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161章 人多才能欺负人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1章 人多才能欺负人少

  五万?

  将吕布在丁原、董卓、王允、袁绍麾下带过的兵加起来估计都没这个数!你现在要我高顺去训练这个规模的新兵?

  而且高顺在吕布麾下拼死拼活也就带出来七百陷阵营,甚至还不到一千,结果你现在却冒出来一个五万?

  更让高顺气愤的是:“刘扬州何必来戏弄我?”

  “五万大军,哪里是现在的江东能够养起的!”

  周围几家势力中,达到这个兵力规模的有且仅有袁术一家。

  但袁术的五万大军是怎么来的?

  那是废掉后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换来的!

  这样规模的大军,完全能够将整个江东给吸干!高顺才不相信刘邈真的能够拉出这样一支大军!

  “倘若我说,我并非戏弄将军,将军愿意答应吗?”

  “五万大军,绝无可能!”

  高顺还是不信。

  普天之下,敢说自己能养的起五万大军的,有且仅有袁绍一人,就连刘表和曹操距离这个数字都有不小的差距。

  江东虽有北方流民以作补充,并且陆续大肆开垦荒田,使得百姓稍微富裕,可距离冀州那样人口稠密的地方终究还是有不小差距。

  现在刘邈说自己能拉起五万新兵,高顺始终觉得刘邈是在消遣自己!

  刘邈也不废话。

  什么叫均田。

  什么叫府兵。

  用最简短的话,迅速与高顺说了一遍。

  为了方便高顺理解,刘邈直接道出两者本质——

  “募兵,便是要士卒脱离生产,用征收普通百姓的钱去养他们。”

  “府兵,便是兵农合一,让他们既是兵,又是民。”

  “如此,将军以为江东还不能凑出五万新兵吗?”

  高顺这下总算听懂。

  原来刘邈已经不屑于采用后汉两百年来的兵制,开始另辟蹊径!

  即便是高顺这样的老实人也不由惊呼:“刘扬州竟然敢私改兵制,难道不怕朝廷责罚吗?”

  “兵制算什么,连三老制度都改了。”

  刘邈浑然不觉得自己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看着高顺的下巴都要掉下来,还很贴心的上前用手将其合住。

  “若是真按照募兵制度,玩好了自然是袁绍那样,可以借助富饶的土地养活大量士卒征战天下;可一旦玩坏了,便是下一个袁术,渐渐开始入不敷出,自己还落得一个横征暴敛的名声。”

  刘邈显然没心情和高顺探讨“府兵制具体的意义以及影响”这样的高端话题。

  他只是想让高顺知道,自己现在,真的能拉出五万新兵!

  “不过府兵不同于募兵,他们每年只能在夏、冬两季训练,其余时候还是务农。”

  “所以,我也并不是要将军您一年什么都不做,光为我训练新兵。而是只有夏、冬两季训练,您以为如何?”

  高顺还沉浸在府兵制的震撼中,不由喃喃道:“竟然还能这样……”

  诚然,江东远不及中原富饶,更不用说去和河北相比。

  可此时江东制度的领先,却能够轻松爆起远胜于同等规模下的士卒!

  “告诉吕将军!”

  这是高顺的第一念想!

  告诉吕布,让吕布也能够迅速扩展实力,成为与刘邈一样有着恐怖爆兵能力的诸侯!

  不过高顺很快就垂头丧气起来。

  方才刘邈与他的解释虽然简短,可高顺还是能够听出,府兵制度真正的基础其实是均田。

  成为府兵,不但可以按照功勋赏赐田地,还能减免赋税、劳役,这才是能够让这些府兵心甘情愿进入军府的根本。

  不然的话,募兵制下的士卒那可是诸侯包办一切,什么钱粮军械都是诸侯供给,难道不比府兵制下还要自带装备来的舒服?

  无论募兵还是府兵,都是要给士卒钱粮的。

  区别就是,募兵的钱粮,要通过征收普通百姓来获得;但府兵的钱粮,却相当于是官府将其折算成田地发给了这些府兵。

  尤其是均田制中有“永业田”这一私田概念,更是能够调动府兵的积极性。

  归根到底,所谓的“制度”并不是能够将资源无中生有的给变出一部分来,而是说能够让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

  可其前提,却是能够拥有调配资源的权力。

  如今,农田、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

  可在其他的州郡,这些资源却大都掌握在世家手中。

  若是吕布真的这么干,大概率就是徐州世家效仿张邈等人一样,直接把吕布给卖了……

  高顺虽为人刚正不懂变通,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便是只通兵事的莽夫。

  毕竟,如吴起那样,真的能够练出“魏武卒”那种精锐的将领,其本质上便是优秀的军事家、改革家。

  高顺明白,除非其他诸侯能够和刘邈一样,能够对领地内的世家去下死手,重新夺回对土地和人口的分配权,不然这一制度,永远只能在江东兴盛。

  只是高顺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诸侯,只有刘邈敢做这样的事情。

  再一想到如今后汉盛行的“名士”、“孝廉”,高顺终是有所悟。

  “刘扬州,竟然能够不为名声所累!”

