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923章 皇帝退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23章 皇帝退位

  

法兰西有个很奇特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首都百姓武德爆棚,跟其他国家边军才能打完全不一样。

  莫公泽十二岁之前在巴黎呆的日子比维也纳还要多,因为巴黎的教育水平是全欧洲最高的,各行业的大师很多都在这里。

  可以说,莫公泽是要算半个巴黎人的,所以他很清楚巴黎百姓的战斗力。

  这倒不是说巴黎百姓能对抗的了反法联军,而是没必要给自己增加难度。

  而且这种市民精兵有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他们过惯了城市中生活,在纪律上天然胜出一筹,但是不耐苦战,很容易因为被掐住生活命脉而屈服。

  反之,边军和从农村地区征召起来士兵在这方面就要强得多,这也是法兰西在历史上一直不能登顶的底层原因。

  法军士气高,战斗力强,但在陷入不利后,往往不能扭转局势,崩的远比其他国家军队快,基本上就没有笑到最后过。

  颇有点演义中程咬金的意思,你扛过他三板斧后,他就要跪了。

  这些人要真有老秦人那么耐苦战、恶战,说不定还真能成点事,可惜他们不具备这个特点。

  “巴黎人不能吃苦,但很有豪侠风气,任气好武,今朝有酒今朝醉,火烧眉毛了也不着急,这在我孩童时期是经常见到的。

  这样的人你是不能猝然把他逼急的,逼急了他奋起一搏,是能搞出大事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磨,磨上几天各种鸡零狗碎的难题把他缠住,很快就会英雄气散尽,再就会任人宰割了。

  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巴黎人自认是他们是杀害了国王的凶手,极度害怕波旁家族回去之后要把他们杀光。

  目前正处于要保命,一点就炸的状态,是以更不宜马上进攻。”

  这波分析就是莫公泽的长处了,军事指挥上他可能跟覃三在一个水平,甚至还要低一点。

  但治理国家,洞察人心,内政外交方面,莫公泽比历史上的拿三都还要强一些。

  在他的指挥下,反法联军靠近到莫城与法军对峙之后,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

  而是利用法军已经没有多少骑兵的特点,派出大量匈牙利骑兵逐步收紧对巴黎的围困,许进不许出,缓缓向巴黎城注入让老巴黎人不能忍受的高压。

  另一方面,路易十八还是比较清醒的,也是比较有能力的。

  他知道对于法兰西来说,国王和贵族的专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历史上曾颁布进步法案,呼吁社会和解,任用温和派主政。

  在发现弟弟查理十世完全倒向保守派后,曾哀叹查理十世一定会让波旁王朝再次倾覆。

  而他有这种意识,就能很好执行莫公泽的第二个法令。

  那就是路易十八以法兰西国王身份对巴黎市民释放善意,承诺只追究当年那些参与了比如九月屠杀等事件的极端自由派责任,不对巴黎普通百姓追责。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拿破仑惊恐的发现巴黎百姓的战斗欲望和对他的支持正在快速下降。

