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成了!
捷报,在威楚府,杨护正拿在手中看,看了好一会儿,倒也没说什么,只管让人往羊苴咩城去转,也是三百里路。
从善阐府到威楚府三百里,从威楚府到羊苴咩城,还是三百里。
只待又一天,捷报又来,高量成在善阐府东,击败燕军前锋五千人。
只待再一天,捷报还来,燕军数万攻城,铩羽而归,毫无进展,更还有高量成写给国主之书信,誓言要效仿先辈之志,与城池共存亡,上报家国,下报百姓!
这一封捷报,看得杨护是眉头紧皱,却也问左右之人:“头前派出去的斥候可有回报?”
“回家主,昨日斥候来报,善阐府东,真有一战,打得当是很惨烈,喊杀之声震天作响……”
“嗯?今日呢?斥候可有回报?”杨护还问。
“今日斥候消息也回来了,但报得不太准确,便说是燕军的游骑与斥候,到处在堵在截,难以真正靠近城池,唯有远远爬上山顶眺望一二,燕军当真在围城,也列阵攻城一番,许是试探吧,打得不算太久,燕军败退,城池无碍,燕军在城前留下的尸首不少,也看得那车架反复去装载……”
杨护眉头大皱:“这么说……这善阐府,燕军轻易怕是破不得?”
“破不得,绝对破不得,那燕军其实不多,拢共三万左右,还有许多征召之民,征召之人,自不可能爬城去用,善阐府乃坚城,其中部曲更是久战精锐,城池必是无碍!”
答话之人,自不知杨护所想,还一脸高兴在说,便也是他心中的期待如此,毕竟燕军是敌人,挡住敌人不得寸进,最后无奈退去,岂不就是大胜?岂能不喜?
杨护心中便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好,把眼前之人退去之后,立马自己也动笔写信,然后随同捷报,一并发往羊苴咩城去。
羊苴咩城里,自也连连收到捷报,再等杨护又一次把捷报送来之后,国主段和誉就有些坐卧不宁了,自是招人前来商议。
他所招之人,不是任何其他家族,而是他段氏自己人,两个老和尚,一个法号六铉,一个法号妙澄,这两人既是段和誉的叔伯,也是段和誉的师父。
段和誉许多决策,都会与两人商议,显然面对此番局势之谋,包括燕军与高家之事,都是经过三人仔细商议决断而出。
事情好似有变,段和誉便也着急来问:“二位大师,若是那高量成当真如此少年英杰,真就此番在善阐府的大胜燕军,可当如何是好?”
这是头前万万没有算到的事情,为何?
因为不论是谁,都在说燕军极其能战,特别是赵构所言,那是信誓旦旦,苏武麾下燕军,战无不胜,野战对垒也好,攻城拔寨也罢,那是百战百胜。
换句话说,就是谁也不会想到高量成在无外援的情况下,以残兵败将万余,真能守得住善阐府这一座废墟之城……
但眼前捷报连连,甚至高量成不仅守城池不吃力,还主动出击迎敌,在城东大胜燕军先锋……
这就有点不对劲了,完全脱离了当初的预料。
便是两位大师,此时也是面色难看,显然也在思索。
段和誉更急来说:“二位大师,当有定计才是,若是那高量成当真击败了燕军,其士气自是大作,人心名望,皆在其身……只怕到时候,大理之军民,无不对他尊崇有加……”
六铉终于开口了:“可再待一两日看看……再派斥候多探,看看战局如何……”
妙澄也言:“是啊,那苏武百战之能,当不至于如此被一座废墟之城挡住去路才是……”
段和誉又道:“会不会是……钱粮不济?亦或者,异国他乡,燕军心思不定?”
