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五十四章 三岛的布置
十二月的夜西风,吹出冰面,细微的噶渣渣的声响,是冰在生长。
撞角蛮横地撕开并不厚实的冰面,船只停泊到了码头。
蓝玉身着白色披风,迈着沉稳的步伐,对迎接的赵海楼、高令时等人问:“信国公可休息了?”
赵海楼回道:“还在候着梁国公。”
蓝玉呵呵一笑:“我哪敢让信国公候着,走吧。”
汤和守着小火炉,见蓝玉进来,摆了摆手:“莫要多礼了,天冷,我热了点酒,来,尝尝,金陵饱腹楼的好酒,我特意让人带来的。”
蓝玉笑容满面地坐了下来,寒暄几句,品了几口酒,感叹道:“好酒!”
汤和伸出手:“东西还给我。”
蓝玉从怀中取出文书,递给汤和。
汤和打开看了看,确定是自己签发的文书,然后丢到了火炉中,看着文书烧成了灰烬,言道:“你们压根没有收到过这封文书。”
蓝玉目光深邃:“信国公这般做,是在帮镇国公吗?”
汤和呵呵一笑:“谈不上帮,只是觉得他都被皇帝赶到祁连山放马去了,如此沉重的惩罚,若是这里的事没收好尾巴,他难免会抑郁。好歹他也教导过汤鼎,这份人情,权当还了。”
蓝玉赞道:“你行。”
在汤和接了征东大将军印之后,他给大军下的命令只有两条:
第一条是,继续执行镇国公的命令,直至第二道命令送至。
第二条是,回师大阪,商议设卫所事宜。
镇国公的命令是什么,不言而喻。
汤和并不是一个好杀戮之人,但他赞同顾正臣的策略,并支持大军继续扫过去。
这一扫,又是一个半月。
三遍!
杀了多少人,蓝玉不知道,大军也不会去统计这些。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反正大军回来的时候,除了明军,就没遇到过活人。
蓝玉喝了口酒,道:“官员的弹劾还真是可怕,一个国公都能赶出金陵。只不过,镇国公恐怕不会安于在祁连山下放马,以他的个性,不管在哪里,都会掀起惊涛。”
“这一次,不知道倒霉的会是谁,瓦剌的也速迭儿,还是哈密王兀纳失里?呵,总之,一定会有人倒霉,也一定有人建功立业。”
汤和举杯:“你对镇国公了解颇深啊。”
蓝玉嘴角动了动。
不了解,如何斗……
蓝玉一饮而尽,呼了口酒气:“我们何时班师?”
汤和平静地看着蓝玉:“现如今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条路,留兵两万驻守三岛要地,其他军队班师回朝,水师负责后续后勤事宜。”
蓝玉凝眸:“这不应该是唯一的一条路吗?多出来的一条路是什么?”
汤和笑了:“第二条路,留兵八万驻守。”
蓝玉瞠目:“八万?”
你知不知道八万军士背后还有三十几万家眷?
你这是想要——重建这里?
汤和看出了蓝玉的疑惑,刚想说什么,帐篷被掀开,冷风钻了进来。
高令时抱拳:“收到消息,李芳雨说服了李成桂,现如今,两人已乘船前往佐渡岛,预计五日后抵达。”
汤和搓了搓手,起身道:“才来啊。”
速度有些慢。
顾正臣离开时让人送归李芳雨。
那是十月份的事,眼下都十一月了。
显然,李芳雨遇到了一些麻烦,亦或是说,李成桂对大明的提议有些不感兴趣。
这不行。
大明人不方便过来挖矿,朝鲜人可以来。
你们领工钱,我们要金银,就这么简单。
汤和吩咐道:“我们也去佐渡岛看看,顺便见一见朝鲜国王。”
高令时点头:“我们的人在清理矿场时,发现了大量尸骨,从搜出来的文书与尸骨穿着来看,很有可能是金州被掠走的朝鲜军民。那李成桂去一趟接走尸骨也算合情合理。只是,这会不会影响合作?”
汤和摆了摆手:“朝鲜王室也不富裕,他们也需要一笔金银,更何况,那李成桂想要办的事可不少,没金银撑着场面,许多事都办不成。”
高令时了然,转身离开。
汤和看向蓝玉:“这一次,大军主力会留在这里,相应的物资也会不断运来。另外,梁国公、福靖侯你们,都可能没办法休息了,接下来的事还有很多……”
蓝玉苦涩不已:“镇国公出征之前就做过打到明年开春的准备,现在看来,明年开春,我们也未必能回金陵啊,罢了,我等听旨意做事便是。”
翌日。
汤和、蓝玉等人登船离开,进入濑户内海时,蓝玉看到一艘艘马船正朝着大阪方向而去,不由皱眉:“信国公,战争结束了,马船应该撤至太仓州吧,缘何还在往大阪去?”
汤和看了一眼,平静地说:“兴许是王良他们弄错了,不管了,我们先去见李成桂。抑兼并之下,许多勋贵嘴上不说,暗地里可没少腹诽陛下与镇国公。”
“现如今,格物学院提名了两厂两企的运营之人,并得到了官员认可,陛下批准,明年五月份,此人会正式接管两厂两企,当下水师主要负责的,便是协助将大明东海四岛金银开发企业建起来。”
蓝玉皱眉:“终于选出来了,是谁?”
统一管理两厂两企,权力十分之大,责任也极重,寻常之人不可胜任。
用谁,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
最好的人选,自然是顾正臣,可顾正臣哪有空管这些……
汤和凝眸:“蔡源!”
蓝玉恍然:“是他!”
蔡源出身商人之家,是格物学院弟子,曾被顾正臣派去云南潜伏,为朝廷拿下云南立下过功劳,后来成为云南信访总司负责人,又被提拔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
只不过,命运到这一步,突兀地改变了。
蔡源的父亲蔡昭死了。
说起来,蔡昭的死还与顾正臣有关,正是那一次同行,顾正臣也几乎没了性命。
顾正臣没死,可蔡昭却被烧死在了花船里。
凭着手中的一枚玉佩确定了蔡昭身份,蔡源回家守制。
守孝结束后,他便可以重新被启用。
此人,确实是个有能力之人,交给他统管两厂两企,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蓝玉突然想到什么,问道:“我记得,蔡昭是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