  为了最后一搏,拿破仑决定主动率军靠近莫城,与反法联军决战。

  12月22日,圣诞节前夜,拿破仑率领他仅有的四万正规军,并巴黎国民自卫军等七八万民兵,拼凑了十几万军队汇聚莫城。

  莫公泽再次发动攻心战,给了拿破仑致命一击。

  他以联军统帅的名义发表宣言,声称只要拿破仑及主要将领能束手就擒,反法联军可以不进入巴黎,不伤害任何一个人。

  拿破仑愿意,那战争就结束了,虽然没有占领法兰西,但达到了最基础的目标。

  拿破仑要是不愿意,就可以把战争的一切罪行,加诸到拿破仑头上。

  12月23日,拿破仑拒绝了莫公泽的提议,法军开出莫城,主动发起进攻。

  莫公泽将大军主力背对马恩河列阵,集中在一片低洼地带。

  拿破仑大喜,以为是莫公泽不会用兵犯了错误,立刻集中所有精兵,猛攻莫公泽所在。

  结果拿破仑完全忽略了俄国战场上传来的消息,反法联军中的四万大虞精兵手里有五十七台手摇式机关炮,此外还有上百门八磅炮。

  刚开打时,法军的火炮还给大虞军队造成一定杀伤,但很快就被大虞的八磅炮野战炮压着打,并彻底失去作用了。

  法军这些年重武器损耗太大,钢铁和火药的流入也被严重限制,新造的基本都是小炮,火药也不如以往精纯,根本无法与大虞的八磅炮抗衡。

  老近卫军的万岁冲锋就更惨了,不单因为汉军最擅长的也是万岁冲锋,更因为手摇机关炮的存在。

  当法军发起集团冲锋时,直接就被一分钟三百发的手摇机关炮打的尸横遍野,随后汉军开始集团冲锋。

  杨芳、邸飞虎、党守正、葛云飞、李成杓、向荣、保宁这些个个都是武林高手,白刃战中法兰西人何德何能可以跟他们对捅。

  战斗打到傍晚,即便拿破仑的老近卫军和青年近卫军无比勇猛,战损高达四成了还能保持建制,但双方的差距太大了,他们再是英勇,也无法扭转战场局势。

  在这些老近卫军们流光了最后一滴血之后,法军的败亡不可抑制的到来。

  先是重压之下的老巴黎民兵一哄而散,随后是拿破仑不忍自己的近卫军们再承受这种伤亡,主动选择了撤退。

  此战,法军十二万人发起主动进攻,一天之内损失了四万多人,反法联军的伤亡还不到万人,基本就标志着法兰西帝国进入了倒计时。

  12月24日,拿破仑率领大约一万人的最后武装离开巴黎,逃到了南部的奥尔良地区。

  听到这个消息,在沙特尔阻击英军的圣西尔元帅率军向威灵顿公爵投降。

  不过仍有数千忠于拿破仑的军队离开圣西尔所部,前往奥尔良地区追随拿破仑。

  同日,反法联军进入巴黎。

  这是自英法百年战争之后,快四百年来法兰西的首都第一次沦陷,路易十八在数万反法联军的护卫下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完成了复辟。

  而巴黎民众也如同莫公泽预料的那样,在最初的血勇褪去之后,面临一个有些屈辱但勉强能生活的未来,直接就接受了。

  这就是小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2月25日,联军四万步骑进入奥尔良地区,瘸子塔列朗伯爵亲自渡过卢瓦尔河,劝说拿破仑接受现实向反法联军投降,不要继续把法兰西人往地狱里推。

  拿破仑看着这个瘸子,气的肺都要炸开了,“我从来没有把法兰西人推往地狱,反而是你们这些叛徒,这些叛国者在祸害法兰西人民!”

  塔列朗伯爵不想在这和拿破仑辩论,同时也怕说话太尖酸把拿破仑整破防后,一枪把他给毙了。

  “陛下,争论这个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你是好意还是失误,法兰西正在遭受劫难。

  而为了把这个损失降到最低,让跟随你最忠心的勇士不至于全部失去生命,您知道应该做出什么选择。”

  这话倒是实在,拿破仑或许还可以挣扎一下,因为联军对长期深入法兰西还是有些疑虑,害怕所有法国人都出来反对他们。

  同时法兰西南部和东部地区也是在大革命中受益最广的地区,大量的革命政府和法兰西帝国良家子都出自这里。

  实际上他们对于拿破仑的支持,要高于巴黎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或者说这些人对拿破仑的支持,比巴黎人更加坚韧。