  当今天下,为了“名声”二字,不知令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

  就连董卓当年把持朝政,也要大肆拉拢名士,可最后却彻底造就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袁绍、袁术、曹操,甚至刘备!吕布!有哪一个不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名声?

  反倒是刘邈,竟然务实到了这种地步。

  田就是田,人就是人,钱就是钱。

  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在如此追击名声的世道,刘邈的功利简直就是独树一帜!

  也幸好江东到底远离中原,又有袁术称帝这种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情发生,不然刘邈现在怕是能被追求名声的士人给骂死!

  高顺此时终于是对刘邈有了一丝钦佩——

  “刘扬州现在做的,是如同商鞅、吴起那样的先贤做的大事。”

  刘邈露出不好意思的笑:“高顺将军这样夸赞,还真叫人汗颜。”

  “并非夸赞,只是想告诉刘扬州……这样人的下场可都不算好。”

  高顺果然还是不讨喜,让刘邈对高顺好不容易升起的一丢丢好感也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对高顺的提醒,刘邈却完全无所谓。

  “那又如何?”

  高顺眼前一亮,只觉刘邈身上似有英雄气!

  “难道刘扬州竟然是想要虽一人,吾独往矣吗?”

  “非也。”

  刘邈才不想要做大英雄,做什么商鞅,做什么吴起。

  “高祖推翻暴秦,以黄老之道治国,难道招致世人的怨恨了吗?”

  “商鞅遭遇车裂,不过是因为得罪了君主,让君主想要报复。”

  “吴起遭遇肢解,不过是因为君主软弱,不能继续庇护。”

  “分明都是君主的过错,却要责怪他们,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刘邈对高顺将自己拿商鞅和吴起做对比,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而且我刘邈乃是为天子守土的州牧,为的不过是尽快平定天下而已。其余种种,不是我应该考虑的事情。”

  高顺问道:“难道您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吗?”

  “哈?”

  刘邈不屑的笑了一声:“估计他们也就只敢如此了吧?”

  好洒脱!

  高顺此时看着自己面前的刘邈,心中顿时有了个莫名的念头——

  刘扬州,当真有高祖之风。

  刘邈没有为自己辩解,说什么改革是什么为了百姓,为了天下,为了汉室等等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来。

  改革,就是尽可能变强,尽可能得到更多地,尽可能得到更多钱,尽可能招募更多兵,然后尽可能弄死敌人!

  其他的东西,刘邈兴许在意,可却绝不在乎!

  高顺双手握拳,终于下定决心。

  “可!”

  “末将可为刘扬州练兵,只是刘扬州还需答应我三件事。”

  “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我也答应。”

  高顺极为诚恳的摇头:“用不了那么多。”

  “其一,我来广陵,本就是为了吕将军防备袁术。刘扬州定不能让袁术从此处进攻徐州。”

  刘邈立即点头应了下来。

  “不让袁术夺取徐州,本来也是我的意图。即便将军不说,我也不可能让袁术夺取徐州的。”

  “其二,虽是练兵,可却也有高低之分。府兵本就只能训练两季,恐怕不能如陷阵营那般精锐。”

  这点刘邈同样清楚。

  “岂敢强求将军练出陷阵营那样的精锐?便是有陷阵营五成实力,便已经足矣!”

  刘邈才不相信什么“唯精兵论”的话术。

  打仗,打的就是士卒多寡!

  以少打多,听着厉害,实则却是笑话!

  你三万人干掉我五万人,但是我马上又拉出来五万、十万、二十万大军,这仗你究竟怎么赢?

  如果可以,刘邈还是希望能够人多欺负人少!

  什么陷阵营,什么虎豹骑,什么白马义从……

  在府兵制下无边无际的人海战术下,统统都是扯淡!

  故此,别说是陷阵营五成实力,就是有三成的实力,刘邈都能凭借这些府兵去中原凑凑热闹!

  “其三,我毕竟是吕将军麾下,若吕将军有召,吾必要返回徐州。”

  “哦~~~~”

  刘邈的眼神开始飘忽……

  锅里的鸭子还能让你飞了?呵呵?

  而高顺虽然能够听出刘邈此时的不果决,不过还是尽力说服自己——

  “刘扬州这样的人物,应该会在乎自己的颜面,应该不会说话不算数吧?”

  “……”

  “……”

  应该吧!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