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309章 《为袁绍檄豫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9章 《为袁绍檄豫州》

  就在刘备思索时,却忽然有袁绍使者来寻刘备,说是袁绍有请。

  自从刘备来到冀州后,就一直受到袁绍礼遇。

  不但给予刘备钱财、衣帛,还补充了刘备兵马,使得刘备麾下兵马再次恢复到了数千规模。

  除了刘邈,刘备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人无缘无故对自己这般友好。

  而且即便是刘邈,也是为了扶持刘备,以匡扶汉室。

  故此刘备早就猜测,袁绍将来,怕是会对自己有所要求。

  而这一天,也是如约而至。

  “玄德,且看这篇檄文写的如何?”

  袁绍的中堂内,并非只有刘备一人。

  审配、郭图、逄纪、陈琳,早已是群贤毕至。

  如今袁绍给刘备展示的,便是陈琳写作的一篇文章——

  《为袁绍檄豫州》!

  全文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可谓佳作!

  一句“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便将袁绍讨伐曹操的行为掩上了大义。

  后文更是对曹操进行了全方位的抨击!单从这檄文来看,曹操简直就是坏的流脓!便是赵高、董卓来了,都比不上曹操一根脚指头!

  即便是曹操曾经有讨董的功绩,也被陈琳写成了“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说是曹操没有谋略,害的联军损兵折将……

  不得不说,袁绍与曹操,到底之前是至交好友。

  若不是挚友,袁绍如何能写出曹操这么多事情来?并且刀刀砍在曹操最柔软在意的地方?

  至少,刘备觉得若是将曹操换成自己,自己是绝对承受不来这檄文如此恶毒的谩骂的!

  不过刘备看重的倒不是这些。

  而是这檄文最开篇的一句话——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

  虽然这篇檄文是袁绍命令陈琳来写的,但陈琳却是假借刘备之口来完成了檄文的开篇!

  衣带诏事件后,刘备如今就成了汉室的忠臣,是天子信任的汉室宗亲。

  借用刘备,借用天子的那封衣带血诏作为大义,才是袁绍真正的目的!

  袁绍待刘备看完,还关切的询问了一句:“玄德以为,此檄文写的如何?”

  刘备知道,袁绍这是要将他当枪去使!

  看似是在问这檄文写的怎么样,实则却是在问同不同意这篇檄文以他刘备的名义发出去,号召天下一同反曹。

  刘备又看了一遍檄文,终于是双手呈上:“孔璋(陈琳)之文,字字珠玑,斐然成章,自然极佳!”

  “曹操身为汉贼,合该以此檄文,召天下群雄讨伐!”

  刘备虽然知道袁绍是在将他当枪使。

  但他,同样也愿意成为袁绍刺向曹操的利刃!

  只要能够匡扶汉室,他刘备同样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哈哈哈!善!”

  陈琳听到刘备称赞自己的文章,自然也是极其高兴!

  “不过——”

  一句“不过”,让陈琳的笑声戛然而止。

  刘备指着文章后半部分:“孔璋此处,有失偏彼。”

  陈琳上前查看,才发现是一段他编排刘邈的段落。

  刘邈如今明显是曹操的盟友,既然是征伐曹操,那肯定也要将刘邈也带着骂上几句。

  而且前有琅琊之约,后有河东之败,袁军上下对刘邈的观感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故此便也加上这些话。

  刘备认真对陈琳说道:“当时卫将军董承在接到天子衣带诏后,不但联络了我等,更是与仲山商议,以作外援!”

  “故此,仲山也应该是汉室忠臣!怎么能够在檄文中以“汉贼”称呼他呢?”

  “而且之前天子与公卿困居于雒阳时,正是仲山派遣鲁子敬前往帝都,奉以酬金,令朝廷安顿,难道河北群臣,竟是没有听到这件事情吗?”

  “我在许昌时,常常听到天子怀念仲山,口称“皇叔”,以为若刘骠骑在身边,朝廷何止衰败至此的话!故此孔璋实在不该诋毁仲山啊!”

  陈琳反驳道:“但刘邈于琅琊、关中、河东三番五次动用兵戈!助纣为虐!这难道是一名汉室忠臣应该做的事情吗?”

  刘备则斥责陈琳:“就算如此,仲山不过也是犯了遇人不淑,受曹操蛊惑的小错,哪里能像孔璋在檄文中写的那样成了汉贼呢?”

  “你!”

  “孔璋!”

  陈琳还想和刘备理论,却被袁绍叫住。

  袁绍面色红润,笑容依旧是那般令人如沐春风。

  “玄德说的不错。”

  “刘仲山,毕竟是琅琊孝王之后,是当今天子的皇叔。不能因此将其贬为汉贼……毕竟那曹孟德言语狡诈,擅长蛊惑人心,想必刘仲山也是受了他的蒙蔽吧?”