  但拿破仑如果选择继续挣扎,可以预见的未来中,法兰西将真正成为一片尸山血海,所有忠于拿破仑的人都将面临家破人亡的局面。

  “陛下,我们没有输,法兰西人民不会允许和接受外国人的奴役!”近卫军骑兵将领马鲁拉兹中将大声喊了起来。

  随着他的呼喊,拿破仑身边仅剩的两万士兵也此起彼伏的开始怒吼,他们看着自己的皇帝,眼中满是不甘。

  这种情绪感染下,就连布律纳这种原本不太被拿破仑信任的元帅也涨红了脸,满是义愤填膺。

  拿破仑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兵将,在成为第一执政后,那颗完全被荣华富贵塞满的心,仿佛一下就被打通了。

  “我不能让你们再跟着我陷入绝境,你们都肩负着对国家还有家庭的责任,为了你们,我愿意放弃这一切。

  但请你们记住,我是在奥尔良,在贞德战斗过的奥尔良离开的,为了法兰西!”

  说罢,拿破仑拍了拍塔列朗伯爵的肩膀,“告诉斐迪南,我愿意接受一切,但不应该受到侮辱,请他给予我一位帝王应有的体面。”

  这位法兰西历史上能进入前三的帝王非常善于挑动人心,博取同情,嘴里说着为了法兰西,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些保障,至少能保留一个退位帝王的待遇。

  “陛下请放心,路易国王和斐迪南国王不是狂热的乱党,我们不会把一位帝王送上断头台。”塔列朗伯爵看着拿破仑,脸上露出了伤感的神色。

  “如果我们能在一个合适时候停下来,那至少可以拥有北意大利和尼德兰,消化了这些地区,我们就不是法兰西帝国,而是查理曼帝国。

  我都不敢想一个复活的查理曼帝国有多强大,英格兰人绝对撑不过半个世纪!”

  “很美好,查理曼帝国,但那将是一个没有波拿巴家族的查理曼帝国,你们的查理曼帝国。”

  拿破仑毫不顾忌的说出了心里话,反正这会他最忠诚将士们还在远处看着这一切的,听不到他与塔列朗伯爵的对话。

  “塔列朗,你和你的同伙一定会后悔的,后悔没有全心全意支持我,要建立查理曼帝国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法兰西人手里的枪炮,不可能用你说的那种方式建成。”

  1815年1月1日。

  拿破仑在紧邻奥尔良大教堂的格赫斯洛宅邸签署了退位诏书,表示他愿意接受同盟军的条件,即日起宣布退位法兰西皇帝和意大利国王。

  同时解散法兰西帝国和他建立的意大利王国,遣散身边的法兰西帝国近卫军。

  当天下午,拿破仑在上万近卫军官兵的哭泣声中登上莫公泽派来接他的马车,随后被安置在了枫丹白露宫。

  至于今后的命运,要等反法联军在分赃大会上,才会决定。

  同日,收到拿破仑投降的消息,慌忙跑回那不勒斯,由拿破仑册封的那不勒斯国王若阿尚.缪拉宣布在罗马投降。

  拿破仑的养子,他第一任妻子约瑟芬与前夫的儿子威尼斯亲王欧仁.博阿尔内,也在帕多瓦向莫公泊率领的撒丁王国联军投降。

  至此,拿破仑的帝国彻底瓦解,似乎欧洲即将从动荡转为和平。

  当然,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沙皇俄国还没有宣布投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沙皇俄国要反抗到底,反而预示着沙皇俄国要迎来更加惨烈的政治斗争。

  这个斯拉夫人建立的帝国,在很大程度上不属于欧洲国家圈子,他更像是一个由金帐汗国孳生的怪胎。

  它吸收了大量金帐汗国的文化作为自己内核,表面上又疯狂迎合西欧,显得非常怪异。

  而沙俄跟西欧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宫廷斗争完全是东方式的,血腥程度远超大家都是亲戚,下台也讲究体面的西欧。

