘若倾巢而出,必凶险万分!

  李仙面临抉择,想道:“右侧道路尽是沼泽,虽无处落足,但我等皆具轻功,深涉应当无碍。然…此道荒芜,罕少生机,恐另藏凶险,不易探查得知。纵然不藏凶险,沿道物资缺乏,倘若数日难行出,难免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左侧道路虽存巨蜥,看似凶险,确也凶险,却明面可见,只需设法解决,更有活命之机。”

  便将心中所想,告知众长老、众弟子。赵春霞、汤梦罗等本料想朝右行,避开蜥兽。但听李仙一番解析,皆觉甚有道理,更想:“此子思虑独到,当真难得人才!”

  皆同意朝左行。

  李仙问道:“慕妹子,可识得蜥兽品种?若知品种,便知其习性。再依其习性,便可避开凶险。”

  慕红绸“呀”一声,歉然道:“我…我倒没想到这层,见此蜥兽呼气如虎啸,煞是惊人,便退回禀报。”

  李仙说道:“慕妹子,劳你费力,再去一趟,将那蜥兽模样瞧清楚。倘若可以,尽力画出。”慕红绸说道:“好!”持纸持笔,身影轻灵,几下起落便已远去。

  湖山剑派何丽君欣慰道:“遭此劫难,红绸性子更为沉稳了!”

  过得半响,慕红绸再回营地,已描画蜥兽外形。李仙将画纸交给众长老过目。赵春霞、彭三落…皆不识得。汤梦罗却端详片刻,认出此类“蜥兽”,名为“巨彪蜥”。

  此蜥性情凶猛,对血气甚为敏锐。速度奇快,呼声如虎啸狼吼。气力奇大,本居“南疆”群山峭壁间。汤梦罗曾到过南疆,遇过此类蜥兽,故而认出。

  巨彪蜥目不能视,嗅觉敏锐。李仙渐有策略,与慕红绸、林傲珊、罗非烟偷取巨彪蜥粪便。起锅烹煮,将巨彪蜥粪便投入锅中。

  再将衣物置于锅上,以臭气熏质。再穿此衣着横穿岔道。众女面色羞红,但皆不拘小节,换上哄臭衣物。当夜便踏足岔道。

  行数里远,果见两侧山壁间,密密麻麻无数孔洞。抬眼轻扫,已成百上千…倘若招惹出洞,群蜥铺天盖地,纵然武学超凡,也唯奔逃为上。

  蜥洞间传来“虎啸狼吼”声,此起彼伏,嘹亮回震。众女心惊胆颤,小心翼翼着步。李仙不时出声宽慰。

  待行至半夜。忽听“咔咔咔”声响。巨彪蜥纷纷出洞,利爪扣进墙壁,侧挂在山壁活动。体型越大者,所居洞穴越高。

  慕红绸忽掩口鼻,惊目身抖,指向山壁高处。见一头巨彪蜥身长近二十丈,其躯如岩,其尾如岳,侧挂在山壁中。它呼气如骤风,丝丝腥臭撩人鼻尖。

  李仙心想:“倒不如傲墨前辈。我如初见此兽,定然惊骇至极。但已见过入海蛟龙,这种蜥兽难令我震惊。”沉声道:“莫慌乱,我等慢慢走。”沿道深入,李仙细数山洞,共有四万九千八百七十二。

  忽听“咚咚咚”声响,地面频频震动。只见远处山壁上,两头巨彪蜥争夺山洞,互相厮杀抓打。纠缠一起,自山壁中滚落,途中撞到其他巨彪蜥。以致前方一团乱,数十巨彪蜥各自乱斗,掀的灰雾飞扬。

  李仙传令各行伍,看好各同伴。尽量缩聚一团,原地休整。愈到深夜,巨彪蜥凶性愈浓,身后传来“咚咚咚”声响,又有巨彪蜥厮杀。

  如此这般,前路后路皆被封堵。众女瑟瑟发抖,茫然无措。李仙下令原地静待,见机行事。如此彻夜无眠,待到次日清晨。众蜥厮杀止息,活者爬回洞窟。

  沿道数百具巨彪蜥尸首。李仙说道:“千万小心,不可踩到巨彪蜥血液。”众女提起十二分精神,避开巨彪蜥尸首,缓慢而行。

  次日夜间,众蜥再出洞活动,虽偶有厮杀,但岩壁便已解决,并未掀起大规模混战。李仙紧护心神,镇定自若,应对诸般异况。

  这日午间,沿途蜥洞渐少,再行半个时辰,渐渐脱离险境。众女相拥而泣,不胜欢喜。李仙亦大擦冷汗。稳妥起见,再行十数里,这才各自歇息。

  此处已无积雪。似通过“万蜥道”,再进到九窍龙心穴心室当中。李仙口吐清气,将浊臭尽数消除。

  众女皆围着李仙,极感依赖,由他再做决断。李仙沉咛道:“歇息一日,再朝里走!之后凶险定更多,但我们历经磨难,已今非昔比,区区磨难,奈何不得我们。”

  汤梦罗衷心倾佩道:“李兄弟坚毅过人,智虑过人,我剑派弟子若学之一二,那便天大喜事。”

