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0章 武侯薨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0章 武侯薨逝

  

有了皇帝本人和四万生力军来到了蜀地,整个战局已经有了霍然开朗之势。

  曹睿请陆逊从白帝城过来,只是为了借陆逊智谋查缺补漏罢了,并不是说离了陆逊大魏君臣便不会打仗。

  自从一月二十日曹睿到达德阳后,当日带领主将祭拜满宠,当晚举行军议布置战局,第二日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用兵。

  五万人的打法,和九万人是截然不同的。

  右骁卫将军胡遵的中军步卒万人被派往北方的安汉县方向,负责攻略安汉、南充、阆中三地。

  左骁卫将军姜维部被曹睿指派负责奔袭成都,大致路线是经江州、江阳、南安进讨成都南边的武阳,相当于在蜀中盆地的正下方画了个圆弧一般。其间距离约一千五百里。

  姜维所部的任务并非攻城拔寨,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最迅疾的攻势惊扰蜀中腹地和成都,扰乱蜀国全局的布置。

  换句话说,只要姜维不做屠城的事情,他可以尽情施展手段扰乱蜀中。这是得到皇帝亲自授权的。

  除了左右侧翼,正面战场上的压力也陡然增大。

  皇帝亲至军中,尤其又是一个毫无败绩、屡屡平灭强敌的统帅,军中上下的士气高到了极点。九万大军之中无人不知皇帝在此。

  说白了,作为将领、军官、士卒,不就是为了搏一个功名、荫庇后世子孙吗?

  皇帝就在眼前,哪里还有半分犹豫的道理?

  不过区区五、六日过后、大军发力不过两、三日,整个正面战局都在朝着有利于大魏一方的情况进行转化。

  而这一切,都给人在广汉的诸葛亮带来了异常巨大的压力。两万军队加上数万民夫作为辅助,凭借阵地已经抵挡不住魏军打了鸡血般的进攻,渐渐显出了颓势。

  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结果,这是兵多对兵少的天然压制,这是亘古不变倚多为胜的真理。

  这也是蜀汉兵力不足的悲戚和无奈之处。

  一月二十六日,广汉县,府衙内。

  “威公,今日军情如何?”诸葛亮坐于桌案之后,烛火衬得他愈发清癯,就连以往那双最明亮锐利威严的眼眸,此刻都显得疲惫而迟缓了起来。

  杨仪跪坐诸葛亮身前,小声说道:“丞相,第一道营垒已经守不住了,明日应当退到广汉城外的阵地上。属下估计,凭借营寨工事还能再抵挡个十余日?”

  说到‘十余日’三字的时候,杨仪不知不觉的换成了询问的语气,眼神带着询问看向了诸葛亮的面孔。

  诸葛亮极其缓慢和微小的摇了摇头:“七、八日吧,再多恐难支应。”

  “是。”杨仪又道:“成都今日传来的消息,费文伟在成都族诛了两家益州士族,死者二百余人。除了成都城内,郫县、广都二县县令因为怠惰畏敌,也被费文伟斩了,换上亲信之人顶上职位。”

  “蒋令君就在近处,此事也得到了蒋令君的同意。”

  “嗯。”诸葛亮的双眼中又流露出一丝怆然:“当杀则杀,都这等地步了,若杀些人能让上下听话些,那也当杀……”

  杨仪才智皆为上等,听出了诸葛亮的话外之意。

  若把人杀了,但事情还是做不好又当如何?

  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

  做不好也就做不好了,因为到时大汉都将不复存在,哪里还有人会追责或者承担后果呢?

  一项一项事情在杨仪口中汇报出来,诸葛亮听着听着,神情愈加疲惫,竟在听着杨仪说话的时候单手咚的一声拄在了桌面上,将杨仪吓了一跳。

  “丞相这是怎么了?”跪坐席上的杨仪连忙直起上身,向前倾斜问道。

  诸葛亮双眼紧闭:“……”

  杨仪急切问道:“丞相在说什么?属下听不真切。”

  杨仪刚问出了这句话,顿觉情势极度不妙,连连膝行向前,双手在同一时间颤抖了起来,将右耳附在了诸葛亮脸前。

  “我头痛欲裂……威公……我怕是寿数已到,要见先帝去了。”

  杨仪大骇,一时面无血色,混身抖了起来:“丞相莫要说这般晦气之言!丞相只是太过劳累了,休息些时日便好,我去叫医官,我去叫医官!”

  “别走了。”诸葛亮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用尽气力说道:“趁着我还有气力,威公听我再说几句。”

  杨仪手足无措,眼泪不受控制的奔流而下,连连应声,声音中满是惊惶:“丞相请说!我在听,我在听!”

  诸葛亮道:“其一,剑阁留万人就够,五六千也可,让陛下速来广汉。蜀中……蜀中各地如此境地还不造反,皆由我在广汉前线坐镇压制之故,切记,不可为我发丧。”

  “若我死了,形势恐将陡变,若陛下不在此处,恐再难维持局势!”

  “是,是,属下记住了。”杨仪直接跪了下来,将额头贴在席上,还在颤抖之中,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

  “其二,告诉陛下,若我不在,他切不可起了怯懦之意!多年以来陛下和你等都以我为胆,若我不在,威公,你要在陛下难以决断之时提醒他,他是先帝之子!先帝奔波转战大半生,心中从未起过怯懦之意!基业难得,不可轻弃,局面未尝不可逆转!”

  “是……”杨仪的声音压低呜咽了起来。

  此时的杨仪脑中一片乱麻。

  除了丞相,谁还能抵住魏国这般进攻?若丞相不在,广汉还真能守住吗?

  想到这里,杨仪抬起头来,神情急切的问道:“丞相,若广汉不能守,能不能退守涪县和雒城?成都又该怎么守?”

  “丞相去后,朝中之事又当以谁为主?”

  “还请丞相示下!还请丞相示下!”

  诸葛亮头颅低垂,双眼却开始打量着杨仪。目光里似在思索、似在犹豫、似在不满……

  可终于,诸葛亮没有说半个字,而是嘴角轻轻扬起笑了一下。

  而后,双目闭合,便再无声息。

  此时的军帐之中,只有杨仪和诸葛亮两人。杨仪用力压抑住自己的哭声,不敢让帐外听到半分。哭了许久,方才扶着诸葛亮尚温热的身子躺在席上。

  杨仪脑中一片空白。

  我该何去何从?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