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242章 添上一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2章 添上一笔

  

旁边的婢女瞧见公主敛眉,细看那张信纸,半天没有动作,好奇起来。

  “是谁给娘子写信?”

  婢女想着前阵子离去,说是要回长安的白衣高士,奇道:“可是王摩诘送来的?为何会让个小道士来传信。”

  玉真公主瞧着那张纸思忖。

  好字,好诗篇,最后题字太白……让她无端想到了李白那人。

  不知道他字什么。

  玉真公主招手,叫来仆从,眉间一点朱砂压住心绪,她道。

  “你去查查,那个叫李白的如今可还在道观里?”

  婢子瞧着公主神情,心中藏着许多好奇。看着仆从快步走去寻人。不一会,派出的人就回来了。

  仆从叉手。

  “那人下山去了。”

  ……

  ……

  李白他们一路走到了越州。

  船上遇到了一个读书人,跟他们同路,说是仰慕陈待诏的画作。

  那书生说的兴奋。

  “之前小生偶然在书肆里见到一副鞍马图,虽是临摹之作,也也可瞧出原作的神采。上面人物姿仪,品流风雅,鞍马长鸣,跃然纸上,为当代大家。”

  “于此一道,堪称冠绝当代!”

  三水在旁边听着,挠了挠脑袋。

  “可我听说,长安还有位画师更厉害。”

  书生说的起劲了。

  “那说的想来是吴道子吴大家,两人各有所长,吴道子绘鬼神、绘山川、江河湖海。相传他自创‘兰叶描’,所绘衣带如在风中飞舞。”

  “而陈闳陈待诏为宫廷名家,善绘帝王像和骏马,尤其是马……”

  这一说,就说了半程山水。

  李白和两个年轻弟子听出几分,这人原来爱马,喜欢骏马图,自说还曾与马同吃同住睡在马厩里半年。

  同船的客人听到这里,离这书生远了一些。

  书生浑然不觉。

  他兴致勃勃道:“天下竟有如此良机,竟能在越州一见陈待诏。可惜待诏正在守孝,也不知道能不能见上一面。”

  说到最后,语气有些萧瑟。

  书生见两个不大的孩子盯着他看,忽而一笑:

  “你们不必忧心,大不了,小生就在陈待诏住处附近结一草庐。成日抬头不见低头见,早晚也能相识。”

  三水心里却在想。

  那这人的马怎么办?

  下山前,师父对他们叮嘱了很多话。三水听了满肚子恪守礼仪、尊敬师长、注重安全、不准大呼小叫、低调做事的话,自觉圆滑了很多,没有直接问出来。

  她道。

  “我认识一个前辈,也有马。”

  书生瞧了一眼这两个小道士,没想到道士还怪有钱的,能买得起马。

  初一补充说:“还能随身带着,不用的时候揣进袖子里。”

  书生大笑。

  “年纪轻轻果然童趣,这话说的有意思,不知那马儿多大?”

  三水挠了挠头,不知道具体有几尺。

  “很大了。”

  书生哈哈大笑,想着多半是师长骗他们买下的布玩具之流,他连连点头:

  “那可厉害,那真是极大的马……哈哈哈,就算今日未见到陈待诏,小生听此童言稚语也值当了!”

  ……

  ……

  陈闳在祖父墓前搭了个草庐,自己住了进去。幸好如今是夏日,越州也暖和,不然迟早要冻出病来。

  闭门谢客,偶尔去佛寺道观里参加些法事,读书写字,与友人通信。

  这两三个月他都是这般度过的。

  他之前为圣人作画,封禅后名声传遍天下,想要来拜访他的人有许多。除了当地县令,陈闳都没有见。

  李白和书生他们下了船,走了不远。

  就见到一处草庐。

  书生快要下船的时候就开始整理衣冠,如今身上一尘不染,连手肘附近的褶子都扯平整。

  他快步上前去,问守门的仆从,语气客气。

  “不知陈待诏可住在此处?”

  那仆从称是,又说:“我们郎君正为祖父守孝,并不见客,客人请回吧。”

  书生叉手一礼。

  “小生是从台州一路行来,走了几天水路才有缘得见待诏。最喜待诏所绘的鞍马,神妙非常……不知可否通禀一声。”

  “若是待诏不愿见,也不妨事,还请通传一声。”

  仆从犹豫了下。

  “那你等会。”

  过了一会,仆从走出来,拱手一声,歉意道。

  “郎君请回吧,我们阿郎正在诵经呢。”

  书生叹息。

  他正遗憾,环顾四周,想着在哪让人建个草庐方便住着好,就见到李白带着那两个不大的童儿走过来。

  书生摇摇头。

  他与这三人同乘一船几日,心里也有点惺惺相惜,他劝道:

  “三位还是回去吧,主人家并不……”

  “见客”两个字还没说出来,就听到两个孩子扬起嗓子喊:“陈待诏,我们来了!”

  语气亲昵。

  书生瞪起眼睛。

  仆从没了之前的懒散,起身问候起来,听到是那个叫“前辈”的要来请人,甚至都不通禀一声,替主家连声应下,面露喜色。又对着李白行礼。

  “郎君早早念着江郎君!未想到你们这便来了。”

  仆从大喜,连忙把三人请了进来。

  书生站在外面吃了个闭门羹。

  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

  这几人竟认识陈待诏,看那样子,甚至还很有交情,仆从甚至不需要问过主家一声就立刻应下,显然是很有底气的。

  想到一路上自己说的那些话……

  书生恼火,这李郎君怎么早也不说?

  ……

  室内。

  陈闳根本没诵经。

  见到来人,他大喜,连忙放下手中的读到一半的杂书,起身相迎。

  “江郎君来寻我何事?”

  他在船上与江涉同行两个月,聊了许多,不仅钦佩这人谈吐学识,对道经的理解,更是喜欢江先生这人身上隐隐约约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气度。

  潇洒旷达,才是真名士。

  听李白一说。

  陈闳诧异:“江君竟然还精通绘画?”

  他回想起自己在庙里的作画,他实际上不如吴道子擅长画神,给道观画里的壁画,仔细想想,没准也有缺漏。

  不过……

  “要在何处添上一笔?”

  陈闳仔细想了想,不知道是这一笔是虚指还是实指。

  要真是有毛病,只加上一笔能有什么用?

  【求月票】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