  沙皇临时驻跸地,枪炮声一阵一阵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鲜血在地上蜿蜒流淌。

  一辆一辆马车碾过血水与雪水混合的泥巴路,千余戴着熊皮帽的禁卫军护送着它们,向着北方狂奔。

  而这一切的缘由,就是这场战争中罗斯帝国的操作,太过魔幻了。

  先是亚历山大一世亲自前往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与大佬森会盟,确定了以压制法兰西,换取大虞不再往西发展的承诺。

  接着在欧洲被拿破仑暴打后,内部亲法派占了上风,随之就在提尔西特条约中倒向了法兰西,国策变成了俄法合作,先定欧洲,再向东进攻。

  这次国策倒是没有反复,但在战争中开始了反复。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先是同意库图佐夫的坚壁清野战略,可是看着库图佐夫一步步后撤,把察里津、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等大城市丢光,损失惨重后又变卦。

  随后,俄军在他亲自率领下,于下诺夫哥罗德与大虞征俄军决战,导致输光了至少一半筹码。

  然后再次反复,同意库图佐夫的坚壁清野战略,为此还火烧了莫斯科。

  可是做完了这一切,只过了一个月,西欧传来噩耗,拿破仑战败投降,法兰西帝国解散。

  这下好了,所有的谋划彻底成空了,大虞征俄军肯定没法打到斯摩棱斯克和基辅,但西面来的欧洲联军可以啊!

  你这还坚壁清野个毛,东西两方夹击而来,沙俄不可能扛得住。

  就连库图佐夫也没料到所向无敌的拿破仑,打遍整个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帝国会轰的一声倒下。

  一时间,所有的指责都冲着这位老将而来,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库图佐夫径直倒下了,躺在床上几乎都没法起身。

  而他一倒下,整个沙俄就乱了套。

  本来这就是一个比较散装的帝国,跟西班牙、意大利差不多。

  之所以看着比这两国要坚挺和团结,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团结。

  这时候沙俄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没有多少铁路,特别是没有化肥和良种,后世富庶无比包含乌克兰平原在内的东欧大平原亩产低得很。

  还主要出产黑麦、燕麦这种高寒作物,根本不是什么宝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毛子要是不团结,不汇聚在沙皇的统治下齐心协力四处进攻,尽量为自己获得一些富庶的土地,抢夺别人的劳动成果,就只能一辈子给人当奴隶,一辈子受穷。

  这种团结确实十分牢固,也很可怕。

  但要是沙皇不能给下面的人带来好处,出现了导致帝国遭受重大损失的失误,面临的情况也会非常可怕。

  沙俄宫廷在此时分成了好几派。

  西方保皇派希望保住亚历山大一世,并向西欧诸国求和,稳住他们以后,再来跟契丹帝国谈判,哪怕多受一点惩罚也要保住帝国,保留东山再起的可能。

  东方派希望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战败负责,退位让给弟弟康斯坦丁大公,然后由康斯坦丁大公向契丹帝王的皇太子请罪,彻底倒向契丹人,避免被西欧国家严惩。

  地方分裂派则不希望跟沙皇混了,企图用脱离帝国的行动,换取不用承担战争罪责。

  让沙皇直属的地方为战争负责去,他们则回家当土皇帝。

  其余还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诉求的,一时间群魔乱舞,蔚为观止。

  最可怕的是,看起来就没什么出路,很傻很天真的地方分裂派反而是占多数的。

  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许多‘聪明’的地方贵族认为契丹帝国不可能控制他们所有人,只要自己不在大城市,躲着不出声就能逃过一劫,甚至契丹人还会有求于他们。

  而这次禁卫军保护沙皇往北逃,就是沙俄帝国中企图挽救国家的精英利用地方分裂派的矛盾,把他们控制下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抢走。

  这些属于西方保皇派的精英企图前往圣彼得堡稳住局势后,再与大虞谈判。

  这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可惜大虞征俄军因为寒冬和补给问题,无法留在沙俄腹地。

  不但被烧毁的莫斯科没法呆,就连下诺夫哥罗德都呆不住,喀山城中也只留了千余最耐苦的高丽兵在。

  如若不然,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