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煤山、歪脖子树下、父子密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四十五章 煤山、歪脖子树下、父子密谈!

  朱慈烺此刻也是被崇祯刚才的话给震惊到了。

  因为他可以发誓,他绝对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崇祯。

  其他人也不可能!

  毕竟这种事情只要不是亲眼所见,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而且以崇祯的性格,你要告诉他大明马上就要完了,他全家也死的差不多了,你看他砍不砍你的九族就完了。

  所以说

  这应该真的是崇祯自己做梦梦到的?

  可话说回来,这算什么?

  重生?

  临死前的回光返照?

  还是灭国前的先祖托梦?

  还是真的只是一个梦?

  朱慈烺不知道,但他也不在乎了。

  反正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这场战争大明必须要赢,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在所不惜。

  于是乎,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有些紧张了起来。

  就连崇祯这个时候都迷茫了。

  因为他确实是做过和朱慈烺一样的梦,但他敢发誓这个梦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可既然这样,为什么朱慈烺也会知道呢?

  而且朱慈烺的梦远比他的还要更加详细。

  那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是大明的先祖在保佑他们这些子孙后代啊!

  只可惜,他当初只当这是一个噩梦,再加上醒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因此并未重视。

  再者说了,那个时候他已经被朱慈烺‘造反’成功了,也没有什么实权去做别的事情的,所以就渐渐的淡忘了这件事情。

  直到今天被朱慈烺这么一提醒,这才想了起来。

  李邦华脸色一阵变幻,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两位神神叨叨的主了。

  最终只能硬着头皮问道:

  “请问陛下,那么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置?”

  崇祯这才回过神来,随后神色复杂的看了朱慈烺一眼,说道:

  “此事全凭太子做主便是,朕不会多问!”

  “如果太子的那个梦是真的,那就说明朕已经试过拯救大明一次了,但没有成功。”

  “所以,就看太子的吧。”

  李邦华听到这话,心里不免咯噔一下。

  因为这就代表崇祯要彻底放权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眼下的崇祯明明只有三十来岁,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权利分给太子呢?

  这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

  自始至终,李邦华都不知道朱慈烺造反的事情。

  哪怕之前朱慈烺监国的时候,他也是以为是崇祯想要历练一下朱慈烺,所以才会不断给朱慈烺放权罢了。

  结果现在看来,事情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更加复杂一些?

  就在这时,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第一件事,马上给朝鲜国王回信,让他务必派遣军队,防止此类事情再发生。”

  “若无法阻止,即便将这些粮食烧毁,也不能留给建奴。”

  “因此造成的损失,大明一律承担。”

  朱慈烺虽然说得大义凛然,但实际上真到那时候,还不是由他自己说了算?

  反正承不承担损失,朝鲜国王也不敢怎么样。

  接着朱慈烺继续说道:

  “第二件事情,马上写信给洪承畴,告诉他,不管建奴要做什么,他也要按照之前的部署行动,绝对不能冒进。”

  李邦华听到这话,赶忙应声到:

  “臣遵旨。”

  可他依旧并没有离去。

  因为这两封只是回信,具体到底该怎么办朱慈烺还没说呢!

  紧接着,朱慈烺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除此之外,就按照本宫之前说的,追加第三路兵马从宣府而出,绕道蒙古直扑义州城,此次我们三面出击,一定要让建奴知道大明的厉害。”

  听到这话的时候,李邦华直接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弄了半天,还是要采用这么极端的方法吗?

  在他看来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啊!

  然而在朱慈烺看来,建奴把义州这个地方打造成了一座可以耕种、可以驻兵的城池,这就好似插在心脏上的一颗钉子。

  如果不拔掉这颗钉子,那么说不定哪一天,这颗钉子就会化作利剑,撕碎锦宁防线。

  所以无论如何,他这次都要拔掉这颗钉子。

  但李邦华还是没有放弃劝说。

  “太子殿下,老臣还是以为此计不可,还望殿下三思而行。”

  李邦华固执的劝道。

  朱慈烺笑着拍了拍李邦华的肩膀说道:

  “此事本宫已经三思过了,你且放宽心便是!”

  “除此之外,这次本宫也要随军同去,若成,辽东之危可解,若败.这次不会失败!”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李邦华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因为他知道朱慈烺这是要来真的了。

  虽然说之前的宣府和山东也算是亲征了,但这两次都没有打起来,崇祯和朱慈烺最多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可这次不同,这次可是要真的拿命来拼啊!