有时候,真是纠结非常,又怕燕军不能打,干不掉高量成……
但若真燕军太能打,段和誉只怕又要担惊受怕了……
“国主勿忧,再待两日再说……”妙澄大师在安慰,其实二位大师修行之地,本来是在善阐府的寺庙之内,上次从善阐府逃出来之后,便就在这行宫后面的佛堂之中。
几番商议之后,大师自有大师的定力,便又往佛堂而回,自去修持。
赵构又来了,便是捷报在城池里到处在传,许多人在说,赵构其实是欣喜的,对于他个人而言,只要苏武能败,就比什么事都好……
至于大理国内的这些纷争,他并不在意谁胜谁负,来日他终究是要从大理出去的,一路去川蜀,一路去广南……
最近赵构也在思索,到底是出广南好,还是出川蜀好,想来想去,还是定的川蜀,毕竟上一次把广南许多江湖好汉坑了一把大的,名声有点差了……
只要苏武一败而归,名声一失,赵构便会立马出川蜀,川蜀之地,最是苏武势力薄弱之处,哪里的高门大户,忠义者众,只待赵构去振臂一呼,那是钱粮烈士,多如牛毛。
若再得汉中与关中那些旧日宋将支持一二,得属入陇,岂不就是昔日诸葛亮北伐的谋划?
若真得汉中关中,更也是汉朝刘邦问鼎之局。
大事可期!
赵构来见段和誉,便是想知道一件事,已然当面在问:“国主,那城中之流言,说善阐府捷报连连,可是当真?”
段和誉看了看赵构,微微点头:“不假!”
赵构顿时就喜:“如此,甚好甚好!”
段和誉是一点都喜不起来,看着赵构,莫名有些来气……
本来是利益共同体,怎么忽然之间,赵构得利了,他却越发危险了……
赵构立马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开口来说:“国主勿忧,若是那苏武当真在善阐府久战不克,国主还有一法可以压制国内乱臣贼子。”
“是何法?”段和誉立马就问。
“自就是立马派大军去援,这不是围城之战吗?那苏武若是久攻不克,见得还有大军前来支援,这气候也越来越热了,自当退兵而走,那解围之功,退敌之功,岂不都在援军身上?”
赵构是有点脑子的……
段和誉闻言,面色缓和不少,却又道:“嗯,威楚府杨护,也是此策……”
杨护来的书信,便是抢功之意,他最近,自可以抢到头功,都是各自有打算的……
“哦,那这位杨将军,谋略着实也高!”赵构倒也不抢功,他对大理的事情,没那么上心,更也不会在乎大理这一点点什么功劳。
段和誉摆摆手:“只待过两天再说吧……”
这是谢客之意,自就是让赵构回去。
不想此时,门外有军汉大呼:“禀告国主,善阐府捷报,善阐府六百里加急捷报!”
这话语,虽然带着点口音,但听在赵构耳边,真如仙乐。
只看赵构几步走到殿外,看了看那送捷报之人,他甚至忍不住越俎代庖:“还不快快进去,国主就在里面,速速呈去!”
军汉当真也往里进,只以为是国主传来的话语。
捷报自是呈在段和誉面前,段和誉打开就看,赵构在旁,多少有些猴急,猴急得抓耳挠腮,他甚至想着凑过去一起看,但也知道,这般就失礼了,只管等在一旁,巴巴望着段和誉……
只待段和誉看完书信,面色更沉,又看了看赵构那期待的模样,还真也通情达理,把捷报往前一递:“大王也瞧瞧……”
赵构连忙来瞧,捷报内容不多,又是大捷,燕军再攻城,全军三万余尽出,三面围攻,打得昏天暗地,死伤无数,城下躺着的燕军尸首,至少五六千具,夜半了还有车架来收尸拉回……
高量成,大胜!善阐府,固若金汤!
赵构喜不自禁,激动都在双眼之中,脚步下意识来去几番,好似恨不得一步跨去,就入川蜀,立马站在成都府的城头之上。
那边,段和誉在看随着捷报来的另外一封信,杨护之信,教国主速速下令,援军皆出。
否则……否则高量成就真成了救国救民的护国神将了,那高家两代人名望之大,那真是耀眼如日,无以复加。
这封信,段和誉看完之后,又看了看赵构,倒也并不藏着,也一并递给赵构去看。
赵构接过就看:“国主,此言不假,此言不假啊,当速速进兵,与城池为掎角之势,速胜苏武!苏武之军,连番大败折损,异国他乡几千里,此时此刻,定是军心士气衰败非常,正可速胜!若是慢了,那苏武久攻不下,许就自去,那功勋名望皆在高量成一身……”
段和誉叹息一语:“大王先去,我自再思索一二,也与朝中之臣商议商议……”
“好好好,国主速速决断!”赵构,显然等不得了,一刻都不愿多等,只想马上听到苏武兵败大理仓惶而逃的消息!