  陈琳还想据理力争,却看到袁绍朝他摇头。

  中原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要超过荆州、扬州。

  而如今的当务之急,也是击败曹操,夺取中原,迎回天子。

  为了能够争取刘备和天子的大义,将刘邈暂时从檄文中删去,难道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吗?

  而且难道檄文中不出现刘邈,袁绍将来就会不去进攻刘邈吗?

  天真!

  些许口舌之利,让了便是让了,不必计较许多。

  陈琳明白了袁绍的意思后,也只能是无奈接受——

  “喏!”

  从檄文中删去刘邈的内容,如此,一篇正式的《为袁绍檄豫州》便正式出炉!

  袁绍命人将这篇檄文散布到中原各个州县,同时也正式开始制订对曹操的作战计划!

  “袁公此战,应该速战速决!”

  出乎意料的是——

  审配、郭图。

  这两人一个是河北派系,一个是外来派系的两名袁绍心腹,竟然在进攻河北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速战速决!

  不要让任何事情耽搁击溃曹操!

  哪怕是刘邈已经夺取了河东,就让他在那里待着去!

  只要能够拿下中原,随便派一支大军去到南阳,两人就不信刘邈还能安稳的在河东待着,不害怕自己后路被断!

  反倒是之前给袁绍制订战略的沮授站了出来,反驳二人的计划。

  “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曹公迎天子安宫许都,如今举兵南向,是在违反义理。况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公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等人可比也。如今,放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

  “与其大举兴兵,不如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作为,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军疲敝,灭曹定成,而不必急于决战啊。”

  沮授则认为,即便有刘备,即便有那篇檄文,但天子毕竟是在曹操手上。

  而曹操的贡献,曹操的所作所为,也不是凭借着陈琳的几句言语就能抹杀的。

  与其速战速决,倒不如让袁绍率军进驻到黎阳,以疲兵之计骚扰曹操,如此最多三年,就能够战胜曹操,全取中原!

  沮授的战略,也说不上有太多毛病。

  只是那“三年”的时限,落到袁绍耳中,却是格外刺耳,让袁绍难以接受。

  郭图看出袁绍对沮授计策的抵触,便主动站出来说道:“周武王讨伐商纣,不算不义!况且派兵攻打曹氏,怎么能说无名!且明公的部队精强勇猛,将领士兵都想着奋力,如果不抓住时机早早决定大业,就实是不妥。上天赐给的而不去获得,反而会受到上天的谴责。这是越国所以称霸,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啊!监军的办法,在于坚持稳妥,而不是根据形势把握时机的权宜之计啊!”

  沮授见到袁绍并未帮衬自己,瞬间也猜到了袁绍恐怕并不喜欢自己的计策,随即也是一阵叹息,不再与郭图辩论。

  回到家中,沮授与好友田丰说起此事,田丰顿时也恼怒起来:“袁公怎么变成了这样?”

  “上次本来都要发兵进攻中原,结果却忽然半途而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民力!如今又想要一战而定天下,根本毫无章法可言!这般儿戏,如何能成大事?”

  田丰身为冀州别驾,也知道如今冀州的情况。

  虽然河北富饶,但连年的征战,依旧使得袁绍府库空虚。

  尤其是数月前才刚刚平定公孙瓒,夺取了幽州,民力尚未恢复,哪里能在这个时候再次调动大量兵力用以作战呢?

  田丰亲自去求见袁绍,并与袁绍据理力争。

  “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将军凭着山岭大河的坚固,拥有整个河北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

  田丰沿用沮授的策略,同时又将其更加完善。

  “袁公现在放弃庙算之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那后悔可就来不及了!还望袁公能够稳重行事,不要轻动啊!”

  袁绍起初,还是能和田丰好好说话的。

  但田丰见袁绍死活就是不用于缓进,本就倔强的脾气再次爆发出来!

  “袁公!”

  “当年那个处事稳重,不急于朝夕得失的袁公哪去了?”

  田丰拿着手杖,不断敲击地面,眼中都流出眼泪!

  “若是袁公执意如此!将来河北人声鼎沸,恐怕就怪不得我等了!”

  袁绍听到此言,骤然色变!

  “元皓,是在威胁我吗?”

  “不是威胁!而是袁公若不能醒悟,那这是将来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田丰不仅仅是袁绍的冀州别驾。

  同时,还是整个河北士人的领袖!

  他说出的话极有份量,即便是袁绍都不敢轻易对待。

  可也正因如此,袁绍才愈发失望。

  “元皓,你我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事已至此,元皓便一人冷静思索一番吧。”

  田丰不敢置信的看着袁绍:“袁公要软禁我?”

  “待我击败曹操,夺取中原……到时候,再与元皓解释!”

  袁绍的雍容逐渐不见,转而是一种仿佛要殊死一搏的疯狂!

  “现在,我唯一所求的,便是速胜曹操!”

  “若有人阻,那就休要怪我不留情面!”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