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雍素内政谨疆理
第二日,随着梁肃将刘淮将要称帝的消息传达出去,燕京城中的氛围立即就出现了一些变化。
城外几条大河之中的驮着石碑的老王八组团出动,并且被成百上千人一起看到。
燕山与太行山之中也是出现了成群异兽,白鹿之类的寻常生物只能算是小儿科,什么麒麟、凤凰、白泽等山海经传说也是成群结队。
至于什么天降异石,河图洛书,石人一只眼等等人造物品,那更是在一日之内烂了大街。
虽然还没有人劝进,但可以预想的是,这只是暂时没人敢越过那些真正高层表态而已,再这么持续下去,总会有投机分子跳出来的。
在某种躁动的氛围之中,刘淮连续发布了几个命令。
首先就是全面批判金国的内政问题,其中一点就是金国为了安置猛安谋克户,将州县分得太碎。
就比如莫州,比山东的一个县大不到哪里去,却还有州一级的编制,纯粹养一群吃闲饭的冗官。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新光复的幽燕河北山西广泛存在,更是在山东中原都很严重。
因此,合并行政区一事迫在眉睫!
正好,现在河北、幽燕、山西、辽东都是新附之地,那些因为合并行政区而空出来的官员也不会被汰撤,正好调任到地方继续当官,而且,主动来新附之地的官员,在升迁上还会有优待。
这个命令的风头瞬间就有压过刘淮将要称帝消息的趋势。
没办法,自家汉王称帝固然重要,但是自己的前途也是关乎子孙后代的,怎么能不关心呢?
而那些原本金国官员,都得被重新考察一番才能继续任用。
第二道命令则是直白许多。
首先是威。
刘淮下令将一路逃到黄河畔的完颜谋衍当场活剐,以祭拜被他父亲完颜娄室活剐的大将邵云,随后,以他的人头当场祭祀当日陕州城破遇难的军民,并以李彦仙为主祀立庙,封其为陕州城隍。
虽然如今陕州还没有光复,但是必须得先昭告天下,弄出十二分的气势来。
威后则是恩。
刘淮下令招降高安仁、完颜允恭、完颜福寿、徒单克宁等人,并且明白告诉他们,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浪费了,那最终他们的下场当与完颜谋衍一样!
这几个东金余孽日子过的也很惨。
高安仁当日带着完颜允恭连燕京都没回,就直接窜进了燕山之中,想要逃到关外草原。
只不过契丹人在燕山中堵塞道路,因此高安仁也只能继续缩在燕山中结寨自守。
他们本来就缺衣少食,再被冬日寒风一吹,短短几日就死伤一片。
完颜福寿则不愧为完颜雍钦定的福将,在当日汉军如此迅猛的攻势中,他竟然突围而出,甚至穿过了榆关,来到了关外。
只不过完颜福寿的好运气到此为止了。
关外也不是善地。
由于东金将辽东兵马都抽调到河北打决战,因此关外异常空虚,何子正与郑发三二人一路上狂飙突进,一手文攻一手武攻,扫荡辽东如风卷残云。
而随着河北金军的大溃败,辽东也终究坚持不住,大规模的投降开始了。
何子正干脆带着一帮杂牌兵攻下了金国东京辽阳府。
完颜福寿无奈,想要继续向北,去上京会宁府,却因为道路阻隔,而不得不在冰冻成疙瘩的辽泽中落草为寇。
至于徒单克宁那就更惨了。
他原本就在河北试图拖延汉军的进攻脚步,不过由于汉军攻城拔寨实在是太迅速了,以至于他还没有发挥出本事,完颜雍就已经丢了脑袋。
聚集在徒单克宁身边的残兵败将更是灰心丧志,人数也越来越少。
现在徒单克宁已经逃到河北东部的大盐碱地中苟延残喘,比落草为寇也差不了多少。
至于在晋北占据宣德府与大同府的完颜永蹈,刘淮干脆一封文书发过去,让他不要给脸不要脸,立马投降,不要落得跟他父亲完颜雍一样下场。
在政治与军事的双重攻势之下,东金原本的太子完颜允恭最先坚持不住,选择出燕山投降。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作为一个承平太子,不说很难直面残酷人生,单单只眼睁睁看着护送他一路杀出来的忠臣孝子们在冬日燕山中冻饿而死,就足以让他崩溃了。
哪怕为了这些人活命,完颜允恭也觉得应该放下兵刃,举手投降。
高安仁则是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之中。
因为按照原本的计划,明明应该是温敦奇志来护送太子,而他高安仁要跟着国家一起去死的。
可如今竟然是温敦奇志干脆利落的殉国,而高安仁则要背着家仇国恨,投降给刘淮,实在是有些造化弄人的意味。
高安仁在这一刻是真的想要抹脖子一了百了的,但是他死了,又有谁能保护完颜允恭呢?