苏武金身一破,赵九四千大军入川蜀,川蜀之地,膏腴所在,天府之国,钱粮无数,大旗一举,天下之势,风起云涌,起义之兵,定也不可胜数……
西北诸多军将,本多是见风使舵之人,更还有种家相公坐镇,到时候,入汉中关中,不过书信来往之事也,定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
西军精锐,如此,尽皆在手!
赵构怀着激动的心情快步回去,好消息源源不断,更也要回去告诉麾下曹成与诸多军将,军中本士气低落,此时,正当振作!
行宫之内,段和誉倒也不多等,亲自去佛堂,再见六铉与妙澄二位大师。
事情清楚,段和誉只问一语:“二位师父,杨护之策,不可谓不佳,此时此刻,好似也唯有此法……”
六铉来言:“此驱虎吞狼之策,那杨家,又是什么好人家吗?来日得势,岂能不是祸患?”
杨家人,祖上那是真杀过段家国王的,六十年前的事,对于六铉而言,那是有记忆的……
妙澄也言:“总也好过高氏一家独大,如此,最坏不过高杨并举,此帝王心术也,平衡之道,许也能换得国主权柄稳固!”
六铉在叹:“万没想到,高量成年少至此,竟真有这般才能在身。”
“许也是那苏武,言过其实!”妙澄也说,反正,说来说去,都是在为之前计策不可实现而解释……
段和誉也叹息:“唉……唯有这么一招驱虎吞狼了……”
妙澄又道:“来日,且让这虎狼相争,也不是没有办法……”
此时六铉才点头:“虎狼相争是个办法,就怕虎狼决出胜负了,又成一家独大……”
这些话语,就是大理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以上情形,都是发生过的历史旧事。
段和誉再问一语:“二位师父,那就如此决断了?大军皆出……”
“去吧去吧,但也要防备一番,命那杨护等候几日,只待诸军皆至,再一同出兵,如此,解围退敌之功,也不至于全在杨护一人身上!”
六铉之语,反正是防了这个要防那个,都得防着,也不能让杨护坐大太快。
段家人,一直以来,其实活得挺累……
段和誉点头:“好!议定如此,就这般行事了!”
说着,段和誉起身一礼,飞快往前去,诸般命令,一一要发。
此番发兵之数,四万五千,羊苴咩城两万左右,周遭郡府,一万余,威楚府杨护,一万余……
若是再加善阐府高量成一万余,差不多就是六万人。
几乎就是此时大理国所有能临时调动的人马了。
诸部大军,得令而动,有些能先走,只管先往威楚府去聚集,主要都是明日才能出发。
段和誉自己也要出发,他自不去战场,但他得到威楚府去,原因很简单,他得是名义上的领兵统帅……
如此,将来真说起来,怎么也当是他段和誉领兵打败了大燕皇帝苏武犯境……
诸多大军,次第而发。
段和誉不得三日,也到了威楚府处,倒是速度极快,这三日,还来了一个捷报,说是燕军没攻城,但高量成夜半率部出城劫营,收效甚大,火烧燕军营帐三四百个,烧死烧伤不知几何,高量成安然而回……
便是把段和誉急得不行,入了威雄城第一件事,便是在问:“善阐府燕军未退吧?”
杨护连忙来答:“回国主,未退未退,但斥候来答,近几日燕军皆不主动攻城了,只怕那苏武已然萌生退意,国主若是再不来,咱们若是再不进兵,只怕要晚啊!”
杨护之言,一来也是他所知道的事实如此,二来是他等不及真要这个头功了。
果然,段和誉一语就来:“那还等什么,前锋先出,大军接着再出,开拔开拔,出击善阐府,击退犯境之敌!”