  一时间,李邦华的思绪极为混乱,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行了,此事切勿多言,等本宫想清楚具体该怎么做,再找你商议,你先下去吧。”

  朱慈烺也不管李邦华还想说什么,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示意让他下去。

  听到这话,李邦华一时间也不好再说些什么,躬身之后便离开了。

  只不过离开的时候,他的脚步都在飘浮,似乎有点做梦的感觉

  等到李邦华离开之后,这里就只剩下朱慈烺和崇祯还有方正化了。

  正当朱慈烺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崇祯却先开口了。

  “朕想出去走走,你陪朕一起去吧!”

  朱慈烺没有着急拒绝,而是问道:

  “父皇想去哪里?”

  崇祯面色上毫无波澜,随后吐出了两个字:

  “煤山!”

  朱慈烺一时间有些意外,他倒是没有想到崇祯居然想去那个地方。

  难道是想看看梦境中自己死亡的地方吗?

  短暂的沉默之后,朱慈烺看向一旁的方正化道:

  “下去准备吧!去煤山!”

  “奴婢遵命!”

  方正化答应了一声,随后便下去准备了。

  不多时,一队人马守护者一座巨大的龙辇出了皇宫。

  龙辇一路前行,仪仗看着颇为气派,皇家的威严展露无遗。

  不过,崇祯却像是有心事,眼睛透过车窗,一直望着远处,脸上满是沉思的模样。

  没一会儿,龙辇稳稳地停在了煤山脚下。

  紧接着,方正化的声音响了起来。

  “皇爷、太子爷,到煤山脚下了,龙辇上不去,接下来要换乘肩舆才能上山!”

  崇祯听到这话,随即便下了龙辇,然后吩咐道:

  “不用肩舆,朕想亲自上去看看,太子随朕一起,你们都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闻听此言并没有答应,而是看向了刚下龙辇的朱慈烺。

  很明显,他知道现在谁才是他真正的主子。

  看着已经大步向前的崇祯,朱慈烺苦笑着摇了摇头。

  算了,就当爬山吧!

  反正这煤山也才四百来米,爬上去也用不了多久,就当锻炼了!

  想到这里,他这才吩咐道:

  “派人在暗处守着,没有本宫的命令不得靠近!”

  方正化赶忙应声道:

  “太子爷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紧接着,朱慈烺大步追上了崇祯。

  下一刻,数百道矫健的身影从身后快速闪出,然后从其他方向奔向了煤山。

  他们要在崇祯和朱慈烺上山之前先到一步,然后排查掉所有的危险,并且要一直在暗处保护崇祯和朱慈烺。

  毕竟要是这两位爷出事的话,让他们的九族都得跟着一起死!

  当然,肩舆这玩意儿也得随身带着,万一这两位爷下山的时候不想走了,还得给抬下来。

  画面来到朱慈烺这边。

  不得不说,煤山虽然看起来不高,但爬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这具身体还没发育好,体能跟不上。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朱慈烺心中就有点后悔了,早知道这么累的话,他当时就不应该逞强。

  崇祯想爬就让崇祯自己爬,他自己坐着肩舆上山多舒服啊!

  但看着依旧健步如飞的崇祯,崇祯最终还是忍住了呼喊方正化的冲动,咬牙跟了上去。

  又过了十多分钟,父子二人终于到了煤山山顶处,然后各自找了个平整的地方休息了起来。

  而此时此刻,暗中保护他们的锦衣卫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朱慈烺这会是一点也不想装了,坐在一块石头上喘了两口粗气之后大喝道:

  “水!本宫要喝水!”

  话音刚落,不远处的树林后突然一阵晃动,随后方正化带着两个锦衣卫,提着两个造型精美的食盒走了过来。

  接连喝了几大口茶水,朱慈烺这才缓和了些。

  随后又吩咐道:

  “去给父皇也送点茶!”

  方正化听到这话,赶忙拎着茶壶和茶杯快步走向了崇祯,然后恭敬地递上的茶水。

  崇祯这会儿也渴的厉害,也就懒得计较方正化他们为什么要抗旨了,接过茶水就喝了起来。

  接连喝了三杯之后,这才放下了茶杯,随后又摆了摆手。

  方正化秒懂,迅速带人重新消失在了原地。

  突然就在这时,崇祯好似被什么吸引了,一下子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眼见如此,朱慈烺也只能追了上去。

  没走几步,便看到不远处的地方,赫然便是一颗巨大的歪脖树。

  那是一棵槐树,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好似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巨人一半伫立在煤山之上。

  树干粗壮异常,树皮质地粗糙且极具韧性,树身上的每一道纹理,都好似古老的文字一般,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而这棵槐树,赫然便是崇祯梦中的那棵槐树!

