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246章 误入山中,七世子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6章 误入山中,七世子孙

  

壁画之外,天台山道观里。

  两个道士一左一右守着那扇新扎的木栅栏,说的嗓子发干,把一波又一波好奇的香客劝走。

  “诸位善信,里头正在修缮,不便参观。”

  “改日再来吧,壁画封着,这几日是瞧不到了,实在对不住。”

  他们从清晨站到日中,香客们渐渐散去。周遭也静了下来,最后只剩下两三个雀鸟胆子大,落在木头上,歪着脑袋打量着道士们。

  年轻的道士长长吐出一口气,揉了揉站的发酸的腿。

  肚子忽然咕噜一响。

  他师兄哈哈一笑,“你去斋堂用饭,看看今日都做了什么,给我捡一碗回来。”

  两人值守在这里,对那段壁画也不是没有疑惑。

  “师兄。”

  年轻道士眼睛一转,压低声音,“我去请上师和江郎君他们用午斋吧?”

  这点年轻人心思,能瞒得过谁?

  他师兄了然,盯着年轻人看,直到对方头越来越低,底气弱起来,才笑说。

  “去吧。”

  年轻道士松了一口气。

  他快步穿过连接前后院的碎石小径。不一会,就见到那被宫廷画师所绘下的院墙,这几天神秘的很,别说是香客,就连他们也不能见到。

  到底出了什么事?

  道士在墙上扫了两眼,忽地顿住脚步。

  “这画……”

  他多看了两眼,里面少了好几个人,那两个背着竹筐的凡人不见踪影。

  莫非是画师觉得画的不妥当,重新刮掉修改了?

  但刮掉总该有痕迹吧。

  这壁画完整的很,非要说,除了内容稍微有所不同,其他简直浑然一体,仿佛天生就该是这样。

  道士总觉得有点怪。

  他凑近那壁画看了又看,总觉得……

  画好似更灵动了。

  正想着,他肚子又叫了起来,道士摸了摸肚子,想起正事,一路找着司马承祯上师,还有另外几位贵客用饭。

  “上师——”

  “江郎君——”

  “李郎君、元道友、初一、三水——用斋了!”

  一路唤,一路走。

  声音回荡在空寂的廊庑,惊飞房檐下的雀鸟。

  他先去了司马承祯常读书打坐的静室,竹帘卷起,里面蒲团整齐,空无一人。

  又走到几个贵客居住的院子里,院中桌案前还摆着一盘未下完的棋,酒盏未空,飘着淡淡的酒气,唯独没有人。

  怪事。

  几个大活人能去哪?

  院子后不远,是悬崖峭壁。院前他们刚守着,并未见人出去。

  年轻道士心突突一跳。

  他加紧脚步,静室、丹房、殿宇、斋堂都寻了个遍。苦寻无果,俱是一无所获。

  不知不觉中,又寻回壁画前。

  正午的日光正好,日光穿过前面的一丛竹子,筛下碎光,随风晃动,映照在那壁画上,明明灭灭,仿佛一幅画有了气息。

  “沙沙,沙沙。”

  四周静的只有风吹竹叶的声音。

  道士累的发昏,也没多看壁画上有什么东西。他蹲在地上歇息,目光忽然落在一处。

  上师的拂尘怎么在这?

  道士弯腰把那拂尘捡起来,抖擞抖擞,吹干净上面的灰。

  他再起身,随意瞥了一眼那壁画。

  愕然发现,壁画上面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

  壁画上,不仅出现了那两个背着竹筐的凡人,还添了几人,一人青衣,两人道袍,两个白衣服的,身边还跟着两个童儿,几人身形飘逸,有下山之势。

  看的让人分外熟悉。

  鬼使神差地,道士对着那壁画,唤了一声。

  “……江郎君?”

  话音刚落,就见那青衣人微微侧过脸,往他这边瞧了一眼。目光仿佛穿透壁画,若有实质,落在他脸上。

  画、画……动了!

  “闹鬼了!!”

  “有鬼啊——”

  年轻道士吓得魂飞魄散,攥着拂尘挥了两下,连滚带爬朝着外面跑去,边跑边喊救命。

  不到下午,整个道观就沸腾起来。

  ……

  ……

  画中山下。

  刘晨、阮肇快步走下去,他还跟几人介绍:

  “我娘岁数大了,但烹调厉害,村里摆酒的时候,都要把我娘请过去请教一二。”

  “我爹如今岁数大了,郎中说他腿脚不好,不能总在田里干活,地里这两年收成不好,所以我们才进山采药,想换补点家用。”

  “还有我妻儿……”

  听到这,元丹丘看过去,问他:“你们在山下还有妻儿?”

  刘晨讪然。

  元丹丘见他这样子,也就不再追问了。

  不知道陈闳是看的哪个版本故事来作画,总之画里的采药人,是有妻儿的。

  又行了一段路。

  那村庄越来越近,两人脚步越来越迟疑,渐渐怔愣住,不敢抬步。阮肇左看右看,有些犹疑,他对着一处断裂的房屋,停顿了好一会。

  “那是王婶家?”

  “怎么如今房梁都折断了,破败的很,难道是搬走了……”

  “那是赵七叔家?”

  刘晨声音磕绊,“怎么羊圈都空、空了,他家不是做羊肉买卖么?”

  两人一家一家走过,越看越惊疑,心头打鼓起来。村子里更多了他们不认得的宅子,莫非都是这半年建起来的?

  里正能同意?

  江涉和李白并肩而行,他望去。

  刘阮两人肉眼可见地惊慌起来,还互相劝说。

  “许是这半年朝廷改了政令,或是父老换了住处。你我山居半年,不知道也正常,正常……”

  终于,道上出现了一个老者。

  阮肇顾不得这人没见过,他连忙叫住对方,请教问。

  “老丈,请问阮家在何处?”

  那老者寿眉长长,拄着拐杖,抬起眼皮,打量着这两个陌生的后生。

  “你们问老朽家,作何啊?”

  阮肇一怔。

  “村中不是只有一户阮家?”

  老者奇怪起来。

  “几位后生可是寻错了地方?剡溪这边有七八户阮家,听说几百年前,都是一位祖宗,渐渐分出来的。”

  “如今传到老朽这,已经是第七世了。”

  第七世?

  看出两人面上惊疑,老者皱着眉,他年岁大了没人陪他说话,耐心颇多,跟这位后生讲古解释。

  “相传我阮家先祖是个读书人,年青时与友人入山采药,被野兽咬死在山上,就这么过世了……哎!这位后生,你、你要作何?”

  阮肇顾不得礼仪,一把抓住老者的衣裳。

  那故事越听越熟悉。

  他一颗心砰砰直跳,紧紧盯着老者。

  “你那位祖上唤什么名字?”

  老者想要挣脱开,但这书生手劲极大,不是他个老人家能够挣脱的。他连声喊着松手,这人却跟听不见一样,盯着他让人心里发毛,始终问的是那句话。

  “唤何名字?”

  真是个不懂礼数的!

  老者心中大骂,他要是知道这两人是谁家的崽子,定然要好生骂上三天三夜。

  僵持了一会,掰扯不动。看对方目光灼灼,老者只好开口。

  “先祖,讳肇。”

  话如惊雷。

  【求月票】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