  众女说道:“怕是难了,李大哥这心气谋略,岂是旁人能效仿。”“我虽是剑派弟子,但不偏袒的说,我师兄师弟天资尚可,若论这气度性情,立即相形见拙。”“我曾以为师哥便是俊才之表率,而今…或许师哥还是俊才之表率,但是李大哥却…”

  ……

  ……

  众女叽叽喳喳。李仙生性谦逊,连忙制止。众女怕他不喜,皆再不提起,但心中已有判断。均想:“酒肉宴席,虽能交朋结友,但人之风采风度,还需险境中体现。男子未必需俊逸非常,但独当一面,遇事镇定,方才最为重要。”

  这时反倒忽略样貌形体,全已折服其气度。此处无昼夜之分,歇息半个时辰,李仙隐闻钟声震荡,当下无路可行,便循钟声而去。

  道路直通直往,本便无别路可行。行约半个时辰,前路顿止,被一面十五丈高的玉壁挡住前路。玉壁前有一石碑,写道“思过崖”三字。

  林傲珊奇道:“这玉质墙壁高约十五丈,与别处山壁相比,未免稍显矮小。脚踏轻功,轻易便可翻越,如何叫人思过?”

  李仙说道:“或有玄机?”细细观察,不见有恙。林傲珊说道:“小李子,我且运轻功,试着上去。你聪明机警,在旁接应便好。”

  李仙说道:“好!”林傲珊脚踏轻功跃起,轻易跃升数丈,待她脚踏玉壁,准备借力再跃时。忽感足底生滑,玉壁光滑至极,无以为借力。

  林傲珊回身空踏,身若游龙,暗道:“也才十余丈高,纵无处借力,纯以轻功跃升,亦能渡过。”凌空再升数丈,游刃有余。

  正待强渡,忽面色骤变,轻势荡然全无,猛从高处跌落。李仙施展“巽风息”,搭配“铁铜身”的铁肺特性,猛吐一阵狂风。

  将其身子托住,这才免遭跌落。林傲珊堪堪站定,长呼一口气,说道:“小李子,你听到什么声音没?”

  李仙说道:“钟声?我自方才起,便隐约听到钟声。每隔十数息,便隐隐荡来。正觉得古怪。”林傲珊说道:“就是钟声,我也听到了。但跃到七八丈后,钟声陡然更响亮,心脏都停顿一般。随后内炁全无、武学也如失效一般。不…不算失效,是空有其形,无法演化显异了。”

  李仙沉声道:“还有此事?我且试试!”脚踏七星步,尝试跃过思过崖。跃至七八丈后,果听远处荡来钟声。武学演化既消、体中内炁顿无。便直朝下坠。

  众女忙去帮忙,李仙早有预防,施展“轻字诀”,身轻如羽,落地后全身一震,并未受伤。

  钟声震荡后,异状立时消止,古怪至极。

  李仙拔出青剑,劈凿玉壁。难留半毫划痕,说道:“原来如此,此壁看似轻巧能过,却实如天堑。玉壁光滑坚固,无处借力。若不凭以武学,谁人能轻巧跃过十数丈高壁?此处设计,叫人懊恼悔恨,实在险恶。”

  众女忙问:“李大哥,那又怎办,我们原路折返么?”

  李仙笑道:“何须折返,他却忘了,咱们人多势众!”他甩袖出枪,鬼蟒枪神武狰狞,说道:“你们之中轻功较佳者,站在我枪身上。随后肩头再站他人,如此垒有七八人。红绸妹妹,你站在最高处,再运轻功一口气跃过玉壁。”

  众女闻言,皆双眸一亮,只道李仙奇计百出。众轻功佼佼者,登时脚踩枪身、脚踩肩头…一个个垒得甚高。李仙力气甚巨,众女身又轻盈,自然不成问题。

  但脚踩枪身的女子却难支持。故而只站七八人,离地五丈之高。李仙猛力一甩,众女被掀飞而起,惊呼至极。

  慕红绸身站高处,脚下女子再借力一送,使之借势运使轻功,轻盈飘起,升势极浓。纵使钟声震荡,消解武学演化、内炁运使。但去势已成,仍自飘向崖顶。

  她目光闪亮,眼见玉顶在前,凌空偏转身姿,调整体姿体态。她腰肢迁细,红裙惹眼,长发浓郁,却如起舞一般。去势渐消,速度渐缓,距离崖顶亦是越近,她抬手抓住崖顶边缘,但玉质滑腻,不慎失手跌落,朝底下坠去。

  李仙故技重施,将慕红绸救下,说道:“再来一次,这次我使大力些。”故技重施,这回再无差错。慕红绸跃上崖顶。

  她投下“蛇皮索”,乃数日前剥蛇所得。抛下崖底,李仙、赵春霞、林傲珊…相继爬上,再过得一处南关。

  钟声幽幽震响,每震响刹那,凡听闻者,皆如重回凡俗泥胎。李仙循钟声望去,隐约见一座高耸殿堂。

  李仙说道:“既已到此,唯有一路走到黑了!”率众女朝前行去。

  他却不知,那殿中热闹至极。五大剑派少年英雄、长老、贺问天、温彩裳…皆在此处!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