  等崇祯走到树前,一下子就站住了,就跟被定住了身体似的,一步也迈不开了。

  他缓缓抬起头,眼睛紧紧盯着树干,脸上各种复杂的神情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有感慨,有惆怅,还有无奈。

  因为在他的梦里,他就是在这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给大明王朝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随后,崇祯又慢慢抬起眼望向远方。

  这一看,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起来。

  皇宫那红墙绿瓦、金顶闪耀,还有京城里面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就像一幅展开的精美画卷,让人看的清清楚楚。

  京城的街道上,老百姓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一片繁华之相。

  “看来朕在梦里还朕给自己挑了个上吊的好地方呢!”

  崇祯苦笑着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朱慈烺此刻也走了过来,看着面前的歪脖子树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父皇,这就是上吊的那棵树了!

  随即,他也顺着崇祯的眼神望去,瞬间便看到了金碧辉煌的皇宫和繁华的京城。

  面对此情此景,他也被深深触动了。

  接下来,父子俩就静静地站在树下,欣赏这繁荣的一幕。

  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烺大概是觉得这儿的气氛太压抑了,这才开口道:

  “父皇,这棵树看着有点碍眼,不如现在就派人把它砍了吧,省得以后一想起来就心烦。”

  朱慈烺本以为崇祯会马上答应,可能没想到的是,崇祯却摇了摇头。

  “不用砍,先找人把它锁起来就行!”

  “等大明的军队把建奴和李自成那帮叛军都消灭了,朕要亲手拿着斧子砍了他!”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只觉得好笑,却也没有说些什么。

  又过了一会儿,崇祯突然开口说道:

  “不论你与朕所做之梦是真是假,朕已然决定,要将这大明江山托付于你。”

  “所以往后你行事朕不会多加干涉,但是辽东战事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切不可贸然涉险。”

  朱慈烺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父皇所言极是,国家生死攸关,自当谨慎行事,断不能轻易冒险。”

  崇祯一听,脸上满是惊愕之色,迅速转过头来,再度追问道:

  “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何还要派人绕道宣府,借道蒙古去攻打义州?甚至还要亲赴前线,这岂不是冒险吗?”

  朱慈烺面露些许尴尬,抬手轻摸鼻尖,解释道:

  “父皇,这件事情势在必行,任谁劝阻都没用。”

  “况且,儿臣并未打算派遣大明的将士作为这第三路大军。”

  崇祯眼中满是疑惑,不禁问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未等朱慈烺回答,崇祯仿若突然有所悟,神色愈发诧异,开口道:

  “等等,你莫非是想让阿布奈率领蒙古人作为第三路兵马攻击义州?”

  朱慈烺心中暗自为崇祯点了个赞,心说崇祯果然聪明,一点即通。

  实际上,他确是这般谋划的。

  其他两路兵马都是大明将士,唯独这三路兵马,则是阿布奈的蒙古铁骑。

  而且在朱慈烺看来,阿布奈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崇祯既已册封他为蒙古大汗,他便已是大明臣子,理当奉命行事。

  再者,阿布奈与建奴之间仇深似海。

  建奴灭其家国,其父、其兄皆惨死于建奴之手,他对于建奴的仇恨甚至有可能比朱慈烺还要更深!

  况且阿布奈身为蒙古王子,想要恢复已经被覆灭的蒙古国,又怎么可能不付出血汗、不作牺牲?

  难道他想坐在蒙古包里就把国给复了?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美事?

  当然,即便阿布奈真的不想帮忙,只想做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渔翁,朱慈烺亦有应对之策。

  他会安排边军乔装成蒙古骑兵,频繁骚扰建奴,佯装成阿布奈正集结大军、预备进攻建奴的假象,逼得建奴分兵去对付阿布奈。

  总而言之,这次的事情,阿布奈不答应都不行!

  在朱慈烺看来,当下明军若是与建奴正面对抗,实力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所以,分化建奴的兵力就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招。

  一旦大明水师剿灭建奴水师,曹变蛟马上就会带着一万关宁铁骑直扑建奴后方。

  而且会营造出关宁铁骑想要进攻沈阳的假象!