杨护大喜:“臣愿为先锋!”
段和誉看了看杨护,点点头:“好,将军速去,旗开得胜!”
没办法,杨家而今式微,是要抬一手了,不然制衡不了高家。
只愿将来,两家真能再打起来……
反正大理国这一百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杨护哪里还等,躬身一礼,出门就去,早已来去准备几番了,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待出击了,国主命令一来,片刻之后,杨护已然打马出城而去。
一日之后,善阐府外,燕军营寨之中,还真别说,真有三四百个营帐被烧了去,烧得是一片黢黑……
这火,倒也不知是高量成亲手点的,还是苏武亲手点的……
三四百个营帐,说多不多,三四千人的营帐而已,没有营帐之人,到处去挤一挤,也算不得什么大麻烦……
说少也不少,反正三天前的夜里,定是真烧出一片火光来,远近之处,皆能清晰看到,白日来望,自也真有那一片焦黑……
苏武坐在大帐之内,闭目养神起来,他其实也等得有些烦躁了,心中只问,怎么还不来?
门外陡然有那军汉在报:“陛下,斥候急报!”
苏武顿时而起,吴用更快一步往前去,只管把情报拿在手中,快步回来递给苏武,苏武一拆,便把小小信纸往桌案一拍,一语:“成了!”
吴用大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谋无不成,战无不胜!”
“好了,休要说这些话语,战事才是主要,传令各部,备战!”苏武边说着,也边往大帐之外去走,感受着帐外之风,一语在说:“倒也不知京中会试如何了,怕是赶不上了,要去信京中,会试阅卷,不必着急,等某回去再定夺,嗯……春节当是能回得去的,到时候加班加点,上元节当也能放榜,附一道秘信去,会试题目……”
吴用凑耳去听……
苏武看了看吴用,没说,只道:“某写在纸上,密封好,火漆其上加印,嘱咐宗泽等人,任何人不得提前开启,更不得提前知晓!”
“遵旨!”吴用好似真有些失望,他没听到会试题目。
苏武心中想定,策论之题:上下四千年。
这题目,着实宽泛,愿意议什么,就议什么……
历史,传承,家国天下,中原正统,华夷之辩,兴亡得失,继往开来……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苏武要看,亲自看!
润十一月,要过完了……十二月了,今年多出了一个月,其实南方气温已然在升,春节也不远了……
吴用却也有担心:“陛下,是否真能如期赶回去?是不是留一些余地?”
苏武摆摆手:“大军许赶不回去,但某,定能赶回去,这恩科上元节定要放榜!”
吴用看了看苏武,其实在咋舌,这位皇帝陛下,怎么越来越勤政了?这边还将是一场血腥厮杀,那边已然想着要回去加班加点阅卷放榜……
这么连轴转,这是人能扛得住的?
吴用有些担忧,本想说几句谄媚之语,比如劝天子爱护龙体之类,但看了看苏武那严肃的面庞,便也说不出口来……
只能再说正事:“陛下,当去信城内高量成,教他最近,定要严加巡查城防,不可露馅,一定要等大理之兵,皆聚而来,到时候战起之时,他再从城内冲杀而出……”
“嗯,你说得有道理,这些阴谋诡计之事,倒是无出你右,就照此办理,你立大功!”
苏武如此一语。
吴用心中大喜,正要说点什么谦虚之语。
却听又是苏武一语说来:“此番回京,加参知政事!”
说完,苏武转头去,上马,巡查诸营,大战将至,苏武常常如此,把每个士卒都看一遍,或者,是让每个士卒都把他看到!
留得吴用,站在大帐门口,呼吸急促,双手在抖……
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了,已然是宰相之名!
此时此刻,岂能不是梦想成真?
“拜谢陛下隆恩浩荡!”吴用对着已然远去的苏武,跪地而拜,这一刻,拜得是涕泪俱下,是激动的泪!
人生所有的价值,这一刻,都到了顶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兄弟们,是要完结了,但也不是马上,还有许多要写,甚至很多人物,兴许还有一些番外……但完本也不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