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7章 受国之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章 受国之垢

  

众将皆知这是大魏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战,孙礼自入了中军之后,寸功未立,故而亲领麾下骑卒前突在离蜀军距离十里之外的地方。

  轻骑的高机动性就在于此,蜀军全军皆是步军,轻骑总不会被步军突脸的。

  杨仪和他麾下都尉赵正的两千步卒,在破晓时就离开军营向南,半个多时辰就与孙礼部前锋接触到了。孙礼不敢怠慢,也不敢私自将杨仪扣押,即刻令人在此处布防,亲自带着杨仪向南来到广汉。

  皇帝行辕已经到了此处。

  “杨仪?”曹睿听着裴潜的回报,略略皱眉:“他为何归降?可有原由?”

  裴潜轻声对答:“臣问过孙德达,杨仪说诸葛孔明已死,刘禅不用其计,故而弃暗投明,来投大魏。”

  曹睿嗤笑一声,指尖在桌案上有节奏的敲着,几瞬后说道:“裴卿,你看,这世上做事之人总是不能随心所欲。前几日马忠城破归降,是力尽之举,难以苛责。今日杨仪又来归降,不用其计就要叛了?朕心中厌恶至极,可还是要纳了他,甚至还要给他封官封爵。”

  “可见做了多年皇帝,还是不能任意而为。”

  裴潜笑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陛下承天下之重,小小杨仪,不必挂念心上。”

  “不若臣将孙德达和那杨仪一并唤来?”

  “好。”曹睿点头。

  不多时,裴潜领着孙礼、杨仪二人走入帐中。当然,杨仪双手是背在身后捆缚住的。面见皇帝不比寻常,这不是展现宽宏大量的时候。

  换句话说,也没有必要对主动来投的杨仪如此。

  见礼过后,曹睿端坐帐中,裴潜站在侧前处,替曹睿开口发问。蜀军兵力如何调度、各处将领是谁、内部局势如何……犹如倒豆子一般统统说了个清楚。

  杨仪人在魏营,并无丝毫隐瞒。

  “禀陛下,臣已问罢。”裴潜转身朝着皇帝拱手。

  曹睿从容点头,眯眼看向杨仪:“杨仪,你既归降,可有所求?”

  杨仪叩首道:“小民只求效力大魏,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小民已将所知之事尽数告知,还望陛下垂怜。”

  曹睿又问:“既然你归降大魏,以圣朝之宽仁,总要与你一个职位的。你有何志向?不妨一说。”

  有何志向……

  跪在地上的杨仪竟瞬时被这几个字给噎住了,没过几瞬,面上明显涨红了起来。杨仪似乎很久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了,昔日入了刘营,而后一路做事直到今日。丞相亡故之后也整日忙于军事,昨日一朝背叛,其间种种言说不尽,哪里还有时间考虑什么志向呢?

  曹睿静静的看着杨仪神情的变化,片刻之后,杨仪方才叩首答道:

  “回禀陛下,自桓灵以来天下丧乱,征战不休,民力虚耗。小民若言志向,则是早日结束益州战乱,与民休息!”

  曹睿点头,侧脸看向坐在堂中右侧的黄权:“杨仪归顺大魏,朕今日纳了。黄卿为尚书左仆射,说说应当与他什么职位爵位?”

  黄权瞥了一眼杨仪,秉着职责应道:

  “陛下,杨仪是襄阳人士,在建安年间先仕官于襄阳,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

  裴潜这个时候插话道:“陛下,傅群是臣在荆州刺史任上的前任。”

  曹睿微微颔首,表示听到。杨仪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黄权继续道:“杨仪后降关羽,入蜀后先后为丞相参军、长史,后在蜀国为军师将军。此人先叛曹氏,归顺刘氏。而后又叛刘氏,重归大魏。臣以为若要任用当计前番种种,兼顾当下归顺之功,以其为二千石、亭侯,以示大魏宽宏接纳之意。”

  杨仪心下大急,眉毛猛地挑起,刚想向皇帝争辩,可抬头之后看到皇帝毫无表情的面孔之时,到了嗓子眼的话语也随之憋了回去。

  不敢说,的确不敢说。黄权如今已经是魏国的尚书左仆射,多受魏帝信重,虽他也是降臣,自己如何能在此处惹恼黄权?

  投魏之前,如何能想到魏人能将自己建安年间的经历翻出来再说?

  杨仪复又把头低下,静静等待着对自己的最终判定。

  曹睿道:“少府纪亮去年病故,九卿缺一,就以杨威公为少府吧。另外加亭侯之爵,封邑千户,以示宽仁。”

  直到此时,杨仪悬起的心才稍稍放下,当即叩首高声应声:“臣杨仪谢陛下恩赏!臣愿为大魏效死。”

  曹睿听到杨仪这种表忠心的话,也只是笑笑:“旧时功过一笔勾销,朕也不会再提。不过不提并不是当那些故事不在了,蜀地尚未全定,朕要看到杨卿对朕的忠心!”

  “平身吧。”

  “是,是。臣明白了。”杨仪连连谢恩。

  曹睿直到此时方才问道:“你前番说过,诸葛孔明是在广汉去世的?”

  “是,”杨仪拱手应道,此时他已站直,好似一直就是大魏的臣子一般自然:“臣当时就在身旁,乃是劳累过度、心悸而死,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便去了。”

  曹睿又道:“可有痛苦?”

  杨仪答道:“并无。”

  曹睿点了点头:“那诸葛孔明棺椁今在何处?”

  杨仪抿了抿嘴:“棺椁现在狼亭军中,臣从狼亭南来之前,彼处尚有一万步卒,孙将军所部应当在追赶中了。”

  曹睿看向孙礼:“德达且回军中,朕让卑将军率骑兵援你,急攻此部蜀军,若遇到诸葛孔明灵柩不得毁坏,当妥善存之。杨卿也一并去,若遇顽固之敌,由你来劝降!”

  “臣领旨。”孙礼沉声拱手。

  ……

  杨仪一走了之,自己奔了前程,却给身后的费祎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所幸魏军骑兵并未在第一时间进攻,这也给了费祎移兵向北的时间。

  这个时间窗口并不长,只是走了半程,魏军骑兵便又恢复了此前的进攻状态,不断袭扰吞噬着他的后部。

  还是那句话,诸葛在时,杨仪以为自己可以胜任统军之职。杨仪逃后,费祎本以为自己也能胜任,却在连续不断的失利后也渐渐颓丧。

  这与忠诚无关,而与事实有关。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