  要清楚,沈阳对于建奴而言,那可是重中之重,堪比京城对于大明的地位。

  建奴绝不可能坐视后方被攻击,肯定会急忙分兵回撤救援。

  同一时间,在蒙古地区,安排阿布奈率军向义州发起进攻。

  义州的地理位置对于建奴十分重要,建奴必然不敢轻视,肯定会再次抽调兵力前去应对。

  经过这样两轮精心布局的兵力分散,锦宁防线的建奴兵力将会遭到极大削弱。

  到时候,朱慈烺会再次调动五万大军赶赴辽东战场进行支援,凭借如此强大的兵力优势,他就不信还打不赢建奴!

  仔细估算一下,通过前面两轮的分兵,到那时,建奴留守锦宁防线的兵力充其量也就五万左右,其中真正算得上精锐的更是少之又少,最多不过两万。

  而反观明军这边,在辽东早已聚集起二十万的大军。

  这里面有两万以悍勇闻名的关宁铁骑担当先锋,冲锋陷阵。

  还有配备了数万把燧发枪的京营、腾骧五卫作为坚实保障。

  简直堪称火力强劲,防御稳固。

  如此对比鲜明、优劣尽显的对阵形势,明军又怎会有战败的可能呢?

  因为此战的重要性,到时候朱慈烺还会亲自前往辽东坐镇,而且要带着龙纛一起去!

  他心里明白,只要他在、龙纛在,那么将士们必然会士气高涨,个个争先向前,绝不会有一个人产生退缩之意。

  随后,朱慈烺为了完全打消崇祯内心的担忧,就在他的这套计划全部讲了出来。

  崇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朱慈烺讲述自己的宏伟计划,全程没有开口说话。

  虽然外表看来没什么太大的情绪变化,然而内心早已是惊涛骇浪了。

  过了好一阵子,崇祯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仿佛一下子松弛下来,突然间仰头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那笑声豪迈爽朗,在山间持续回荡,尽情展现出畅快之意。

  他之前只是担心朱慈烺年轻气盛,冲动之下做出什么冒险的事情。

  但现在看来,他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

  因为朱慈烺的计划实在是太过于完美了。

  完美的给他一种他上他也行的感觉.

  想到这里,崇祯突然又心动了起来。

  他看向朱慈烺道:

  “既然此战关乎国家安危,那么不如朕御驾亲征如何?”

  “毕竟和你这个太子相比,皇帝更能激发将士们的士气!”

  刚刚还在慷慨激昂的讲述了自己计划的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无语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父皇,这件事情你得让儿臣考虑考虑”

  开玩笑,这种事情怎么能带崇祯一起去?

  别看他说的好听!

  万一真的到了战场上,他随便发号施令怎么办?到时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不过话说回来,崇祯说的其实也有点道理。

  要论激发将士士气的话,貌似确实没有比崇祯更合适的人选了。

  连他这个太子都不行!

  所以.

  到底该不该让崇祯一起去呢?

  朱慈烺觉得自己还是得考虑考虑。

  虽然朱慈烺并没有答应自己御驾亲征,但崇祯也没有生气,因为他总觉得,这趟辽东他是去定了!

  又过了一会儿,父子二人这才下山了。

  当然,这次坐的是肩舆,毕竟要是真走下去的话,崇祯自己也受不了。

  回到东宫之后,朱慈烺立马召见了曹变蛟。

  约摸半个时辰之后,曹变蛟这才匆匆赶来。

  没办法,关宁铁骑大营距离京城实在有点远,往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臣曹变蛟,参见太子殿下!”

  见到朱慈烺的一瞬间,曹变蛟赶忙恭敬的行礼道。

  朱慈烺亲手将曹变蛟扶了起来,然后问道:

  “曹变蛟,关宁铁骑中可有夜不收?”

  夜不收,明朝辽东边军中特有的兵种称号,主要负责侦察和刺探敌情。

  他们经过专门的训练,擅长利用夜色的掩护,悄然接近敌军阵营,刺探敌方的兵力部署、行军动向等关键信息。

  再为己方军队的战略决策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堪称明军在辽东战场上克敌制胜的重要依仗。

  曹变蛟不知道朱慈烺为什么会问这个,但还是点头道:

  “回太子殿下,有!臣这次回来也带来了一百多个夜不收!”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又道:

  “本宫要你在这些夜不收中挑选出一批死士出来,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他们去做!”

  “你要亲自挑选,确保他们绝对忠诚!”

  曹变蛟看到朱慈烺一脸正色的样子,就知道此事关乎国家大事,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这就亲自去挑选!”

  “去吧!本宫就在这里等你!”

  朱慈烺点头道。

  曹变蛟不敢耽搁,随即赶忙告退,然后直奔关宁铁骑大营而去。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