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无敌六王爷 >第1360章 巨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60章 巨债

  乾清宫分外的暖和,在皇宫修缮之时,乾清宫自然也更换了一套新的地暖设备。

  京都的冬季湿冷,这能让庆皇过的相对舒适一些。

  “就京都的这个气候,夏天热得跟火炉一样,冬天则湿冷的不成,待着实在有些遭罪。”

  秦风在京都待了一段时间,还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

  庆皇坐到龙椅上,递给雄英跟清月橘子吃。

  “咱刚来这的时候,气候还没这样,反倒是这几年来夏日变得越发炎热。”

  庆皇对此也有些疑惑。

  最终的结果,终究只能归咎于天气无常上。

  “京师那边气候还成,就是春天的时候容易刮沙尘暴,草原的沙子全吹到京都去了。”

  秦风忍不住再度吐槽。

  京师的气候,显然也是有些问题的。

  但相比于地理环境上,京师还是蛮适合的。

  封建皇朝的都城变化,其实有个很明显的结果。

  那就是趋向于大海。

  从最开始的长安、洛阳,再到后来的开封、金陵城。

  都是发现了水运的便利。

  而随着对近海航线的开发,无论是在京都,还是在京师,都能借到海运的便利。

  若从陆地走,前往岭南的广州可谓是千山万水,困难重重。

  可要从海面上经过,那显然就要快捷太多。

  这是从唐朝时,近海航线就已经拥有了。

  诗人王勃,也就是写出滕王阁序的那位,就是乘船去交趾省亲,结果遇到了海上风浪,年轻的性命就葬送到了大海之上。

  不过经过千年的海运发展,哪怕没有秦风在辽地大推了一把,只要给庆人足够的时间,海贸也迟早会再度兴盛起来的。

  那么都城,也必然要离大海再近一些,而且能扼守咽喉,毫无疑问京师就很不错。

  至于春天的沙尘暴,也并非没办法解决。

  躲在漠南之地移栽树木植被,巩固了沙尘就好。

  沙尘总比酷热更加好忍受一些。

  庆皇哼哼了两声,转移了话题。

  “京师那边还得多少年才能建完?”

  秦风自顾的取了个砂糖橘。

  “两百万人同时开工,地基跟道路等是铺垫好了,得益于当年大哥在辽地订购了大量营造新都的物资,如今还堆在范阳城,大概再有个五六年,基本就能建个差不多了。”

  庆皇有些惊讶。

  “要这么久?你那广宁城修建的如若神助。”

  “奔着能留存千年去的,营造的自然要更加仔细些。”

  庆皇呵呵笑了两声。

  “咱大庆都不知道能不能延续过三百年,你这是给后来皇朝筹备的。”

  秦风摊了摊手,倒是很无所谓。

  “无论给谁准备的,若能用上千年之久,便也值得了。”

  庆皇随之点头。

  “总归是后世之人,咱们也确实管不到那么久之后。”

  秦风笑了笑。

  “估计到了来年年底,黄河大桥,以及淮河大桥就能畅通,到时候父皇要不要去看看?”

  “两座桥同时修建?速度有这么快吗?”

  庆皇有些惊讶了。

  秦风治国的速度太快。

  快到近乎一个月就可能换了一个模样。

  对于庆人来说,大庆南北现在不知道同时开展了多少个超级工程。

  就建万里长城、修大运河的这种事儿,秦风不知道同时干了多少样!

  可大庆上下南北,愣是没出现任何乱子。

  庆人们反倒是干劲十足,日子也基本称得上一天一个样!

  “有了钢筋水泥,就两座桥算不上什么太重要的。”

  秦风早就对这种铁桥无感了。

  毕竟记忆中有太多了,都有些麻木了。

  然而对于庆人来说,这些能横跨黄河、横跨淮河的铁桥,堪称是奇迹!

  当然。

  兴许也会让许多船夫失业。

  但这终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况且河面上无法营生了,那就去海面上呗,辽地对水手的需求量,是无穷无尽的。

  这些天生生活在水边的人,就是最好的水手人选。

  庆皇内心赞叹,根本不敢想象那种画面。

  “等那两座桥建设完毕,这座长江江面上,是否也要修建大桥?”

  “自然,那两座大桥只能算作验证,等修完之后,累积了足够的经验,就会开始着手建设长江大桥。”

  “到了那个时候,大庆的南北,就算彻底的贯通了。”

  庆皇点了点头。

  “有了大铁桥,北方的骑兵就能畅通无阻的席卷到南方,长江天险不再。”

  秦风哈哈一笑。

  “现在都是战车了,骑兵哪里还成了。”

  庆皇顿时哑口无言。

  “咱辛辛苦苦搞了几十年马政,费了那么大的心血,好不容成了规模体制,现在被你一下子就全给坏了。”

  庆皇对此简直无力吐槽。

  封建皇朝的马政,那可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点政务。

  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集合了全国之力,才能养活的起上了规模的骑兵!

  在以往,骑兵的作战能力堪称无敌。

  但自从辽地那套战车作战体系出现,哪怕是引以为傲的重甲骑兵,在战车火器的面前,也根本不够看了。

  然而……

  这几年,辽地的战车数量,并没进一步的发展。

  颇有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感。

  这也就导致辽地的战车,看起来如同昙花一现的技术。

  外无敌寇,战车自然也没用了,平日里维系也需要不菲的投入。

  但庆皇知晓。

  辽地不生产归不生产。

  实际上是战车的产线,转化为民用了。

  现在生产农机以及运输车辆。

  一旦再有战争需要,那些工厂就能再度开工,源源不断的生产能满足作战需求的战车。

  这种转化手段,就算是庆皇也无比感慨。

  既保证了足够的军事实力,又保证了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能不影响到生活,甚至还能投入到建设中来。

  中原的许多超级工程,都已经有辽地的运输车辆现身,大大提升了基建速度。

  而换来的……

  就是朝廷在辽地那里,产生了大量的,巨额的欠款。

  庆皇觉得等大庆快速建设完成。

  这笔欠款,怕会是一笔相当惊人的数字。

  ……


『点此报错』 『加入书签』