不过也不用高安仁犹豫了。
在接到刘淮的最后通牒之后,金军撤离山寨,还没走出十里,就被契丹人捉了个正着。
刘括与耶律陈家没想到这种天大的功劳能落到自己头上,大喜过望,立即绑着完颜允恭与高安仁赶往燕京。
得,这下子无论起义还是投诚都算不上了,只能算是被俘。
“总该算是投诚的。”
燕京城中,在与刘括等人亲切会谈,并且慰问一番契丹老乡之后,刘淮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完颜允恭身上:“刘括等人自然可以记功,但是你们却也不能算是真的战俘,毕竟离开了山寨之后才被捉拿的,总该有个投诚的规制。”
这就是不当场处死的意思了。
完颜允恭手足无措,而一旁的高安仁则是直接叩首:“外将……臣谢过汉王大恩!”
“起来说话。”
刘淮看向了完颜允恭,上下打量着这名今年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到了完颜允恭这一代,女真贵族几乎已经完全汉化,就连头发都没有剃掉,只是在大朝会等关键时刻,再将头发梳成辫发罢了,平日里干脆就是寻常汉人发髻。
而完颜允恭本人则是有些瘦弱,这次从燕山中折腾了一遭,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风寒,脸色苍白至极,换一身布衣打扮,就跟刚刚被聂小倩吸了阳气的宁采臣一般。
“完颜允恭。”
“在……在……”
“我与你父亲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民族之争,不得不拼上性命罢了。而如今终究是我胜他败,因此从此之后就没有女真人了,更没有完颜氏了,你明白吗?”
虽然此时完颜亮还在关西折腾,却也丝毫不耽搁刘淮已经将自己定性为胜利者。
当然,这番说辞即便到了史书上都得被承认,因为女真人已经丢了龙兴之地辽东与根本基业河北幽燕,关西只能算是边角料罢了。
“臣……臣明白,臣以后就是汉人,名字唤作颜允恭。”
刘淮点头:“你还要明白汉人身份之贵重,也就是你现在已经完全汉化,我也要做些政治姿态,否则你无论如何都得去采石场砸三年石头,方才能换得汉人身份。
你可别觉得残忍,当日你们女真猛安谋克户将汉人当作赌博筹码时,可曾想到今天?”
颜允恭脸色变得更加没有血色。
刘淮也懒得在这未经世事的年轻人面前耍威风,直接说出了条件:“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个,我封你当个国公,再在燕京建个大宅子,从此不能出燕京城,也算是半圈禁。”
颜允恭知道,对于亡国太子来说,这已经算是极大的优待了,好歹还能是个正经国公,燕京也算是繁华,总比到五国城那种地方要强得多。
须知道,天祚帝可是在投降金国一年后,就被当众射杀了,颜允恭能有这种下场,还要什么自行车?
“第二个,当个寻常人,我给你一笔钱,随便找个地方好好过活,可以经营农工商等产业,三代之内不许考科举。
可若是真的有女真人想要复国,将你推出来,我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会再作任何宽恕!”
颜允恭还在犹豫,但高安仁却已经替他做出了决定:“第二个,汉王,我们选第二个,谢汉王开恩!”
第二项选择明显是要好许多,除了少了个头衔之外,最重要的能获得自由。
但颜允恭担心这是刘淮专门留下的陷阱,等着他做了这个选项后,门口就会冲进来两名刀斧手将其剁了。
“太……二郎,汉王从来都是光明正大,说到做到的,勿要迟疑,赶紧答应。”
在高安仁的催促下,颜允恭也大拜于地,叩谢天恩。
刘淮让二人起身,继续说道:“除此之外,你的儿子完颜珣也好好的,他今年三岁,我听说他的母亲姓刘,乃是个汉人?”
颜允恭慌忙点头:“正是。”
刘淮淡淡说道:“那就好,我已经将他收养成义子,改名为颜珣,春日后会送到夫人身边,以后你们就不要见面了。”
颜允恭心中一痛,刚想要说什么,就被高安仁用力拽了一下。
对于亡国太子来说,没一个儿子已经是最好结局了,高安仁甚至在祈祷,颜珣可千万不要早夭或者不成器,否则刘淮绝对会再领走颜允恭的其他儿子。
这也不是因为刘淮想要让女真人感受父爱,而是灭国之后,对异族故地的处置方法都是有标准流程的。
就比如唐朝灭高句丽之后,武则天就让堂兄武惟良将女儿嫁给高句丽末代国王高藏,生出了高德武,并将其养在宫中,与皇子一起成长,享受王公待遇。
后来高句丽有人想要复国,唐朝直接将高德武派到了高句丽作安东都督。
高句丽的遗老遗少一开始还十分开心,以为唐朝出了昏招,想要直接拥立有高句丽正统血脉的高德武为王。
但高德武却直接在高句丽展开了血腥镇压,并表示我由天皇天后亲自抚养成人,乃是高贵的唐人,大唐的王公。
你们这些高句丽人算什么东西?也敢来玷污我的血统?
如今刘淮收养颜珣,八成也是作后手。
若是能顺利将辽东消化也就罢了,颜珣也就是在朝中作高官的前途;可若是真的有想不开的女真人,在二三十年后还想要恢复金国,那么颜珣就是最好的辽东都督人选!
颜允恭纵然是再不舍,也只能对此认命,随后在高安仁的示意下,千恩万谢的离去了。
而随着金国太子的正式投降,一些事情也终于开始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